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 正文 第三百九十五章 戰略欺騙
    第三百九十五章戰略欺騙

    當時間進入1918年之時歐洲戰場上的各大主角們都已經是精疲力竭,這都在譚延的意料之中,不過最令他感到意外的是直到現在美國都還沒有宣佈加入協約國參與戰爭,這不能不讓他感到非常意外——在他的記憶中美國人是應該參加戰爭的,現在俄國已經崩潰、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也是在崩潰的邊緣行走,德國、法國和英國則是面臨戰爭資源枯竭。

    除了戰爭資源的枯竭之外,最讓交戰國雙方感到疲憊的是人員傷亡損失—在1915年的時候英軍每月傷亡兩萬人,到了19166年則是四萬八千人,而在19177年如果平均到每個月是六萬七千人,實際上在十一月和十二月的時候這個數字已經上升到近八萬人,這個數字對於本年度的戰爭傷亡有個非常明確的指向性。

    如果看過法國的傷亡數字,那麼英國的傷亡數字就顯得非常「樂觀」了——每五個法國人就有一個被徵召入伍,而百分之九十的適齡法國男青年都加入軍隊,但是這些人其中高達百分之七十八在戰爭中傷亡、失蹤、被俘。法國在這場戰爭中動員軍隊並不是最多的,但是相對於它的人口數量而言,法國徵召入伍的人數與其總人口的比率絕對是最高的,如此慘重的傷亡比例足以讓任何一個冷酷無情的法軍將領動容。

    美國雖然沒有參戰,但是有很多美國青年前往法國參加志願軍加入戰鬥,這個數量不會太多,但是歐洲戰場給他們留下的印象是極為深刻的,尤其是參加過馬恩河、凡爾登和索姆河這三場戰役的美國青年,戰爭給他們留下了一生的陰影——當一個美國青年從歐洲戰場上走下來回國看到紐約自由女神像之時大聲喊到:「喂,老大姐,如果將來你想要再看到我的臉,恐怕你只有要轉過身來了!」言下之意就是他再也會走出美國一步了。

    美國參不參戰經成為協約國和同盟國所關注的焦點這個時候兩大中立國任何一個傾向於一方,那對於對方來說都是一場災難。不過在競爭中立國方面雖然協約國更有競爭力,但是美國卻一直拖到現在也沒有宣佈對同盟國宣戰,即便德國潛艇每天都要在大西洋上敲掉從美國出發數量不等的貨輪——毫無問美國固然關心歐洲大陸,但是對於太平洋西岸那個同樣強大的中立國動向更加關心。

    日德蘭大海戰固然重創國艦隊,但是中國插手暴露了英國四十號房間掌握德國密碼的秘密,德國隨即更換密碼並且在迎接施佩艦隊回國。雖然沒有再次進行公海艦隊大規模行動,但是毫無問德國的裝甲巡洋艦和戰列巡洋艦多次小規模突破封鎖線對英國貿易航線進行襲擊,這讓英國皇家海軍承受了巨大的國內輿論壓力。

    更令英**部門頭痛的便是德國的潛艇前掌握德國密碼的四十號房間會告訴他們德國潛艇的路線,英國海軍只需要在這些路線上佈雷等德國潛艇自己撞上來就可以,但是現在失去這個優勢之後,每個月在大西洋上被擊沉的協約國貨輪數量急劇增多。雖然後來採用了護航措施,不過英國的水面艦艇都用來封鎖德國使得這個工作捉襟見肘,因此英國更加需要美國——美國不僅可以提供巨大的戰爭資源的海軍規模是僅次於英德的,實際上考慮到日德蘭海戰給德國造成的重創,和德國的戰爭資源匱乏停止了造艦活動,美國海軍在質量和數量上已經超過德國。

    先前美國建設龐大的艦;最初衷是為了「宿敵」英國,不過中國雖說達不到後來者居上的地步,但是在中俄海參崴大戰之後的快速發展凜然逼近美國尤其是在無畏艦的競爭上更是領跑一步,這使得美國多少對這個鄰居感到了些棘手。更讓美國感到隱隱畏懼的是中國的戰列艦數量雖然不多,但論起質量卻明顯遙遙領先美國,在東雲級戰列艦出現後美國更是將海上頭號大敵鎖定在中國身上——此時美國最初防備的目標英國已經陷入了戰爭自顧不暇,唯一能夠威脅到美國的便只有同為中立國的中國了。

