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又稱作「八·一三淞滬戰役」。
這場戰役是中國抗日戰爭中第一場重要戰役,也是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戰役,前後共歷時3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6個旅30萬餘人,死傷7萬餘人;中國軍隊投入75個師又9個旅60餘萬人,傷亡達333500人。
8月13日,日軍向上海大舉進攻,以租界和黃埔江中的軍艦為作戰基地,炮擊閘北一帶,中國軍民奮起反擊,這就是「八·一三」事變。
國民黨政府第二天發表了《自衛抗戰聲明書》,宣告:
「中國決不放棄領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實行天賦之自衛權以應之。」
當地國民黨駐軍第九集團軍在總司令張治中的指揮下,奮勇抗擊日本侵略軍。8月14日,日守軍開始總攻,空軍也到上海協同作戰,15日,日本正式宣佈組建上海派遣軍,以松井石根大將為司令官,率領兩個師團的兵力開往上海,進一步擴大對中國的侵略戰爭。張治中決心擴大戰果,對日本侵略軍發起全線進攻,出動空軍轟炸虹口日軍司令部,雙方展開激烈戰鬥。
11月13日,國民政府發表自上海撤退之聲明:
「各地戰士,聞義赴難,朝命夕至,其在前線以血肉之軀,築成壕塹,有死無退,陣地化為灰燼,軍心仍堅如鐵石,陷陣之勇,死事之烈,實足以昭示民族獨立之精神,奠定中華復興之基礎。」
中國軍隊向吳福、澄錫國防線撤退,江陰保衛戰開始;至此,在歷經3個月的血雨腥風之後,淞滬會戰拉下帷幕。
日軍在上海浴血纏鬥三個月,才勉強攻下國軍陣地,已經使得世界各國對於中國的抗日實力與決心,產生刮目相看的態度,而日軍久戰未勝,日本的民心士氣,則出現了懷疑與困惑。
日本幾乎已經可以確定,無法在短期內結束與中國的戰爭,那麼日本就將面臨其戰略最大的致命弱點,就是日本缺乏戰爭與民生的資源,根本經不起長期的消耗,一旦它無法在中國戰場上達成速戰速決,那麼最後的潰敗,也就成為日本無法避免的命運了。
在這場大會戰中,國軍投入了全部精銳!包括最精銳的德械師,傷亡慘重,但是,帶給中國的卻是極其重大意義。
蔣介石主動將東線變成為主力戰場,有著後勤與指揮的實際需要。
因為國軍的主力與補給,多數來自長江以南地區,當時的陸路運輸能力,在日本空軍的壓力下,無法支持大軍在北部的作戰。但是若在上海作戰,不但地理較近而且長江即是運輸的動脈,這裡也是蔣介石的地盤所在,就近指揮,比較靈活方便,在華北戰線就會出現嚴重鞭長莫及的指揮問題,石家莊行營就是在各軍協調困難,指揮失當的情形下,在混戰中淪陷的。
在淞滬會戰驚心動魄的三個月當中,全中國上下凝聚出了一個共識,就是為了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國「縱使戰到一兵一槍,亦絕不終止抗戰。」
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為悲壯的決定,整個民族決心以全面的犧牲來面對歷史危機的挑戰。
從大戰略上來說,當時,日軍已佔領北平,極有可能沿平漢路南下,奪取漢口。漢口是中國水陸交通中樞,戰略家稱為「作戰中心」。漢口若被日軍早期奪取,則長江下游的一切政治與經濟的命脈則落入敵手,便無法西撤建立大後方之基地,就不能支援長期抗戰,於是中國軍隊將被迫決戰。
而蔣介石決定將上海選擇為會戰地點,其意為絕對不能讓日軍以沿平漢線與津埔線南下這個方式打過來,而讓日軍反其道而行,從海上登陸,從江南登陸,先進水網地帶,由東向西進攻的話,那中國的機會就來了,水網山地地帶必然大大降低日軍的機械化與重炮戰車能力,這樣日軍就不可能在分割破碎的水網山地地形中迅速推進!
而國軍層層阻截就能爭取到足夠的時間,把東部的資產轉移到西部山區,最後在西部山區頂住日軍從水網裡衝出來元氣大傷的日軍!
而戰局的發展,正如蔣介石所料的那樣。
這就是蔣介石的抗日大戰略。全國軍民不分種族、黨派,不分階級、階層,不分男女、老幼,用鮮血和生命促成這大戰略的構成!
這是一件恆古未有的精心智慧的藝術品,一部全民族血淚交織的史詩!更是中華民族復興樞紐!
自此,上海抗戰的隆隆炮聲,振奮著全上海、全中國人民的心聲。為民族獨立而戰的局面終於出現了!
333500人!這就是中國軍隊的傷亡人數!
一派沿江平原的淞滬戰場,幾乎沒有任何可以防守的天然屏障。從全國各地倉促趕來的中國軍隊幾乎連像樣的工事都無法修築,全憑血肉之軀,就這樣常常整連整營戰死,而後繼部隊的士氣卻從未有任何的消退,依然一往無前。
戰爭中先後有數十位國軍少將甚至中將陣亡,甚至有中國高級將領因為失去陣地而毅然自殺成仁。
在「淞滬會戰」爆發伊始,誓師出川的川軍26師首先投入戰鬥。
26師並非中央嫡系部隊,進入淞滬前線時,其裝備甚至仍為20年代的漢陽造步槍為主,全師根本沒有重型武器。
然而在淞滬戰場,無論中央還是地方部隊,全無派係爭斗中的推諉,全都抱一死的守土職責。26師參戰七天,全師作戰人員從參戰時的減員至700人!
但26師從來沒有後悔過,川軍也從來沒有後悔過!他們的一切犧牲,對於國家和民族來說都是值得的!
但是,讓26師上下牽掛的,卻只有一個生死未卜的人,他的名字,叫:
高飛!
川軍第26師76旅151團3營6連連長,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