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拜師之事後,張紫星將孔宣單獨留了下來。
張紫星沒有隱瞞,將孔宣離開後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孔宣聽得面色漸漸凝重。
「皇兄,眼下我在明處,敵在暗處,尤其還有聖人出手,更是無從防禦,」孔宣深通兵法,短短幾句話就道破了關鍵,「若一味地被動守禦,你的處境只會愈發不妙。」
張紫星眉頭緊鎖:「我也沒辦法,我身為天子,坐鎮朝歌,如今殺劫將至,自是眾矢之的,縱再有天災人禍、陰謀詭計,也只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孔宣想了想,說道:「以愚弟看來,近來皇兄鋒芒還是過於顯露了。雖然皇兄在這些事情上也動用了不少心計,但從大局來看,終是失算。你越將那些事情解決得圓滿,那些謀劃者就越不甘心失敗,所以災厄接踵而至,使皇兄疲於應付。」
孔宣以局外人的身份,一語道醒了夢中人:誠然,這些事件,張紫星應付得都很不錯,還在挑撥離間方面下了不少工夫,略見成效,但作為一個凡人天子來說,這些事情解決得還是過於「完美」了。越是完美,就越後患無窮,比如說,天下大旱的事情被應龍那樣解決掉,昊天上帝必然不會善罷甘休,扶植宗室篡位的女媧計劃失敗後,定會再生事端,他這個天子就好比一個靶子,豎在固定的位置,承受來自四面八方的箭矢。
雖然他也有自己的算計,但被他算計的人並非死物,就此任由他擺佈,而且他沒有顧及到的敵人,同樣也在明處或暗處算計他。這好比一個互動的網絡遊戲世界,每個人都是主角;而不是單機遊戲,其餘人全是圍繞某個主角的NPC。你在算計別人的時候。別人也在算計你,你在發展進步地時候,別人也會發生變化。怎樣才能在這種複雜的局面中獲得先機、創造希望呢?張紫星不禁陷入沉思。
半晌後,孔宣開口道:「皇兄可還記得,你所贈我的那本兵書嗎?內有一句『能而示之不能,強而示之以弱』。」
張紫星一震。隱隱明白了孔宣的意思:就那那個靶子的比喻來說,他這個「靶子」或者能將射來的箭矢反彈回去,或堅固無比、箭矢難穿,但越是這樣,那些實力強大地射手們越會起勁地射箭,直到將成功他貫穿為止。如果他本身就是一個難度極低的爛靶子,射手們射了幾箭便沒有興趣了,自然會將目標轉移到其他的靶子上。
孔宣說的「示弱」是個不錯的辦法,但張紫星想得要更深一層。他不僅想做個不引人注目的靶子,更想做個瞄準別人的射手。
孔宣見他陷入苦思。知道自己幫不上什麼忙,不便打擾,悄悄退了出去。
孫子兵法中還有一句:「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如果能來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結合那個逍遙子的分身將水攪渾,就有可能成為殺劫中的射手之一。而不是挨打地靶子。
關鍵就在於。怎麼才能化明為暗,暗渡這個「陳倉」?在不久前的祭壇叛亂事件中,他就是用了化明為暗之法,最後反客為主,將叛黨一網打盡。甚至還把心腹大患姬昌也拖下了渾水。
雖然他即將面對地是與之實力懸殊仙人和聖人。但這種方法的成功依然有借鑒之處。
