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緣儒仙 網絡版 第五十一章 蕃薯
    看著葉昊天還不明白的樣子,蘭兒從頭說起道:「本朝初建之時,有位皇子名叫朱英,字玄匡。」提起朱英,葉昊天倒是想起來了,這人曾經立下赫赫戰功。他沒有插口,耳聽蘭兒繼續說道:「當年朱英南征北戰,望者披靡,本朝的大半江山可以說是他打下來的。後來太祖要立他為太子,他卻堅辭不受,說是殺人太多,必遭天譴,已經看破紅塵,寧願出家為僧。當時滿朝文武苦苦婉留,太祖賜他「監天尺」,希望他出家以後也能兼理國政,他推脫再三答應下來。以後八十年間他為朝廷挽救了數次大劫,每次事後,朝廷都提升「監天尺」的權限,後來乾脆寫入皇家律歷:『監天神尺,太祖親賜,舉國上下,莫敢不從』。再以後五十年,「監天尺」出現了三次,每次都是見尺不見人,然而處理的都非常得當,挽救朝廷於危難之中。只是最近三十餘年才不見蹤跡。但是至今皇家律歷中還寫著那句話。凡是皇親國戚,王公重臣無人不曉。」

    此時葉昊天道:「難怪我不知道阿。」

    蘭兒笑了笑道:「公子出仕時間尚短,自然難以知曉。」

    葉昊天呵呵笑道:「原來是我官兒太小!」

    隨後蘭兒問他是怎麼得到的。

    葉昊天將經過詳細講述了一遍,道:「不知道他到哪裡去了,或許已經成仙飛昇了吧,監天尺不願帶走,仍然留在人間。」

    蘭兒高興的道:「這下好了,公子可以調動兵馬圍剿妖人,不用怕他們人多了。」

    葉昊天搖搖頭道:「監天尺不能輕用,原因是對方功力極深,非普通士卒所能抵擋,如果衝突起來,只怕會死傷慘重。雖然能將妖道逼出宮去,卻無法將他們一舉除掉。要想除掉他們,歸根結底還要從道法上著手。」

    蘭兒想了想道:「雖然如此,監天尺還是有價值的,起碼可以令朝廷兵馬不會助紂為虐。」

    葉昊天點頭表示同意。

    當晚他收丹爐開始煉丹,將收集的萬年龜板、千年鱉甲和數十味靈藥放在一起,用三味真火慢慢萃煉。補藥的火候控制十分關鍵,太強會破壞藥性,太弱則無法萃取。必須用文火慢慢鍛煉。經過三六一十八天的不眠不休,最後丹終於煉成了。約有百粒,顏色晶瑩剔透,芳香撲鼻,確實是絕品「陰神丹」,葉昊天非常滿意。

    此時已經是二月中旬,湖邊的蕃薯還在瘋長。已經快四個月了,他決定挖挖看,先從老根挖起。蘭兒搶先動手,挖開泥土。兩人驚奇的發現個蕃薯竟然非常巨大,足有三四十斤!而且順籐摸瓜,又挖出幾十個大大小小的蕃薯來,合起來一棵就結了一百五十斤不止。

    葉昊天找了幾個稍微小點的蕃薯在火上燒烤,不久一股甜香透出,軟軟的汁液也流下來了,他嘗了一下讚不絕口。蘭兒用纖纖玉手拿了一隻,慢慢剝掉外面的軟皮,送到唇邊咬了一小口,滿口香甜,她也禁不住點頭不已。

    葉昊天一口氣吃掉三隻,才緩口氣道:「我要讓樂清百姓大量種植。蕃薯產量很高,一畝地恐怕能產幾千斤,如此以來百姓再不會挨餓,人口才會大量增加;味道也不錯,與五穀相比,令有一種不同風味。」停了片刻他又呵呵笑道:「引進蕃薯,大力推廣,福澤百姓,也可以算我一項政績啊!哈哈。」

    二月十八是縣裡童試的時間。這天,他撿了幾十個很小的蕃薯帶著,下了雁蕩來到縣衙,先將戶房的王吉找來,問道:「從南洋帶回來的那筐蕃薯還在嗎?」

    王吉派人去查看了一下,回來道:「大人,在是在,但是沒保存好,都凍爛了。」

    葉昊天將自己帶來的蕃薯取出來,道:「找個有經驗的老農挑一塊良田,將這些種下去,等籐蔓長出數尺以後,將籐剪成三寸長的小段,插入土中,如果長的好以後全縣推廣。」

    王吉毫不遲疑的出去安排。

    然後葉昊天才去主持童試。他看了看報名的資料,發現參加童試的有五十餘人,年齡有大有小,其中有位老先生已經五十二歲了,名字叫張天德。發下試卷,他挨個兒看了看奮筆書寫的童生們。張天德坐在最後,戴了個大大的頭巾,將老臉遮住一半,似乎很不好意思。

