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鬱悶的那個人
今天這章晚了點,唉,沒辦法,誰讓領導有點二呢,加你妹的班啊。
—————
這一日秋高氣爽,長安之南高台聳立,漢字旗號遮天蔽日,八萬漢軍,衣甲鮮亮,刀斧森森,每一位健兒的臉上,都散發著昂揚向上之意。
台下萬軍環抱之中,乃是以諸葛亮為首的文武百官。
號角聲響起,一輛黃色傘蓋籠罩下的車駕徐徐而來,所過之處,將士與百官皆伏跪於地,不敢仰視車上那面色肅然之主。
車上的劉備,此時此刻是何等的威嚴肅穆,但他的心裡卻如無數的鳥雀在飛舞,用盡了所有的心思,才勉強的壓制住內心難以克制的喜悅,以免在群臣面前失去帝王的威信。
五十多年前,那個年少的自己,曾指著家鄉的一顆參天大樹,對小夥伴們戲稱:假如我將來當了皇帝,一定用此樹做傘蓋。
四十年前,十幾歲的自己,離開母親的懷抱,一人一劍獨闖天下,拜當世大儒盧植為師,結交豪傑遊俠,多少年少者都趨附於自己的身邊。
三十年前,黃巾亂起,以小小縣尉之職,怒鞭督郵。
二十年前,得徐州,一夜之間名動天下,但轉眼之間,又從事業的頂峰跌落於谷底。
呂布、袁術、陶謙、田楷……多少當世豪傑,都在這生命中最燦爛的年華與自己發生了碰撞。
十年前,幾番起起浮浮,卻最終落得南逃荊州,寄人籬下,眼看垂垂老矣,卻仍一事無成,手中所有的,僅只那天下皆知的「仁義」之名而已。
而現下,自己卻身著龍袍,站在這高台之上,接受著無數人的跪拜於敬畏,很快,自己就將成為蒼天之下最有權力的人。
此時回想過往的種種,真是恍然如夢也。
此刻的劉備,忽然想起了方紹曾經對他說過的一句話:當上天關上一扇門的時候,他必定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
這時的劉備,方才知道上天打開的不僅僅是一扇窗,而是道通達權力頂峰的光明大道。
祭罷蒼天,祭罷列祖列宗,劉備於建安二十二年九月的這一天,正式稱帝,改元章武,並封子劉封為荊王,劉禪為齊王,劉泰為楚王,劉山為秦王。
在登基為帝的第二天,一道封賞群臣的大名單也新鮮出籠,公昭天下。
封諸葛亮為丞相,為百官之長。
許靖為大司徒,糜竺為大司空,劉巴為太尉,是為三公。
龐統為大司馬,法正為左大司馬,方紹為右大司馬,徐庶為御史中丞。
關羽為大將軍,馬超為驃騎將軍,張飛為車騎將軍,黃忠為衛將軍。
吳懿為前將軍,魏延為後將軍,黃權為左將軍,趙雲為右將軍。
蔣琬為大司農,董和為大鴻臚,簡雍為光祿勳,孫乾為太常,費觀為太僕,劉琰為宗正,費禕為少府,孟達為衛尉,賴恭為廷尉,此九人是為九卿。
其餘文武百官,皆有封賞。
劉備的這道封賞大名單,可謂是煞費了一番苦心。
其中諸葛亮有蕭何之功,升任丞相統御百官自無話可說。
許靖雖徒有虛名,卻乃當世大名士,又是關隴集團與益州集團的關聯人士。劉巴雖為劉備所惡,但其為當世名士,生於荊州而早年入益州為官,又是結連荊州與益州集團的重要人物。至於糜竺,乃是追隨自己起兵的徐州集團的元老,就更不用說了。
因此,劉備授以此三人「三公」的之尊,卻又不令他們手握實權,可謂是實質名歸。
大司馬位於三公之上,掌握著帝國的軍事權力,以軍謀與諸葛亮並立的龐統任此職自然實質名歸。但又因法正與方紹在劉備手下起著舉足輕重的謀略作用,故劉備特在大司馬之下,設左右司馬,令二人分別擔任,算是一種器重,也算是一種平衡。
至於大將軍,乃是將軍中最高的封號,位在三公之上,自東漢之時起,便多由貴戚充任,關羽作為劉備集團頭號名將,又與劉備情同手足,故以其擔任大將軍自無可厚非。
武職之中,大將軍之下即為驃騎將軍,本來劉備是想讓張飛擔任的,但考慮到馬超在雍涼門閥中的地位,綜合考慮一下,最後還是決定由其擔任。而張飛則屈居於下,升任車騎將軍。
黃忠雖然年勢已高,但因在漢中之戰,關隴之戰中的突出表現,再加上他身兼荊州藉將領,以及劉表舊部的雙重身份,故劉備稱帝后升其為衛將軍,軍職只在張飛之下。
至於徐庶,亦是劉備起家時的重要謀士,劉備對他其實一向都是很信任和器重的,雖然因其坐鎮陸口,多年來未能有表現立功的機會,但劉備仍不忘其勞苦之功,故封其為御使中丞。
至於其後的魏延、吳懿、趙雲、簡雍之輩,有的是元老之輩,有的是功勳著著之人,有的則代表一方門閥代表,劉備權衡之下,便令他們擔當前後左右四將軍,以及九卿之職。
可以說,這一封升賞的名單,充分照顧了四州門閥士族,以及元老功臣的利益,同時又體現了對關隴集團以及荊州集團士人的依重,其中荊州士人自然仍為朝廷文武的支柱,這一點也是顯而易見的。
其實,劉備的這升賞名單,也並不出人意料,而且,劉備這一次的稱帝,仍如上次進位漢中王時一樣,並未立太子,也未立皇后,顯然,當年的顧慮仍然是存在的。
不過無論怎樣,不管是黃初元年也好,還是章武元年,或者是建安二十二年也罷,這一年三分之二的天下都處在喜慶之中,同時誕生的兩位皇帝,多少人要跟著加官?多少囚犯要在天下大赦中逃過一劫?