張紫星不由感慨起身邊沒有個好軍師來,孔宣是帥才。不僅實力高強,而且精通韜略,但要他專門做個專營算計的謀士,卻是力有未逮;女與應龍則是衝鋒陷陣的猛將型,更是和軍師搭不上邊;商青君的智商或許可以達到要求,但光有智力還遠遠不夠,而緊迫的時間和她女性的身份注定了不可能遊歷天下增加閱歷和積累經驗,所以她也無法勝任,放眼滿朝文武,內政、治國人才不少,運籌帷幄,決勝天下的卻是找不出什麼合適的人選,實在要湊一個,恐怕就只有那位七竅玲瓏心的亞相比干了。
若是重生在三國時期,優秀地謀士還不一大把抓,諸葛亮、司馬懿、郭嘉、龐統……可算是N多,三國裡,傳說中地仙人倒是少,多半還是裝神弄鬼之徒;然而在這封神世界,仙人遍地都是,優秀的謀士卻是鳳毛麟角。
想到司馬懿的名字,張紫星忽然想起一個有名的故事來。三國時,魏國的魏明帝去世,繼位地曹芳年僅八歲,朝政由太尉司馬懿和大將軍曹爽共同執掌,曹爽是宗親貴冑,用明升暗降地手段剝奪了司馬懿的兵權。司馬懿知道曹爽勢大,所以稱病不再上朝,曹爽派親信李勝去司馬家探聽虛實,結果司馬懿盡示其弱,還裝出命在旦夕地模樣,曹爽得知消息後,大喜,放鬆了對司馬懿的警惕,結果不久後,司馬懿趁曹爽僅帶著三個兄弟護送天子曹芳去濟陽城北掃墓時,調集兵馬,迅速佔據了曹氏兵營,並進宮威逼太后,歷數曹爽罪過,要求將其廢黜。太后無奈,只得同意。司馬懿又派人佔據了武庫,等到曹爽聞訊回城,大勢已去。司馬懿以篡逆的罪名,誅殺曹爽一家,終於獨攬大權,曹魏政權從此有名無實。
這條計謀就叫做「假癡不癲」,是三十六計之一。
受這條計謀的啟發,張紫星的思路豁然開朗,越想越順,對未來的行動已經有了一個比較詳盡的計劃,只不過,這個計劃所要冒的風險也不小。
照伏羲所說,殺劫是天道中一種秩序的重新設立,絕對規避不了,就算天下當真太平,也必會被掀起滔天禍端,誘發仙人大戰,最後死者封神,規則重列。
既然如此,那麼人族的戰亂只是為這場殺劫提供的一個大環境而已,最後人族誰獲得這場政權之戰勝利對整個殺劫並沒有什麼實質的影響,就算大商沒有被西周取代,只要殺劫完成,照
神定案。因此,他這個「紂王」並非注定就是輸家。
在一些仙人們當中流傳的「真主出世。商滅周興」的預言很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一、大商國運漸衰,西周氣運日旺,只怕會取而代之;二、以朝代興替為借口,以名正言順地發動戰爭,便於仙人們應劫。
如果按照伏羲的說法。最終鹿死誰手,還很難說,如果大商能挺過最艱難地階段,國運衰極而盛也不是不可能,關鍵就看如何在這個殺劫中有所作為了。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張紫星暗暗咬牙,心中拿定了主意。
當晚,聞仲、商容、比干三人被秘召入宮。
此事代相姜尚和兩位上大夫趙啟、梅伯還在各地巡查新政實施情況,所以商容又抱著「病體」勉強管理一些事務。
張紫星很客氣地請三人落座。第一句就讓三位老臣子一愣:「三位愛卿,是否相信寡人?」
聞仲道:「陛下何出此言。你為君,我等為臣,如何不信陛下?」
「如果寡人昏庸無道、任性妄為呢?」
商容搖頭道:「陛下莫要說笑,並非老臣諛詞,以陛下之才能,就算在我大商歷代帝王之中,亦算是罕有英主,又豈會那般模樣?」
「非是寡人願意昏庸,而是寡人不得不昏庸……」張紫星將目光轉向聞仲:「太師乃截教門人,是否知曉殺劫一事?」
聞仲面露訝色:「老臣曾聽聞師尊金靈聖母提及此事。許多道友也遵從掌教聖人的吩咐。隱居深山,閉門不出。此事較為隱秘,陛下從何處得知?」
