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七世紀。
周武王開國建立西周之後,經過了三百五十二年,十四代之後傳到周平王。周平王遷都洛邑(今河南洛陽),東周開始。這時,各諸侯國互相攻伐,戎狄乘機入侵,關中混亂異常,強大的諸侯國以「尊王攘夷」為號召,團結鄰近的小國,形成各自為政的局面,一直到周敬王為止,這一段紛爭的歷史,共持續了二百九十四年,史家稱它為「春秋時代」。
就在春秋時代的初期,齊僖公主政下的齊國,已經十分強大,國力豐富,舉國尚武嗜戰。
齊僖公有兩個女兒,姐姐宣姜,妹妹文姜,同為聞名當世的絕色美人。宣姜嫁到衛國,連她的公公衛靈公都為之心族搖蕩,全國士民更為之如癡如狂。而《詩經.鄭風》有詩云:
「有女同車,顏如舜花,將翱將翔,佩玉瓊踞;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車,顏如舜英,將翱將翔,佩玉將將;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此詩中對齊文姜的美貌,描繪得纖毫畢陳,除了把她形容成像木瑾花一樣的艷麗而外,還稱譽了她的賢德淑慧。
大國、美人,自然趨之者若鶩。正好鄰國魯桓公新立,一心想要締婚大國以為奧援,派遣公子翬赴齊說合,齊僖公欲圖齊魯聯盟,以求西謀燕趙,當即欣然允諾。卻殊不知文姜其實已心屬公子薑朋生。
姜朋生是齊僖公堂弟姜堰之子,為齊國立下赫赫戰功,後戰死沙場,齊僖公於是將功臣親王之後的姜朋生接入宮中,與齊僖公之文姜諸兒(後來的齊襄公)以及女兒宣姜、文姜一同學習玩耍,如今雖已長大,但彼此仍不顧嫌隙地照常往來,情竇初開年紀,姜朋生與文姜青梅竹馬,情投意合,自然產生了兒女之情。
春秋時代,男女關係本來就十分隨便,而齊國更是保留了東夷性開放、尚武功的遺風,所以姜朋生與文姜不但終身私訂,甚至有了肌膚之親。
但此時齊僖公為自己的雄圖霸業,為了自己政治上的考慮,竟然答應將文姜嫁給魯桓公。消息一出,對二人來說,不啻晴天霹靂。
就在文姜出嫁的前一夜,姜朋生在竹簡上刻了一首情詩輾轉遞到文姜手中:
「桃樹有華,燦燦其霞,當戶不折,飄而為直,吁嗟復吁嗟!」
詩中意思既讚美文姜美艷如桃花,更感慨其花落魯地,字裡行間,儘是無可奈何的歎息。
文姜見字,當即以指血書於素絹,回應曰:
「桃樹有英,燁燁其靈,石爛海枯,乃與君絕,叮嚀兮復叮嚀!」
意思是,花前李下之約有聖明的神靈作證,若非海枯石爛,絕不背信棄義。
出嫁之日,文姜精心打扮、梳妝,凡睹其芳容者,無不驚為天人。
按照齊國風俗,嫁女方當眾展示其陪送嫁妝,無數奇珍異寶雖然搖曳生光,但在文姜面前也是喑然遜色。
最後一件陪嫁品是當年齊僖公滅東夷後得獲的一面銅鏡,據說乃當年赤尤與黃帝大戰之時所用神器,曾九戰九勝,但此鏡又有反噬之力,終於最後一戰時反噬其身,為黃帝所滅,但此後無人再懂此鏡玄機,此番齊僖公嫁女竟拿這件神物作嫁妝,其心也實屬叵測。
文姜從銅鏡上看到了人生之無常,雖貴為公主,又奈何身不由己,遂於鏡前作詩一首:
「敝笱在梁,其魚魴鰥,齊子歸止,其徒如雲。」
「敝笱在梁,其魚魴鰥,齊子歸止,其徒如雨。」
「敝笱在梁,其魚唯唯,車子歸止,其徒如水。」
詩中以「敝笱」比喻魯桓公,以「魚」比喻自己,「網」雖破,但是卻能使魚「歸止」,並感慨自此之後就再無半分自由了,並隱含了與姜朋生的雨水之歡。
文姜詩歌念畢,手持姜朋生所刻之竹簡,一頭撞死在了銅鏡之上,香消玉殞,直令天地變色,鬼神同哀!
魯桓公無趣而歸,姜朋生將一腔怒火指向了魯桓公,借護送魯桓公歸魯之際,將魯桓公殺死,齊僖公為遮掩這段情殺稱,而通報魯國稱魯桓公「拉肋而死」。(說姜朋生力氣大,扶魯桓公上車時力氣過大而導致魯桓公肋骨折斷而死。)
而齊僖公為平息魯國上下之怒,以「車裂」之刑處死了公子薑朋生。
……
(注,歷史中對春秋齊魯這段歷史鮮有記載,各地野史多寫為文姜與其兄姜諸兒**,但細解《詩經》,全然不似所指,所以孰信孰不可信未為可知,本文為娛樂大眾之讀物,如有涉及歷史的地方,也是出於小說效果,各位看官不可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