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之血色戰旗 第三卷:會戰!會戰! 第三百五十五章 決堤
    國軍15萬精銳部隊,未能殲滅被圍的2萬日軍,蔣介石十分震怒,稱之「在戰史上亦為一千古笑柄」。遂將丟失蘭封、商丘的第八軍軍長黃傑、二十七軍軍長桂永清撤職查辦,將擅自撤出蘭封的第七十一軍八師師長龍慕韓處決。

    6月,日軍佔領開封。日軍的下一個目標已暴露無遺:先攻佔鄭州,再奪取武漢。蔣介石對豫東的戰事深感不安,多次電令第一戰區從速拿出阻敵西進的方案。

    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程潛決定,以水代兵,就像荷蘭人抵製法國路易十四侵犯荷蘭一樣,決堤放水,淹沒日軍。並通過林蔚向蔣介石請示。

    蔣介石有些沉吟,他知道這樣做,會惹出不少麻煩事。可是,日寇氣勢洶洶,驕悍已極,不殺殺其氣焰,鄭州馬上也要被他們拿去。其實,這個以水代兵之計,早在1937年7月,他的德國首席顧問法肯豪森就曾提出建議「將黃河決堤」以阻止日軍。

    當時,眾多國民黨要員也曾向蔣介石提出「以水代兵」的建議,1938年4月13日,陳果夫曾致函蔣介石:「台兒莊大捷,舉國歡騰,抗戰前途或可轉入佳境。唯黃河南岸千里,頗不易守,大汛期間且恐敵以決堤攻我,我如能取得武陟等縣死守,則隨時可以水反攻制敵。蓋沁河口附近,黃河北岸地勢低下,若在下游任何地點決堤,只需將沁河口附近北堤決開,全部河水即可北趨漳、衛,則我之大危可解,而敵則居危地。」5月,姚宗、何成璞等都提出過這一建議。

    繼之,第一兵團總司令薛岳、二十集團軍總司令商震也提出這一建議,進一步堅定了蔣介石的決心。蔣介石決定炸開黃河,製造水障,以阻止日軍西進。他直接向駐在楊橋的三十九軍劉和鼎軍長發出了密電:「為了阻敵西犯確保武漢,依據馮副委員長建議,決於趙口和花園口兩處實行黃河決趙口之決口,限兩日完成。已另電洛陽第一戰區程長官負責主持,規劃實施花園口之決口,已電令一0九師負責萬福麟)負責,仍由三十九軍統一指揮。並希電報後,即向程長官聯繫,接受指示,認真辦理具報。」

    蔣介石和劉和鼎直接電話聯繫,隨時詢問進展情況。他對劉和鼎說道:「以水代兵,在黃河歷史上有20多次。我們也是研究了再研究的。和鼎啊,這次掘堤關係到國家民族的命運,切戒小婦之仁。沒有小的犧牲,哪有大的成功要打破顧慮,克盡全力」

    為確保守住鄭州至許昌一線,參謀長晏勳甫、副參謀長張胥行向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程潛建議掘開黃河。

    1935年早在武漢行營時,晏勳甫曾擬過兩個方案:一是必要時將鄭州付之一炬,使敵人徒占廢墟無可利用。二是水攻,挖掘黃河堤岸,以水淹敵。以一炬付鄭州,只能起堅壁清野作用。

    決堤,既可以水淹死敵之先頭部隊,更可將敵人主力隔絕在西進路上,不戰而達戰略目標。晏勳甫道:「敵相當部分是機械化部隊,裝甲車、卡車、火炮牽引車多至千餘輛,滔滔大水中,必寸步難行。」他轉向了程潛:「「此乃不成熟之設想,當否,請總司令裁定。」程潛默默抽煙,半晌無話,觀其神志,顯然在作縝密考慮。恰此時,委員長侍從室主任林蔚打電話詢問作戰對策,晏勳甫於是回話道:「我們擬掘開黃河堤岸,放水阻遏敵軍。」