不過,並非所有人都沉浸在喜悅之中。
劉備、曹操稱帝的消息很快傳往江南,隨同而來的,還有漢、魏兩國派來的使者。
漢國的使者聲稱,章武皇帝繼承了漢室大統,既然東吳你孫仲謀一向自詡為漢臣,抱著興復漢室的大旗,那麼,如今你就該向新的漢帝臣服,並上賀表。
而魏國的使者則宣稱,魏帝曹操乃是受漢帝劉協的禪讓,名正言順合法的繼皇帝位,我魏國才是正朔之朝,你孫權應該同退位的漢帝一樣,將效忠的目標轉移到新朝和新帝這裡來。
這個時候的孫權就鬱悶了,心想你妹的,劉備你小子本來是跟老子平起平坐,後來不聲不響的稱王為罷了,現在又堂而皇之的稱起了帝,還想讓老子這個盟友反過來奉你為尊,你還真是厚臉皮啊。
還有姓曹的,也不是個東西,你說你廢了漢帝,幫著劉備稱了帝,害得老子被他騎在了頭上就罷了,還有臉派人來讓老子承認你這個篡位之徒是合法的,這臉皮也不是一般的厚啊。
突然之間蹦出來的倆皇帝,著實令孫權有點不知所措,又或得說,讓他有點羨慕。
於是,在漢魏二國的使者抵達後不久,孫權便急召重臣前來建業軍府商議應對之策。
顧雍、張昭、呂岱、步騭,甚至是遠在柴桑的魯肅也風塵赴赴的趕了回來,東吳舉足輕重的人物,難得聚齊了一次。
「諸位,劉曹相繼稱帝的消息,想必你們早已耳聞,他們勸孤稱臣的使者都已經到了,不知諸位有何高見?」
顧雍先道:「曹操廢漢而自立,劉備自立為帝,都名不正而言不順,依雍之見,無論是漢國還是魏國,主公誰都不應該承認他們。」
步騭也道:「元歎所言極是,曹操本為我們敵人,如今他廢漢而立,我們更與他勢如水火,又豈能上表臣服。至於劉備,與我們本為盟友,如今卻不顧同盟之誼,擅自稱帝,還想叫我們臣服於他,實在是過分。」
孫權微微點頭,「依兩位之意,孤是應該誰都不承認。」
這時,呂岱也道:「曹劉相繼稱帝,彼此間必為正朔之爭而拚個你死我活,想來過不久中原烽煙又將燃起,主公正好坐山觀虎鬥,待二虎相爭必有一傷時,便可趁機取漁人之利。」
東吳從孫權到眾臣子,鮮有統一的大局觀,要說有,只怕就剩下這一句「坐收漁人之利了」。
孫權在他們你一言,我一語之下,似乎又準備回到原來騎牆觀望的外交狀態。
而這個時候,沉默許久的魯肅卻道:「主公切不可只看表面,如今雖然曹操與劉備都相繼稱帝,看起來是平起平坐,但實質上是換湯不換藥,曹操而劉弱的局面仍然很明顯。這樣的話,只要曹操仍然強大到足以威脅我東吳的存亡,那麼聯劉抗曹的大方針就不應該變。」
聽罷魯肅之詞,孫權卻是稍有不悅,「子敬固然言之有理,可是,莫非你要讓孤向劉備俯首稱臣不成?」
曾經那個來東吳低聲下氣的求借荊州的劉備,十年之間卻已一躍為帝,事實雖然如此,但要讓孫權臣服於劉備,打心眼裡他是受不了的。
便在此時,眾臣之中,有一雙老眼看透了孫權的心思。
大殿在陷入短暫的沉默之後,張昭從容的走出班來,朗聲慨然道:「大王三分天下有其一,與其臣服於他人,何不南面而坐,一樣來個自立為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