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仙萬妖陣被破,西周軍隊繼續東行,直*臨潼關。臨潼關守將是歐陽淳,副將是卞金龍、桂天祿和公孫鐸。結果雙方第一場交戰,卞金龍就被武藝超凡的黃飛虎一槍刺死於馬下,梟首示眾。
卞金龍妻子胥氏聞聽噩耗,在後花園悲泣,被長子卞吉聽到,這一打聽才知道父親死訊,怒髮衝冠,換了披掛,來見歐陽淳,願意為父報仇。歐陽淳憐惜他一腔孝心,不忍拂了他的意,也就應了下來。
卞吉含淚拜謝而退,回到家中。令家將槓抬一個紅櫃,隨後令軍出關。卞吉領軍士至關外,豎立一桿大杵,將紅櫃打開,拎出一首幡掛將起來,懸於空中,有四五丈高。這幡俱是人骨頭穿成,高有數丈,白骨之上儘是繪有硃砂符篆。此幡懸於空中,有千條黑氣,萬道寒煙。
卞吉一般是自己交戰四五回合,然後佯裝敗逃,從這幡下穿過,追擊之人不瞭解,也跟著追來,只要從這幡下一經過,就會被黑氣侵身,寒煙籠罩,隨後昏迷不醒。卞吉依靠這『幽魄白骨幡』屢次建功,第一次拿了南宮適,第二次拿了黃飛虎、黃明,第三次拿了雷震子。
卻說朝歌接到臨潼關極報,只得派兵救援。如今成湯天下,東有姜文煥,遊魂關晝夜不寧;南有鄂順,三山關攻打甚急;北有崇黑虎,陳塘關旦夕將危;西有姬發,兵叩臨潼關,指日可破,真如大廈將傾,獨木難支。
由上大夫李通保舉,鄧坤和苒吉素二人成為援助臨潼關人選。眾人卻是不知道這鄧坤是武成王黃飛虎的二姨丈,來到臨潼關後。一番言辭遊說,將苒吉素說服,二人起了歸順西周之心。
既然要歸順,總得建工,於是二人將卞吉的幽魄白骨幡惦記在心上,哄騙道:「你這古幡懸掛於大道中央,卻是讓我等行動不便,總不能讓我等堂堂侯爺去走小路偏道吧。」卞吉無奈,遞給二人兩道靈符,卻是能躲過白骨幡侵擾。
二人早早與周營接觸,當晚就有土行孫仗著五行遁術偷偷來見二侯。取了靈符。因為前番卞吉在二位侯爺面前信誓旦旦,說自己的白骨幡百發百中,無一失手。結果帶有靈符的西周大將挑釁之時,卻是渾然無事,卞吉敗逃回營。
鄧坤卻是抓住這個話柄,指責卞吉與周兵私通,不然為什麼前三次靈驗,唯獨這次失靈?二侯心中有鬼,也不聽卞吉辯詞,立馬梟首,除了心腹大患。隨後,二人節制了臨潼關兵符,將歐陽淳斬殺,開關投降,歸順了西周。
數日之後,西周大軍來到澠池縣。總兵官張奎把守此處,左右兩位先行官王佐和鄭椿。第一場交鋒,卻是南宮適手起刀落。將王佐一刀兩斷,死於非命,來了個開門紅。
第二日,鄭椿出戰,被武成王黃飛虎刺死於馬下,梟了首級。這張奎夫人名喚『高蘭英』卻是女中豪傑,巾幗英雄,善使太陽神針、兩口日月刀,專射別人眼睛。厲害非常。
北伯侯崇黑虎卻是在孟津等候武王姬發數月,聞聽來到澠池縣,急不可耐,領兵相助,卻是天數使然,身入殺劫之中。結果,崇黑虎即便有鐵嘴神鷹,也鬥不過他夫妻二人,一不小心,被張奎砍死。
張奎坐騎名為『獨角烏煙獸』。奇快無比,行走時,如同一陣烏煙。似飛雲電摯而來,仗著坐騎迅疾,逮了不少便宜。張奎殺了姬叔明和姬叔升,這是武王姬發幾位弟弟。
高蘭英手持兩口日月刀,騎著桃花馬來相助丈夫,取出一紅葫蘆。祭出四十九根太陽金針,綻放億萬毫光,射住黃飛虎等三人眼眸,看之不清,被一旁的張奎手起刀落,送了性命。
黃飛彪急於為兄長黃飛虎報仇。卻是失了章法,槍法漸亂,被張奎瞅準機會,一刀將其斬於馬下。哪吒為人剛烈,欲要報仇,九龍神火罩落下,卻是被張奎逃脫,只燒死了坐騎。楊戩在一旁觀看,卻是看出張奎精通土遁之術。
要想將其除去,只得先行破解此術,非『指地成鋼』之術不可,眾人只得讓土行孫前往夾龍山請懼留孫下山。結果,幾人剛剛想好對策,卻是天數要讓土行孫喪命。一陣風刮過,將張奎府邸前的寶旗給刮斷,二人卻是精通卜卦之術。心中驚覺此乃不祥之兆。
高蘭英連忙淨身焚香,取出金錢卜卦,須臾就知道了經過。張奎一聽,立馬收拾行裝,趕在土行孫之前來到夾龍山。卻是因為土行孫日行千里,而張奎日行一千五百里。
土行孫土遁而來,在猛獸崖停下,遠遠望見飛龍洞,心中歡喜,卻是疏於防範,躲在崖畔的張奎提著大刀,一個狠劈。眼見土行孫就要喪命於此,正在這電光火石之間,一根金光燦燦的繩子落下,如同靈蛇一般,一觸張奎,立馬纏繞收縮,須臾將張奎包成粽子。