「寡人得承天命,一早就知曉了……寡人之所以變革天下,釋放奴隸。
就是想避免這場殺劫。不料卻是徒費心計而已,」張紫星歎道:「老太師……令師是否曾說過。你一生逢不得一個『絕』字?」
聞仲大驚道:「老臣當時悟道,在碧游宮拜金靈聖母為師之時,學藝五十年。吾師命我下山佐成湯,臨行,問師曰,『弟子歸著如何?』吾師道,『你一生逢不得絕字。陛下如何得知老臣如此秘事?」
張紫星歎息道:「太師,寡人略通算計,亦能知曉一些隱秘之事。殺劫既起,我等俱是應劫之人,就算你那師尊金靈聖母,只怕也難置身事外……」
聞仲渾身劇震,但亦知天子此言絕非捏造,只不過,師尊金靈聖母乃截教聖人四大嫡傳弟子之一,若連她都要捲入殺劫,那麼其餘那些道友們豈非都……
這樣看來,天下大亂,只怕已為時不遠了,聞仲心中有些明白天子先前所說的「不得不昏庸」的原因,不由面露慎重之色。
「太師,不管將來如何情形,請務必將大商軍權牢牢掌控,各關隘總兵須得小心戒備,勤加操練,切不可因一些朝政之事而使喪失戰力。寡人會專派人提供軍中補給,以免軍心浮動。」
槍桿子裡出政權,無論如何,軍權是必須要把握在手中的,這一點原書中的紂王似乎也非常重視,所以儘管他昏庸無道,軍方卻有相當多地死忠之人,尤其是守衛各關的總兵,大多是死戰不降,最終一縷忠魂,歸於封神台。
聞仲深知這件事的重要性,當下沉聲應命,商容和比干並不明白什麼殺劫的事情,只是聽出天子似乎有什麼隱衷。
「今日所議此事,十分隱秘,諸位切記守秘。」張紫星對兩人開口道:「若寡人算得不錯,不久朝歌當有大亂,二位卿家一為國丈,二為王叔,又是我大商的兩大丞相,寡人一直倚你二人為臂膀,其時禍事將近,朝中大臣大多難以自保,請二卿還是及早規避為上。」
商容起身大笑道:「規避?陛下可是嫌下臣老朽無用?若陛下不棄,老臣甘願將一腔熱血灑落大商社稷中,雖死無悔!」
「老丞相乃托孤之臣,勞苦功高,老當益壯,」張紫星忙道:「寡人焉會嫌棄商卿?此舉正是要重用於你,只是寡人意欲故示昏昧,若老丞相堅持,只怕此計難以奏效,若老丞相退居暗處,反有奇兵之效。」
商容是三朝元老,心思機敏,閱歷過人,當下隱隱悟出了一些東西,所以沒有再固執下去,只是沉吟不語。
比干生就七竅玲瓏心,更是一點就通,卻對張紫星的勸說表示了否定:「我乃王叔,身為宗親,又深得陛下器重,豈能逃避?況且老丞相已隱身暗處,明處當有我照應,一明一暗,方可助陛下成事。」
張紫星想起當日祭壇之亂時,比干捨身護駕的情景,不由感動:「王叔,你乃國之棟樑,怎可身置險地?寡人算出,你若留於朝歌,必有生死大難,不如……」
比干搖頭道:「請恕下臣妄加猜測,陛下只怕是想施奇險之謀,若下臣離開,陛下豈非孤軍奮戰?陛下休要勸說,我心意已決,絕不因避禍而離開。」
張紫星咬牙問道:「若是有朝一日,王叔無故受那……剖腹挖心之痛呢?」
比干毫不在意,淡然而笑:「只要陛下大計得逞,比干縱死亦無反顧!」
張紫星心神激盪,只覺熱血上湧,不由想起清代愛國名臣林則徐的詩句——芶為國家生死已,豈因禍福避趨之!
張紫星暗下決心:君以國士待我,我亦報君以國士。
密議良久後,三位大臣方才離開宮中。
「過一陣子,只怕要做個名符其實的昏君了……」張紫星看著漫天閃耀地星辰,深吸了一口氣,天喜星,你會是我的最後歸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