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這三年中,居然陸續得到這許多蘇聯藝術家的木刻,真是連自己也沒有豫先想到的。一九三一年頃,正想校印《鐵流》,偶然在《版畫》(Graphika)這一種雜誌上,看見載著畢斯凱來夫刻有這書中故事的圖畫,便寫信託靖華兄去搜尋。費了許多周折,會著畢斯凱來夫,終於將木刻寄來了,因為怕途中會有失落,還分寄了同樣的兩份。靖華兄的來信說,這木刻版畫的定價頗不小,然而無須付,蘇聯的木刻家多說印畫莫妙於中國紙,只要寄些給他就好。我看那印著《鐵流》圖的紙,果然是中國紙,然而是一種上海的所謂「抄更紙」,乃是集紙質較好的碎紙,第二次做成的紙張,在中國,除了做帳簿和開發票,帳單之外,幾乎再沒有更高的用處。我於是買了許多中國的各種宣紙和日本的「西之內」和「鳥之子」,分寄給靖華,托他轉致,倘有餘剩,便另送別的木刻家。這一舉竟得了意外的收穫,兩卷木刻又寄來了,畢斯凱來夫十三幅,克拉甫兼珂〔2〕一幅,法復爾斯基六幅,保夫理諾夫一幅,岡察羅夫〔3〕十六幅;還有一卷被郵局所遺失,無從訪查,不知道其中是那幾個作家的作品。這五個,那時是都住在墨斯科的。
可惜我太性急,一面在搜畫,一面就印書,待到《鐵流》圖寄到時,書卻早已出版了,我只好打算另印單張,介紹給中國,以答作者的厚意。到年底,這才付給印刷所,制了版,收回原圖,囑他開印。不料戰事〔4〕就開始了,我在樓上遠遠地眼看著這印刷所和我的鋅版都燒成了灰燼。後來我自己是逃出戰線了,書籍和木刻畫卻都留在交叉火線下,但我也僅有極少的閒情來想到他們。又一意外的事是待到重回舊寓,檢點圖書時,竟絲毫也未遭損失;不過我也心神未定,一時不再想到複製了。
去年秋間,我才又記得了《鐵流》圖,請文學社製版附在《文學》〔5〕第一期中,這圖總算到底和中國的讀者見了面。同時,我又寄了一包宣紙去,三個月之後,換來的是法復爾斯基五幅,畢珂夫〔6〕十一幅,莫察羅夫二幅,希仁斯基和波查日斯基各五幅,亞歷克捨夫四十一幅,密德羅辛三幅,數目比上一次更多了。莫察羅夫以下的五個,都是住在列寧格勒的木刻家。
但這些作品在我的手頭,又彷彿是一副重擔。我常常想:這一種原版的木刻畫,至有一百餘幅之多,在中國恐怕只有我一個了,而但秘之篋中,豈不辜負了作者的好意?況且一部分已經散亡,一部分幾遭兵火,而現在的人生,又無定到不及薤上露,萬一相偕湮滅,在我,是覺得比失了生命還可惜的。流光真快,徘徊間已過新年,我便決計選出六十幅來,複製成書,以傳給青年藝術學徒和版畫的愛好者。其中的法復爾斯基和岡察羅夫的作品,多是大幅,但為資力所限,在這裡只好縮小了。
我毫不知道俄國版畫的歷史;幸而得到陳節〔7〕先生摘譯的文章,這才明白一點十五年來的梗概,現在就印在卷首,算作序言;並且作者的次序,也照序中的敘述來排列的。文中說起的名家,有幾個我這裡並沒有他們的作品,因為這回翻印,以原版為限,所以也不再由別書採取,加以補充。讀者倘欲求詳,則契訶寧〔8〕印有俄文畫集,列培台華〔9〕且有英文解釋的畫集的——
Ostraoomova-LjebedevabyA.BenoisandS.Ernst.