    考試只有兩個時辰,結束後葉昊天現場批閱,命考生稍等片刻。考生看著他飛快的一頁一頁的翻過,只用了半個時辰全部批閱完畢,都有點匪異所思的感覺。

    葉昊天讓他們將自己的試卷拿回,自行翻閱書籍,有錯誤的地方當即說出。大家攤開一看,只見試卷上清清楚楚的標出了錯誤的地方,略一核對果然不假。

    葉昊天等了半晌未見有人提出異議,於是宣佈道:「本屆童試結束!由於幾年沒有開考,本屆多取幾人,前十名全部選入秀才!名字分別是……,」他一連念了九個,最後一個停住了,大家都靜靜的看著他,停了片刻一個名字冒出來「張天德」。

    眾人都十分驚訝,屋子裡一片嘈雜,有的人甚至笑出聲來。張天德激動得滿臉通紅,一句話也說不出。

    葉昊天低斥一聲「肅靜」!聲音注入功力,所過之處,立即鴉雀無聲。他接著道:「聞道不分先後,朝聞道夕死可也。大家應該向他學習才是!」此時,他身上煥發出強大的浩然正氣,剛才心存輕視的人立即震驚了,有些人羞愧的低下頭。

    「大家退下,無論中了沒有都要加倍努力,未中明年再考,中了準備鄉試!張天德留一下。」葉昊天吩咐道。

    眾人紛紛散去,張天德手足無措的站著。葉昊天請他坐下,說道:「你考的不錯,分析、說理都極有水準,只是前面默經的部分錯了兩個,大概是記憶力不行了。」

    張天德連連點頭道:「是啊,敝人年輕時游手好閒,等到專心攻書時已經上了年紀,記憶力下降,沒辦法啊。」

    葉昊天取出一顆補神丹遞給他,道:「回去以後服下此丹,記憶力會有增強,然後努力攻書,鄉試全力爭取。」然後仔細安慰了他幾句。

    張天德感激啼零,唯唯點頭而去。

    回到雁蕩,葉昊天每過幾天服用一粒陰神丹,然後靜坐練功。蘭兒也練功不輟,她的功力眼看就要進入真人期了。兩人練功五天休息一天。休息的時候葉昊天首先要處理縣裡的事務,然後跟蘭兒到處遊覽,先是雁蕩,進而是全縣的美麗風光。時間不久,葉昊天總結了八處景色迷人之處記錄在縣志裡,稱為樂清八景,令文人士子廣為傳頌,以增樂清之名,吸引外地人前來遊覽。

    八景依次是:「簫台明月」位於蕭台峰,傳說周靈王太子晉經過樂清時,見風景秀麗,遂在西邊山頂上壘石為台,弄蕭奏樂,引來群鶴飛舞。古人已去,空留明月。在月圓之夜佇立山巔望月,分外空曠明亮。周邊和風輕拂,似簫聲飄緲;林木隨風起舞,如為古人弄簫伴舞,是為「簫台明月」。

    「東塔雲煙」位於東象山,山上有宋熙寧年間古塔一座,高九級,聳立山頂。詩曰:「海月四更移塔去,天風萬里擘鬆開;煙消日出無人到,獨自看雲山上來。」東海日出之時,霞光映山雲煙繚繞,堪稱壯觀。

    「白鶴晨鐘」是指白鶴寺僧做早課時的悠悠鐘聲。相傳晉時隱士張文君舍宅為寺,建寺之日,有白鶴飛鳴其上,故名「白鶴寺」。

    「紫芝晚磬」指的是紫芝觀晚堂經課時清亮悅耳的磬聲。早晚道士誦經,有磬聲相伴,晚間城鎮漸靜,觀中銅磬聲能遠揚數里,籠罩山下城鎮,成為一景。

    「雙瀑飛泉」,在縣城西北丹霞山南峭崖上,高數十丈,西山諸水匯流從此出口,分兩派沖瀉而下,形如白鶴雙翅。

    「西岑松雪」位於西象山。晉時山頂有一座十三級石塔。雙巒插空,翠阜中峰,修竹籠煙,茂林卷霧。峰巔有一棵大蒼松,孤高挺立,一遇降雪虯枝皆沾雪花,其姿態倍增蒼勁,孤傲絕世。

    「雲門福地」,指雲門觀。詩曰:「古帝南巡事已非,土階茅屋尚依依。夜深月底吹簫去,度得雲門一曲歸」,堪為神仙所居之處。

    「蓋竹洞天」,位於鎮西南三公里的蓋竹山上。「寶光長耀山中月,仙跡深藏洞裡天」。怪石林立,谷幽峰奇,竹林茂盛,有「世外桃源」之感。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