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風 正文 第一百八十三章 情報
    郭逵是大宋軍方的頭面人物,用來給王靜輝做顧問,顯然顯得太過奢侈了,這種事情只要找個樞密院中的普通文職人員便可以滿足王靜輝的要求,但郭逵在軍方有著很高的號召力,要想開啟大宋軍制改革,就必須要有一個有聲望的軍方人物來為此搖旗吶喊才行,不然依照大宋揚文抑武的傳統政策,軍方的人會隱隱有中反抗的力量來阻撓軍制改革的進行,畢竟很多人都是舊有制度下的利益既得者,這軍隊中也和朝廷的文職圈子有很大相似的地方。

    在王靜輝的計劃中,軍制改革不能是文人關在小屋中閉門苦思的幾個條例,要有內行的人來做參謀,在瞭解大宋軍制的同時,王靜輝也和郭逵充分交流意見。王靜輝在以前的時空中便是一個軍醫,軍事上的東西他懂得不是很多,但後世的軍校等制度他還是清楚一些的,把後世的一些他所知道的軍事制度總結出來再結合現有的軍制,王靜輝相信自己的軍事改革制度雖然不至於一下子能夠讓大宋軍隊天下無敵,至少也比王安石在歷史上提出的那些條例要好得多。

    郭逵現在雖然是大宋參謀總長,但他的角色還是非常清閒的,現在有不是宋夏交鋒的高峰期,邊疆異乎尋常的平靜,這主要是西夏內部正在內訌,無力對大宋形成有效的軍事威脅罷了。

    由於王靜輝幾年前向朝廷進策,希望能夠向西夏和遼國這兩個頭號敵國輸送和尚道士,得到了大宋統治高層的,雖然向外輸送道士比較失敗,但佛教徒卻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西夏和遼國本身就有著濃厚的佛教基礎,再加上大宋的有意推波助瀾,這些和尚很快便在兩國站住了腳跟。

    由於王靜輝清楚醫術在佛教傳播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對這些佛教徒進行了簡單的醫學培訓。再加上本身大宋醫學很受到重視,這些和尚自身都懂些醫術,雖然水平不怎麼樣,但在西夏和遼國卻受到了極大地尊重。不僅在民間享有很高的聲望,還受到兩國的權貴高層的鍾愛,各種捐獻也隨之踏來,這使得後期這項計劃倒是成了賺錢的一筆買賣。那些混雜其中的大宋探子也隱蔽的非常好,不時地向大宋發回各種敵國信息,使得大宋不再像歷史上那樣對對手一無所知。

    鑒於和尚輸送計劃的順利,王靜輝對軍制改革的第一步便是對對外情報進行改革。大宋以前幾乎沒有對外情報機構,一旦發生兩國交鋒事件,最外情報幾乎是一無所知,王靜輝的到來使得這一現象得到了極大的扭轉。在這個時代,恐怕沒有人比王靜輝更清楚對外情報的重要性了。但並不能說古人對此不重視,大宋以前沒有開展這方面的工作不是沒有這方面的意識。誰都知道「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地道理,只是他們不知道從何處下手而已。

    現在有王靜輝給他們提供了下手的方法,剩下來地事情便簡單了許多,但王靜輝覺得在情報架構上顯然還處在初級階段,甚至是沒有一個專門的機構來掌管其具體事務,只是籠統的把所獲得的情報統統彙集到樞密院。這些龐大而又夾雜著大量無用信息的情報不僅讓樞密院叫苦不迭,而且還很容易給樞密院和中書提供誤導的信息。這是現在通過與郭逵交談王靜輝才知道的。

    大宋地情報系統雖然不是王靜輝一手手創,但和他有著莫大的關係,他是重要的發起人,既然得知了情報系統的具體情況,他就不能再假裝看不見了,畢竟對於情報系統的重要性。曾經在原來生活的時空中,王靜輝可是非常清楚。

    事實上大宋情報工作現在還不能稱之為「系統」,只是一個雛形處在一片初創地混亂中而已,上下沒有明確的隸屬關係,幾乎每一個撒出去的潛伏和尚都一股腦兒的將手中所獲得的情報傳回來,這樣的信息量是極為可怕的,也使得情報傳遞人員和分析人員暗自叫苦。

    在和郭逵充分交流過後。王靜輝和郭逵聯手寫了一道札子呈送給皇帝趙頊,對大宋地情報系統提出了改革,並給出了一份詳細的計劃。在這份計劃中,王靜輝根據他那少的可憐的情報知識,提出了一個大致的情報系統框架,從情報分類分析到收集情報的網絡都做了比較詳細的劃分,還重點建議情報人員的訓練,中間再加上郭逵的有益補充,使得經過兩人討論後的情報系統總算有了點樣子,對此王靜輝心中也是暗歎自己能夠做到的也只有到這一步了,再往下去可就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之外了,自己的肚子裡面可真就沒有什麼存貨了。

    皇帝趙頊對這本札子倒是非常感興趣,他對情報的認識還只是停留在細作的水平上,看到這本札子後,立刻召王靜輝和郭逵進宮議事,詳細詢問了現在樞密院的情報工作現狀,並且對這本札子中提出了很多問題,有些問題還十分好笑,讓王靜輝和郭逵都有些哭笑不得——皇帝趙頊還以為這是貓抓老鼠的遊戲吶!