    「決堤放水?」林蔚的口氣顯得幾分驚訝,停頓了一下又問:「你們計劃在哪裡掘?」

    「趙口至花園口一線。」晏勳甫根據程潛提示,又補充了一句:「請林主任報告委員長定奪。」

    林蔚擱下話筒,便去向蔣介石報告。蔣介石聽後,淡淡一句:「知道了。」

    見蔣介石半晌未置可否,林蔚以為他不會同意了:「決口之後,黃水一瀉千里,受災百姓必多」他瞥見蔣介石臉色不對,把後面的話嚥了下去。

    「上學要付學費,經商要墊本,不花代價怎麼行?這是以小的犧牲,換取大的勝利。」蔣介石本也有以水淹敵的想法,程潛他們的方案,正合本意。只是作為最高統帥的他,對決口帶來的嚴重後果,不能不有所考慮。「至於災民嘛,政府應盡力救濟。」

    林蔚連忙稱是。

    蔣介石立即召集最高軍事會議。由於情勢緊急,不容拖拉,他在林蔚介紹程潛所提方案後,率先表示贊同。眾人自然不再有異議,鹹趨聲附和。末了蔣介石關照此為最高軍事機密,務須秘而不宣,事前也不許組織百姓轉移。

    「事前及進行過程中保密容易,大水漫淹後,必有記者報道,輿論也必究詢原因,屆時如何說法呢?」軍委政治部長陳誠問。

    軍事委員會參謀長何應欽提出,可下達指令,加強新聞檢查,一律不許報道。

    介石立即否定:「任其報道,且要如實報道災情。」

    何應欽有些疑惑地道:「那決口原因呢?總得自圓其說,總不能暴露真相,以防引起輿論詰責。」

    「真相?」蔣介石已是成竹在胸,微微一笑而道:「日機不是到處狂轟濫炸嘛?」

    眾人一下子明白了蔣介石的言下之意。

    未及一個鐘頭,晏勳甫就接到林蔚回電:「你們的掘堤計劃,最高軍事會議已作研究,委員長已表同意。」

    程潛以電報形式,再作書面請示。他的用心是:掘堤後,必有無數百姓罹難,一旦洩漏真相,將為千夫所指,輿論壓力下,很可能被蔣介石推出來當替罪羊。電話口說無憑,故而欲取得書面批復,以預留後路。

    6月1日,蔣介石回電批准,令在中牟以北黃河南岸選定地點決堤,讓河水在鄭州、中牟之間向東南氾濫,以阻敵西犯,並要求在4日子夜放水。趙口在花園口下游,距花園口大約40公里。

    程潛將掘堤任務交給了第20集團軍,20集團軍總司令商震經與參謀長魏汝霖商酌,派53軍1團具體執行,決口地點定在趙口。

    一應準備就緒,6月4日早上6點,趙口掘堤破土。由於估計不足,對堅厚的基石與護坡石力不從心,更在於,時值枯水,水位偏低,未能如期完成。

    當時是,日軍正拚力攻打開封,蔣介石心甚焦急,於6月5日凌晨命令商震:「此次決口,有關國家命運,沒有小的犧牲,哪有大的成就?在此緊要關頭,切戒婦人之仁,必須打破一切顧忌,克竟全功。」

    商震與魏汝霖安敢怠慢?即赴趙口現場督察,下午8時,工兵實施爆破,炸毀基石,然因斜面過陡而發生嚴重傾塌,決口悉數堵塞,前功盡棄

    商震又派一團生力軍,在第一決口東50米處,開挖第二個缺口,工兵則挖鑿坑道,深入堤壩中,意在加強爆破威力。他還懸賞千元,要求迅速放水。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口是開成了,較之第一缺口寬大,但放不出水。原因是水位繼續下降,開掘之初,主流接近南岸,完工時,口外有暗沙阻隔的緣故,主流已北移數十米,只有少量河水流出。且又不急。一小時後坑道鑿成,裝填炸藥起爆,泥石紛飛,缺口變大變深,水嘩嘩湧出。正欲向上報捷時,轟響聲聲,接連塌方,又把決口堵塞,雖數次疏流,終不奏效。趙口第三次掘堤,又告失敗6日凌晨,日軍攻佔了開封,兵鋒直指鄭州,蔣介石從商震處得報趙口三次掘堤勞而無功,又急又氣,一日數次催問進展情況。在堤上督促的魏汝霖急得似熱鍋上螞蟻,程潛、商震也都憂心如焚,除了嚴厲催促外,又有什麼辦法呢?

