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越南人還有別的選擇,那就是去大理或南宋搶糧,但是這樣一來吳銘就真的成漢奸了,他實在是做不出來。盡在而且,這兩國都是守強攻弱,與越南之間的邊境又是貧瘠的山區,不深入國境根本搶不到糧食,而那樣做顯然是幾乎沒可能成功的。
這段時間以來,吳銘幾乎已經心力交瘁。光是征二被擒的消息就對他造成了相當大的打擊,而黎竹逃歸後,又處處針對他,令他疲於應付。這次黎竹回來後有很大的改變,每次他出言挑撥都恰到好處,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只是盯著他的漢人身份不放。
「似乎受過高人指點似的」,這是吳銘對黎竹的觀感,「難道他叛變了?」。確實,黎竹一個人逃回的確顯得很是蹊蹺,他當時就提出過質疑,但是在黎氏家族的護短下,最後還是不了了之。
不過最大的壓力還在於他的漢人身份,這使得很多人都寧願和他保持著一段距離,即使是征側在人前也不得不如此。雖然這次征側回來後,兩人的感情有了突飛猛進的展,征側不再像以前那樣以利用為主,如今在很多事情上她甚至對吳銘產生了依賴。可是在有其他人在場的情況下,兩人根本不敢有半點親暱的動作。而很多人仍然對吳銘將信將疑,不太相信這個漢人是真心想幫助他們。另外,教導異族人如何去對付自己的本族人,雖然可以說是抵抗侵略的正義行為,但也總有一點漢奸的嫌疑,吳銘的心裡並不好過。
以前征二在的時候,他還能和她開開玩笑以舒解下心情,可是現在,他只能獨自承受。征側?征側現在的壓力也很大啊!於是,在征側決定出兵勤王的第二天,吳銘病倒了,病勢很沉重,根本不能理事,足足過了一個多月才能下床。
於是征側只能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去對抗其他各路軍閥,雖然艱難,但她的軍事能力在越南來講還算是出類拔萃的,再加上「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義名分,在一個月後,越南的各大勢力終於完全整合起來,一時竟有百萬之眾,真的是全民皆兵了。而征側擁立的傀儡國王任命她為全越兵馬大元帥,則進一步鞏固了她的地位。
但是此時,越南的存糧已經幾乎全吃光了,隨後飢餓中的越南人如遮天蔽日的蝗蟲般湧入了鄰國境內,第一個目標是那目前已經一盤散沙的占婆。於是以此為導火索,南洋歷史上規模最大,傷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第一次大混戰拉開了序幕
而此時的趙抗呢?他已經來到了錫蘭島,這是他第一次踏上完全沒有漢文明烙印的土地,一時也不禁感慨萬千。這次來錫蘭與大食人談判的人選本來趙抗以為是非他莫屬的,因為趙國高層中就他一個通大食語的,阿爾嘛,一來是武官,二來官階也稍微差點。可沒想到這麼短的時間內,虞允文居然在公務極為繁忙的情況下掌握了大食語,但最後商量的結果還是趙抗親自前往。
理由很簡單,鄭南臣艦隊遭遇的海難令趙抗心有餘悸,他可不想虞允文也因此罹難。「如果這次又遇到風暴的話,我只要抱塊木頭就能游到錫蘭去,你能嗎?」,這是趙抗當時的原話。而且趙抗受過一年多的大食語教育,自然比虞允文更為嫻熟,對大食的瞭解也是他更勝一籌。所以虞允文便留在淡水主持大局,而趙抗前往錫蘭聽取鄭南臣等將領的匯報,並直接和大食商人的代表進行談判。另外,虞允文威望不夠,未必就能處理好前線軍官之間的矛盾,也是重要原因。
幸運的是,這次趙抗的行程上倒是一帆風順,令他不由感歎是不是鄭南臣他們把壞運氣用光了
趙抗親臨錫蘭島,自然是非同小可,團以上的將領全部來到港口迎接。當地人倒是很奇怪,為什麼這些當初如狼似虎的猛將們,居然會對一個少年俯貼耳、唯命是從。趙抗下船後並沒有立即布命令,而是先耐心聽完了眾將關於此次戰役的匯報。畢竟雖然看過信件瞭解了大概的情況,但受篇幅所限,還是有很多情況他並不是很清楚。
足足花了一整天時間,趙抗才將此戰役的情況、現在錫蘭島的局勢以及此次談判中大食人開出的條件全部搞清楚。先他對鄭南臣和其他有功將士進行了表彰,這次因風暴而造成的巨大損失,不是他們的過錯。真要追究的話,也應該先追究趙抗和虞允文這兩個決策者的責任才對。而在遇到風暴時,鄭南臣的正確決斷保證了戰役的勝利,也避免了全軍覆沒的下場,可謂居功至偉。而他以武將之身能暫時維持錫蘭原有制度不變,但又起用部分低種姓與「賤民」以迅熟悉當地情況,迅穩定住了錫蘭的局勢,更是難得。即使是他與大食人展開的談判,趙抗在原則上也是支持的。
於是,趙抗在嚴厲訓斥了那些打小報告的行為之後,對鄭南臣大加讚賞。由於鄭南臣這次獲得的巨大功勳,他一下子就變成了世襲三等男爵,成為趙國第一個獲得世襲爵位的人,令眾將羨慕不已。當然,其他眾將也得到了應有的封賞,除了功勳和軍階之外,由於大量將領死於風暴之中,所以對倖存的人來說,軍職上的提升更是誇張,原來因眼紅而產生的不快很快就煙消雲散了。同時,由於風暴中的損失太大,很多軍隊的編制都已經不在或嚴重缺額,趙抗便將其重新進行了整編,而那幾千南洋土著士兵不再單獨編隊,而是第一次和漢兵混編。
既然混編,那民族間的歧視和隔閡就一定要避免,不然肯定會出大問題的。當年五胡亂華的人間慘劇,漢人自己也有責任,一方面供給胡人大量的糧食財物使得他們人口激增,另外又在骨子裡瞧不起那些胡人,甚至還偷偷地將一些胡人精壯販作奴隸,加深了他們的不滿,這不等於是自己找死嗎?
在趙抗看來,如果改不了對胡人的歧視偏見,那麼就不要再資助扶持那些胡人,他們人口上不去就構不成多大威脅;如果資助扶持他們,那麼就要將他們視為自己人來看待,畢竟漢人的文明程度高得多,同化他們其實是不難的。不過趙抗也深知,在越大的範圍內來說,要杜絕歧視和偏見就越難,所以到目前為止,趙抗選擇的還是前一種方法。而在軍隊中,由於範圍小得多,而且又有一起戰鬥、出生入死的情誼,要杜絕歧視和偏見還是相對容易的,趙抗並不想放棄胡人的戰力,所以選擇了第二種方法。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為以後在更大範圍內推廣第二種方法積累經驗。畢竟就個人感情而言,趙抗在骨子裡並不是一個殘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