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大帝終究也不敢在地界呆得太久,甚至來不及與下凡尋找自己的八位女兒見面,就留下王母娘娘在地界操勞,急忙的跑回天庭爭奪大權去了!
王母娘娘也非泛泛之輩,將漢國打理得緊緊有條。同時又派人去尋那乾坤印一角的下落,可乾坤印之事有李松掩蓋了天機,如何尋得著?
倒是王母找到了八位下凡的仙女,可王母在欣喜的同時卻是暴跳如雷,原因無他:玉帝王母最疼愛的兩個小女兒,七仙女和織女,動凡心了,而且還各自生下了小孩。
說起來,號稱三界第一家庭的玉帝王母一家還真有這種仙凡結合,產下私生子的傳統。當初三皇五帝治世時,玉帝之妹九天玄女下凡與人皇軒轅生下了大名鼎鼎的楊戩和三聖母;後來三聖母有樣學樣,帶著那天庭重寶,天地四大靈燈之一的寶蓮燈,在地界找了個書生結合,生下了一個名叫沉香的兒子。
這個沉香也算了得,和他舅舅二郎神楊戩一般,上演了一出劈山救母的好戲!
天庭的那些公主們顯然也是受到了影響,玉帝王母的大女兒龍吉公主在封神大戰中就與凡夫俗子洪錦處到了一起。惹得玉帝王母大怒,頒布仙凡不得結合的天規。
這倒好,如今首先犯了這天規的就是自家的兩個女兒:七仙女在地界找了個叫董永地書生;織女就更不堪了。居然找了個放牛娃,還連名字都沒有。就叫牛郎。
眼下正是玉帝位子不太穩妥的時候,竟然出了這等事情,真是雪上加霜,三界第一家,輪為了三界第一笑柄。
九天玄女總算是找了個人皇軒轅,在三界也還算拿得出手,當得起門當戶對四字,無人敢指責。可後面幾個,哎……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啊!
王母氣得牙齒都在癢癢!
恩。扯得遠了,這些八卦事兒就交給三界那些最無聊地娛樂記者去寫,色佛還是與大家交代正事要緊!
王母在處理完地界的事情後,也是回到天庭而去,大漢朝的天下。便如此一代代的傳承下來。
呂後上天庭之後,有漢文帝、漢景帝繼續採取道家思想治理天下,此時,大漢朝已經民生富足。卻有東勝神州與北蘆懼洲交界處的異族匈奴,眼羨大漢朝繁華,經常難下侵襲。
說來這匈奴國也是大有來頭,當年西周幽王時,就有當時外族犬戎功破西周都城鎬京。逼得周平王遷都洛邑,這匈奴族正是那犬戎族後裔。
漢朝初期採取的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顯然已經不適合對抗匈奴外族入侵,被匈奴人打得節節敗退。漢朝統治者為此而傷透腦筋。
而法家思想,卻是被大漢國前朝齊國奉為治國思想。漢朝乃是取齊而代之,如何能再行這亡國之策?
可此時的春秋戰國百家,隨著漢初劉邦(玉帝)的打壓,幾乎消失怠盡。幾乎都沒有傳承下來。
有漢景帝之子漢武帝。也是那雄才大略之人。廣發求賢令,招納賢才。尋求治國之策。
漢武帝張榜後不久,有一年輕儒家學子姓董名仲舒,手持一後天靈寶載道簡,揭了榜文,直接前來面見漢武帝。
董仲舒,廣川人,為孟子之大弟子,孔宣儒家親傳第三代弟子之首,手中載道簡正是那道祖鴻鈞天道之下伴隨儒家大興地四大先天靈寶之一,其它三樣分別為:孟子手中的點蒼筆、荀子手中的正氣墨以及目前尚在孔宣之手而未傳下的丹心硯。
董仲舒與漢武帝相談一天一夜,向漢武帝詳細講解了自己的「天人感應」與「三綱五常觀」,漢武帝聞之大喜,當即便採用儒家為治國之道。
「天人感應」繼承融合了孟子和陰陽家鄒衍地思想,認為道祖鴻鈞天道衍生萬物是有目的的,皇帝受之於天,臣民受之於皇帝。把一切都次序化、合理化,從而達到統治者君主集權的目的。
「三綱五常」乃是按照儒家學說提倡的「仁義忠孝」思想,而設定的一種倫理規範。「三綱」指的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指地是「仁、義、禮、智、信」,用以調整、規範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等人倫關係的行為準則。
就當時的社會生產力和社會習俗的大環境而言,「天人感應」與「三綱五常」思想無疑是具有劃時代意義地,儒家在歷史上兩千多年的大興也正是有董仲舒而始!
