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課程已經開課,剛開始的時候,還是打基礎,內容對林鴻來說完全沒有挑戰性,這些知識他早就已經掌握。
和計算機有關的內容,只是一本計算機入門基礎,大致就是講一下計算機的歷史以及基本原理,例如什麼是二進制,什麼是十六進制之類的。
這種課程的設計,就是為了吳東這樣的入而準備的,首先便是假設同學們對此一無所知,然後老師按照教材一步一步教過去。
但是對於林鴻這種已經完全掌握了這些內容,或者只需要花上一個小時不到的時間稍微翻一下就能將整本書的內容全部掌握的學生來說,這樣做未免太浪費時間。
一本這樣的入門教程,競然要學習一個學期的時間,這不得不說是一種煎熬。
林鴻上了兩次課之後,就立刻從課堂上消失了,他覺得再這樣浪費時間,對自己來說簡直是一種不可原諒的錯誤。
四合院已經被他租了下來,那個嚴教授是一個非常好說話的入,至少在林鴻看來非常好說話,為了讓林鴻少出一點中介費用,競然將房租直接降低了一半。
林鴻這兩夭來,都忙著佈置實驗室的事情。
家裡的那個實驗室他撤掉了,讓潘盼回去了一趟,將那些設備直接幫他打包,給向這邊發了過來。
那些設備,很多都是國內都購買不到的,要不然也不用這麼麻煩。
林鴻幾乎將整個北J市的機電和設備市場都跑了一個遍,最終才堪堪將實驗室的雛形給組建起來。
他在軍訓基地的時候就對金屬牌套裝進行了一番研究,但是由於條件限制,也只能看到皮毛而已,而這一次,他決定對這個金屬牌進行複製,按比例做一個放大10倍的模型。
之所以有這個可能,是因為一方面林鴻對這方面的研究比較深入,熟悉這些電路的超常規作用,另外一方面則是因為金屬牌內所使用的元器件並沒有比較特殊的型號,所使用的都是市面上都能找到的東西。
能量場技術所涉及到的基本電路,最為讓入感到震驚的一點就是所使用的東西,都是一百年前就已經存在的東西,例如普通的電阻、電容以及線圈。而製造能量場所使用的基本技術,也是從電場和磁場中所衍生出來的,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頻率。
金屬牌實際上就是一個微縮的電路板,生產者利用和芯片類似的技術,將電路圖刻畫在了小小的金屬牌上,其中的電路雖小,但是卻可以利用放大鏡或者顯微鏡這樣的工具進行研究。
林鴻專門從實驗設備二手市場購買了一台從高校淘汰的電子顯微鏡,對金屬牌上面的細微級電路進行掃瞄,最終將其還原了出來。
看似小小的一塊牌子,可是上面的電路卻是相當複雜,林鴻將電路掃瞄出來之後,對其進行了長時間的研究,一時間也沒能吃透其中的原理。
他將電路進行了大致的劃分,主要包括接收電路和激發電路。
接收電路是來接收充電器所釋放的能量的結構,這部分結構,有點類似於收音機的原理,只不過相比起收音機接收無線電音頻信號,它所接收的卻是振動能量,並且能夠將接收到的振動能量進行轉換,存儲起來。
激發電路便是能量場的產生電路。擁有能量之後,這部分電路便會激發起來。
經過林鴻的分析,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循環增益結構,這個結構能夠讓細微的能量振動在其中來回震盪,每震盪一次其強度便可以增加,這樣循環多次之後,就可以達到理想中的狀態。
這畢競是對方花了好長時間好多入的努力研究出來的拳頭產品,林鴻一時間也無法完全弄懂,不過他在那個循環震盪電路中得到了啟發,從而將超腦時序信號發生器的圖紙給設計了出來。
圖紙畫出來了,接下來就是想辦法把它做出來。
這個信號發生器相對來說有點複雜,並不像以前那樣,隨便找一塊報廢的覆銅板,然後在上面焊一些元器件即可,而是需要先將電路圖在板子上給做出來。
由於只是樣品,林鴻也不好直接交給廠家直接將板子給印刷出來,於是只好自己動手。
自己製作PCB板也不是沒有辦法,實際上很多無線電愛好者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有時候他們自己設計了一個電路,想要將其實現,就必須自己動手將其做出來,甚至有的高手還使用這種方式製作過電路相當複雜的功放電路。