土行孫聞聽腦後惡風,已經知道有人偷襲,卻是又驚又怒,來不及躲閃,眼看自己就要喪命於此,卻是眸中含淚,心中惦記著夫人鄧嬋玉和師父懼留孫。不料,峰迴路轉,懼留孫從天而降,用捆仙繩救了土行孫一命。
土行孫含恨,提起鑌鐵棍,狠狠一敲,落在受制的張奎身上,腦漿迸裂,死於非命。隨後謝過懼留孫救命之恩,懼留孫擺擺手,對他言道:「此番若不是為師心中有感,卜卦一番,只怕現在還不曾知道呢。」土行孫一聽,在對懼留孫三拜九叩,以謝救命之恩。
懼留孫對土行孫言道:「既然張奎已死,為師也沒必要再度下山,你先回去吧!」土行孫謝過老師,往地上抓一抹黃土,望空一灑,身形化作滾滾煙塵,借助土遁離去。
張奎一死,高蘭英方寸大亂,出來要為夫報仇,被哪吒乾坤圈一落一敲,死於非命。臨潼關被破,武王姬發渡過孟津,與天下八百諸侯相會,共議討伐成湯之策。
朝歌聞報,派遣揭了招賢榜的『梅山七聖』來伐,此七人全是妖怪修煉成全文字o人。分別是袁洪,常昊,朱子真,楊顯,戴禮,金大升,吳龍,幾人受了紂王所請,來到孟津,相會諸侯,妖氣騰騰,毒霧瀰漫,蛇精常昊將右伯侯姚庶毒死,蜈蚣精吳龍將袞州侯迷魂,隨後手起刀落,斬殺侯爺。
西周眾將大怒,各施仙法,卻是屢次被幾人化作流光而逃。這時,朝歌又有二人揭了招賢榜,生得相貌甚是兇惡,一個面如藍靛,眼似金燈,巨口獠牙,身軀偉岸;一個面似瓜皮,口如血盆,牙如短劍,容似硃砂,頂生二角,卻是高明,高覺二人。
二人被派到孟津,與梅山七聖會合。一頓好酒好肉,須臾就熟捻起來,卻是互相知道對方的底細。高明、高覺二人生就千里眼,順風耳,卻是將西周機密盡數洩露,使得眾人欲除之而後快。
只是姜子牙起初以為幾人是依仗旁門左道之術,於是布下破邪陣法。於是,姜子牙命韋護領柬帖,在八卦陣正東方上,按震方,畫有符印。用桃樁上用犬血,如此而行。
又命雷震子領柬帖在正南上。按離方,亦有符印,也用桃樁上用犬血,如此而行。命哪吒領柬帖在正西方,按兌方…楊任往北方,按坎方…楊戩引戰,五雷法,望桃樁上打下來。
又命韋護用瓶盛烏雞黑狗血。女人屎尿和勻,裝在瓶內,如見高明,高覺趕入陣中,立馬將瓶打下。姜子牙以為此污穢濁物能壓住他妖氣,自然不能逃走,此一陣可以擒住二子。各門人聽命而去。姜子牙出營布開八卦,暗含九宮,將桃樁釘下。
誰成想,二人被引入陣中。卻是面對四面雷聲滾滾,符印震動。污血潑灑,卻是從容不迫,大肆譏笑一番,瀟灑離開,差點氣死姜子牙。楊戩卻是心靈通慧,看到這高明,高覺二人一身妖氣,不似人類,心中起了疑心,向姜子牙告辭,上了玉泉山金霞洞來見玉鼎真人。
楊戩見了真人將此事與之說了一番,玉鼎真人對其說道:「此業障是棋盤山桃精、柳鬼。桃、柳根盤三十里,采天地之靈氣,受日月之精華,成氣有年。今棋盤山有軒轅廟,廟內有泥塑鬼使,名曰千里眼、順風耳;二怪托其靈氣,目能觀看千里,耳能詳聽千里;千里之外,不能視聽也,你可叫姜子牙著人往棋盤山去,將桃、柳根盤掘挖,用火焚盡;將軒轅廟二鬼泥身打碎,以絕其靈氣之根;再用一重霧常鎖營寨,……,」玉鼎真人傳楊戩破千里眼,順風耳之法,楊戩拜辭,借土遁而回。
楊戩回了周營,將此事告之姜子牙,隨即姜子牙命李靖領三千人馬,去棋盤山掘斷其根,又命雷震子打斷泥塑鬼使。姜子牙未防高明,高覺二人察覺,卻是於周營之中大敲鑼鼓,招展旗旛,震的高覺耳朵快聾了,晃的高明眼睛快花了。
只見韋護人馬去掘棋盤山,雷震子去打泥塑鬼使。次日,姜子牙在中軍,忽報雷震子來了,問其原由方知事情已成,大喜不已。
且說那袁洪在營中,卻是秘密準備夜襲周營。姜子牙在中軍,忽然一陣怪風刮起,心中奇怪,占卜一番知曉袁洪欲劫營之事。姜子牙大喜,傳令中軍帳,釘下桃樁,上壓符印,下布地網,上蓋天羅,黑霧瀰漫。中軍令各營,俱不可輕動。
是夜,高明、高覺殺進中軍,只見鼓聲大震,三軍吶喊。一聲炮響,東有韋護,西有楊任。南有哪吒,北有雷震子,又有楊戩一齊衝將出來,把高明圍住。台上姜子牙作法,台下四個門人把桃樁震動,上有天羅,下有地網。上下交合。