    6日拂曉時分,住在京水鎮新8師師部的蔣在珍師長突然被電話鈴聲驚醒。蔣抓起話筒一聽,原來是20集團軍總司令商震直接與他通話,告訴他:隴海路南之敵巳突破通許一帶我軍防線,逼近開封,而趙口決堤尚未完成;命令新八師加派步兵一團,前往協助。蔣在珍不敢懈怠,趕緊起床驅車趕往趙口視察。

    趙口一段,地勢較低,選中此處決堤至當。惟計劃此事時,對黃河水勢估計過大,對堤質估計過松,故而決定在大堤相隔四十公尺處挖開兩道口子,以為河水同時放出後,利用河水的巨大壓力,能將兩處決口之間四十米長的河堤沖走。孰料決口掘成,中間大堤久沖不垮,兼之決口過於狹小,流量有限,士兵雖奮力加寬,然軍情緊迫,已時不可待。

    師部上尉作戰參謀熊先煜向蔣在珍談了看法後,蔣立即前往鄭州,面謁商震,商總司令的意思是增加官兵,加快速度。熊先煜則認為決口過於狹小,人去得再多,也無用武之地。商命令熊先煜即返趙口,協助53軍1團改善技術,盡快放水。

    熊先煜與蔣在珍又返回趙口,正與決堤部隊長官計議之中,忽接商震電話,轉達統帥部指示,命令新八師於本部防區內另選地段決堤。

    蔣在珍馬上登車駛返京水鎮。途中,蔣在珍問熊先煜:「我師防區內的沿河地段,你都熟悉,你看究竟在哪裡決堤最好?」

    熊謹慎答道:「以地形而言論,馬渡口、花園口均可。不過,馬渡口與趙口相距不遠,敵人巳迫近這一地區,恐堤未決成,敵人已至。為獲時間寬裕,我看最好還是選定花園口一段為宜。」蔣在珍當即拍板:「時間緊,任務重大,事不宜遲,那就定在花園口吧。」

    回到京水鎮巳經是夜裡十點左右,剛剛吃過晚飯,商總司令派集團軍參謀處長魏汝霖前來督促決堤事。商議中,定下兩條原則,盡快完成任務,盡量縮小受災地區。

    蔣在珍命令由熊先煜主持決堤工程。熊先煜領命後即著手準備。夜裡12時,率工兵營營長黃映清、馬應援和黃河水利委員會專司河堤修防的張國宏段長,乘坐一輛中吉普匆匆趕到花園口,勘察確定決口位置。

    到達堤上,但見腳下河水潺潺,水位莫辨,一彎月牙兒在雲中浮,時隱時現。微風拂拂,十分涼爽。他們馬上開始工作,豈料所帶四支手電筒,非僅光亮微弱,且燈泡質量尤為低劣,一經使用,先後全部燒壞。此時巳是6月7日凌晨兩點鐘了。考慮到事關重大,不敢摸黑盲目選址,乃決定上車休息,待天亮後再勘察選址。五個人擠在車上,只能坐待天明。

    天剛亮,他們幾人就沿著黃河逆流而上勘察。河堤上,有一個冷清的關帝廟,廟中無人,門大開。四人全都進去對著紅臉長鬚的關雲長磕了三個響頭,還敬了香。熊先煜跪在地上默默禱告:「關老爺,中華民族眼下遭了大難,被日本鬼子欺侮得慘。我們打不過他們,萬般無奈,只好放黃河水淹,淹死了老百姓,你得寬恕我們。」

