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之血色戰旗 第三卷:會戰!會戰! 第一百二十二章 會戰前夕
    徐州!

    大會戰的序幕正在緩緩拉開!

    徐州會戰是抗日戰爭中繼南京保衛戰以後的一次大會戰。

    日本軍隊於1937年12月13日攻陷南京大屠之後,氣焰極為囂張,企圖一部沿長江而下乘勝追擊一舉擊潰中國政府軍隊主力,繼續揮軍北上。而另一股日軍亦從華北方向南下,意圖打通津浦線。

    中日兩國軍隊,以徐州為中心,即將展開一系列激戰。

    會戰的焦點之所以集中在徐州地區,是因為徐州的重大戰略地位。徐州位於江蘇省西北部,位於黃河與淮河兩河之間,據魯豫皖蘇四省要衝,為津浦、隴海兩鐵路之樞紐。徐州周圍,山巒重疊,河川縱橫,在中國軍事史上就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守住徐州,便可以阻斷敵人沿隴海路西陷鄭州,再南下逐平漢路攻略武漢的企圖。

    日軍佔領南京後,力求打通津浦鐵路,使南北日軍聯成一片,先後集中約24萬人,於1938年1月下旬開始南北夾擊華東戰略要地徐州。

    中國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率60萬人防守徐州地區。主力集中於徐州以北,抗擊北線日軍南犯;一部兵力部署於津浦鐵路南段,阻止南線日軍北進。

    此時我國軍兵力上雖然佔據優勢,但實力完全不成正比。

    日軍每一師團轄二旅團,每旅團轄二聯隊,戰鬥兵約一萬三千人,非戰鬥兵約六七千人。每一師團配有炮兵一團,每團有一二營,每營有三連,每連計有炮四門,其他直屬炮兵部隊尚不計算在內。敵人用在徐州會戰之兵力共有八個半師團,約二十萬人,每師約以三十六門炮計,共有二百門以上之炮,此外尚有飛機、戰車、直屬炮兵。

    我國軍參加徐州會戰之兵力雖有六十個師,然而以連為戰鬥單位之火力遠不如敵。敵人每連配備輕機槍九挺,國軍少數調整之師、連或有此數目,其他或六挺、或三挺,甚至無有者。

    戰術單位以營為單位火力也不如日軍,日軍每營有重機槍、迫擊炮等,國軍是團單位中始有重機槍。

    戰略單位以師為單位更不如敵。現代戰爭所憑藉者有三:一為火力,二為裝備,三為通訊。經此分析,可知國軍番號雖多,火力實不能與敵相比。

    在徐州一線戰場,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為李宗仁;副司令長官則分別為李品仙、韓復矩。

    除各參戰步兵單位外,第五戰區擁有炮兵五團,飛機約四、五十架。

    日軍自攻陷南京,即向江北推進,企圖打通津浦路,貫通南北戰場1937年12月中旬,日軍第十一、十三師團各一部渡長江攻取揚州江都與浦口以北之滁縣。

    第五戰區司令部檄調駐防濟南之第三集團軍韓復矩部,青島之海軍陸戰隊沈鴻烈部與臨邑之第三軍團龐炳勳部,守備黃河沿岸與東海沿岸主要地,並自青島調遣於學忠之第五一軍防守蚌埠阻止敵人由滁縣北上。

    1938年1月,日軍第十三師團自滁縣以北向國軍三十一軍之防地明光、池河等處推進,國軍力量微薄被迫放棄向西退守定遠、鳳陽。

    次後,敵人佔領定遠、鳳陽、臨淮關、蚌埠等地,五十一軍於學忠被迫自淮河南岸退守淮河北岸,於是敵乘勢渡淮,五十一軍與敵搏鬥後,退至澮河、渦河沿岸。第五戰區司令部見戰事不利,復調張自忠之五十九軍增援於學忠,另以新到之二十一集團軍廖磊所部第七軍,及韋雲淞之三十一軍向定遠一帶側擊敵人,敵第十三師團之主力側背受敵,退而增援淮南之戰場。

    五十九軍乘勢收復淮河北岸之陣地。

    旋以津浦北段戰事吃緊,五十九軍奉命北調滕縣,防地由五十一軍固守,津浦南段之戰事,因敵被我廖磊集團軍與李品仙集團軍牽制,不能北上參加台兒莊戰事,形成對峙之勢。敵為指揮統一,化華中方面軍與上海派遣軍為華中派遣軍。敵人原定沿津浦線北上,會合由津浦路南下,膠濟路西進會攻徐州之計劃一時為之受阻。

    日軍因鑒於戰事之全面性與持久性,於1937年11月30日設立大本營,華北派遣軍遵照大本營之計劃攻略膠濟路、濟寧以東之黃河沿岸地區。

    1937年12月23日,日軍第二軍之第十師團磯谷廉介因濟南城之黃河橋炸斷,為執行大本營之命令遂在青城、濟陽間南渡黃河。27日敵下濟南,31日陷泰安。

    1938年1月7日,日軍連下蒙陰、鄒縣、濟南、大汶口等地。敵所以能長驅直入,與韓復矩之避戰態度有直接關係。

    韓復矩以第五戰區副長官兼第三集團軍總司令,山東省主席等職,為保全實力,令所部放棄濟南,擅離作戰地境,退至魯西單縣、城武、曹縣一帶,僅留少數部隊於黃河沿岸與敵相峙。

    軍委會原有令給各戰區云:「各戰區守土有責,不能退入其他戰區。」

    待韓部退出泰安,軍委會復有令給李長官與韓復矩,令韓復矩重入泰安並以泰山為根據地指揮地方團隊游擊敵人。韓復矩接奉命令後,仍然將公私輜重物品由津浦、隴海路轉平漢路停於漯河,李宗仁勸其重入泰安,且不可違背軍委會之命令擅入第一戰區之防地。

    韓復矩非獨不理竟復電云:「南京失守,何有於泰安?」又云:「全面抗戰,何分彼此?」言下之意以為入第一戰區之防地為理所當然。

    李宗仁見其執迷不悟,將其態度轉報軍委會。蔣介石接獲此項報告甚為重視,曾召集軍委會高級幕僚開會,出席者計有參謀總長何敬之將軍、政治部長陳辭修將軍與白崇禧,眾皆以為若讓韓復矩部自由進退而不加以制裁,則軍紀蕩然,民心喪失,如此不獨參加抗戰之一百八十餘師及四十餘旅喪失信心,全面戰爭亦無法指揮,故一致主張嚴辦,以振紀綱。

    蔣介石亦有此決心。於是在開封召集軍事會議,凡第一、第五戰區之高級將領軍長以上,無作戰任務者一律參加,會前蔣介石乘個別召見之機,將韓復矩逮捕,當時韓復矩部有四五萬人,恐其有變,特派陳調元前往宣慰,曉以大義,幸未發生變故。

    韓復矩是馮玉祥之舊部,時馮玉祥為軍委會副委員長,馮玉祥平日帶兵重視愛國教育,唯韓復矩與之關係密切,恐其洩漏,故事前並未就捕韓一事與之商量。

    韓復矩被捕之後送往武漢,經軍事審判明正典刑。軍委會任命於學忠為第三集團軍總司令,孫桐萱為副總司令。於學忠因故未到職,改以孫桐萱為總司令!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