姜子牙趁機祭出打神鞭,高明,高覺難逃此難,只打得腦漿迸裂,而二靈往封神台去了。卻是妄自受用人皇軒轅香火,不明天數,結下莫大因果,合該上榜,以此償還。
且說袁洪同常昊,吳龍在後面。催軍殺進周營,被哪吒等接住,雙方一場廝殺,兩軍混戰,韋護用降魔杵打吳龍,吳龍卻化青光而去。哪吒祭出九龍神火罩來罩常昊,卻是被其化作青煙逃去。
袁洪乃白猿,靈活多變,把元神從頂上現出。楊任正欲用五火七禽扇扇袁洪,不意袁洪頂上白光現出元神,手舉一棍打來,楊任正欲躲避,已是不及,早被袁洪一棍打中頂門,可憐自穿雲關歸周,才至孟津。未曾封爵而先死。
話說楊任被袁洪打死,兩軍混戰至大明,姜子牙鳴金,兩下收兵。姜子牙進帳,點視軍將,已知楊任陣亡,著實傷心,楊戩上前說道:「今日大戰,雖說斬殺高明,高覺二人,但卻折損一員大將。弟子觀那袁洪等人俱是精靈所化,急切不能成功,大軍被阻於此,何日終結。弟子上終南山,借照妖鑒,照定他原身,方可擒拿此妖魅。」
姜子牙一聽,欣然應允。楊戩領命去終南山借取那照妖鑒,在雙方交戰的時候拿了出來。常昊縱馬殺來,直奔姜子牙,楊戩連忙抵擋,二人大戰十數回合,常昊催馬便逃,楊戩拿出照妖鑒一照,常昊忽然現出原身,忽得一陣怪風捲起,播土揚塵,秋雲靄靄,原是一條大白蛇。
楊戩一見白蛇,搖身一變化作一大蜈蚣,肋生雙翅,猶如利刃。楊戩化作的大蜈蚣飛至白蛇頂上,雙翅插在白蛇頭上,一插兩斷,那蛇在地上挺折挺滾,楊戩化作本相,掌心雷一催,雷聲一響,妖怪化為飛灰。
袁洪知白蛇已死,大怒,縱馬使一根棍怒喝:「好楊戩,敢傷我大將?」一旁有哪吒登風火輪,現出三頭六臂,使火尖槍,抵住了袁洪。輪馬相交,未及數合,哪吒祭出九龍神火罩,將袁洪連人帶馬罩住。
哪吒用手一拍,現出九條火龍,將袁洪盤旋迴繞焚燒。不知袁洪有七十二般變化玄功,焉能燒的著他?袁洪借火光去了。吳龍見哪吒施勇,使雙刀來戰哪吒。哪吒與其戰在一起,取出照妖鑒一看,原來是只蜈蚣。楊戩一看又來戰吳龍,吳龍不是其對手,催馬就逃,哪吒追上前去,吳龍一見化作原形,黑煙滾滾,楊戩見此,搖身一變,化作一隻金雞,上前啄住吳龍,一啄數段。
而後有豬妖朱子真施虐,吞了南伯侯麾下副將余忠,只見他足下陰風簇擁,一派寒霧籠罩,回頭把口一張。一道黑煙噴出,籠罩其身,現出本相,一口把余忠咬了半段。楊戩看得仔細,故意讓其將自己吞下,在其肚腹搗亂,朱子真疼痛難忍,連連求饒,被楊戩威*一番,現了原身,化作一隻巨大黑豬,晃悠悠的來到周營。
楊戩在肚腹喊話,眾人知曉了緣由。南宮適手起刀落,梟了豬腦袋。一道血光閃過。現出楊戩身軀來。有羊精楊顯挑釁,楊戩卻是用照妖鑒知道他是個山羊精,等到他在馬上口吐白光,罩住白馬和自己。現出原身,來傷楊戩。卻是不知道楊戩身懷玄功,立馬化作白額斑瀾猛虎,兇猛異常,楊顯一見,暗呼失策,欲要逃走,早被楊戩一刀砍下,羊頭滾地。
狗精戴禮卻是口吐一粒紅珠,碗口大被楊戩祭起哮天犬,此乃仙犬,繞過紅珠,直奔戴禮本人,被血盆大口咬住,掙脫不了,又被楊戩斬殺。而牛妖金大升身高一丈六尺,頂上雙角,卷嘴尖耳,金甲紅袍。全身甲冑,戴紫金冠,十分軒昂。出來橢戰,遇到鄭倫,金大升乃是牛怪,腹內煉成一塊牛黃。有碗口大噴出來如火雷一般。鄭倫不及提防,正中面上,打傷鼻孔,腮綻唇裂,倒撞下獸去,被金大升手起一刀,揮為兩段。楊戩用照妖鑒一看,知道金大升乃是一水牛妖,正要追趕。
忽然前面一陣香風縹渺,異味芳馨氤氳,遍地有五彩祥雲,隱隱中一對黃幡飄蕩,當中有一位道姑。跨青鸞而至。旁有女童三四對,應聲叫道:「楊戩早來見娘娘聖駕!」楊戩聽說,連忙向前抄手施禮道:「弟子楊戩,參見娘娘。」
那道姑點點頭,卻是鳳目微瞇,丹口輕啟:「楊戩!我非別神。乃女媧娘娘是也。今見成湯數盡,周室當興,特來助你降伏梅山之怪。」隨後令楊戩立於一旁,乃命青雲女童:「將此寶拿去,把那孽障牽來。」
青雲童兒接寶在手,只見金大升足踏陰雲,提刀趕來。青雲童兒上前攔住罵道:「孽障。娘娘聖駕在此,休得無禮!今奉娘娘法旨,特來擒你。」
金大升不認得媧皇至尊,聞言大怒,將刀往上一舉,劈面砍來。青雲女童將伏妖索祭起空中,只見黃巾力士當空顯現,將金大升穿起鼻子來用銅錘把金大升背脊上。打了三匹錘,一聲雷響,金大升現出原身,乃是一匹水牛。
