紈褲霸王闖春秋 第七部 吳甲震天下 第二十二章 言偃入吳傳學
    比晉國的風聲鶴唳,吳國的姬凌雲逐漸配合認同,讓姬凌雲在越地的改革辦的風聲水起。

    吳兵所到之處,原越民不在躲藏家中,而是夾道歡迎,熱情之至。

    姬凌雲在會稽行宮內終於長出了一口氣:越人如今以漸漸融入吳國。不出一年,吳越之間將會不分彼此。吳國的

    「大王,以仁為本,用誠心教化越民,贏得越民讚許,使得越民上下歸心。」他旁邊響起一個略帶嘶啞的中年聲音,「大王治國果然深得其中的三昧,難怪能得恩師如此推許。」

    姬凌雲聞言笑道:「那是仲尼先生謬獎了,寡人苦心籌劃多月,頗以自得。哪知子游先生初來乍到,數語便點名了治越妙法……先生大才,真讓

    那發話之人正是孔子派來的弟子,言偃言子游。他貌不驚人,並無任何過人處,惟獨雙眼反射陽光,閃閃發亮:「言偃跟隨恩師走訪多國lt;:.路狹小,橋樑歪斜。顧得此法純屬偶然罷了……到是大王敢向強晉對抗,這份豪情,世間少有。」

    姬凌雲笑道:「這些小事算什麼,晉國強大但也並非無敵,怕他做什麼。到是你們一行人做得乃是大學問,胸懷天下。寡人聆聽先生高論]

    一月前言偃奉孔子之命來到吳國傳教學問。原來,言偃本是吳人,孔門七十二弟子中唯一南方弟子。謙虛好學,擅長文學。

    經過姬凌雲譴責晉國一事,孔子對不畏強權的吳國好感大生。但他一生未入吳境,學說並未在吳越流傳。時正逢言偃學南下傳教文學。

    姬凌雲在後世本是江南.言偃的事跡。言偃曾任魯國武城宰。用禮樂教化民眾,境內到處有絃歌之聲文化第一人,對吳地文化地繁榮作出了很大貢獻。

    姬凌雲深知吳國要想在短期內恢復國力,應當採取融合之法,言偃來訪時。他正巧在思索加快吳越融合地辦法。隨口在這個問題上問了一些問題,言偃才幹不凡應對了幾句,真知灼見,字字璣珠。

    結果這位吳王大驚失色。向

    言偃跟隨孔子遊歷天下,深知百姓需求。提出了「命兵修橋,雇民修路」的意見。一個月後,深見成效。

    越民見吳兵為他們修橋鋪修路命令一下,

    不多時,兵民合作,上下一心。

    言偃這一計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重考慮了起來。儒家他並不排斥,但也談不上喜歡。

    此時此刻,姬

    孔子的學問被言偃刻成了竹簡,一共有二十三扎之多分是孔子和學生的一些言行,真正記載孔子的學問地卻佔少數。

    姬凌雲看後大覺得新奇,很多很多都更他知道的不同。

    書中的從來也沒有強調過儒學勝於其他學說,相反,孔子對老子李耳很是讚揚,對於墨翟的雜學也是稱讚有加。

    所謂的重文輕武更是謬談,的射、御就是講究習武強身。

    認真一琢磨,立刻明白(在於他的本身,而是經過各個時代的需求,適意地亂改其中的精髓,使得面無全非。想來也對,若儒學真的那麼臭,怎麼可能在中國流傳了二千五百年之久。

    中國歷代的開國皇帝個個都是罕見地英傑,若儒學沒有出色之處,他們又怎麼可能繼續沿用下去?

    姬凌雲對此召見眾臣商議。

    伍子胥道:「這孔子名聲再外,

    直以為他空有名頭,卻不想果有學問。這裡頭雖然決大部分都非常有意義。比如這『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甚有道理。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宏大量,.討厭的事物,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地關係,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此句可供大王警惕,為人者,尚且如此,為君則更因如此。」

    姬凌雲機械的點了點頭,無奈的看著伍子胥,這傢伙老毛病又犯了,老是以教訓人的口氣說話。

    孫武子笑道:「我到是喜歡這句『人無遠慮,精闢,治國處世,理當如此。」

    —

    孫武就聰明許多,從側面

    突然,孫武子面色一喜高聲道:「這一句也是很妙,『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

    做事不要圖快,不要只見眼前目的;只圖小利,就辦不成大事。

    姬凌雲神色一秉,自己最近好像確實有些急噪。想那「千古一帝」秦始皇,上任時秦國便是天下第一,縱是如此,他依舊耗費多年才完成一統大業。自己如今只能算的諸侯新秀,吳國離天下第一還相差甚遠。可自己打敗范蠡,擊敗越國後,自信心空前的強大,確實有了一些目中無人的舉動。

    不由汗顏,他道:「上將軍教訓的是,寡人最近確實有些自大了。」

    孫武子「呵呵」一笑,並未說話,只是讚許的點了點頭。

    韓慶道:「這句我看:道,斯為美。小行也』。」道而行。說簡單的,就是喜歡挑刺,是以常常能看透一些他人無法察覺到的事情。

    姬凌雲沉思,這話的意思是:禮的應用,當以和諧為貴。君主治國之法,最寶貴之:行不通,因以禮來節制和諧。

    孔子是正統「周禮」最忠誠的者,話中的「.然,周禮卻是限制諸侯發展的一大因素,所有在很久以前,周禮就遭到了各個諸侯國的排斥。

    吳國想要壯大也必須排斥周禮。

    大殿中頓時揚氣一陣言論,將儒學分析個透徹。

    一個時辰後,.游先生至吳國傳教。為了配合子游先生傳教,寡人封你為會稽宰如何?」宰是東周時候等同太守,但地位高於太守,總攬城中所有事物。

    言偃作揖道:「願為大王效命。」

    言偃才智出眾,但那只是在行政上而已,那裡能猜透姬凌雲如此作為的主要目的。

    儒學利大於弊,但其中有些過於講仁,又有些推崇周禮古法。因此,姬凌雲特地封言偃為會稽宰。

    讓他被事物纏身,使得他無暇他顧,減少儒家學說中不利的影響,並將有利的傳播,同時讓越國百姓學會仁義,通曉君臣之道,令吳國忠心不二。另外,言偃行政上的才華絲毫不遜色於管,只是於姬凌雲發現言偃對孔子的那種超乎尋常的崇拜,熱忱,注定了他不能全心全意忠於自己。

    因此,姬凌雲將他調離吳國核心,以免出現意外。同時又讓他在會稽完全的發揮自己的才能。讓他治理會稽,以他之才,增強吳國國力。

    伍子胥、

    伍子胥暗道:「用人之道,就在於盡人之賢愚皆能為我所用。得其長處而又必定會發揮其長處,根據其短處而特意適應其短處。這樣使人盡其才,方能取長補短。不能用其忠,但可以借助其智。大王用人的手法,無際可尋,文王姬昌、武王姬發、先聖周公恐怕都有所不及也!」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