紈褲霸王闖春秋 第十二部 修養生息 第十三章 計劃不如變化
    接下來的幾個月裡,姬凌雲將大小政事都交給了管繇、顏回二人全權處理。至於,姬凌雲、伍子胥、孫武子、韓慶四人,將注意都放在了秦國。

    一切都如姬凌雲所想的一樣。任清璇曾經懷疑過贏利,但一直沒有確切的證據。知情人氏不是失蹤就是去世,事實真相石沉大海。

    贏利雖然嫌疑最大,但並不代表他就是真兇。任清璇不敢開罪,也只能暗中探訪,最後不了而了知。

    正在任清璇放棄後的第三年,事實的真相竟然再度浮現出了水面。背後的真兇竟是自己的兄長,自己所效命的君王。

    饒是任清璇才智絕倫,一時間也不知應該如何應付眼前的局勢。

    是繼續攻城?還是回雍城去問了究竟?回雍都,則犯了貽誤軍情的大罪,繼續攻打成都,對流言蜚語不聞不問,任清璇覺得自己無法辦到。

    雖然流言蜚語當不得真,但這流言說得有板有眼,如同親眼見到一般。加上消息傳開後,贏利的異常舉動,無不證明贏利做賊心虛。

    這不得不讓任清璇心生懷疑。

    這時,姬凌雲正和伍子胥、孫武子三人起聚一堂,相互商量著,怎麼才能趁這個時機得到好處。

    事情太過突然,姬凌雲、伍子胥、孫武子等人都有一些措手不及。

    因為,依照原定計劃,吳國的下一個目標將會是韓、魏,而不是在西北方的秦國。

    當日,商議軍事戰略的時候。

    伍子胥首先就提出了破趙、韓、魏三晉的戰略。他將趙、韓、魏三晉比做是猛虎,而秦國比做是孤狼,吳國卻是雄獅。說道:「獅虎相鬥,孤狼勢弱。將會坐山觀虎,等候我軍兩敗俱傷,以求從中得利。而獅狼相爭,狼不及獅。是以會尋求外援。同時,猛虎亦不會坐視雄獅擴張,從而助狼攻獅。我吳國假如攻秦,趙、韓、魏勢必會趁需而入。但若攻趙、韓、魏,秦國則會按兵不動。與其面對四國,不如先破三晉。」

    伍子胥的戰略觀是整個吳國最出色的。一番話有理有據得到了大眾的認可。更何況,趙、韓、魏面臨天災,是最佳地進攻時機。

    原本,除吳國以外,以趙、魏實力最強。趙國國君趙毋恤英勇善戰,親率大軍北擊樓煩,收編樓煩大軍,擴地千里,威鎮異邦。而姬斯賢明遠播。手下能人無數,百姓安居而業,民心歸附,更是破滅中山,實力大增。

    只是在一年前,魏國與吳國交戰中。先是中了孫武子的算計,在黃河一役,折了一萬五千水軍,又在攻城戰中,折損了近四萬人馬。最後又因姬斯不善領兵,三萬大軍被項鷹擊敗,損兵一萬餘,更因公孫聖的燒糧毒計,使得來年魏國大部分田地顆粒無收,陷入了饑荒,造成了百姓無米下鍋的局面。好在有趙、韓地援助,這才使得魏國渡過難關。

    經過連方打擊。魏國元氣大傷。國君魏桓子因此憂慮成疾,無心理國,將魏國國君之位傳給了姬斯。姬斯並不妥協,反而更加邁力的處理國事。在姬斯的努力下,魏國情況日漸好轉。但綜合實力以比不上秦國。

    魏國元氣大傷。意味著三晉實力大減,正是出兵三晉的大好時機。所以。吳國的重心移在了北地。這才導致了對秦國的偵察有些鬆懈,半年不得秦地地真實動向。

    秦國的這些異變都是姬凌雲、伍子胥、孫武子等人史料不及的。

    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在完美計劃也會被變化打亂。戰略方針,亦是一樣。當務之急,正是要根據秦國的一切情況來改變原定的計劃。

    是改變計劃攻秦,還是不變計劃的出兵三晉,這一切都要依照秦地的實際狀況才能下定論,才能取得最大的利益。

    此刻,即便姬凌雲、伍子胥、孫武子三人也無法定下日後的決策。

    吳國地情報網還是值得讚許的,一旦將視線移到秦國後,雪花般的情報,嘩啦啦的以最快的速度通過各種渠道傳吳國。

    不久前,他們還得到了任清璇的舉動,對於秦地的流言。這位秦國公主上將軍並未做任何表示,一直屬於沉默狀態。但她的舉動卻透露了她的意圖。如今風雪以停,路道以通,一切物資都準備就緒。