StatePress,Moscow-Leningrad.〔10〕密德羅辛也有一本英文解釋的畫集——D.I.MitrohinbyM.KouzminandV.Voinoff.StateEditorship,Moscow-Petrograd.〔11〕不過出版太早,現在也許已經絕版了,我曾從日本的「Nauka社」〔12〕買來,只有四圓的定價,但其中木刻卻不多。
因為我極願意知道作者的經歷,由靖華兄致意,住在列寧格勒的五個都寫來了。我們常看見文學家的自傳,而藝術家,並且專為我們而寫的自傳是極少的,所以我全都抄錄在這裡,借此保存一點史料。以下是密德羅辛的自傳——「密德羅辛(DmitriIsidorovichMitrokhin)一八八三年生於耶普斯克(在北高加索)城。在其地畢業於實業學校。後求學於莫斯科之繪畫,雕刻,建築學校和斯特洛幹工藝學校。未畢業。曾在巴黎工作一年。從一九○三年起開始展覽。對於書籍之裝飾及插畫工作始於一九○四年。現在主要的是給『大學院』和『國家文藝出版所』工作。
七,三○,一九三三。密德羅辛。」
在墨斯科的木刻家,還未能得到他們的自傳,本來也可以逐漸調查,但我不想等候了。法復爾斯基自成一派,已有重名,所以在《蘇聯小百科全書》中,就有他的略傳。這是靖華譯給我的——
「法復爾斯基(VladimirAndreevichFavorsky)
生於一八八六年,蘇聯現代木刻家和繪畫家,創木刻派在形式與結構上顯出高尚的匠手,有精細的技術。法復爾斯基的木刻太帶形式派色彩,含著神秘主義的特點,表現革命初期一部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心緒。最好的作品是:對於梅裡美,普式庚,巴爾扎克,法郎士諸人作品的插畫和單形木刻——《一九一七年十月》與《一九一九至一九二一年》。」
我極欣幸這一本小集中,竟能收載他見於記錄的《一九一七年十月》和《梅裡美像》;前一種疑即序中所說的《革命的年代》之一,原是盈尺的大幅,可惜只能縮印了。在我這裡的還有一幅三色印的《七個怪物》的插畫,並手抄的詩,現在不能複製,也是極可惜的。至於別的四位,目下竟無從稽考;所不能忘的尤其是畢斯凱來夫,他是最先以作品寄與中國的人,現在只好選印了一幅《畢斯凱來夫家的新住宅》在這裡,夫婦在燈下作工,床欄上扶著一個小孩子,我們雖然不知道他的身世,卻如目睹了他們的家庭。
以後是幾個新作家了,序中僅舉其名,但這裡有為我們而寫的自傳在——
「莫察羅夫(SergeiMikhailovichMocharov)以一九○二年生於阿斯特拉汗城。畢業於其地之美術師範學校。一九二二年到聖彼得堡,一九二六年畢業於美術學院之線畫科。一九二四年開始印畫。現工作於『大學院』和『青年衛軍』出版所。
七,三○,一九三三。莫察羅夫。」
「希仁斯基(L.S.Khizhinsky)以一八九六年生於基雅夫。一九一八年畢業於基雅夫美術學校。一九二二年入列寧格勒美術學院,一九二七年畢業。從一九二七年起開始木刻。
主要作品如下:
1保夫羅夫:《三篇小說》。
2阿察洛夫斯基:《五道河》。
3Vergilius:《Aeneid》〔13〕。
4《亞歷山大戲院(在列寧格勒)百年紀念刊》。5《俄國謎語》。
七,三○,一九三三。希仁斯基。」
最末的兩位,姓名不見於「代序」中,我想,大約因為都是線畫美術家,並非木刻專家的緣故。以下是他們的自傳——
「亞歷克捨夫(NikolaiVasilievichAlekseev)。線畫美術家。一八九四年生於丹堡(Tambovsky)省的莫爾襄斯克(Morshansk)城。一九一七年畢業於列寧格勒美術學院之複寫科。一九一八年開始印作品。現工作於列寧格勒諸出版所:『大學院』,『Gihl』(國家文藝出版部)和『作家出版所』。
主要作品:陀思妥夫斯基的《博徒》,斐定的《城與年》,高爾基的《母親》。
七,三○,一九三三。亞歷克捨夫。」
「波查日斯基(SergeiMikhailovichPozharsky)
以一九○○年十一月十六日生於達甫理契省(在南俄,黑海附近)之卡爾巴斯村。
在基雅夫中學和美術大學求學。從一九二三年起,工作於列寧格勒,以線畫美術家資格參加列寧格勒一切主要展覽,參加外國展覽——巴黎,克爾普等。一九三○年起學木刻術。
七,三○,一九三三。波查日斯基。」
