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郭奉孝 正文 第 三 章 階級問題
    想來想去還決定不了該幹什麼?誰讓當初自己物理化學一塌糊塗,真是書到用時方狠少啊。對了,既然什麼都幹不了,那麼我去參加黃巾起義如何?可是我現在的階級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了。從一個光榮無產階級變成了徹底的腐朽墮落的地主階級,是比萬惡的資產階級還要可惡的剝削階級。既然已經成為了地主階級的一員,自然還是暫時維護地主階級的統治好了。而且從黃巾起義後期的發展看,徹底推翻東漢王朝的時機還不成熟。

    對了,東漢末年,豪強地主大量兼併土地,致使大批農民淪為奴婢或徒附(農奴),以前看三國的時候有糜夫人出嫁家中陪嫁有三千精壯家丁。這些人說的好聽是家丁,其實說白了和奴隸差不多,是生是死全憑主人一句話,不然也不可能當嫁妝送人的。而我們家好歹也是地主階級,想必田地和家丁也要有不少吧

    先跑到母親那裡問清楚了家裡田地的數量,不算多也不算少,家裡有上好的水澆地一百畝和普通的旱田三百畝。而意外的是只有家丁二百於人,其中輕壯年七十於人,其他都是些老人孩子和婦女。比起出手就是三千精壯家丁的糜家真是人比人氣死人啊。

    還不錯,這些家丁訓練一下就可以成為私人武裝。但目前還不是時候,一是我年紀還小做不了主,二是現在還沒到天下大亂的時候,要是誰敢明目張膽的大規模鍛造武器和訓練家丁非被滿門抄斬不可。不過以習武為名弄上些刀槍什麼的,應該不會是什麼大問題。再弄幾個小孩子在身邊教導一下也是不錯選擇的,而且可以進行一些適當的軍事訓練。別看本人以前只是個軍醫,但軍訓還是參加的不少。那些個立正、稍息、齊步走還是懂得一些的,你還別小看這些個基礎訓練,部隊的戰鬥力和令行禁止的作風還就是從這些不起眼的基礎訓練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來的。

    算算黃巾起義那年我也才十四歲,想在那時侯想有所作為是沒什麼指望。不過諸侯會盟討董卓的時候去看看三英戰呂布還是有希望地。

    當然首先是要充實一下自己了,跟著先生從一個字一個字、一篇文章一篇文章學起。不要告訴我說這些不用學了,這些個可是繁體字和古文啊。就這樣讀書習字,不時的將少年家丁聚集在一起進行一些訓練。

    對於現在的母親,談不上什麼感情。畢竟前生已是三十好幾的人了,讓我開口叫一個還不到二十歲的人叫媽已經很為難了,加之母親對我管教很嚴,所以平日裡也是能躲就躲,能避就避。按我的想法是古人成親都早,到時候努力生產多弄幾個小毛頭出來讓母親高興就是了。可惜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母親因父親早逝傷心過度,身體一直不是很好,加上操持這麼一大家子的事物也是積勞成疾,還不聽我的勸阻大量服用煉丹士所煉的丹藥,於光和三年去世。可憐年饉十歲的我卻已是一家之主了,傷心之餘立誓守孝三年,並自表字為奉孝。

    母親去世後關起門來就是天大地大我最大了,在守孝的同時我也開始為以後做大量的準備了。

    首先是在農閒的時候將家丁中輕壯年也組織起來,練習隊列,操練武藝。這些世代為奴的人並不因為我是一個自行加冠之禮的少年而不聽命令。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幾百年的奴化教育,已經使得百姓逆來順受,在能有口飯吃還能活下去的時候無論他們所謂的主人讓他們做什麼都不會反抗的。雖然他們對於少主人逼迫他們無論走路還是跑步都必須先邁左腳,停止的時候必須右腳根靠左腳根,還有每天都要站成整齊的隊伍,然後按照口令不停的在那裡左轉、右轉、後轉等行為覺得很可笑。但他們還是一絲不苟的努力完成著少主人的命令,城外農莊的曬糧場就成了這些人操練的操場了。

    同時我在悄悄的轉移著家產,黃巾一起像我家這樣的富裕之家必然是劫掠的對象。而穎川又是黃巾三大主力波才重點活動的地方,記憶中最後波才就是在我現在住的這個城裡作戰時戰敗身死的。所以我不得不提前做些準備。看準機會高價變賣了田地房產僅留下城中的老屋以供讀書,而暗地裡安排早幾年就跟在我身邊培養有成的幾個少年家丁攜帶財務轉移到印象中沒有黃巾起義的地區發展。

    當然在外人眼中,我如此作為就成了一個十足的敗家子了,在陽翟你要問郭嘉可能沒人知道,但要問敗家子--浪子郭奉孝那可是家喻戶曉。

    在此期間搜腸刮肚的百般回憶,終於想起了一個人,那就是張遼,字文遠,雁門郡馬邑縣(今山西朔縣)人。生於建寧二年(公元169年),比我只大一歲,今年十一歲。據我所知,張遼少從丁原,在丁原死後歸附呂布。可這一個少字就讓我頭大了,未行加冠之禮前應該都算是少了,不知道他還在不在原籍。正巧先前派出的家丁有幾個就在附近不遠,讓人給他們捎了個口信設法尋找。也不強求,能拐來最好,拐不來也就算了。至於關羽、張飛、黃忠、許儲、甘寧等像我這樣的寒門子弟就是想招攬也是招攬不來的。至於趙雲這位能讓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喜歡的武將目前估計在那個深山老林學藝呢,只能在以後看機會了。不久從雁門郡傳來消息張遼已於去年追隨了丁原在其帳下為一親兵。

    媽的!丁原個老東西連一個十歲大的孩子都不放過。就在我鬱悶之時,卻聽到回報的家丁說在打探張遼下落時救起一落難生病之人。此人原本是去投效丁原的,在我家丁的忽悠之下外加為了報恩竟答應投靠於我。我本來對這種演義上經常出現的,在大馬路上救下一人而後這人如何報恩的情節很是不屑一故,但聽了那人的名字後下巴差點掉到了地上。那人姓高名順,家境貧寒無表字。在問清楚這個高順出生於永興四年(公元158年)現年二十二歲,家住雁門郡,準備投靠丁原。這就錯不了,這個高順絕對就是在個統領陷陣營攻無不克,而最後在白門樓說:「大丈夫死則死矣,何須多言?」遂引頸而受刑的高順。真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新插柳柳成蔭啊。在三國演義中除了趙雲另一個我最喜歡的武將就是他了,出場不多那是因為他跟錯了人,而且這人一旦效忠就畢生絕不回背主投敵。絕對是放在身邊安心,撒出去放心,誘惑面前不動心,怎麼用怎麼可心的四心級人物。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