楊戩向前倒身下拜:「弟子楊戩。願娘娘聖壽無疆!」
女媧卻是含笑言道:「楊戩!你且將牛怪帶回周營發落,我還助你收伏白猿精怪。」
楊戩別了女奶娘娘,把牛牽著回來。
且說姜子牙在中軍,聽報到楊戩化一道金光,往正南上去了,這大將趕去,不知凶吉如何?姜子牙正驚疑不定,一旁哪吃勸慰道;「楊戩自有運用,元帥何必驚疑?」
姜子牙卻是愁緒未減:「如今東伯侯人馬未至,又有梅山七怪阻住我師,使我心下不能安然。」言未畢。只見快馬來報:「啟元帥!楊戩回來了。」
姜子牙來到帳前,問其原故?楊戩把女媧娘娘收伏牛怪之事,說了一遍:「今至轅門,請元帥發落。」姜子牙傳令:「請眾諸侯齊至大營門,看我號令此怪。」少時眾諸侯齊至轅門,姜子牙命牽過牛怪,用縛妖繩將此怪縛在地下。命南宮適行刑。南宮手起一刀,將牛頭斬下,孟津河八十萬人馬。齊聲喝采。子牙命將牛頭,掛在旗竿上號令,掌鼓回營。
卻說袁洪自知梅山眾弟兄,俱被子牙所滅,欲前而不能進,欲退而不能退,著實無計,事屬兩難,心下甚是憂疑不表。只見姜子牙回營升帳,問楊戩道:「梅山絕了幾怪?」楊戩屈指一算:「啟元帥!已滅了六怪。」
姜子牙點點頭,言道:「今日晚與眾諸侯,三更時分齊劫成湯大營。」又令楊戩:「你可單劫袁洪此怪,取巧降伏,大事可定。」楊戩啟奏:「弟子同哪吃共去建功。更覺易於為力。」姜子牙當即答應下來,仍將眾將分派已定不表。
且說子牙親乘坐騎,時至二更,一聲炮響,周兵吶一聲喊,齊殺進成湯營去。話說南伯侯鄂順,領二百諸侯。一齊奮勇當先;北伯侯崇應鸞,衝殺進左營;韋護、雷震子衝殺進右營;楊戩、哪吒殺入大營,進中軍來拿袁洪。
且說袁洪聽得周將劫營,忙上丐使一根鐵棍,方出中軍,恰逢楊戩。也不答話,二馬相交,只殺得愁雲蕩蕩,慘霧紛紛。話說眾諸侯齊殺入成湯營裡,只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渠,哀聲慘切,不堪聽聞。
只見楊戩大戰袁洪,袁洪現出原身,起在半空,將楊戩劈頭一棍。打得火星迸出。楊戩有七十二變。隨化一道金光,起在空中,也照袁洪頂上一刀,劈將下來。這袁洪也有玄功變化,隨刀化一遭白氣,護住身軀。
楊戩與袁洪大戰在一起,各諸侯人馬追殺袁洪殘敗人馬,殺到天明,姜子牙鳴金收兵,眾諸侯各自回營。楊戩見袁洪化祥光而去,便棄了馬,施展土遁緊隨其後。
只見袁洪隨變一塊怪石,立在路傍。楊戩正趕,忽然不見了袁洪。即運眉心豎目神光,定睛觀看,已知袁洪化為怪石。隨即變化一石匠,手執錘鑽,上前錘他;袁洪知他識破,化陣清風逃去。兩家各使神通,看看趕上梅山。忽然又不見了袁洪;楊戩上得梅山來。
四面觀望一遍,忽聽得崖下一聲響,竄出千百小猴,都手執棍棒,齊來亂打楊戩。楊戩見眾小糊猴,左右亂打。情知不能取勝,不若脫身下山,楊戩化道金光去了。
方才轉過一坡,只聽一派仙樂之音。滿地祥雲繚繞,又見女媧娘娘駕臨。楊戩俯伏山下,說道:「弟子楊戩,不知如何降伏此怪。」
娘娘秀面一展笑顏:「我將此寶給你。可以收伏此惡怪。」楊戩叩首拜謝,女媽娘娘自回宮去了。
楊戩將此寶展開看時,心中甚是歡喜,此寶乃山河社稷圖。楊戩一一依法行之,懸於一大樹。隨後楊戩又再上梅山,依舊找尋原路。
話說袁洪見楊戩復上梅山,心中大喜,喝道:「楊戩你此來,是自取死路!」楊戩不以為意,大笑道:「你今日才是諒無生路!」便直取袁洪。
袁洪與交戰在一起,二人大戰一番,楊戩轉身就走,袁洪緊隨其後,楊戩上山,袁洪也上來,不知此山乃是山河設計圖所化,袁洪趕上山來,入了圈套,再不能下山,楊戩下了山河社稷圖,只見袁洪在其上左蹦右跳。
話說袁洪上了山河社稷圖,如四象變化有無窮之妙,思山即山,思水即水,想前即前,想後即後。袁洪不知不覺中現了原形身,忽然一陣香風撲鼻,異樣甜美。見一顆桃樹,綠葉森森,下墜一枝紅滴滴仙桃,顏色鮮潤,嬌嫩可愛。白猿不覺欣羨,遂攀枝穿葉。摘取仙桃下來,閒一聞撲鼻馨香,心中大喜,一口吞而食之。
剛剛倚松靠石而坐,未及片時。忽然見楊戩仗劍而來,白猿正欲待起身,竟不能起。原來是食了此桃,將腰墜下。早被楊戩一把抓住頭皮,用縛妖的索捆住,收了山河社稷圖,望正南謝了女奶娘娘,將白猿擒著,運回周營楊戩往周營趕去,來見姜子牙。少時楊戩將白猿擁至中軍帳,子牙觀之,見是一個白猿,歎道:「原來是此惡怪害人無厭,情殊痛恨。」下令:「推出斬之!」
