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萬歲 正文 第316章 傑作中的傑作
    第316章傑作中的傑作

    洪深的電影理論十分之紮實,又有極其豐富的拍攝經驗,他的眼光十分之獨到,任何的一部電影,何處出彩,何處缺陷,他都能夠一眼看出。這傢伙,就像是一個美食家,或許他做的東西沒有別人的好,但是那舌頭,卻是極其毒辣。

    「一部電影成與否,人物形象乃是最為關鍵之處。中國故有形似神似之說,形似易,神似最難。一個歷史人物,如何剖析他的內心世界他的jīng神世界,如何永遠各種各樣的手達到完美,從我個人的經驗而談,非常之難!」

    「《辛亥革命》,近百的人物,孫中山的博愛和堅持,黃興的銳意和武,袁世凱的梟雄和執著,載灃的剛愎自用卻又無可奈何,蔣翊武的赤誠,秋瑾的剛烈和淒美,黎元洪的厚實和膽怯,鐵良的赤膽忠心卻又無力回天……全都是那麼的活靈活現,甚至連那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mao子,都是那麼的感人肺腑,整部電影,無一處不出彩,無一處不感人,堪稱奇跡!」

    「從劇本的創作來看,人物能不能立得住,故事極為重要,相同的一個題材,不同的人處理,就會有不同的結果。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辛亥革命》和其他電影不同,其他電影,導演和編劇可以隨意寫,有著屬於他們自己的故事和構思。可辛亥的那些事情,就在那裡,發揮的空間很小,能做的,就是選擇不同的切入點。一直以來,我在琢磨蔣先生會選取什麼樣的一個故事去串,尤其是這部電影的開頭。我想過他可能在開頭就展現出中華民國成立的高chao,想過一開場就是武昌起義的炮火連天,想過從紫禁城的頹敗開始。但是,我沒有想到,他竟然會選擇蔣翊武,一個身份並不高的革命者作為整部電影的主角之一,由他來貫穿整部電影的一條線!」

    「辛亥中大人物那麼多,蔣先生卻從蔣翊武身上下手,開頭的就義,就徹底奠定了整部電影的悲壯基調,蔣翊武不同於孫中山,他對於革命的執著,是少有的,對待袁世凱態度的強硬,也是少有的。他的就義,意味深長,是對辛亥革命做出的一個整體的評價,也是對於此刻中國的一個警醒!通過這樣的一個人物,通過他的童年,他的成長,他的起義,他的犧牲,把晚清、辛亥、民國和護國戰爭乃至當下,全部貫穿,這一點,是其他歷史人物所不能夠比擬的。」

    「有了這個線索,然後便是以此為基礎,往外分支搭扣,清廷、革命黨、北洋系,三股勢力獨自成立卻又彼此影響,環環相扣,彼此聯繫,極其具有吸引力,形成了一張巨大的故事網絡,將辛亥這段歷史,一網打盡!別人如果做到這一點,就已經了不起了,或許,應該可以有資格沾沾自喜了,但是蔣先生再進一步,他開始在這張已經足夠複雜的大網中,在那一格一格的小網格中,再一次填補故事,這些故事,便是小故事,小線索。林覺民的故事,小mao子的故事……這樣的小故事,也許在電影中就幾個鏡頭,或許,就是一兩句台詞,或者,就是一個幕後音,卻把一個個小人物,立刻塑造出來,並且成為不朽。龐大而不凌luan,人多而不hun雜,粗細相輔,可謂絕妙!」

    「故事有了,人物確立了,電影如何拍?便是節奏和基調的事情了。把電影比作一個人,如果說前兩者是電影的骨rou,那麼後兩者,便是那麼一口氣。沒了這口氣,人便是具屍體,有了這口氣,便有了靈魂。」

    「辛亥是壯烈的,這一點,不言而喻。而蔣先生的這部電影,辛亥是光榮的,不管是清廷還是革命黨,抑或是袁世凱的北洋系,都是光榮的。瑞澂、張彪、鐵良的忠心耿耿,袁世凱對於天下的思考對於理想的追求,革命黨的為大義浴血奮戰奮不顧死,都是光榮的。歷史面前,只有勝敗,沒有對錯,能夠看到這一點而且能夠用電影呈現的,蔣先生的確不易。」

    「蔣先生的電影中,辛亥是悲壯的。壯烈誰都能夠拍,但是一悲字,不那麼容易。《辛亥革命》,一開場就是一連串讓人喘不過氣來的行刑,悲中壓抑,悲中落淚,其後,所有的人物,所有的故事,都在壯烈的同時,趨向一個悲字,革命者讓人覺得悲,袁世凱讓人覺得悲,甚至連清廷都讓人覺得悲,看到最後,只會覺得xiōng口堵著什麼,想哭,卻哭不出來,你不會去恨任何人,不會狠袁世凱,不會去恨載灃,不會去恨鐵良,只是覺得,這歷史,就是如此的無奈。」