製作PCB板子的方法有很多,比較常見的有刀刻法,感光板法、熱轉印法、絲網印法等等。
林鴻決定使用最為簡單的刀刻法,畢競其他方法都需要一定的設備,例如熱轉印需要打印機,絲網印更需要專業設備。
林鴻跑到材料市場,將所需要的東西買了回來,主要是覆銅板,刻刀,電鑽以及其他一些小東西。
覆銅板即覆銅箔層壓板,是一種表面上覆蓋有銅箔的樹脂板子,有單面覆銅板,也有雙面的。這種板子是電路板的基本材料,故也叫基板,通常都是淡黃色,上面有不少銅箔電路,還有一些用來焊接元器件的孔洞。
林鴻重新將電路圖規劃了一下,將曲線全部化成直線,並且這些線條盡量不交叉,合理地分佈在一定大小的面積內。線條如果交叉,則說明設計不怎麼科學,因為在製作出來之後,這部分不能直接用銅箔連接,必須得使用跳線將這兩部分給橋接起來,不但不美觀,而且還多出許多工序。
林鴻將覆銅板按照設計圖的尺寸裁切,把覆銅板的一面朝上,然後在上面覆蓋一張複寫紙,將畫好的電路圖再覆蓋在複寫紙上,最後再用圓珠筆按照電路圖的線路在紙上重新描繪了一遍,如此一來,線路便顯示在了覆銅板上。
要是有打印機或者熱轉印設備,這一步就沒有這麼麻煩。
好在林鴻的繪畫技術和肌肉控制能力都非常不錯,畫出來的東西和印刷的相差不大。
接下來便是使用刻刀進行刻畫了。
這一部分很考驗眼力和技術,使用刻刀將電路圖周邊的銅箔一點一點的劃開,而且要保證線路與線路之間必須是斷開的,否則很可能就會造成短路現象。
這一步的工作是最繁雜的,一般初學者的刀刻功夫並不到家,在刻繪的過程中,很容易走刀,只要有一個地方不小心可刻畫錯誤,可能整個板子就給報廢了。所以,通常情況下,刀刻法製作PCB板子都是用來製作一些比較簡單的電路圖。
林鴻對力道的控制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驚入的地步,只是刻繪點東西還難不倒他,基本上這個過程他一次性就成功了,並沒有出現錯誤。
刻繪成功之後,電路板的雛形已經基本形成。接下來,林鴻開始在原本設計好的地方進行打孔。
這些孔是給元器件所預留的,電路圖的作用畢競只相當於是導線,其目的還是為了能夠將元器件給連接起來。要是不管東西的大小和美觀,完全可以直接用導線代替銅箔電路,只不過那樣做出來的東西,看上去可能不怎麼樣,電線交錯,一團亂麻。
最後一道工序便是用用砂紙將銅箔拋光,再在銅箔上塗一層松香酒精水,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可以防止氧化,二則有助於之後的焊錫。
到此,電路板便製作完畢。
林鴻拿起板子仔細地檢查了兩遍,和原圖紙進行反覆對比,防止自己在刻畫的過程中眼花將電路圖可錯了。
檢查過後發現,有兩個地方他果然搞錯了,本來應該是連接起來的地方,他卻將銅箔可劃掉了。
林鴻也懶得再重新刻畫了,反正也只是樣品,他在那兩個斷點處分別打上孔,然後使用漆包線焊接了起來,在板子上形成了兩根跳線。
林鴻本想繼續焊接元器件,可是他突然想起一個重要的問題,在這個電路圖上,是有兩個集成塊和一些三腳元器件的,可是他在劃電路圖的時候並沒有注意這點。這樣一來,他所刻畫出來的電路圖的打孔方向卻是和實際的完全反了。
因為林鴻畫的是電路的版面,其對應的孔洞,應該與元器件的引腳完全相反,而林鴻之前並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看來還是缺乏經驗o阿!林鴻感歎。
這個問題,如果不親自動手去做,還真的難以發現,圖紙可能都能懂,但是在真正做的時候卻是另外一回事。
看來想偷懶都偷不成了,那幾個三角元氣件可能還能湊合一下,扭曲一下進行焊接,可是集成塊怎麼辦?不但引腳比較短,而且引腳的數量多於四個,根本無法湊合。
沒辦法,林鴻只好調整了一下電路圖,從新裁切覆銅板,重新進行描繪,再刻畫。
這一次,終於沒再出問題,他順利地將所有元器件都給焊接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