眾將把白猿擁至轅門,楊戩將白猿一刀,只見猿頭落下地來,他頸上無血,有一道青氣,衝出,頸子里長出一朵白蓮花來。只見花一放一收,又是一個猴頭,楊戩連砍數刀,一樣如此忙來報與子牙。子牙急出營來看,果然如此。
姜子牙嘖嘖稱奇:「這猿猴既能采天地之靈毛,便會煉日月之精華。故有此變化!」只是束手無策,不知如何應對。
卻說青辰知曉袁洪一事,便喚來孔宣,遞給其一葫蘆,讓其前往周營相助。孔宣手提葫蘆拜別青辰,來見姜子牙。姜子牙等人正束手無策,忽然帳外傳報言有一道人踏雲而來,姜子牙疑惑,與眾將出去,一見來者乃是孔宣,心中驚懼,不知其猶。
孔宣只好表明來意,姜子牙等人聽乃是聖人讓其來此,便領孔宣前去。孔宣見了袁洪,取出葫蘆,放在香幾之上,方揭開葫蘆蓋,只見裡面升出一道白線,光高三丈有餘。口呼:「請寶貝轉身。」須臾間,有一物現於其上,長七寸五分,有眉,有眼,眼中射出兩道白光,將白猿釘住身形。一道白光閃過,白猿頭已落地,鮮血橫流,眾皆駭然,孔宣見袁洪已死辭別眾人,復旨交命。
有金吒,木吒二人應姜文煥之請求,相助東伯侯,過關斬將,一路通暢,最後八百諸侯齊聚孟津,直bi朝歌。紂王儘管勇猛,但是畢竟疏於cao練,難敵西周強將,首次出征,敗落而回。
妲己,胡喜媚等三妖卻是依仗妖術,欲要斬殺姜子牙,不料姜子牙在營中布下五雷正法,克制邪魅,三妖無功而返。心驚膽顫之下,三妖駕起妖氣,要逃脫。
雷震子與楊戩,並韋護,緊追趕,如驟雨狂風。說那楊戩追趕九頭雉雞精,見楊戩仗劍趕來,看看趕上,取出哮天犬。那犬乃天犬修成靈性,見妖精舞爪張牙,趕上前一口,將雉雞頭咬掉一個。
那妖精也顧不得疼痛,帶血逃走。楊戩見犬傷了他一頭,依舊走了。心下著忙,急架土遁緊趕。雷震子追狐狸,韋護追琵琶精,緊緊不捨。只見前面面首黃幡,空中飄蕩。香煙藹藹,遍地氤氳,寶蓋飄揚,有數對女童,分於左右;當中一位娘娘,跨青鸞而來,乃是女媧娘娘駕至。
話說女媧娘娘跨青鸞而來,阻住三個妖怪的去路。三妖不敢前進,按落妖光,口稱:「娘娘聖駕降臨,小畜有失迴避,望娘娘恕罪!小畜如今被楊戩追趕,懇求娘娘救命。」
女媧娘娘聽罷,吩咐碧雲童兒:「將縛妖索把這三個孽障鎖了,交與楊戩解往周營,與姜子牙發落。」童兒領命,將三妖縛定。
三妖一聽,悲泣哭號道:「啟稟娘娘得知,昔日是娘娘用招妖幡,招小妖去朝歌,潛入宮禁,迷惑紂王,使他不行正道,斷送他天下。小畜奉命,百事逢迎,去其左右,令彼將天下斷送。今已垂亡,正欲復娘娘鈞旨,不期被楊戩追趕,路遇娘娘聖駕,尚望娘娘救護。娘娘反將小畜縛去,見姜子牙發落,不是娘娘出乎反乎了?望娘娘主裁。」
女媧娘娘言辭犀利,殺氣騰騰:「我使你斷送殷壽天下,原是合上天氣數,豈意你無端造孽,殘賊生靈,荼毒忠烈,慘怪異常,大拂上天好生之德。今日你惡貫滿盈,理宜正法。」三妖俯伏,不敢聲言。
只見楊戩同雷震子、韋護,正往前追趕三妖。楊戩看見祥光,怕二人衝撞,連忙對雷震子、韋護囑咐道:「此位是女媧娘娘大駕降臨,快上前參謁。」雷震子等聽罷,三人上前,倒身下拜。
楊戩等異口同聲,恭恭敬敬言道:「弟子不知聖駕降臨,有失迎遷,望娘娘恕罪。」
女媧娘娘寒顏稍霽:「楊戩!我與你將此三妖拿在此間,你可帶往行營,與姜子牙正法施行。今日周室重興,又是太平天下也,你三人去罷。」
楊戩等感謝娘娘,叩謝而退,將妖解往周營。話說楊戩等將三妖掉下雲端。三人隨架土遁,來至轅門。
那眾軍士,見半空中吊下三個女人,後隨著楊戩等三人,軍士忙報人軍中:「啟元帥!楊戩等令。」姜子牙傳令其覲見。
楊戩上前將中途遇到女媧娘娘之事細細說與姜子牙聽,姜子牙聽話,朝媧皇宮方向一拜,感激女媧娘娘,隨即命左右將三妖帶至轅門。姜子牙來至轅門,見左右諸侯在此,命楊戩等人押來三妖,下令將三妖推出轅門斬首。
妲己等三妖,低頭無語,左右旗牌官,簇擁出門來,後有雷震子楊戩,韋護監斬。只見三妖推至法場,雉雞精垂頭喪氣,琵琶精默默無言。唯有這狐狸精,乃是妲己,她就有許多嬌癡,又連累了幾個軍士。
