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與回憶 下集 第四部分 第131節 一陣激流般的疏忽
    諾曼底登陸

    三件事支配著入侵問題,而我們國家的命運就決定於這一問題:

    1.他們將在何處登陸?

    2.他們將在何時登陸?

    3.我們在何處同他們作戰?

    根據全部軍事邏輯來看,英美人登陸的地點應是多佛爾對面的加來海峽一帶。這提供了到我國工業心臟魯爾去的最短路線。海峽在那一帶最狹窄。部隊在水上是一籌莫展的,常識要求以最快的方法把他們送到岸上。艦艇和空中支持的周轉時間,在多佛爾—加來軸心地帶也最短。敵人發動攻擊的諾曼底沿海一帶,由海空方面走航程會遠得多。

    由於我們一心一意準備在加來海峽一帶截擊入侵的敵軍,我們就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位置上,給了敵人突然發動奇襲的機會。希特勒不知如何猜到地點有可能是諾曼底。在一次參謀會議上,他確曾用一隻手指指著地圖,以我們通常稱作他那無可否認的軍事眼光說:「他們會在這兒登陸。」但是他在戰爭中作過許多這類揣測,往往極其荒謬。當然,他只記得結果證明是正確的那些揣測,為它們大吹大擂。奉命擊退入侵的隆美爾,也對諾曼底感到關切。所以在很晚的時候,我們才加強了那些海灘上的防禦,增加了部署在那兒的武裝部隊。儘管這次入侵出其不意,倘若不是由於那種糟不可言的指揮方式,把頭一天完全耽誤了,我們本來可以打垮這次登陸的。

    這次登陸英國方面的主要策劃人摩根將軍曾經寫道:「我們希望並計劃盡可能遠離海灘,深入內地再進行戰鬥,因為如果進攻的戰鬥是在海灘上進行,那麼我們就已經戰敗了。」我承認我們最高統帥部的參謀人員在這一點上犯了錯誤。我們同意倫斯德的意見,認為機動後備部隊應當遠在內地待命,以避免海軍和近距離的空中襲擊;等艾森豪威爾登陸以後大舉向內地進犯時,我們再發動攻擊,把整個入侵部隊消滅掉,像我們一再全殲俄國軍隊那樣。這是一種「東方戰線」心理。隆美爾知道得比較清楚。他在北非面對著一個掌握了制空權的敵人,曾經試圖打一場運動戰。當時。我們進退維谷。制止諾曼底入侵的惟一時機,就是敵人在我們大炮的炮火下踉踉蹌蹌登上海灘的時刻。隆美爾加強了所謂大西洋壁壘,並且按照這項原則制定了他的全部計劃。倘若入侵開始之日我們按照他的計劃作戰,那麼我們也許可以獲勝,並把戰局扭轉過來。

    英譯者按:隆並沒稱讚主要是英國人採用的那種絕好的欺騙戰術。這種戰術助長了德國人就我們將在何處登陸所作的一廂情願的「推斷」。我們作了莫大的努力:對加來海峽一帶的空襲和海軍轟擊遠遠超過了對諾曼底的,空軍轟炸通往加來海峽一帶的鐵路和公路,在多維爾附近排列開了許多假的登陸艇和虛偽的陸軍臨時營房,還有種種仍然保密的情報花招。德國人並不是富有想像力的。他們吃進了所有這些證實他們判斷聰明的暗示,以為我們是要撲向加來海峽一帶。

    何處出了差錯——準備工作

    我們德國將領往往受到指摘,說我們責怪已死的政客希特勒輸卻了該由我們打贏的戰爭。然而,在法國的敗退則是希特勒所造成的。他貽誤了我們所獲得的一個微小的機會。這一事實在一次純軍事性的分析中是無法否認的。

    他的基本估計並不太差。早在前一年十一月,他就頒布了著名的第五十一號訓令,把兵力轉移到西線。他很恰當地指出,我們在東方可以以空間換取時間,而敵人在法國取得一個立足點,就會具有直接的「使人難以應付的」意義;我們進行戰爭的軍火庫魯爾就會落入敵人攻擊的範圍。這道訓令是正確的,其大綱是切合實際的。倘若他能堅持下去,那就好了!可是從一月到六月,他緊張慌亂,信口雌黃,實際上把西線的部隊全消耗在三個其他的戰場上:佔領匈牙利、東線以及羅馬以南盟軍的戰線上。此外,他還把大量部隊凍結在挪威、巴爾幹各國、丹麥和法國南部,以防止可能的登陸,而沒把所有這些部隊集結在海峽沿岸一帶。