    大約過了一個鐘頭後,熊先煜選定在關帝廟以西約300米處決堤。看中這裡,是因為此處為黃河的彎曲部,河水洶洶而來,到腳下突然受阻,壓力較之直線處為大,容易衝垮河堤。而且從地圖上看,待河水從花園口一帶湧出,漫過巳被日寇佔領的開封、中牟、尉氏、通許、扶溝、西華等縣境後,便可注入賈魯河,向東南而行,流入淮河。賈魯河道,可成為一道天然屏障,阻止河水無邊漫延,當可減少人民所受之損失。

    熊先煜說出意見後,用樹枝指著鋪在地上的地圖,詢問隨同各員有何意見,如沒有不同意見,就這麼定下了。

    這時,眾人神色莊嚴,淚光朦朧皆不能言。

    熊先煜問張國宏:「張段長,你是我們請的專家,你要表態,定在這裡,行,還是不行?」

    張國宏答非所問,目光呆滯,連連嚷道:「要死多少人要死多少人吶」

    熊提高聲調說道:「死人是肯定的,在這裡決堤,死的人會大大減少。你必須表態,行,還是不行?」

    張國宏這才意識到自己的責任,認真地看著地圖,表態同意。

    工兵營營長黃映清不待熊先煜問他,巳經「咚」地一聲跪在了地上,舉眼向天,熱淚長淌。

    其他人全都隨他跪了下去,四個人跪成整齊的一排,面對著波濤洶湧的黃河,放聲大哭。直到工兵連和二團九連的官兵來到堤上才住聲。

    熊等人馬上動手劃線,決定相隔五十米距離掘兩道決口,由大堤內側對準河床底部平行地掘進,決口外寬內窄,呈倒「八」字形。預計掘至河底,決口可寬至十米左右。放水之際,洪水從大口入小口出,增大壓力,更容易衝垮大堤。這均是從趙口決堤失敗的教訓中得來的。

    計劃完畢,工兵連和九連馬上按線開挖。不一會兒,第二團全部集中,第三團也趕到堤上,乃分由大堤南北兩面同時動工,以加快掘進速度。

    早飯後,蔣在珍決定移住花園口,親自督促施工。下午3時魏汝霖奉商震之命,趕來花園口督察,告訴蔣在珍:「新鄭已發現日軍便衣,集團軍司令部已遷往鞏縣,委員長催問數次,令盡快決堤。蔣在珍看了看表:「爭取提前在9日午時放水。」他迅即調來兩個營增援,並改為兩個班輪流作業。又把師政治部的戰地服務團召來,作慰問演出:男女演員演唱了一首又一首救亡歌曲,為掘堤官兵鼓勁打氣。2000多官兵日以繼夜地猛掘不止。

    6月8日,掩護部隊的傅衡中團在花園口以東15華里處與日寇騎兵接火,將前來偵察襲擾之敵騎擊退。京水鎮上,出現了日寇便衣,一時人心惶惶。移住河堤上監工的蔣在珍,下令將師部由京水鎮移往東趙集。

    為加快掘堤速度,張國宏段長招集附近百姓協助,並指示掘土方法。河堤上軍民混雜,人山人海。武漢統帥部每隔一小時便來電話催問決堤進度,希望能早一刻放水。黃河決堤,已對抗戰大局影響甚巨。

    中午前,魏汝霖再度由鄭州趕來,代表商震慰勞新8師官兵,目睹決堤官兵雖連續工作一晝一夜又半日,卻毫無倦容。許多人巳經雙掌鮮血淋漓,用綁腿纏手,仍揮鎬掘土,不肯休息。魏處長深為感動,當眾宣佈,如於當夜12點放水成功,總司令部獎法幣兩萬元;如明日晨6時放水,則獎一萬元。

    午後,日機兩架,從北飛臨花園口上空偵察,並投彈數枚,落於決口附近西南面村莊,炸死炸傷居民十餘人,但決堤並未因此而停止片刻。

    花園口河堤系小石子與粘土結成,非常堅硬,挖掘相當吃力。而且,河堤完全靠人工挖掘,未用一兩炸藥。

    經新八師官兵與前來協助的民工苦戰兩晝夜後,終於6月9日上午8時開始放水V!~!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