話說妲己已束縛在轅門外,跪在塵埃,恍若一塊美玉無瑕,嬌花軟語,臉忖朝霞;轉秋波無限風情,頓歌喉百般嫵媚。對那持刀軍士百般挑逗,細語逢迎,將那軍士迷得不知東南西北,目瞪口呆。
一連數次,換了幾批軍士都是如此結果,楊戩無法只得報予姜子牙。姜子牙聽後,沉思片刻,旋即帶領眾諸侯出至轅門。只見妲己綁在法場,果然千嬌百媚,似玉如花,眾軍士如木雕泥塑。
姜子牙喝退眾軍卒,命左右排香案,焚香爐內,口中唸唸有詞,望崑崙山一拜,祭起打神鞭,向妲己敲落。一陣狂風刮起,飛沙走石,眾人觀之不明。
須臾,惡風散去,妲己原地癱軟著一九尾狐狸,已經腦漿迸裂,死於非命,眾人皆以為妲己已死,大為欣喜。
話說姜子牙斬了妲己,將首級號令轅門,眾諸侯無不讚賞。且說紂王在慶顯殿獨自悶坐。有宮人左右,紛紛如蟻,慌張亂竄。紂王心中煩悶,詢問道:「爾等為何這樣著急,可是皇城破了?」傍有一內侍跪下,泣而奏道:「三位娘娘,昨夜二更時分,不知何往,因此六宮無主,故此著忙。」
紂王著急,讓內侍去查。有常侍打聽,少時來報言三位娘娘已被姜子牙斬首,掛於周營轅門。
紂王大驚,上五鳳樓觀看,果是三後之首。
紂王看罷,不覺心酸,淚如雨下。乃作詩一首以吊之:「玉碎香消實可憐,嬌容雲鬢盡高懸;奇歌妙舞今何在,覆雨翻雲竟枉然。鳳枕已無藏玉日,鴛衾難再探花眠;悠悠此恨情無極,日落滄桑又萬年。」話說紂王吟罷,自嗟自歎,不勝傷感。
只見周營中一聲炮響,三軍吶喊,齊欲攻城。紂王看見,不覺大驚,見大勢已去,非人力可挽一聲,竟下五鳳樓」過九間殿,至顯慶殿,過分宮樓,忽然一陣旋風,就地滾來,將紂王罩住。透體生寒。
話說紂王方行至摘星樓,只見一陣怪風,就地裹將上來,那蠆盆內咽咽哽哽,悲悲泣泣,無限蓬頭披髮、赤身裸體之鬼,血腥臭惡,穢不可聞,齊上前來,扯住紂王大呼道:「還吾命來!」又見趙啟、梅伯赤身大叫:「昏君!你一般也有今日敗亡之時!」紂王包的把二目一睜,陰氣衝出,將陰魂撲散。那些屈魂冤鬼隱然而退。
紂王把袍袖一抖,上了頭一層樓,又見姜娘娘一把扯住紂王,大罵:「無道昏君,誅妻殺子,絕滅彝倫,今日你將社稷斷送,將何面止見先王於泉壤也!」姜娘娘正扯住紂王不放,又見黃娘娘一身血污,腥氣*人,也上前扯住,大呼:「昏君摔我下樓,跌吾粉骨碎身,此心何忍!真殘忍刻薄之徒!今日罪盈惡滿,天地必誅!」紂王被兩個冤魂纏得如疾似醉一般,又見賈夫人也上前大罵:「昏君受辛!你君欺臣妻,吾為守貞立節,墜樓而死,沉冤莫白。今日方能洩我恨也!」照紂王一掌劈面打來。
紂王忽然一點真靈驚醒,把二目一睜,衝出陽神,那陰魂如何敢近,隱隱散了。紂王上了摘星樓,行至行九曲欄邊,默默無語,神思不寧,扶欄而問:「封宮官何在?」封宮官硃升聞紂王呼喚,慌忙上摘星樓來,俯伏欄邊,口稱:「陛下,奴婢聽旨。」紂王道:「孤悔不聽群臣之言,誤被讒奸所惑,今兵連禍結,莫可救解,噬臍何及。孤思身為天子之尊,萬一城破,為群小所獲,辱莫甚焉。欲尋自盡,此身尚遺人間,猶為他人作念;不若自焚,反為乾淨,毋得令兒女子借口也。你可取柴薪堆積樓下,孤當與此樓同焚。你當如孤命。」
硃升聽罷,披淚滿面,泣而奏道:「奴婢待陛下多年,蒙豢養之恩,粉骨難報。不幸皇天不造我商,禍亡旦夕,奴婢恨不能以死報國,何敢舉火焚君也!」言罷,嗚咽不能成聲。
紂王道:「此天亡我也,非干你罪。你不聽孤命,反有忤逆之罪。昔日孤曾命費、尤向姬昌演數,言孤有自焚之厄;今日正是天定,人豈能逃,當聽孤言!」
話說硃升再三哭奏,勸紂王:「且自寬慰,另尋別策,以解此圍。」紂王怒道:「事已急矣!朕籌之已審。若諸侯攻破午門,殺人內庭,朕一被擒,汝之罪不啻泰山之重也!」硃升大哭下樓,去尋柴薪,堆積樓下。
且說紂王見硃升下樓,自服袞冕,手執碧圭,珮滿身珠玉,端坐樓中。硃升將柴堆滿,揮淚下拜畢,方敢舉火,放聲大哭。
話說硃升舉火,燒著樓下乾柴,只見煙卷沖天,風狂火猛,六宮中宮人喊叫,霎時間乾坤昏暗,宇宙翻崩,鬼哭神號,帝王失位。硃升見摘星樓一派火著,甚兇惡。硃升撩衣,痛哭數聲,大叫:「陛下!奴輩以死報陛下也!」言罷,將身攛入火中。可憐硃升忠烈,身為宦豎,猶知死節。
