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記——艾珈
今年清明節,艾珈終於嘗到了與人擠火車回鄉掃墓的滋味。
去年十二月中,母親突然間走了。與母親的最後一次聯絡,是一個禮拜前的一通電話。她在電話中告訴我,血壓高了些。母親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的病史極長,已經快二十年了。自從上次大病自醫院出院之後,她就一直持續地拿著慢性病歷卡跟醫院拿藥。要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症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持續不間斷地服藥、量血壓跟控制飲食,但是母親向來不是一個「守規矩」的好病人,對於我叮嚀她的,要乖乖吃藥這一點,她只哼哈了兩聲就隨口帶過,然後表示想跟孫子、孫女說話。
怎樣也想不到,這就是我與母親聯絡的最後一通電話。
一定有讀者覺得奇怪,為什麼在這長長的一個星期裡,我只打了一通電話給母親?
為什麼不跟她再密集聯絡一些?
說起這可就是很長的故事了,簡單幾句話解釋就是!當年的母親不是一個和善溫柔的媽媽,而我,更不是一個心胸寬厚願意跟她重新培養感情的好女兒。對於跟她的聯絡,我一向都是拖到自覺內疚之時,才會勉強撥個電話給她。
小時候音樂課本有一首歌,叫「我的家庭」!!
「我的家庭真可愛,整潔美滿又安康,姊妹兄弟很和氣,父母都慈祥……」
孩提時代的我,每每唱到這一首歌都會掉眼淚,因為我知道我的家庭和歌詞裡形容的不一樣,但又因為我當時的年紀太小,無力去幫我的家庭做些什麼改變。與母親之間僵化的感情,是直到孩子們的出生後才出現轉圜的餘地,可以說他們是我與母親關係的潤滑劑,沒有了他們,有時都不知道該怎麼跟她聊開話題,更別提出口跟她說一些柔軟的話了。
細心的讀者們看艾珈書的時候,或多或少可以發現,我都會幫我書裡的女主角安排一個很愛護她的原生家庭,一方面是用來彌補我當年得不到的遺憾,一方面是因為我知道,一個溫柔和善的原生家庭,對一個孩子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在望著母親與父親共放的神主牌位時,我才幡然醒悟到!!其實我可以做得更多,可以做得更好……但遺憾的就是,再也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