    秦軍休息了幾個月,精力、戰力以達顛峰,是最佳的攻城時機。而這位秦國公主卻沒有發動給予蜀國最後一擊地攻勢,她在等,等待贏利的表態,或者等待一個關於真相的答案。在此之前,她不會下達任何攻城的命令。

    姬凌雲、伍子胥、孫武子他們也在等,等贏利的決定,贏利的決定現在已經關係到了吳國下一步的決定。

    「大王,秦國又有消息傳來了。」就在這個時候,韓慶急沖沖的走進了議事廳。

    「快說!!!」這個時候,秦國地消息是最搶手的。姬凌雲道:「贏利那傢伙對贏翎的做法有什麼反應。」不等韓慶說明,他已經猜到這消息是贏利給贏翎的答案。

    韓慶道:「不久前,贏利寫了一封密信給贏翎公主,信以被贏翎燒燬,具體內容不詳。此外,近日來秦國北方草原有聚集軍隊的跡象,贏利以下令讓贏翎速戰速決,或者直接班師回朝。」

    伍子胥看穿了贏利地本意,冷笑道:「這怕是贏利遮休地一種手段吧?他慌稱異族來襲,將流言推給了異族。使人覺得是異族為了更好的攻佔秦國,才刻意散佈了這出無中生有地流言,以製造混亂,達到目的。並且,光明正大的讓贏翎回雍都,收繳她的兵權。」根據情報分析,伍子胥跟孫武子完全認同那流言的真實信,在他們眼中那流言並非是無的放矢,以贏利的為人看來,為達目的運用極端手段正是他的長處。

    既然確有其事,贏利難免會為之心虛。贏翎只要一回雍都,以贏利的手腕來說,下場有死無生。贏利寫秘信給贏翎,完全是投鼠忌器,害怕贏翎手中的那五萬大軍。

    秦國所有軍隊加起來不過十來萬而已,一下子損失五萬,絕對是致命的打擊。

    姬凌雲的想法與伍子胥不謀而和,他瞭解這段歷史,在歷史中贏利是接過秦悼公的位子上位的,這內亂並沒有發生。換而言之是因為自己的出現才使得秦國發生了這場內亂,這其中最大的變數就是文種之子——文章。

    因為自己的出現,文種早死,文章逃脫,並且去了秦國。以文章的狠辣、智計。與其在秦悼公麾下慢慢的向上爬,還不如輔助一位王子助他登位,立下曠世之功,取得高位。這應該也是文章為什麼在弱冠之年就能夠當上相國的原因吧。若非,文章立下曠世之功,即便在有才華也不可能由一名不經傳的門客,一躍成為一國之相。

    姬凌雲道:「不知贏翎應該如何決斷,是反贏利,還是入朝待命。又或者說,整個事故都是一個局,由文章布下的局。」

    韓慶點頭道:「不乏有這個可能。由於我吳國太強,秦國與三晉之間又早已有了來往,他們聯合一氣,並非不可能。利用這個理由,假意讓贏翎反秦,而在我們坐收漁利接受贏翎歸順時,反戈一擊,最後在四國合力將兵鋒一齊指向我國……這事情才剛剛發展,必要的消息不足,暫時無法判斷背後的這一切。秦國動亂,對我吳國是利,是弊由未可知。」

    孫武子笑道:「老夫覺得這是一件好事,文章布下的局不大可能。畢竟,這以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文章未必有這麼大的能耐。依照現有情報來判斷,這流言是有人刻意傳開來的,百姓健忘,他們不可能記憶起十多年前的事情,這事情對秦國的影響不大,百姓不會因此而產生任何動搖。畢竟,這贏利還是一個很出色的君王,百姓在他的治理下過的很好。唯一能受到影響的已然只有秦公主贏翎一人。大王說贏翎、贏利關係平淡,而跟秦悼公卻是感情深厚。這幕後黑手的最終目的一定是秦公主贏翎。」

    孫武子說的也有道理,當年在洛邑的時候,姬凌雲曾經親眼看到任清璇為秦悼公流淚,也親耳聽到任清璇以不善的口氣質問王雲方是否是贏利害死了秦悼公。

    他們兄弟倘若關係密切,任清璇絕對不會那樣質問王雲方。

    姬凌雲、伍子胥、孫武子、韓慶四人即便有通天之能,也萬萬料不到這是公孫聖布下的局,為了就是送給姬凌雲遺言見面之禮,而這個禮物正是——秦國。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