    「蔣先生的電影中,辛亥,同時又是樂觀的。雖然革命最終的結果是失敗的,但是從頭至尾,那種悲壯中透lu出樂觀,黑暗中凸顯出光明的基調,從未改變!蔣翊武犧牲時見到的湛藍天空,秋瑾犧牲時的那潔白的huā朵,小mao子犧牲時對於未來的憧憬,還有那飄揚在高空的革命旗幟……無一不讓人覺得希望就在前方!這希望,是國家的希望,是民族的希望!足可鼓足民眾之勇氣,衝鋒陷陣!」

    「整部電影,如同起起伏伏的崑崙山,有時高昂又是低谷,起伏之間,mi人的節奏之間,觀眾已經無呼吸,深深沉溺。而在這山巒的起伏之間,一滴滴雪水在融化著,從每一個鏡頭流出來,一點點積累,一點點匯聚,先是溪流,然後是大河,最後,到了高chao之處,便成為咆哮的大江和大海!這高chao,便是那首《義勇軍進行曲》!」

    「電影之音樂,是個最奇妙的東西。自電影誕生以來,幾十年間,聲音都是可有可無的,對聲音和台詞之重視,蔣先生開啟了一個風chao,他創立起來的一整套理論,不僅僅影響了中國,也影響了世界!一部故事好、人物好、節奏好、基調好的電影,是一部九十分的電影,往往一個優秀的導演和電影大師的根本區別,就在於最後的這十分!這十分,可以有各種各樣的得分方式,但是我必須說,《辛亥革命》中那首《義勇軍進行曲》無疑是一個極高的得分點!」

    「《北洋水師》中的那首《黃河大合唱》,如今已經風靡大江南北,無論男nv,無論老幼,都能哼唱!那是一首唱出中國人靈魂吶喊的歌曲!而這首《義勇軍進行曲》,卻是真正的中國魂!兩者相比,一個如同厚實的大地,深深扎根在民眾之中,一個如同浩遠的天空,凸顯了一個國家的形象!這首歌,如同國之《馬賽曲》,一聲聲,一字字,讓人聞之熱血沸騰!這樣的一部電影,即便是只有這首歌,便足可以有理由載入史冊!」

    「《辛亥革命》,如同一幅巨大的山水畫,天地囊括期間,山川囊括期間,佈局之大氣,構圖之匠心獨具,讓人歎服,而這樣大的一副畫,若是湊過去,你會看見每一棵樹都不同,每一枚葉片都不同,你會看見河流上dang舟的人,會看見流水中清澈的魚,看見房舍上的一縷陽光,甚至屋角的一個蜘蛛網!如此的周密,如此的細緻,堪稱完美!」

    「這是傑作中傑作!」

    洪深的文章,並沒有堆砌華麗的辭藻,分析得細緻入微,幾乎考察了所有方面。

    而另外一位大佬,鄭正秋,則專供一點,談及電影的鏡頭語言。

    「慕白的電影,在中國電影界獨具特se,技術手來源於好萊塢,藝術內涵卻扎根於歐洲,至於電影鏡頭上的組接,《辛亥革命》可以說完全闡釋了慕白meng太奇的理論。整部電影,如此大的場面,我粗略地做了一下統計,遠景約十分之一,中景和近景十分之六,剩下的十分之三,竟然是特寫!這和我的原先預料,是截然相反的,我以為,這麼宏大的電影,遠景、全景必然要佔據十分之三四。」

    「而仔細品味,卻能夠發現慕白的jīng心。整部電影如同塑造一尊佛像,十分之六豎起了主體,十分之三的特寫,卻是極為重要之裝飾,不管是貼金還是覆蓋聖衣,筆筆jīng彩,毫不吝嗇,極其jīng心。而那十分之一的遠景,卻是惜墨如金,構建了一個龐大的佛龕。佛像神采奕奕,佛龕簡約大氣,整個建築,便相得益彰!這,便是導演的藝術!」

    「具體而言,不管是平行meng太奇,還是jiāo叉meng太奇,抑或是兩者的jiāo叉,充斥於整部電影、每場大戲甚至是每個段落之中!此外,台詞、se調、景別甚至是任務,之間都因為鏡頭的租借產生了meng太奇效果,發揮出來的作用,遠遠超過簡單的鏡頭疊加。這種效果的震撼力,是驚人的。」

    「我想,任何一個導演,都應該好好學一學這部電影,不管是技術還是藝術,不管是鏡頭還是靈魂,這部電影,達到了一個高度的融合。」

    對於《辛亥革命》的評價,《大公報》基本上是一個代表,而周瘦鵑、洪深和鄭正秋的評論,也一定程度上說出了所有人的新生。

    而我關心的是,政界如何看待這樣的一部電影。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