漢武帝重用儒家學說後,內以儒家而修政治,外以兵家而整武備,終於北上抗擊匈奴,殺得匈奴人遠遁幾千里,再不敢在大汗朝面前要武揚威!
漢武帝晚年卻是認為兵家殺傷太多,有傷天和,於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時諸子百家中,兵家與縱橫家最為特殊。因為兵家與縱橫家分別有盤古弓和招妖幡鎮壓氣運,與各家學派不爭氣運,是以這兩家地位超然,來去自如。亂世一起,兵家與縱橫家弟子自會問世;亂世一過,兵家與縱橫家弟子便閉關不出。
其他學說中,墨家已經式微,佛教尚未東進,真正能在治國大略上有一席之地的如今之有那道、儒、法三家。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法家自然便在廟堂之上無了容身之地。
三家弟子何止萬計?自然更多的是那些還未達到地仙修為之人,既是凡人,自然要吃喝拉撒了!道家弟子尚有各道觀可去,法家弟子就麻煩了,總不能都來玄木島吧?
時李松、孔宣、韓非、孟子、荀子、商鞅、慎到、申不害等儒法兩家領頭人物盡皆閉關不出。地界廟堂之上,以董仲舒為首的儒家和以王莽為首地法家開始了儒法兩家歷史上地第一次衝突。竟然越演越烈,一發而不可收拾。
王莽等法家弟子不滿儒家獨佔朝堂,將事情做的太絕,於是發動政變,推翻大漢朝,改國號新,實行法家新政。
而儒家弟子卻是不甘失敗,又扶持了光武帝劉秀行「綠林、赤眉」起義,推翻王莽政權,建立東漢,重新讓儒家登上歷史舞台。
儒法兩家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直鬧到了玄木島上,在玄木島上主持大局地竹靈、梅韻二人根據李松孔宣閉關前交代,清除出了一大批濫竽充數之人,命令餘下的兩家弟子在李松、孔宣、韓非三人閉關未出前不得再有流血行動,否則定不輕饒。
儒家兩家弟子在朝堂之上開始由明爭轉為暗鬥,好在有竹靈梅韻命令在前,兩家弟子倒也不再把對方往死裡整,如此你來我往,不亦樂乎!
兩家學說各有所長,法家「法今而不法古」,做到了隨機應變;儒家中庸平和,做到了包容眾長。因此,自是鬥得難解難分,誰也佔不到上風!
慢慢的,兩家倒也有點惺惺相惜,不再覺得對方一無是處了!
這正是李松孔宣對待儒法兩家相爭的既定方針,學術之爭比不得比武打鬥,不能強行喊停,只能讓這兩家弟子在可控制的範圍之內,如兩隻刺蝟一般,自己去找到自己和對手間最合適的位子,免得刺傷了別人,也刺傷了自己!
就在儒法兩家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佛教也悄悄的開始了自己的動作!
卻說那普陀山觀音菩薩,在得道後,信徒一日日的多起來,佛教東進的時機已經成熟。
這一日,觀音菩薩托夢給那漢明帝,化成一丈六金身,渾身七彩功德霞光環繞,直從西方極樂世界飛來,立於漢明帝宮殿前。
佛教靈山之上,如來佛祖正在對著西天諸佛講解那無上佛法,突然一頓,微笑道:「今日佛法就此講解完畢,十八羅漢中降龍、布袋兩位羅漢以及八部天龍中白龍馬且留下!」
十八羅漢乃是當年准提封神時從萬仙大陣中度回的三千紅塵客中的佼佼者,而降龍、布袋兩位羅漢又是十八羅漢中修為最高之人,如今已有那金仙後期修為。
八部天龍眾皆是由地藏菩薩在幽冥地獄中度回的惡鬼所化,白龍馬卻是地藏菩薩度回的第一個八部天龍眾,如今有那地仙後期修為,卻是未化人形,乃一白馬。
如來看著降龍、布袋、白龍馬三人道:「南無阿彌陀佛,如今有東土皇帝派遣大臣來我西方求取佛教真經,卻是要辛苦幾位了!」
降龍、布袋、白龍馬三人齊道:「南無阿彌陀佛,為佛教大計,我等唯釋迦牟尼佛是從!」
三人自是告別如來而去,如來望著三人離去方向,暗歎了口氣!
這些事情,本應由佛教的兩個護法來做的啊!
卻是在如來身後的三千佛子中,有一個和尚,正默默無語,神情複雜的望著東方,顯然也是塵緣未了。
此人和三千佛子中的其它人不同,其它人皆是截教三代弟子,而此人,卻是闡教二代弟子。
此人曾經也是名聞洪荒,名字便叫:申公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