    在戰爭初期美國是厭惡這場戰爭國強橫的封鎖德國阻止美國貨物進入德國甚至還招來了美國的怨恨,不過英國打包買下了美國的貨物這才化解了危機。相反在這方面德國的外交官和統治者就差了十萬八千里了甚至毫不客氣的說德國人在處理美國貨輪的時候腦袋少了根弦——在19177年就發生過多達六七次德國潛艇攔截美國貨輪後,美國人停下來接受檢查德國人將人員轉移後直接擊沉貨船的事件。正是因為這樣的粗暴處理的方式使得美國對德國漸行漸遠,甚至就差對德國宣戰的地步了。

    美國對中國直都是非常顧忌地即便中國在戰爭爆發後宣佈成為中立國。但是令美國人擔心地是中國表現地比交戰國還要「積極」——常備陸軍充到一百四十萬人地龐大規模。數量僅次於俄國。但是無論在訓練還是裝備上都可以和德國相提並論甚至尤有過之。中國陸軍戰鬥力之強隱隱位居世界首位。

    最讓美國感到擔憂地便是國海軍。最近三年中中國海軍服役了四艘強大地東雲級戰列艦並且還有一艘。海軍規模位居世界第四僅次於英德美三國。但是美為自己就能夠在海上吃定中國——根據去年十月六日美國國會通過地《1918年造艦法案》美國將會在今年開工建造六艘南達科他級戰列艦。以此彌補科羅拉多級戰列艦對東雲級戰列艦地劣勢。

    科羅拉多級戰列艦雖然主炮口徑同為四百零六毫米。但是所搭載地卻是四座雙連裝主炮塔。其主炮比東雲級戰列艦還要少一門。並且在數量上五艘科羅拉多級戰列艦還都在船台上建造中。而中國已經有四艘東雲級戰列艦橫行太平洋了。這是美國所不願意看到地。在這場世界大戰中國深刻地感受到中國海軍地威脅。雖然有中美太平洋海軍安全委員會地調節。但是中國在獲得德國在南洋新幾內亞島地殖民地之後。立刻擴建了莫爾茲比港之獲得了一個可以威脅澳洲地軍港。並且在新幾內亞島增加了陸軍數量。

    在外交界已經風傳。一旦美國加入協約國那中國便會宣佈加入同盟國直接攻擊澳洲、英法在亞洲地殖民地——事實上沒有人會質中國有此能力。中國地海陸軍完全可以做到這些。最令美國人頭痛地便是美國自己並沒有進入戰爭狀態。陸軍還不到二十萬人且裝備訓練都很成問題。能夠拿得出手地只有海軍。不過一旦傳言屬實中國對美國加入協約國做出激烈反應。那麼美國自己也沒有把握對付中國海軍。尤其是那四艘令人生畏地東雲級戰列艦。

    在中國海軍地刺激下美國打算建造更加強大地南達科他級戰列艦且一次性上馬開工建造六艘。根據中美兩國備忘錄。南達科他級戰列艦將會擁有四座三聯裝四百零六毫米主炮。排水量超過四萬三千噸。毫無疑問美國人在南達科他級戰列艦上寄予了極大地期望。希望借此一躍登頂成為世界上最為強大地海軍——一旦這六艘南達科他級戰列艦完工國海軍在名次上將會超過英國。雖然英國佬心中多少感到非常沮喪。但是歐洲大戰不僅僅拖了英國地後腿。更將國庫揮霍一空使之不能像以前那樣財大氣粗地建造主力艦。

    雖然南達科他級戰列艦耗資巨大,而且一口氣上馬六艘同時建造,加上之前開工建造的五艘科羅拉多級戰列艦國將會有十一艘在建的四百零六毫米主炮戰列艦。美國人沒有公佈這十一艘主力戰列艦的造價如何,但是中國心中對此是非常清楚的。考慮到美國的造艦週期一般為四年,可以想像在1918年至1920年這兩年時間美國人的財政將會極為緊張,中國總理沈靜在酒會上曾放言:「如果在這兩年中美國人這十一艘在建戰列艦一艘也放慢施工速度,更不停工的話我這個總理就讓賢!」

