霸唐 第三卷 戈甲卷萬里 第⑾章 【忍輕辜,辱史勵身】
    唐搖冉,禍不單行,這是王子書對這個時候大唐最為識。人人都說李隆基的這個時候,再也沒有什麼武力之爭,但是你只要多多翻閱史料,就不難看的出來。雖說開元年間大事不多,但小事四起,就各地方起義軍每年都會出現。當王子書和李隆基等人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回到大明宮的時候,已是晚上,但朝中大臣都還在自己的崗位,不敢有絲毫怠慢。而王子書更是雙眼烏黑,全身酸癢,連著幾天幾夜的議論,王子書已經體會到當史書上的英雄並沒有那般的容易。

    當小哨邊臣送來一份急報,說位於邊關的韓力持也舉兵挺進了雲中,想在突厥和大唐的邊兒上揀一塊兒肥肉,李隆基和王子書等人一聽,立刻就意識到,這小子想坐收漁力,大唐現在該怎麼辦呢?李林甫回來了,帶來了捷報,說馬健已被白天霸擒了下來,然後殺之,現在的涇洲八萬兵卒都已歸順了大唐,難道讓這八萬人去對抗嗎?如果說這樣,突厥賊發現之前端倪之後,反撲怎麼辦?

    因為此事,李隆基和王子書等重臣都是眉頭緊皺,又一次圍坐在興慶宮中。李隆基見眾人都不說話,一拍桌案說道:「這簡直就是土匪行經,趁著突厥起亂,他也來插上一腳。」他頓了一頓,說道:「李林甫,你速派人過河傳旨,讓白天霸從涇洲帶來的八萬人馬,東進對付這個登梁小丑韓力持。再把萬海星的人馬也調給他。」

    王子書果然沒有看錯這個李林甫,這老哥雖然喜歡口蜜腹劍,附勢,但這也許正是封建國家所需要地,只有這樣才能賴以生存下來,不能因為這個就否認李林甫在一定領域上的才能。王子書能有今天,說實話也是因為結交了很多開元時代的重臣,比如說姚崇和宋景,還有之前的李顯、李旦、武則天。甚至象韋後、安樂公主和太平公主這樣的「反面」人物,換一個角度來看,他靠的不也是人際關係才爬到現在這個位置的嗎?

    李林甫皺著眉頭說道:「陛下,那突厥毗伽怎麼辦?蕭成義將軍親自到對岸打探敵情。他們派人回來說,毗伽已經在武功紮下了營寨,派兵四處搶掠糧草,同時準備重新佈兵。然後反撲展開報復。白天霸和萬海星將軍一走,除了蕭將軍的騎兵,就只剩下長安城中的幾萬人了。如果毗伽殺了過來,我們怎麼能守得住長安城呢?」

    李隆基也是被氣糊塗了。毗伽那麼聰明,怎麼會不知道今天李隆基是給他唱了一出空城記呢!李林甫看大家又都不說話了,自己起身說道:「對付毗伽。臣倒是有些看法。」

    現在地李隆基對這個李林甫也有了一些好感。說道:「你說!」

    李林甫拱了拱手。說道:「今日陛下帶兩千城兵與毗伽在便橋對峙,使他方受挫。他挫在不知我軍的虛實,他軍的戰鬥力比我們兵卒強了很多,我軍傷亡一萬多,而毗伽呢?最多也不過是六七千人,二比一呀!如今毗伽摸清了我們的底細,如果要是硬打起來,十幾萬人馬又能多久呢?所以只能借他地兵馬,對付毗伽。」

    李隆基好像聽出了一些端倪,一動不動的看著李林甫,問道:「不知李愛卿想問誰借這批兵馬呢?」

    李林甫說道:「突哈昨。」

    這個名字一說出來,所有人眼裡都閃過了一股紅光,再笨的人現在也知道李林甫是什麼意思,王子書心想:這個李林甫的確是有點才能,在這個時候居然能看破這一點,著實不簡單。

    李林甫接著說道:「陛下想過沒有,毗伽地前隊主力敦欲谷,只用了四天時間就過了隴山小道,可後隊的突哈昨呢?卻走了八九天的時間,這是為什麼?突哈昨統領五萬精兵打到長安城外,整整一個下午,沒有前進一步,而他的對面是我軍最為薄弱地一支軍隊,這又是為什麼?」

    李隆基現在是越來越喜歡李林甫了,站起身來,笑了笑說道:「李愛卿的意思是,突哈昨根本就不想打這一仗,是嗎?」

    李林甫苦笑道:「常言道: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突哈昨和敦欲谷之前都是草原上的梟雄,要是毗伽一舉拿下我們中原,那麼一旦騰出手來,突哈昨和敦欲谷還能繼續在草原上活下去嗎?」

    就是這個道理,姚崇和宋景直到現在才看出端倪,而王子書實際早已知曉,要想打敗突厥兵不是不可能,但卻不是現在。現在大唐要做地就是臥薪嘗膽,韜光養晦。雖然突厥兵很強大,一是地理因素,二則是草原兵卒天生就有股悍殺之氣,說地直

    ,就是有種野蠻氣息,但他們軍中也存在著缺點和漏部族太多,難於管理,就和秦朝之前一樣,要想和平,只能一統,但目前草原之上誰都想當這個大可汗,所以必然會有內部矛盾。王子書就想抓住這一點,在今後幾年做些文章,一舉蕩平突厥,但卻不是現在。以現在局勢看來,只能想辦法把突厥兵騙回草原!