亞歷克捨夫的作品,我這裡有《母親》和《城與年》的全部,前者中國已有沈端先君〔14〕的譯本,因此全都收入了;後者也是一部巨製,以後也許會有譯本的罷,姑且留下,以待將來。
我對於木刻的紹介,先有梅斐爾德(CarlMeffert)的《士敏土》之圖;其次,是和西諦〔15〕先生同編的《北平箋譜》;這是第三本,因為都是用白紙換來的,所以取「拋磚引玉」之意,謂之《引玉集》。但目前的中國,真是荊天棘地,所見的只是狐虎的跋扈和雉兔的偷生,在文藝上,僅存的是冷淡和破壞。而且,丑角也在荒涼中趁勢登場,對於木刻的紹介,已有富家贅婿和他的幫閒們的譏笑了〔16〕。但歷史的巨輪,是決不因幫閒們的不滿而停運的;我已經確切的相信:將來的光明,必將證明我們不但是文藝上的遺產的保存者,而且也是開拓者和建設者。
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夜,記。
〔1〕本篇最初印入一九三四年三月出版的《引玉集》。《引玉集》,蘇聯版畫集,共收五十九幅,魯迅編選,以三閒書屋名義印行。
〔2〕克拉甫兼珂(A.i.nRHN]MUYT,1889—1940)蘇聯版畫家。作品有《列寧墓》、《德聶泊河建設工地》以及普希金、果戈理等的作品的插圖。
〔3〕岡察羅夫(A.E.[TU]HRTN)蘇聯插圖畫家。作品有《甘康隆貳Ⅰ妒t觥返鵲牟*圖。
〔4〕戰事指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事變。
〔5〕《文學》月刊,先後由鄭振鐸、傅東華、王統照編輯。一九三三年七月創刊,上海生活書店出版。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出至第九卷第四期停刊,共出五十二期。
〔6〕畢珂夫(M.lJYTN)蘇聯插圖畫家。作品有富曼諾貳杜崖搖泛吐逞付唐o∷*插圖等。
〔7〕陳節瞿秋白的筆名。他摘譯的文章題為《十五年來的書籍版畫和單行版畫》,蘇聯楷戈達耶夫作。
〔8〕契訶寧(C.B.IMpTUJU,1878—1937)蘇聯工藝美術家「婊搖W*品有盧那察爾斯基《浮士德與城》和普希金《魯斯蘭和柳德米拉》的插圖等。
〔9〕列培台華(A.l.JIVRTjSTNHFQMdMeMNH,1871—1955)通譯奧斯特羅烏莫娃-列別傑娃,蘇聯畫家、木刻家。作品有彩色木刻《列寧格勒風景組畫》、《早春時節的基洛夫島》等。〔10〕Ostraoomova-LjebedevabyA.BenoisandS.Frnst.StatePress,Moscow-Leningrad.《奧斯特羅烏莫娃-列別傑娃畫集》,貝諾瓦和愛恩斯特編,國家出版局,莫斯科—列寧格勒。〔11〕D.I.MitrohinbyM.KouzminandV.Voinoff.StateEditorship,Moscow-Petrograd.《密德羅辛畫集》,庫茲明和伏伊諾夫編,國家編輯社,莫斯科—彼得格勒。
〔12〕「Nauka社」科學社。日本東京的一個出版社,大竹博吉主辦。
〔13〕Vergilius:《Aeneid》維吉爾:《伊尼德》。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史詩。
〔14〕沈端先即夏衍,浙江杭州人,劇作家,中國左翼作家聯盟領導成員之一。他翻譯的《母親》於一九二九年十月、一九三○年八月由上海大江書鋪分上下冊出版。
〔15〕西諦鄭振鐸(1898—1958),筆名西諦,福建長樂人,作家、文學史家,文學研究會主要成員。著有短篇小說集《桂公壙》、《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等。
〔16〕富家贅婿指邵洵美。他是清末大官僚、買辦盛宣懷的孫女婿。在他辦的刊物《十日談》一九三四年一月一日新年特輯上,刊有楊天南的《二十二年的出版界》一文,其中說:「特別可以提起的是北平箋譜,此種文雅的事,由魯迅、西諦二人為之,提倡中國古法木刻,真是大開倒車,老將其實老了。至於全書六冊預購價十二元,真真嚇得煞人也。無論如何,中國尚有如此優遊不迫之好奇精神,是十分可賀的,但願所餘四十餘部,沒有一個閒暇之人敢去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