    上位者的重視可以加快事件的運轉,這個簡單的道理王靜輝還是非常明白的,他還是非常耐心的和郭逵一起對情報系統的重要性做了詳細的說明,並且還列舉了歷史上一些細作的功勳,這才讓皇帝趙頊慢慢的進入了自己的角色。要知道軍事武功是這個年輕皇帝所最看中的,情報系統雖然看上去只是一個投入大量金錢的機構,但其回報率也十分驚人,它可以大大加快戰爭的速度,可以有力的保障戰爭的結果,甚至是改變戰爭的結局,或者根本就不用戰爭,只要略微做些手段便可以使對方實力大損,這樣的效果不禁讓皇帝趙頊有些動容。到最後王靜輝乾脆把常平之戰中趙括的例子搬出來,皇帝趙頊這才對情報系統的作用有了深刻地認識。

    皇帝趙頊為此又召集了王安石、司馬光、文彥博、曾公亮等人到福寧殿對王靜輝和郭逵的札子進行仔細的審議,這些人現在都忙著廂軍屯田的事情。現在看到這份札子後,王安石立刻意識到王靜輝似乎對大宋的軍事方面有了新的想法,估計這道札子也只是一個投石問路之舉,這讓他心中逐漸升起了一絲警惕。

    這本札子是王靜輝和郭逵精心準備過的,可以說這本札子中關於對情報系統架構地設定是最完美的,當然中間也存在這很多的問題,若是讓後世隨便一個搞情報的人過來看看。都可以指出一大堆的漏洞,但放在現在可就真是難能可貴了,況且皇帝趙頊叫來的這幫人除了文彥博對軍事還算是比較精通外,王安石和司馬光不過是有著過人的眼光罷了,他們都能夠看到對大宋的好處,卻提不出什麼更好地補充意見了,所以這本札子輕而易舉的便獲得了通過。

    郭逵原本以為自己進入樞密院做這個參謀總長是個掛名地虛銜,不會有什麼太大的作為了。但經過這本情報系統的札子,還有王靜輝的一些非常隱諱的話後。覺得自己還有很大的用處,也逐漸走出混日子的陰影。另外一個若有所思地人便是王安石了,他現在是越來越看不懂王靜輝了,現實廂軍屯田後又是這本情報系統架構札子,他真是不明白王靜輝的腦子裡面到底在想些什麼,怎麼自己每次把變法札子塞在袖子裡面準備呈送的時候,王靜輝都會先他一步插上一腳。

    王安石和郭逵怎麼想。王靜輝並不在乎,只要他的建議得到統治高層的通過能夠實行便可以了,他相信自己的建議儘管不是最好地,但對大宋是絕對有好處的。所謂聚沙成塔,他相信歷史的改變將會從這些一點一滴中慢慢積蓄力量,誰也不會如神仙一樣算到所有的困難加以解決。即便他是從未來來的歷史學家也不能。

    也許一個情報系統並不能夠解決多少問題,但這份札子的順利通過卻實實在在的給郭逵提供了動力地源泉,也許也是這傢伙自被從新調回汴都後便受到文臣壓制的太厲害了,現在突然看到能夠發揮自己作用的地方,便開始飢不擇食的來發揮自己的熱量了。而王靜輝也注意到了這點兒,這倒是他的以外收穫,也認為這是好現象。郭逵出現在王靜輝書房中的次數也越來越多。

    雖然和郭逵合作相當愉快,但王靜輝並沒有急著把軍制改革做出來,一方面是因為這項改革的領域是他所不熟悉的,老趙家的抑武政策雖然不怎麼樣,但宋朝卻是唯一一個沒有發生武將叛變起兵奪權的王朝,在王靜輝看來內部的巨大變動比外族的入侵更可怕,尤其在這個相對不是很緊迫的時代,他生怕由於自己的過於自負而破壞了文武平衡導致災難的發生;二是他心中也很矛盾:軍制改革快了自然是有利於對西夏和遼國採取主動的軍事態勢,但現在朝廷的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廂軍屯田上,王安石的改革也被堵在家門口,他還想故伎重演用軍制改革來再一次拖延王安石新法條例的實施,兩者的矛盾也讓他非常苦惱。