    王子書是這樣想地,但李隆基等人現在卻不這樣想,他們在這種外蠻入侵之下,不免頭腦會有些發熱,一心想著要報仇,怎麼樣才能把突厥一舉殲滅,一血多年來突厥對中原的壓迫。儘管李林甫此計存在冒險成分,弄不好就會全軍覆沒,但李隆基等人仍然願意一試,所以所有人臉上都表現出贊同之色。

    李林甫看眾人都一致贊同自己地計策,不免心存得意,繼續說道:「陛下,臣願意再當一回唐使,對突哈昨大營,對他曉以厲害。勸其退兵。」

    就在這時,王子書卻站出聲來,說道:「李大人,你這一去是在拿自己生命冒險啊!」

    李隆基正在興頭,王子書卻冒出來一句這話,不免像是一盆涼水,直澆李隆基等人頭頂。李隆基看著王子書說道:「駙馬,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王子書說道:「陛下,突厥以鐵血治軍。殺人如麻,爪牙遍佈各個軍營,李大人在這種情況之下,又怎能進得了敵營呢?就算是見到了突哈昨。他敢公然退兵嗎?這樣帶著一身的罪名回到草原之後,他一個小小部族又怎麼面對強過他多倍地毗伽呢?還有其他首領呢?」

    李林甫正在得意,突然王子書說出此話,不免心裡有些不滿。轉過身來,沒好氣說道:「那不知駙馬又何高見?」

    王子書笑了笑,說道:「陛下,我們可以倣傚貞觀年間。范興退胡之策。」

    這個范興可是個傳奇人物,雖然生前一直被人們低看,說沒有什麼才能。但死前所寫的那個「平胡之策」。為大唐怎樣打敗突厥畫了一個藍圖。而且范興此人對大唐忠心耿耿。就算自己背上千古罵名。都一心想著大唐,可謂是一名千古忠臣。

    李隆基盯著王子書說道:「你的意思是想讓朕和先祖一樣。用國庫中的全部錢財,買通突厥軍中所有將士,然後施以緩兵之策,臥薪嘗膽,欲圖後事?」

    王子書看李隆基面露難色,一下子跪在地上,說道:「陛下,想當年范興向太宗皇帝提出此計之時,太宗皇帝大發雷霆,說出『寧可站著死,不願跪著生』之豪語。但是之後呢?之後還不是依據當前戰事,做出了和勾踐一樣的偉舉,成就了一段千古美談嗎?」他頓了一頓,接著說道:「陛下,臣知道,這世上最難之事,莫過於低頭,可要成就大事,不學會低頭行嗎?陛下,突厥兵臨城下,國難當頭,您如果再不低頭,像勾踐王和太宗皇帝那樣,只怕大唐就會血流成河,屍骸遍野了!到了那個時候,突厥兵打進長安,還不是掠其財,佔其地,欺其民嗎?陛下,您仔細想一下,一邊是您的面子,一邊又是大唐的萬里江山和億萬生靈,哪個更重上一些。而且,大唐一失,您在史書上又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呢?」

    姚崇也是戎馬出身,雖然現在兵臨城下,國在旦夕,但他也不願意向突厥賊投降,站出身來,說道:「子書啊子書!現在毗伽和皇上爭奪的是天下,你真以為就憑錢財能買地動他嗎?」

    王子書說道:「這些錢財雖然買不動毗伽,但卻能買動他手下的那些部族首領,將士兵卒。據臣所知,毗伽這三十多萬兵卒來自十幾個不同部族,多數都歸順毗伽不久,心裡還指不定打著什麼主意呢!說的重一些,毗伽也算是他們半個仇人,難道這些兵卒將士,願意為毗伽戰死沙場嗎?如果陛下願意將大唐國庫裡的全部錢財交給毗伽,那麼大唐就成了一座空城,一根兒沒帶一點肉葷地骨頭,有了這個說法兒,不用咱們勸說,那些部族首領和將士兵卒肯定爭相擠著要退兵,指不定怎麼歡慶鼓舞呢!」

    李林甫看李隆基雙眉緊皺,一直不作聲,好像有點斡旋餘地,趕緊上前說道:「陛下,這……這可是要留下罵名的啊!請皇上務必慎思啊!」

    頓時全場都安靜了下來,片刻之後,李隆基並沒有說話,而是擺了擺手,說道:「容朕想一想,愛卿都退下吧!」

    所有人都沒在說話,王子書看了李隆基一眼,站起身來正欲離開,突然李隆基叫住了他,說道:「子書,你留下。」他看所有人都走了出去,接著說道:

    ,朕知道你和史書監修劉知幾有些交情,你現在就把

    王子書點了點頭,正欲出門,李隆基又說道:「算了,還是朕和你一起去吧!」

    想當年王子書以少年之身,第一次進長安時,就見過這劉知幾,當年劉知幾親眼看到王子書是怎樣的大展神童之威,所以對王子書印象很深。但是劉知幾身為史官,每天都要查閱大量史料,而且劉知幾又是史書上有名的史官,《史通》就是他所編撰地。著見此人勤奮。一連十幾年,王子書和他也不過只寥寥見過幾面,因為劉知幾一心著書,根本不想自己身陷政治,所以兩人也不大往來。

    當王子書把劉知幾叫到弘文官走廊上之時,我們才看到這個多年沒見的「老熟人」,現在卻改變了許多,滿頭白髮,佝僂著身子。皺紋密佈,走起路來一顛一顛的,這都是因為劉知幾每日熬夜所致,王子書從史書上知道。面前這個「老朋友」在明年,也就是721年,就會過世,享年也不過才六十歲。

    李隆基說道:「劉知幾。你是史官,讀了不少的史書,你說說看,朕該不該向突厥納錢退兵啊!」

    劉知幾慢慢抬起頭來。用十分蒼老地聲音,說道:「回稟陛下,依眼下情形。臣以為應該。」

    李隆基向王子書看了一眼。心裡好像還是有些擔心。皺著眉頭說道:「你說說,為什麼?」

    劉知幾拱手說道:「陛下。越王勾踐出身何等的尊貴,但他為了戰勝強敵,受盡屈辱,臥薪嘗膽長達十年之久,最終將屈辱換做了勝利,成為後世之美談。再說近一些的,就說先祖太宗皇帝,借范興建議,持國庫之盡數財寶,以退突厥兵,韜光養晦三年,終於一血前恥,這才有了之後地貞觀之治。」

    李隆基擔心道:「朕如果真這樣做了,後世將如何評價朕?」

    劉知幾說道:「如果陛下為了大唐地興盛,能夠知恥而後勇,勵精圖治,最終擊敗強敵地話,後世一定會把陛下的聖舉,廣為傳誦,拿陛下與勾踐和太宗皇帝相比。如果陛下地強國夢未能實現,而使大唐淪喪,天下分崩,那後世會把陛下與蜀後主劉禪等輩相提並論。」

    王子書看著李隆基此刻面如死灰,臉頰之上都有冷汗流出,仔細想一想,此刻李隆基肩上才真正擔著一個大唐帝國啊!如果說稍有不慎,就會把李世民力經千興萬苦打下的江山拱手讓給了突厥胡蠻,就算是死,都死地不塌實,不安穩,死後還要被世人唾罵,這壓力的確是太大了。

    李隆基走到劉知幾身前問道:「這一筆能不能不記?」

    劉知幾笑了笑,佝僂著身子說道:「難道陛下不能確定自己將會成為興國聖主,還是亡國之君嗎?」

    李隆基轉過身來,歎氣道:「朕此刻就像是站在這蒼茫的夜裡,也怎麼能看的透將來呢!所以才想讓你暫且不要記錄此事。」

    劉知幾拱手道:「請陛下恕罪,老臣是史官,不能在歷史地記錄上留下曲筆。」

    王子書看了看李隆基的背影,又對劉知幾說道:「劉大人,既然皇上都已開口,您就變通變通,暫且不要把這段記錄下來。」

    劉知幾說道:「以春秋的筆法記史,這是記史的規矩,為此司馬遷不惜忍受腐邢,如若非要開通,就先請皇上把下官先賜了吧!」

    李隆基看著遠處一片蒼茫,眼前彷彿籠罩上了一層迷霧,就連天上地星星今天都沒有爬了出來,周圍一片寂靜,就像是將來,漆黑一片,沒有絲毫光亮。他下定決心,轉過身來,說道:「朕要是漢武帝,你敢做那個司馬遷嗎?」

    劉知幾佝僂著身子,向前邁出一步,說道:「陛下,如果天下能出第二個武帝,臣就願意做第二個司馬遷。」

    李隆基雙眼發光,向前逼進一步,說道:「難道你就不怕死嗎?」

    劉知幾苦笑道:「老臣都已是半百之人,這死看的也透亮了很多。所以說,比起違反國家體制,給後人落下把柄,呵呵!比起這些罵名,老臣還是寧願去選擇死亡。」

    李隆基點了點頭,說道:「好吧!朕意已決,明日就把國庫裡的全部錢財拿出來,以退突厥,你就照直了寫吧!」

    說完,王子書就隨李隆基走進了蒼茫地夜裡,只留下劉知幾一人,他看著李隆基和王子書地背影,笑道:「呵呵!有這兩人在,大唐就不怕沒有興盛地一天。」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