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現如今大金國的狀況而言,實在不宜在此時與明朝大動干戈,袁崇煥有心講和,遂了皇太極的心願,於是大家彼此心照不宣地休養生息,以待來年。
天聰元年正月初八,皇太極命阿敏、濟爾哈朗等人,率領三萬大軍攻打朝鮮。
為了防止明軍援救朝鮮,由遼西進攻瀋陽,不使大金陷入腹背受敵,就在大金鐵騎出征的同一天,皇太極又派方吉納、溫塔石等人,再次出使寧遠,致書袁崇煥請求議和,以避開兩線作戰。
皇太極的經韜偉略在登上汗位後漸漸得以展開。
而我卻因為在現代時曾讀過金庸的《碧血劍》,對袁崇煥深具好感,同時亦知曉此人忠肝義膽,精通戰略,可是最後卻是慘死在崇禎皇帝的手裡——據說,導致袁崇煥慘死的最終原因,是因為生性多疑的崇禎中了皇太極的離間之計。
這其中經過,我不得而知。
現如今北京城裡仍是明熹宗朱由校在位,所以估計袁崇煥一時半刻還死不了。但是每每看到皇太極與袁崇煥之間毫無硝煙,卻異常激烈地頻繁「交手」,早已預見到這場較量最後勝負的我,陷入了異常矛盾而痛苦的心理煎熬。
有時候,知道歷史的結局,真的不是件幸運的事!
天聰元年的春天,大金國遇上罕見的荒災,國中糧食奇缺,物價飛漲,一斗米要賣到八兩銀子,一匹馬要銀三百兩,一頭牛要銀一百兩,一匹蟒緞要銀一百五十兩,一匹布要銀九兩……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大金獲悉明軍正在加緊修築錦州、大凌河、小凌河諸城,在其周圍實行屯種,作固守之意。
權衡輕重下,皇太極打算搶在這些城堡完工之前,給予嚴厲打擊。
皇太極率兵攻打錦州的決定,在我聽來無異於晴天霹靂。此刻遼東一線由袁崇煥守備,有袁崇煥一日,金軍便不可能攻克寧錦之地。
這場戰爭若是發起,最後的結果肯定會和去年努爾哈赤攻打寧遠一樣,鎩羽慘敗,無功而返。
我無法跟皇太極挑明這仗的必然結局,我也說不清袁崇煥到底有多厲害,他的守城策略、軍事部署等等實質性的因素我一概說不出來。我所仰仗的不過是四百年後書本內寫定的結局,可是……這偏偏無法和皇太極講清。
皇太極見我百般阻撓,先是不悅,後來聽我說來說去始終不過一句:「袁崇煥很厲害!」終於惹得他勃然大怒,拂袖而去。
五月初六,朝中留下阿巴泰、杜度固守,皇太極率軍親征寧錦。
這是我第一次見他對我發這麼大的脾氣,事後冷靜回想,才漸漸明白過來。
作為一個男人,只怕在他心裡最不能接受的是我竟然不相信他的能力,在關鍵時刻沒有全力給予他精神,反而口口聲聲稱讚他的敵人,無形中將他貶得一無是處。
他的自尊和驕傲受挫!
一切都是因為我的「先知」和無知……
從五月十一到六月初六,歷時二十四天,大金圍攻錦州,大戰三次,小戰二十六次。大金慘敗的諜報如雪片般傳回瀋陽,我心急如焚。
好容易等到大軍撤回瀋陽,皇太極卻將自己反鎖在書房內,無論怎麼叫門也不應。
自打他成人後,便再沒見他有過如此孩子氣的行為,哲哲和布木布泰輪番上陣,結果都被他用書籍砸了出來,送去的點心更是紋絲未動。
傍晚時分代善聞訊趕進宮來問安,見我茫然地站在廊簷下,猶豫片刻,終於走了過來,輕聲問道:「大汗還在生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