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之血色戰旗 第三卷:會戰!會戰! 第二百二十二章 會戰部署
    第二百二十二章會戰部署

    「現在,宣讀蔣委員長在開臨時全國代表大會上關於《抗戰建國綱領》之講話」

    隨著李宗仁的這一聲聲音,所有的軍官一齊站了起來。

    「此次抗戰,為國家民族存亡之所繫,人人皆當獻其生命,以爭取國家民族之生命」,表示了全民族抗戰到底的決心,在政治上,組織國民參政機關,團結全國力量;改善並健全民眾之自衛組織,施以訓練,加強其能力,並加速完成地方自治條件;改善各地政治機構,以適應戰時需要。

    在軍事上,加緊軍隊之政治訓練,使全國官兵明瞭抗戰建國之意義,一致為國效命;訓練全國壯丁,充實民眾武力,補充抗戰部隊;指導及援助各地武裝人民,在各戰區司令官指揮之下,與正規軍隊配合作戰,以充分發揮保衛鄉土、捍衛外侮之效能,並在敵人後方發動普遍的游擊戰,以破壞及牽制敵人之兵力。

    在民眾運動方面,發動全國民眾,組織農工商各職業團體,改善而充實之,使有錢者出錢,有力者出力,為爭取民族生存之抗戰而動員;在抗戰期間,在不違反三民主義最高原則及法令範圍內,對於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當予以合法之充分保障。

    在外交上,聯合一切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之勢力,制止日本侵略,否認及取消日本在中國領土內以武力造成之一切政治組織及其對內對外之行為」

    會議室內,鴉雀無聲,等到念完,李宗仁讓眾人坐了下來:「下面,請參謀長介紹一下目標形勢」

    第五戰區參謀長徐祖詒站了起來:

    「儘管,在此前我23集團軍取得了口子嶺包圍戰的勝利,但這只是局部勝利,不足以改變目前危急之局勢

    南京失守後,日本在南、北兩戰場暫時勝利的基礎上重新制訂了對華的政略、戰略,決定進一步加強軍事力量和扶植傀儡政權,企圖軍、政兩手並用,迫使我國政府屈服。

    政治上,繼1937年11月22日將『察南自治政府』、『晉北自治政府』、『蒙古聯盟自治政府』三個偽政權合併,在張家口成立『蒙疆聯合委員會』後,1937年12月14日,即南京失守的第二天,又將『北平治安維持會』、『天津地方治安維持會』『河南省自治政府』和『山西省臨時政府』四個偽政權合併,在北平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這是在政治上企圖逼迫我國民政府垮台。

    在軍事上,抗日戰爭已經發展為南、北兩個戰場。

    國民政府最高軍事當局為防止日軍由東南沿海登陸,佔領徐州、切斷南北兩戰場的聯繫,以大本營第1號訓令宣佈成立第五戰區,負責指揮魯南、蘇北地區的戰事。大本營賦予第五戰區的作戰任務及指導要義是:

    本戰區作戰之特性,為對敵強行登陸之作戰,故以立於主動地位,確佔先制之利,根本打破敵軍登陸之企圖,此為作戰指導上之第一要義。縱使敵軍一部先行登陸,務必迅速圍攻而殲滅之,不使後續兵團借此以為安全登陸之掩護。此為作戰指導上之第二要義。必要時,在指定地區之範圍內扼要固守,絕對限制敵軍之進展,運用機動部隊而殲滅之,以確保我國軍南、北兩戰場作戰連繫之中樞。」

    在那停頓了會,徐祖詒繼續說道:

    「徐州會戰,目前已經進入第一階段

    第一階段的主要任務為:

    守備黃河南岸之第一線兵團,直接守備黃河兩岸,置重點於濟南及其以西地區,分置有力之預備隊於濟南、泰安附近,並於黃河固守河岸,不得已時應確保直後方各要點,勿使敵擴大區域或威脅我主力之側背。

    守備海岸之第一線兵團,連接守備海岸各要點,阻止敵之登陸,並置有力之預備隊於諸城、日照、東海間地區,以機動策應海岸直接守備部隊,挫折敵登陸企圖。敵已登陸時,亦須固守既設工事線,竭力阻止敵之發展

    是第二線兵團位於徐州附近,添築徐州附近國防工事,並準備利用津浦、隴海兩線,應援第一線兵團之作戰」

    身為口子嶺大捷的英雄,高飛也有幸參加了這一次第五戰區最高級別軍事長官會議。聽著徐祖詒在上面做著作戰部署,高飛的心裡對未來的走勢非常清楚。

    此時,日本參謀本部雖然制訂了「對華消極持久作戰」的戰略方針,準備在整頓、補充及擴大軍事實力後再發動大規模進攻,「爾後轉為徹底的收縮態勢」,並規定了佔領地區的限制:

    「華北方面,黃河以北及山東大部;華中方面,蕪湖、杭州以東的江南」。

    但侵華日軍對勝利存在盲目的驕傲情緒。特別是侵華日軍當局的高級將領因迅速攻佔南京及不戰而佔領山東,認為以現有兵力即可戰敗中國軍隊、迫使國民政府屈服。同時不滿參謀本部的決定。如華中方面軍在攻佔南京之後,仍根據進攻南京時得到的「可以一部在揚子江左岸要地作戰」的指示,佔領了滁縣、來安、六合、全椒及揚州等地,並企圖以兩個師團的兵力沿津浦路北進,以配合華北日軍在山東的作戰。

    日本大本營認為準備尚未充分,兵力本已不足,若再擴大戰場,則兵力更形分散,對爾後作戰不利,故未予批准。

    可是侵華日軍當局置大本營的指令於不顧,上海派遣軍仍命令第13師團向鳳陽、蚌埠進攻。

    華北方面軍自1937年「年底以來,曾多次向大本營提出為使華北、華中連結起來進行徐州作戰以及對武漢之敵施加威壓、從而佔領黃河南岸據點(鄭州、開封等)的重要性」;1938年2月初,「從軍自衛觀點出發」,又提出了向徐州方向進攻的要求。

    日本大本營以前述相同的理由,復電指出:「不要被敵yin*導致戰局擴大、兵力被牽制而妨害國家全面整理整頓按大本營既定方針,絕對不能批准。」

    但日本第2軍仍然下達了向大運河進攻的命令。

    不論是華中方面軍還是華北方面軍,都企圖以既成事實迫使大本營同意他們的行動。至1938年2月,南線日軍已攻佔蚌埠,正企圖北渡淮河;北線日軍已攻佔青島、鄒縣,正在諸城、兩下店附近與中國軍隊激戰中。

    此時,中國軍隊第21集團軍已由江南轉移至合肥地區,加入第五戰區戰鬥序列。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部依照軍事委員會1月23日要求在南線採取守勢的電令,結合日軍第13師團正向蚌埠方向進攻、淮河阻擊戰已經開始的具體情況,於1938年2月3日下達了新的作戰命令。主要內容為:

    戰區決對津浦南段之敵,拒止於淮河以南地區,由其側方連續予以打擊,漸次驅除肅清之,同時鞏固魯南山地。對津浦北段及隴海東段取側擊之勢,牽制敵之南下或西上,以拱衛徐州。與第一戰區之作戰地境為郾城、周家口、鹿邑、商丘、城武、鄆城、張秋鎮之線,線上屬第一戰區

    「日本華中方面軍分佈在以下各地:方面軍司令部位於南京,第10軍司令部及第18師團在杭州地區,第14師團在湖州地區,第6師團在蕪湖地區;上海派遣軍司令部及第16師團在南京地區,第3師團在鎮江、常州、無錫地區,第9師團在蘇州、昆山、太倉地區,第101師團在上海地區,第13師團在滁縣、來安、全椒地區,第11師團之第10旅團在揚州地區。」徐祖詒的面色漸漸變得凝重起來:

    「因此,在我們的正面,日軍已經鋪開了十餘萬人的兵力,算上陸續增援抵達的,我們的預算日軍在徐州戰場將會投放進20萬以上的兵力。更兼有絕對優勢之海、陸、空的支援,因此,我方處於劣勢」

    等到參謀長把情況介紹完,李宗仁接口緩緩說道:

    「諸位,情況嚴重,極其嚴重

    就在幾天之前,也就是我23集團軍取得口子嶺大捷之時,日機20餘架轟炸小蚌埠,立即又以炮兵進行火力準備,將河岸防禦工事全部摧毀。千餘日軍在炮火掩護下乘民船、汽艇實施強渡。

    我守軍頑強抗擊,兩次擊退渡河日軍。當晚日軍又進行夜間強渡,一度登上北岸,攻佔了小蚌埠。第113師師長周先烈令第337旅反擊,恢復陣地。隨後,日軍再次發動大規模的強渡進攻,攻佔了小蚌埠。第113師全力反擊。雙方反覆爭奪多次,小蚌埠終於為日軍佔領。

    2月10日,與侵佔蚌埠日軍發動進攻的同時,侵佔臨淮關的日軍亦發動強渡進攻,6時前後首先突破晏公廟沿岸陣地,不久佔領梅園子、前阪子、新莊等地。第114師師長牟中珩令第340旅組織反擊,浴血肉搏一整日,奪回新莊、梅園子等部分陣地。但至11日,日軍後續部隊渡過淮河,第114師傷亡2000餘人,終因兵力、火力不足,無力恢復及守住沿河岸的陣地,被迫撤至沫河口、年家廟之線。

    由於沿岸陣地多處都被突破,許多守軍部隊因軍官陣亡而失去指揮」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