話說紂王在三層樓上,看樓下火起,烈焰沖天,不覺撫膺長歎道:「悔不聽忠諫之言,今日自焚,死故不足惜,有何面目見先王於泉壤也!」只見火趁風威,風乘火勢,須臾間,四面通紅,煙霧障天。
話說子牙在中軍方與眾諸侯議攻皇城,忽左右報進中軍:「啟元帥:摘星樓火起。」子牙忙領眾將,同武王、東伯侯、北伯侯共天下諸侯,齊上馬出了轅門看火。
武王在馬上觀看,見煙迷一人,身穿赭黃袞服,頭戴冕旒,手拱碧玉圭,端坐於煙霧之中,朦朧不甚明白。武王問左右道:「那煙霧中乃是紂天子麼?」
眾諸侯答道:「此正是無道昏君。今日如此,正所謂『自作自受王聞言,掩面不忍看視,兜馬回營。
子牙忙上前啟道:「大王為何掩面而回?」武王道:「紂王雖則無道,得罪於天地鬼神,今日自焚,適為業報;但你我皆為臣下,曾北面事之,何忍目睹其死,而蒙*君之罪哉?不若回營為便。」
姜子牙道:「紂王作惡,殘賊生民,天怒民怨,縱太白懸旗,亦不為過;今日自焚,正當其罪。但大王不忍,是大王之仁明忠愛之到意也。然猶有一說:昔成湯以到仁放桀於南巢,救民於水火,天下示嘗少之;今大王會天下諸侯,奉天征討,弔民伐罪,實於湯有光,大王幸毋介意。」眾諸侯同武王回營。
姜子牙督領眾將門人看火,以便取城。只見那火越盛,看看捲上樓頂,那樓下的柱腳燒倒,只聽得一聲響,摘星樓塌倒,如天崩地裂之狀,將紂王埋在火中,一霎時化為灰燼。一靈已入封神台去了。
話說摘星樓焚了紂王,眾諸侯俱在午門外住紮。少時,午門開處,眾宮人同侍衛將軍,御林士卒酌水獻花,焚香拜迎武王車駕,並諸侯入九間殿。姜子牙忙傳令:「且救息宮中火。」
話說武王來至摘星樓,見余火尚存。煙炎未熄,燒得七狼八狽,也有無辜宮人,遭此大劫。尚有遺骸未盡,臭穢難聞,武王更覺心中不忍,忙吩咐軍士,快將這些遺骸,撿出去掩埋,無令暴露。
又命尋得紂王骸骨,以天子之禮厚葬。
且說眾諸侯同武王往鹿台而來。上了台時,見閣聳雲端,樓飛霄漢,亭台疊疊,殿宇巍峨,雕欄玉飾,梁棟金裝;又只見明珠異寶,珊瑚玉樹,廂嵌成瓊宮瑤室,堆砌就繡閣蘭房,不時起萬道霞光,頃刻有千條瑞彩,真所謂目眩心搖,神飛魄亂。武王點首歎道:「紂天子這等奢靡,竭天下之財以窮己欲,安有不亡身喪國者也!」
姜子牙道:「古今之所以喪亡者,未有不從奢侈而敗,故聖王再三叮嚀垂戒者,『寶己以德,毋寶珠玉」良有以也。」武王道:「如今紂王已滅,天下諸侯與閭閻百姓受紂王剝削之禍,荼毒之苦,征斂之煩,日坐水火之中,任席不安,重足而立,今不若將鹿台聚積之貨財,給散與諸侯、百姓,將巨橋聚斂之稻粟,賑濟與饑民,使萬民昭蘇,享一日安康之福耳。」
姜子牙道:「大王興言及此,真社稷生民之福也!」武王命左右去散發財栗。
隨後武王廢黜紂王幼子武庚,共立武王姬發為天下共主。姜子牙急忙傳令,命畫圖樣造台,作祝文,昭告天地社稷。
話說周公旦畫了圖樣,於天地壇前造一座台。台高三層,按三才之象,分八卦之形。正中設「皇天后土之位」;傍立「山川社稷之神」左右有「十二元神」旗號,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立於其地;前後有「十干」旗號,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立於本位;壇上有「四季正神方位』:春日太昊、夏日炎帝,秋日少昊,冬日顓頊;中有皇帝軒轅;壇上羅列籩、豆、簠、簋、金爵、玉斝,陳設祭前,並生芻炙脯,列於幾席,鮮、醬、魚、肉設於案桌,無不齊備。只見香燒寶鼎,花插金瓶,子牙方請武王上壇。武王再三謙讓,然後祭壇。
八百諸侯齊立於兩傍,周公旦高捧祝文,上台開讀,焚了,祝告天地畢,只見香煙籠罩,空中瑞靄,氤氳滿地。其日天明氣清,惠風和暢,真是昌期應運,太平景象,自然回別。
那朝歌百姓擁擠,遍地歡呼。
武王受了冊、寶,即天子位,面南垂拱端坐。樂奏三番,眾諸侯出笏,山呼:「萬歲」。拜賀畢,武王傳旨,大赦天下。眾人簇擁武王下壇,來至殿廷,從新拜賀畢,武王傳旨,命擺九龍飾席,大宴八百諸侯,君臣共樂。眾人酒過數巡,俱各歡暢。百官覺已深沉,各辭闕謝恩而散。後人讀史,見武王一戎衣而有天下,君臣和樂,作詩以詠之。