    誠然,他受到了很大的壓力。歐洲三千英里的海岸線完全暴露在敵人的攻擊之下。在東方,用希特勒的話來說,俄國人像「沼澤中的動物」那樣,正在繼續作戰;他們解了列寧格勒之圍,重新奪取了克里米亞,使我們的整個南翼完全受到了威脅。游擊活動使全歐洲都動盪不安。衛星國的政客們全在搖擺不定。在意大利,敵人順著這只靴子 不斷向上推進。盟軍的野蠻轟炸,規模與準確性全有增無已。儘管戈林大肆吹噓,他的被打垮了的空軍卻被鉗制在東方和我們的工廠城市上空。像一九四零年的英國那樣,我們的部隊、武器和資源日益減少,而我們伸得太長的戰線卻變得過於薄弱。局勢已然改變。海外,沒有未受損害的盟友來為我們火中取栗了。

    這種時刻,一個偉大的領袖應該提供穩定的作用。如果第五十一號訓令是正確的,那麼希特勒的方針便很清楚:

    1.用勝利來穩定政治上的躊躇不決,而不是用消耗浪費的武裝佔領,像在匈牙利和意大利那樣。

    2.在意大利,撤退到易於防守的阿爾卑斯山與亞平寧山一線,把多餘的師團調往法國。

    3.用彈性的竄擾戰術代替僵硬的、代價大的維護名聲的抵抗,這樣來延緩東方敵人的推進。

    4.在敵人不大可能入侵的地區,留下一些基本部隊,把所有的兵力孤注一擲地集中在海峽一帶。

    這就是馮-尼米茲和斯普魯恩斯如何在眾寡懸殊的情況下打贏中途島戰役的。他們冒了很大的風險,把兵力集中在決定性的據點上。這項作戰原則是不變的。但是希特勒的緊張不安卻妨礙我們堅守原則。他雖然頑固,卻並不堅定。

    他大肆吹噓的沿海峽築起的「大西洋壁壘」,是很笨拙的。在自作聰明中,他斷定侵略部隊會進攻一個主要港口。於是法國的主要海港四周,碉堡和重炮陣地林立,這是他本人這個最高天才人物所設計的。一百五十萬噸混凝土和不計其數的工時全花在這上面了。隆美爾很有遠見,下令也在開闊的海灘上設防:在海底的陸地上部署幾道雷帶,在水下設置可以戳破和炸毀駛近前來的船隻的障礙物,在海灘後方的地區安裝尖樁,以便殲滅滑翔部隊,還在沿岸一帶增建許許多多碉堡和大炮陣地。

    可是缺乏人力妨礙了這次新的努力,因為許多人不得不為飛機工廠挖掘「宏偉」的防空洞,還不得不在我們的城市裡修復炸彈所造成的破壞。同入侵相比,這些事情又有什麼重要?然而希特勒並不支持隆美爾關於大西洋壁壘的補充命令,所以「壁壘」大半仍舊是宣傳中的一個幻象。試舉一例就足以說明。隆美爾下令在海灘後面滑翔部隊可以降落的地區鋪設五千萬隻地雷。倘若聽從了他的意見,空降部隊的著陸就會失敗,但是連百分之十的地雷也沒埋,他們入侵就成功了。

    名義上,我們大約有六十師的兵力保衛法國,可是沿海一帶排列開的固定的各師,主要是由竭盡全力拼湊起來、低於正常標準的部隊組成的。有些步兵作戰師分散在各地,不過我們的希望在於十個摩托裝甲師。有五師駐紮在離開海峽沿岸不遠的地方,既可以向加來海峽一帶出擊,也可以向諾曼底出擊。隆美爾打算把乘登陸艇到達的第一批敵人在海灘上消滅掉。實際上後來證明,一共就只有五師人。他因此要求取得對這些裝甲師的作戰指揮權。

    這是徒勞。西線的最高統帥倫斯德主張等侵略軍站定以後再攻擊他們。希特勒在這兩種戰術概念之間猶豫不決,對雙方都不予斥責。他發佈命令,把裝甲師劃歸三個不同的司令部指揮,而他自己呆在六百英里外的貝希特斯加登,卻保留著對四個駐紮在靠諾曼底海灘最近的裝甲師的作戰指揮權。這是一個使人痛心的決定。當一切取決於快速、大膽的一擊時,這個決定束縛住了隆美爾的雙手。不過這次入侵發覺德軍司令部處於異常混亂的狀態,因此很難說是哪一個疏忽、哪一種錯誤、哪一件蠢事促成了德國的滅亡。入侵開始的那天,我們方面出現了一陣激流般的疏忽、錯誤和蠢事。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