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趙抗也留意了一下,其中至少有七人精通騎射,這在趙國絕對是急需的人才,趙抗讓他們先到趙軍的騎兵部隊中去擔任教習,等他們和趙軍彼此熟悉,同時趙抗也對他們進一步瞭解之後再考慮是否讓他們帶兵。趙抗還讓其中騎射能力最強的那個擔任辛棄疾的騎射教頭,以示信任。其實辛棄疾現在的騎射之術已經相當不錯,但有一個草原上下來的專家指導,他的不少小毛病很快得到了糾正,實力更勝從前。
這十三個(準確地說是十一個人,有兩個人因為傷勢過重,強撐著來到台南後的第三天就過世了,即使以趙抗的醫術也沒能救得了。)人
還透露了一個重要的信息。由於在草原上的各族部眾看來,這次火並是薩滿教的祭祀們之間的自相殘殺,很多人因此對這些原始的神職人員不再信任,而各部族的領則因此意外(沒被中原文化「污染」前,他們還沒那麼強的政治遠見。)地獲得了更大的權力。再加上,由於薩滿教的祭祀們很多都是死的死逃的逃,草原上的戰亂便因失去了調停者而變得愈加殘酷
趙抗聽後下意識地歎了口氣,眉頭微微一蹙,「正是這麼殘酷的爭鬥,才能決出真正的霸者啊!看來留給我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必須盡快將燕雲屏障拿回來!如果等到草原統一時,我們還沒打敗金人,那麻煩就大了,我也不能安心」
雖然有些心急,但趙抗也知道「欲則不達」的道理,並沒有因此大幅度加快各項工作的進度。儘管如此,趙抗卻對時間更加珍惜,即使婚期已經迫在眉睫,他仍然將各項有價值的意見一一落實,比如其中的學校軍訓制度。
趙抗原先推行的全民習武運動,提升了趙國民眾的個人戰力,使其在有敵人來犯時不至於毫無抵抗能力。然而,個人武藝再好,在軍隊面前也是難以抵擋的,除非對手只是烏合之眾。而在中學和大學裡每年對學生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軍訓,不但可以增強學生們的紀律性,糾正他們的一些不良習慣,還能令他們對軍隊的各項制度有一個基本的認識。這樣一來,如果戰事需要進一步增兵的話,新兵也能更及時地投入前線作戰,從各方面都極為有利。而每年一個月的軍訓雖然對他們的學業有些影響,但這個代價還是值得的。
就在趙抗將手頭不能拖延的要事安排好,準備前往臨安成婚的時候,一件別人眼中的「小事」,卻令他又多在國內逗留了接近一個月時間,差點就將婚事拖到下一年去了。
事情是這樣的,一個塔塔爾出身的團長因為不忿某同僚屢次稱其為「蠻夷」,藉著酒勁將其刺死。軍法官認為這件事中死者屢次侮辱兇手,而且帶有強烈的民族歧視色彩,對這次慘劇也負有相當的責任,所以主張對那位塔塔爾出身的團長輕判,希望准其將功贖罪。由於團級以上軍官的處置必須上報趙抗批准,所以趙抗才在出行前夕得知了此事,但他對此事的處置方式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什麼?」,那名姓吳的軍法官用難以置信的眼神看著趙抗,差點就說出「陛下您是不是搞錯了?」這類大不敬的話了。
「我這樣處置自然是有道理的,巴天虎(獲得國民身份的胡人都得給自己取漢姓漢名,不過這名字)團長既然已經獲得了國民身份,那麼他便也是漢人,所以李星參謀的那些話便不存在民族歧視的性質,而應該是誹謗污蔑。對同僚的誹謗污蔑,巴天虎團長應該找你們軍法官起訴才對,而不應該私下解決。就算他被怒火沖昏了頭腦,也應該採取公開決鬥(趙抗的明,用來解開仇恨極深者的怨恨。)的方式,而不是裝著酒醉下黑刀!」,趙抗沉聲說道,「按照軍法規定,巴天虎團長是應該處死的,不過這件事之所以生,與你們軍法官對軍法理解不深、解釋不明也有很大關係。所以,我要罰去你三個月的軍餉,巴天虎所在團的軍法官則要罰去半年的軍餉或是重責二十軍棍,任其自選。」
出於同樣的原因,巴天虎雖然受到重罰,但好歹免於一死。不過這重罰還真不是一般地重,他此前所攢的功勳全被扣去,團長一職被免去而重新從最低的列兵當起,另外,他還被重重責打了一百軍棍,要不是他身體強壯,恐怕直接就回老家了。
不過說也奇怪,巴天虎雖然出乎意料地挨了重罰,卻反而對趙抗非常感激。原來,對他們這些胡族出身的將士來說,最擔心的就是大家將他們視作異類而加以排斥和歧視。趙抗這次出人意料的處罰方式,反而給他們吃下了一個定心丸,從此以後才能放心地為趙國賣命。除此以外,趙抗在巴天虎受刑過後親自為其上藥療傷,就更是令巴天虎和其他胡族出身的官兵涕淚交流。
藉著這次機會,趙抗在國內掀起了一次小規模的運動,主題是「國民即漢人」。它的意思是,在趙國只要獲得了國民身份,不管你原先是什麼民族,都可以擺脫原有身份成為漢人,這便極大地加快了國內民族融合的進程,而境內各族間原有的矛盾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
其實,由於這幾年裡從南宋移民到趙國的漢人日益增加,而趙國對授予異族人國民身份更加嚴格,人口比例中漢人已經佔到了絕對多數,民族政策的意義似乎不如當初那麼大了。但趙抗著眼的並不是現在,而在於未來,當初唐代時鼓吹民族平等,但卻始終沒有消除各種不同的民族認同,在唐朝強盛時,那些胡族將領還能忠心耿耿為大唐效力,等唐朝一出問題,立即就是牆倒眾人推,這是趙抗所不想看到的。他現在採用國民身份這一標準來界定漢人與非漢人,並在其後的數十年裡不斷強化這一觀念,終於徹底消除了境內異族以民族為單位(個人或小群體的零星叛亂是無論如何都不會絕跡的)作亂的隱患。這同時是由於對趙國境內的異族來說,最優秀的那些人才大都成為了趙國的國民,他們融入漢人一方面產生了良好的示範效應,吸引了更多的同胞主動融入漢人大家庭,而漢化派與頑固派的隔閡也迅加深而變得不可彌合;另一方面,他們的離開使得那些死硬分子即使依然心懷不軌,也嚴重缺乏優秀的領導者,又怎麼翻得了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