    好在軍制改革並非是一兩天便可以設想周到的,即便有郭逵這匹識途老馬做引導,王靜輝的腦子裡面還是沒有形成一個軍制改革的大致框架,慢慢探索便是了,反正自己也不想王安石那樣著急,凡事還是設想周到了再說,若是自己決策失敗打擊了皇帝和眾位大臣對自己的信心,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五月,大宋皇宮集英殿,在這裡三年一次的掄才大典在這裡進行,這一次參加殿試的准進士、准明經近八百名之多。已經被王靜輝的廂軍屯田政策累得精疲力竭的王安石和司馬光還是打起精神,朝廷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殿試上來。王安石、司馬光和他們身後的各種政治陣營都非常清楚,這次掄才大典所體現的不僅僅是為國選材,還是王安石所代表的變法派陣營爭取更多變法人才的重要途徑。君不見名滿天下的歐陽修在進入華英書院之前一天教書先生都沒有做過,但門生故吏卻是滿天下,其緣故便是他主持了三次殿試,每一屆殿試所選拔的進士等人才見了他都要恭敬地喊聲老師。

    朝堂之上關於主考官卻是已經內定了——王安石,而陳升之、司馬光、蘇軾等人也在考官之列。不過這一次王安石成為主考官後,就注定變法派要在殿試上要佔據主導地位。雖然朝堂之上眾位大臣對王安石擔任主考官反對聲如浪潮一樣洶湧而來,但皇帝趙頊根本不為所動,還是執意讓王安石擔任主考官,以顯示自己對他的重視,皇帝趙頊對王安石的寵信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頂點。

    最有意思的便是在這次主考官之爭中,居然有人還上書皇帝。請求讓駙馬王靜輝來擔當主考,說駙馬身為龍圖閣學士,學識淵博,不僅詩詞名滿天下,還著書立說質疑經典,這份才能可擔當主考!王靜輝聽說後幾乎笑死,他自己肚子裡面有多少貨別人不知道,自己還是非常清楚的。和王安石與司馬光這些人相比,自己的那點兒學問是經不起推敲地。

    不過令王靜輝掉下巴的是:皇帝趙頊居然真的還認真考慮過。不過御史的彈章也緊隨其後而來——彈劾那位上書出這個餿主意的官員,駙馬當上主考官,那豈不是這一屆考生都變成他王靜輝的學生?而且駙馬他年輕,無法服眾。皇帝趙頊只是拿這本彈章一笑了之,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因為他根本就沒有想過要讓駙馬當主考官,而是想讓他做個類似蘇軾那樣普通的考官而已。這些下面的官員都會錯意了!

    不過雖然現在皇帝趙頊剛剛繼位不久,年齡也是非常年輕,但並不意味著很好哄騙,沒有長遠地看法,他讓王安石當主考官,但考官行列中除了蘇軾一人是非常明確站在變法派一邊之外。其他的人如宰相陳升之等人地政治立場都是不言而喻的,這也是一種平衡——古老的帝王之道。正是基於這樣的平衡考慮,皇帝趙頊還是把王靜輝叫到福寧殿中議事——專門商討殿試事宜。

    皇帝趙頊還是讓王靜輝擔任了考官之一,他心中所想的便是把王靜輝當做兩派的潤滑劑和砝碼——王靜輝幾乎從來沒有偏向過任何一派,自王安石上台以來還沒有做出什麼成績便扯起了變法的大旗鬧得朝堂之上風風雨雨,這讓他心中多少有些失望,有駙馬在也可以多少消除兩派之間地矛盾。至於御史的彈章上說起駙馬做大的問題。皇帝趙頊根本連信都不信——況且王靜輝的聲望雖高但官職卻沒有和他的聲望相匹配,並且還多次對想要給他陞官的皇帝表示自己不需要高官職,免得壞了太祖太宗皇帝立下地規矩,只需要土地和爵位作為獎賞便已經是足夠了,況且王靜輝還是自己的妹夫,身邊都是皇宮大內從英宗趙曙時代便部署在駙馬身邊的探子,有什麼風吹草動皇室都是第一個知道,駙馬雖然在很多地方都有越線的舉動,但都是在皇室的容忍範圍之內,而駙馬也都是把這些主動和皇帝說明,根本就沒有任何秘密,難道還要怎麼做才可以使皇室對他放心?!

    任命駙馬成為殿試的考官之一,這雖然是大宋歷史上的第一次,但卻沒有受到多大地反彈,福寧殿中的各位大臣認識王靜輝也非一兩天,都是有著深厚的交情,類似曾公亮之輩還和駙馬有著深厚的利益交集,自然不會反對。至於御史的問題,兩代皇帝對案頭上那積累起如小山一般高彈章的態度便已經說明了一切,無論是趙曙還是趙頊當皇帝,他們都不是昏君,皇帝對駙馬的信任已經大大打擊了御史想借打倒駙馬做進身之階的念頭。

    福寧殿議事除了敲定了王靜輝的考官身份問題之外,還確定了考題的內容和考試的時間。本來去年就應該舉行的殿試由於皇帝趙曙突然病重退位被拖到了今年,現在總算可以開考了。在這次會議上也由於王靜輝和司馬光的,王安石提議的策論也被作為考試的重要一項,本來老王同學想把經帖墨義直接罷掉,不過這次卻犯了眾怒,連同陣營的蘇軾都頗有微詞,最後還是王靜輝出面建議緩行,採取逐步替代的方式來解決,這原本就是幾年前他自己的主張,皇帝趙頊早就對此非常有意,也一併獲得了通過。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