    威爾遜總統簽署美國新的的造艦計劃時心情是極為沉重的,在1918年一月五日達科他級戰列艦的一號艦和二號艦分別在紐約海軍船廠和諾福克海軍船廠開工,按照計劃在隨後的八個月中又分別在紐約波特船廠、母馬島海軍船廠、福雷河船廠、紐約海軍船廠開工建造其他四艘同級別戰列艦——美國大量的資源湧向這五家海軍造船廠,在海洋上美國人的決心第一次得到了完美的體現爾遜成為羅斯福第二,甚至是尤有過之。

    事實上外交界中關於中國將會以美國為標桿決定是否參與戰爭的傳聞是內務部一手主導的,其中就是為了要牽制美國不要加入世界大戰——歐洲戰場上的主角們現在都已經嚴重失血,如果美國加入戰爭將會很快以協約國一邊倒的姿態壓倒同盟國。譚延給內務部下達的命令便是不求欺騙美國多少年,只要牽制美國幾個月就足夠了,但無論是譚延還是內務部都沒有想到美國人的自尊心如此之強,居然搞出來六艘南達科他級戰列艦的計劃來,這多少讓所有人都感到非常意外。

    雖說兩國之間有中美太平洋海軍安全委員會這一中間機構來當橋樑相互溝通取得軍事互信,但是這個機構是沒有任何強製作用的,其體現在兩國在太平洋上的勢力地盤劃分得到對方的確認而已,還沒有對任何一方擴充海軍規模有任何強制性作用,只是按照慣例對新建戰艦的一些性能進行模糊的通報而已——美國人非常大方的告訴中國他們將會建造以全面壓倒東雲級戰列艦為目標的南達科他級戰列艦,連主炮口徑和數量都通報了,這除了自信之外更是對中國海軍充滿了火藥味。

    美國雖然對中國的敵意日益高昇,但是美國人卻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如果那個傳聞真的是中國政府,準確的說是中國那個「大獨裁者」的心思,那美國加入協約國就不得不慎重考慮了。相反不僅美國人要慎重考慮法對美國加入協約國所帶來的利弊考量甚至比美國更要慎重——中國人就算加入同盟國很難跑到歐洲來作戰,但是中國威脅的可是他們的後院,會直接掐斷協約國另外一條賴以維持戰爭的大動脈。

    不過令內務部非常得意的是中國數年來毫不猶豫的保持擴軍姿態,發展到現在沒有人會對這個傳聞持懷態度。中美都是中立國是在戰爭準備上美國人落後中國可謂是十萬八千里——中國總統今天早上一聲令下發動戰爭,

    國的戰爭機器就可以全力運轉起來,而美國總統下估計半年後美國也無法全力為戰爭服務。協約國拉攏美國無非是為了戰爭物資和那個艦隊,但是一旦把中國拉下水,那協約國除了沒能達到目的之外,還要冒著自己的後院被中國攪成一團糟的局面,那這筆賬可就得不償失了。

    正因為如此,美國人關於加入協約國參加戰爭的討論是極為熱烈的是在政府層面上則是謹慎再謹慎,這對於英法來說也同樣如此——中國對協約國的物資供應也是極為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中國對協約國的物資補給是中國自己的遠洋貨輪來負責運輸,而美國懼怕德國的潛艇則不願意承擔這樣的風險,即便現在美國對協約國每月提供的物資數量已經超過了中國,但有些帳算起來可不是簡單的加減乘除。

    不過美國人強力支持海軍同時開工建造十一艘巨型戰艦也給中國政府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因為譚延剛剛將民眾對海軍的狂熱支持給平息下去,但是通過報界美國以如此大的決心來擴充海軍的消息傳到國內的時候,民眾的輿論對政府的壓力還是非常大的。