……
如今人間朝代更迭之事已完,卻是合該封神事宜。
只見那日空中笙簧嘹亮,香氣氤氳,旌幢羽蓋,黃巾力士簇擁而來。白鶴童子親繼符敕降臨相府。
話說姜子牙迎接玉符金冊,供於香案上,望玉虛宮謝恩畢,黃巾力士與白鶴童子,別了姜子牙,回轉崑崙。
姜子牙將符敕親自繼捧,借土遁往岐山前來。只一陣風早到了封神台。有清福神柏鑒來接子牙。子牙捧符敕進了封神台,將符敕在正中供放,傳令武吉、南宮適:「立八卦紙幡,鎮壓方向與干支旗號。」又令二人領三千人馬,按五方排列。子牙分付停當,方沐浴更衣,拈香金鼎,酌酒獻花,繞台三匝。子牙拜畢誥敕,先命清福神柏鑒在台下聽候。子牙然後開讀玉虛宮元始天尊誥敕:「太上無極混元教主元始天尊敕曰:嗚呼!仙凡路迥,非厚培根行豈能通;神鬼途分,豈諂媚奸邪所覬竊。縱服氣煉形於島嶼,未曾斬卻三屍,終歸五百年後之劫;總抱真守一於玄關,若未超脫陽神,難赴三千瑤池之約。故爾等雖聞至道,未證菩提。
有心自修持,貪癡未脫;有身已入聖,嗔怒難除。須至往愆累積,劫運相尋。或托凡軀而盡忠報國;或因嗔怒而自惹災尤。生死輪迴,循環無已;業冤相逐,轉報無休。吾甚憫焉!憐爾等身從鋒刃,日沉淪於苦海,心雖忠藎,每飄泊而無依。特命姜命尚依劫運之輕重,循資品之高下,封爾等為八部正神,分掌各司,按布周天,糾察人間善惡,檢舉三界功行。
禍福自爾等施行,生死從今超脫,有功之日,循序而遷。爾等其恪守弘規,毋肆私妄,自惹愆尤,以貽伊戚,永膺寶菉,常握絲綸。故茲爾敕,爾其欽哉!」
姜子牙宣讀敕書畢,將符菉供放案桌之上,乃全裝甲冑,左手執杏黃旗,右手執打神鞭,站立中央,大呼道:「柏鑒可將『封神榜』張掛台下。諸神俱當循序而進,不得攙越取咎。」
柏鑒領法旨,將『封神榜』張掛台下。只見諸神俱簇擁前來觀看。那榜首就是柏鑒。柏鑒看見,手執引魂幡,忙進壇跪伏壇下,呼宣元始封誥。
姜子牙道:「今奉太上元始敕命:爾柏鑒昔為軒轅皇帝大帥,征伐蚩尤,曾有勳功;不幸殛死北海,捐軀報國,忠藎可嘉!一向沉淪,冤尤可憫。幸遇姜尚封神,守台功茂,特賜寶菉,慰爾忠魂。今敕封爾為三界首領八部三百六十五位清福正神之職。爾其欽哉!」
柏鑒在壇下,陰風影裡,手執百靈幡,望玉敕叩頭謝恩畢。只見壇下風雲簇擁,香霧盤旋。柏鑒至台外,手執百靈幡伺候指揮。
姜子牙命柏鑒:「引黃天化上台聽封。」不一時,只見清福神用幡引黃天化至台下,跪聽宣讀敕命。姜子牙道:「今奉太上元始敕命:爾黃天化以青年盡忠報國,下山首建大功,救父尤為孝養;未享榮封,捐軀馬革,情實痛焉!援功定賞,當存其厚,特敕封爾為管領三山正神炳靈公之職。爾其欽哉!」黃天化在壇下叩首謝恩,出壇而去。
……
姜子牙封罷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已畢,只見眾神各去,領受執掌。不一時封神台邊,淒風盡息。慘霧澄清,紅日中天,和風蕩漾。
封神事完,姜子牙進諫,要武王大封諸侯,封土建國,也就是「封建」。
最後封國七十二,其中殷賢臣曰箕子,亦商王之裔,因不肯臣事於周;武王請見,乃陳《紅范九疇》一篇,而去之遼東,武王即其地封之。至今乃其子孫,即朝鮮國也。(如今的朝鮮半島朝韓兩國。)
隨後周遷都於鎬京,即今陝西西安府咸陽縣是也。
太公至齊,治國有法,便民以時,齊國大治。
且說西都長安,垂拱而治。海內清平,萬民樂業。後武王崩。成王立,周公相之。
自太公伐紂,周公作相,遂成周家八百年基業。後人有詩贊姜子牙斬將封神。開周家不世基業,以美之:「寶符秘菉出先天,斬將封神合往愆。敕賜崑崙承旨渥,名班冊籍注銓編。斗瘟雷火分前後,神鬼人仙任倒顛。自是修持憑造化,故教伐紂洗腥膻。」
又有詩贊周公相成王,戡定內難,為開基首功,而又有十亂以襄之:「天潢分派足承祧,繼述訏謨更自饒。豈獨簪纓資啟沃,還從劍履秩宗朝。和邦協佐能戡亂,典禮咸稱善補貂。總為周家多福廕,天生十亂始同調。」
終於,封神事了,西周大封諸侯國。進入封建時代。
(端午節快樂,好好吃粽子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