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恰好是加利福尼亞的生活樣板能夠在世界範圍內滲透?為什麼迪斯尼打敗了一切對手?美國國內市場的巨大容量、二次大戰以後美國在地緣政治中的強權地位、它在冷戰宣傳戰中的強大實力,所有這些都扮演了一個中心的、但還不是唯一的關鍵性角色。也許可以反過來說,斯大林希望獲得壓倒一切的絕對實力地位,而米老鼠卻真正實現了這種絕對實力地位。
媒體巨率迪斯尼公司總裁和董事會主席米歇爾·艾斯納經常宣傳他的啟蒙模式:「美國的娛樂業把一種多樣化的個人機遇、個人選擇和個人表現介紹給大家,這些是所有地方的人們都十分渴望的。」這位好萊塢推銷商人慢條斯理地補充說:「美國的娛樂工業作為一種毫無限制的創作自由的成果而創造出一種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找不到的、獨一無二的東西。」
眼下對他最堅決的批判者是新澤西拉特格斯大學世界惠特曼研究中心主任本傑明·R.巴伯。他在此期間找到了一個經典的公式即「用聖戰來反對米老鼠世界」並稱文斯納的多元化命題「純粹是欺騙」。這個神話在兩個關鍵性要點上含混不清,即選擇方式和所謂的獨立渴望。例如在許多美國城市中人們可以在許多不同標牌、型號的小汽車中進行選擇,但是他們不能為公共交通工具作出決定。如果同時還存在著預算為2500億美元的廣告工業,那麼,在這種情況下,要求市場只給人們提供人們所需要的東西又有什麼實際意義呢?難道音樂電視(MTV)最終不也只是在世界範圍內日夜不停地為音樂產業所作的一種宣傳廣告嗎?
巴伯相信,「迪斯尼在全球文化殖民化」方面所取得的決定性勝利建築在一種與文明同樣古老的現象基礎之上,即是在難與易、慢與快、複雜與簡單之間所進行的競爭。前者與一種令人吃驚的文化成就相聯繫,後者與「我們的冷漠心理、疲憊懶散狀態」相適應。「迪斯尼、麥當勞和MTV則呼籲要把一切變得輕鬆、快捷和簡單。」
無論艾斯納或者巴伯對好萊塢的勝利凱旋是否作出正確評價,它的成就是無所不在的。加利福尼亞未來學思想家內森·加拉德斯描述當代人單調無聊的視野時寫道:「辛迪·克勞難如前蘇聯的列寧雕像一樣盯著你臉上的每個角落。麥當娜和邁克爾·傑克遜帶有顫音的歌喉正在宣告新的世界災難即將到來。」
在龐大的媒介帝國領域太陽是不會落下去的。好萊塢作為這支國際力量的中心提供著最重要的後物質主義原料。《醒世時報》希望與特德·特納廣播公司、美國有線新聞電視網聯合成為世界市場的領袖。迪斯尼與美國廣播公司電視台的合併是美國經濟史上第二次大規模公司收購。索尼公司佔有了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松下公司1995年把娛樂業的巨人MCA公司拍賣給西格拉姆跨國飲料公司。在波斯灣和朝鮮半島之間,澳大利亞的魯泊特·默克多公司居於統治地位。這家總部設在香港公司,用專門用於發佈電視信號的人造地球衛星向居住著世界二分之一人口的4個時區發射節目信號。跨越時間和空間,在6個頻道上,分別由中國的、印度的、馬來西亞的或阿拉伯的電視演播員交替地用漢語普通話和英語播音。默克多公司雄心勃勃地通過對有線浙道的參與,努力大規模地開拓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業務。迄今為止,有3000萬大陸中國人可以合法地、不受任何干擾地接收它的節目。北京的當權者說了很多客套話,但是在這個行業的圈子內卻發佈了一個澳大利亞人還是可以接受的禁令:「不要黃色節目。不要暴力、不要新聞。」媒介巨人們——列入這個行列的還有矮小而強壯的德國巨人貝塔斯曼公司,它的強硬對手利奧·柯克公司,自己編製節目的西爾維奧·伯勒斯科尼電訊公司——他們為了那個「喂奶問題」很好地武裝起來了。這一直是世界領導者們在會談中,如在舊金山戈爾巴喬夫基金會的會議上感到十分頭疼的問題。媒介巨人的畫面控制著人們的夢想,而這些夢想決定著人們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