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奇策
呵呵,兄弟們淡定,物價漲了,便當也沒那麼好領的。
—————
「你可確信,文遠真的被吳人害了麼?」關羽厲聲質問細作,似乎不相信。
「這個……小的也只是聽說……聽說當時吳人設下火計,將張遼等八百騎兵圍住,只有十幾騎逃了出去,其餘盡皆被燒得面目全非,而合肥城那邊又沒聽說張遼逃回去,所以吳人就推測張遼被燒死在了火中,而小的情報,也是從吳人那裡打聽來的。」
「什麼狗屁情報,活要見屍,死要見人,既然確認不了文遠屍首,焉敢說他死了。文遠勇武過人,豈是區區吳人就能輕易殺之的。滾,再去給我好好打聽」
細作被罵了一頓,嚇得灰頭土臉的溜出帳外。
關羽對張遼的這份感情,方紹亦能體會。
關羽跟張遼互相稱為兄弟,君臣之下,便是兄弟。
在這樣一個亂世,能互稱兄弟的人並不多。
至於他二人是如何結下的兄弟之誼,方紹也不太清楚,大約是因為關羽跟張遼同屬河東人氏,還有那位名將徐晃,同樣也是河東人氏,在這樣一個極重鄉情的時代,想必同鄉才是關羽能與此二人稱為兄弟的前提。
而關羽此人又是何等高傲,目光之高也不是一般人能比,能入得他的法眼,並稱為兄弟者,自然也非是尋常之輩。
事實證明,他的那倆兄弟確實不是一般人,雖然互為敵國,但亦是能與關羽比肩的當世英雄。
只可惜,莫非其中一人,就這樣去了?
遙想當年徐州之時,在曹操手下共事之時,兄弟間吃肉喝醉,痛快的暢述心中遠大志向,那是何等的快意人生。而今,那些美好的時光,也只能深藏於記憶深處,偶爾挖出來緬懷一下逝去的青春。
也許關羽覺得很意外,但合肥之戰的結果,卻在方紹的意料之中,要不然,他也就不會寫那封信,不遠千里的提醒他的那位大舅哥提防著張遼了。
事實證明,他的預測是正確。如今合肥已下,東吳的軍隊可輕易的攻擊兩淮之地,這個時候,方才對曹操構成真正意義上的威脅。
只是,根據探子的回報,唯一所不能確定的,便是那張遼生死,眼下倒是成了一個懸念,不過,這對於方紹而言,似乎也並不是什麼重要的事。
偏偏在此時,那馬良卻是讚道:「沒想到東吳之中,也有如此高明之士,這一計用得妙啊。如今合肥已破,我方所受之壓力便銳減,正好趁此時機好好讓將士們休養一番了。」
馬良話音剛落,關羽便拍案罵道:「狗屁妙計,東吳的小人,就會使狡詐之術,沒得一個堂堂正正的血性兒郎。」
眾人都被這關羽突然的發怒嚇了一跳,馬良也是給震得莫名其妙,心想:『兵者,詭道也,使詐又有什麼稀奇,況且東吳得了合肥,對我們也有利,不知你發個什麼脾氣呀。
顯然馬良對關羽瞭解不深,卻不知關羽是因為對張遼的感情,因而遷怒於東吳。
「吳人向來是如此,也見不得怪。季常說得也有道理,眼下合肥已破,曹操與東南方所受之威脅更重,就算他從關中東歸,必然也不敢輕易來奪襄樊。咱們正好時機休養士卒,安撫民心,待時機成熟,再與漢中互應,兩路北伐中原。」
方紹又及時的做起了「和事佬」,趕緊把話題扯了開。
關羽想了一想,便道:「中正言之有理,這樣吧,事不宜遲,你就盡快起程去趟漢中,把荊州之事向大王稟知,盡早就將士們求得封賞。」
在得到了關羽的同意,三天之後,方紹帶著關羽的請功表動身去向漢中,順便也將滿寵這位俘將一同帶在了身邊。
因是襄樊已定,而上庸等郡也握於手,漢中王現下已全據漢水,所以方紹此番去漢中,也不用走長江,經成都轉往漢中的遠路,可直接沿漢水而上,經由上庸等東三郡去往漢中。
方紹經漢水西入漢中的消息,自是提前傳往了東三郡,因是漢水流經上庸郡轄境,上庸太守魏延便藉著巡視之名,親臨漢水邊的鄖縣,在那裡盛情的接待了方紹。
當天,魏延在鄖縣為方紹設下一頓豐盛的私宴,好酒好肉,又有美人歌舞在前,方紹旅途的勞頓自是一掃而光。
「中正,我要敬你三杯,這第一杯,先祝你在襄陽助關將軍成就大功,來,滿飲了此杯。」魏延先干為盡。
方紹也將酒飲盡,笑呵呵道:「我哪裡有什麼功勞,不過是動動嘴皮而已,倒是文長你,此番佯攻宛城,使得曹仁不得不回援,要不然我們也不好水淹樊城,你這才是立了大功一件呢。」