    民間輿論的反應在此時到沒有讓譚延感到多少壓力,但是美國新的造艦計劃讓他感到了一絲進退兩難的感覺——美國造艦的速度通常在四年,美國肯冒著巨大的資金壓力同時開工十一艘戰列艦,這是他所願意看到的不過要真的想要達成目的讓美國因為造艦干擾到國家財政的正常運轉至少也要讓戰艦完工百分之四十以上,算起來至少也要讓戰艦開工一年半以上才可以讓美國感到進退兩難。現在美國大肆擴張海軍若是中國不緊跟一步,美國佬不僅在外交上會越來越強硬,說不好真的會受財政壓力下馬幾艘戰列艦,這是譚延所不願意看到的。

    這次欺騙行動已經接近成功據內務部和總參謀部的分析,美國海軍即便加入協約國所起到的作用也是極為有限——對付德國潛艇已經被證明使用戰列艦和驅逐艦的效果是差不多的至在反潛護航中戰列艦的作用遠不如驅逐艦,在必要時刻驅逐艦完全可以當作擋箭牌來擋住魚雷換了戰列艦那是萬萬不能的。

    相比之下內務部更注重一些「瑣碎的細節」,諸如美國僅僅不到二十萬的陸軍要加入到動輒百萬人以上會戰的歐洲戰場是遠遠不夠的美國勢必要動員更多的國民加入陸軍。

    而滿足歐洲戰場上的要求美國至少要在初期動員五十萬人以上,甚至百萬人都是很正常的,但這個動員工作不要說美國,就是對中國而言也有不小的難度——美國上哪找這麼多的兵營?從二十萬陸軍直接擴軍兩倍以上,這還是在戰前僅僅幾萬人的陸軍基礎上擴軍之後的再擴軍,光是這麼多人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就會讓美國陸軍的後勤系統瀕臨崩潰——美國陸軍後勤系統恐怕還沒有提供幾十萬人後勤保證的經驗吧?!

    相比國防部遞過來的關於美國戰爭準備報告而言,內務部的報告更讓譚延感興趣的多—除了具有軍方傳統的嚴密性之外,內務部的報告從更多的細節指出了美國陸軍動員的難度之大是不可想像的。正是因為這些問題,內務部估計美國人就算要參戰,等第一批美國陸軍士兵登上歐洲大陸的時候至少也要五個月,這還是非常樂觀的估計。

    對於譚延來說五個月的時間已經足夠了,他不會允許美國在這場戰爭中撈足了經濟好處再有資格撈政治好處,只要美國無法參戰或是其參戰時間已經接近戰爭結束時間,那美國自然無法在戰後的和會上有撈好處的資格。雖然中國也會因為沒有參戰而失去撈取政治好處的資格,但這無所謂——在這場戰爭中中國已經撈取了足夠的好處,而後面干涉俄國革命也可以當作最後的大餐了。

    為了督促美國人以更加積極的態度來執行「1918年造艦計劃」,譚延有意在正月十六這一天前往天津艦船設計局慰問,並且在慰問會上明確表示中國將會為了應對今年美國的造艦計劃,將會上馬「湖南級」戰列艦的設計工作。「湖南級」戰列艦的設計工作事實上在前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它基本上是東雲級戰列艦的升級版本,現在看來似乎和美國正在開工建造中的南達科他級戰列艦一樣,都是四座三聯裝四百零六毫米主炮塔。

    譚延這一發言自然會被內務部用特殊渠道送出去,讓美國人「及時」的聽到,再加上上海江南造船廠正在整修剩餘的三個船塢,似乎是在為上馬新戰艦做準備,美國人果然加快了主力艦建造的資源投入力度。事實上譚延已經下定決心將接近完成的湖南級戰列艦的設計圖紙永遠束之高閣了——美國如此擴張海軍實力絕對會有人看不下去的,現在歐洲正是你死我活的關鍵時期無瑕來管美國,等歐洲戰爭結束之後,恐怕歐洲列強也不會這麼輕易的容忍美國海軍太過強大,全世界範圍內的海軍裝備限制性條約的締結勢必成為主流,況且美國國力雖然雄厚但也未必能夠支撐到六艘南達科他級戰列艦竣工。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