魏延也不是那種虛偽之輩,便坦然道:「策應的功勞,我自然是有的,不過,要不是中正你出此奇策,此番襄樊之戰,我也沾不得半點功勞。這一杯,我再敬你。」
第二杯滿飲盡,魏延又舉杯道:「這第三杯我還要敬中正,謝你向大王舉薦我出鎮東三郡。」
魏延當然感激他了,似黃忠等輩,雖然功勞很大,官位也很高,但到底也只是隨軍而用的將而已,而魏延出鎮東三郡,雖然權位尚不及關羽重,但在漢中國裡,能充當方面大員的人也屈指可數,魏延可謂是一夜之間聲名雀起。
『嘿嘿,我若不舉薦你出鎮東三郡,興許漢中王還要委你出任漢中太守呢,如果你早知道的話,說不定就不會這麼謝我了。不過為了大局嘛,也就只有委屈文長你了。』
心中嘀咕著,嘴上卻喝得也痛快,好酒入肚,興致便起了來,「你我之間的交情,文長就不必跟我客氣了。」
幾巡酒下肚之後,私宴的氣氛漸入佳境,魏延便湊上近前,神秘兮兮道:「我料不久之後,大王必會舉兵北伐關隴,到時必也會向中正你徵詢方略。我這裡倒有一條速奪關中的奇策,如果大王問起,中正你不訪替我進此一言。」
方紹以為魏延是喝多了開玩笑,便隨口問道:「但不知文長奇思妙策?」
魏延低聲道:「大王若然北伐關隴,勢必以主力大軍兵出祁山,或走斜谷,以爭奪隴右。到那個時候曹操亦會率主力親赴隴右相爭,到時只消大王能將曹操拖上十天半月,再令我率萬餘兵馬,輕裝而行,偷出子午谷道,不出十日便可兵臨長安城下,趁其不備,一舉攻下長安。那時關隴震動,不但長安以西不戰可定,就連曹操也可被困死於隴右,此乃我為大王所想的一擊而定天下的奇策也。」
聽到魏延這一番話,方紹到嘴邊的一口酒差點噴出來,心忖:『我當是什麼奇妙呢,原來就是傳說中的子午谷奇襲長安呀。』
作為一名歷史愛好者,方紹在穿越之前便曾就這子午谷奇襲之策說細分析過。
可以說,此計的成功的先決條件,乃是建立在敵方毫無察覺、長安城不戰而降的前提下。
首先,子午谷確實是條近道,不過,以曹操的才華,在率主力於隴右作戰時,未必就不會提防到子午谷之奇兵。
三國之後的原有歷史中,從子午谷偷襲長安的冒險之舉,無一例外的都以失敗而告終,最有名的當屬明朝崇禎時代的初代闖王高迎祥。
這位帶頭大哥親率五萬主力衝入子午谷,自信從這裡將迅速的到達長安。只是這子午谷道路狹窄,農民軍才走幾天就倒霉的碰到了天降大雨,五萬大軍走了半個多月才走完一半,全軍人困馬乏,物資損失嚴重。
不過,姓高的這位帶頭大哥並不沮喪,他固執的相信,自己的這個舉動出乎許多人的意料,幾天之後,必將震驚天下。
當然,許多人確實沒料到,但許多人中,並不包括孫傳庭。
當歷經艱險,終於走出子午谷,前方即將是一片坦途之時,滿懷憧憬的高迎祥看見了滿懷憤怒的孫傳庭。孫傳庭的憤怒是有理由的,因為他和他的一萬人馬,在這裡已經足足等了十五天。
於是,僅僅四天之後,高大哥便將闖王的名號不幸的讓給了手下一個叫李自成的部將。
當時,方紹看到這段歷史之後,就有一個強烈的猜想,這位高闖王,十有**是看了同時代的羅貫中先生寫的《三國演義》。讀罷之後,必定是大肆感慨了一番魏延的「不受重用」,諸葛亮的「謹慎過度」,腦子一熱,決定用實際行動來實驗一下魏延的計策。
結果證明,《三國演義》僅僅只是一本小說而已。
高迎祥臨死的時候,一定會握著李自成的手,感慨良多的叮囑:自成啊自成,血的教訓啊,聽老哥哥一句話,千萬別把小說當成兵書來看啊……
當然,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襲之策,並不意味著他不知兵法,相反,更證明了他熟讀兵法。不過,兵法是死的,人卻是活得,歷代名將對兵法的運用,總會帶有強烈的個人作風。
迅如電,猛如雷,這個是魏延的作風。不過,那也要看對手是誰了。
方紹既然與魏延交好,也就沒那麼多委婉,於是,他又飲下一杯酒,拍著魏延的肩膀,笑道:「文長啊,你這計謀倒是一條好計謀,不過要想讓我向大王獻上此計,那還得看你能不能回答得上我的三道難題。」
魏延神色一怔,問道:「哪三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