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大明 第八卷 五嶽聯盟 第21章
    朵拔地而起的蓮花層層鋪開,構築了田少林的群落山少林地勢極為酷似,這也是南少林選址於此的主要因素。九蓮山西方則是一處風景勝地臥佛山,形如一尊側臥的彌勒佛,栩栩如生。

    九蓮山前,聳立的天門古色古香,斑駁的痕跡如同老翁臉上縱橫的褶皺,無聲地向世人描繪世事的變遷、歲月的無情。

    山門前,寂寥無比,與俞大猷一路走來,林平之罕見前來上香的信徒,讓他誤以為自己走錯了地方。

    「沒錯,這裡就是南少林,昔日也是我福建武林首屈一指的門派,可惜了。」俞大猷輕聲歎息。

    「佛雲,眾生平等,捨身成佛,既然南少林做不到割肉啖鷹、殺身成仁,那門庭冷落鞍馬稀也是正常的。」

    林平之觀望著周邊的風景,迎合著俞大猷的感慨。

    「阿彌陀佛,」天門前兩個守門僧合十施禮,「不知諸位施主來此有何貴幹?」

    「小師父,煩請通報一聲,福州林平之、泉州俞大猷前來拜訪貴寺的方丈方賢大師。」俞大人上前一步,回禮。

    兩個守門僧面色一變,驚奇地盯著林平之看了幾眼,方才回話:「原來是泉州棍王俞大俠和衡山林大俠,失敬失敬,兩位請。」

    一個守門僧快步衝向寺內,另一名則在前面引路。

    衡山林大俠?

    林平之心中湧起一種莫名的情緒:江湖如此看重一個弱冠少年,是一件幸事,但這種看重到底是衝我福威鏢局而來,還是衡山派而來?

    答案是顯而易見,林平之心中有些不舒服。

    不到一刻鐘,一行僧人快步從寺內迎了上來,讓兩人受寵若驚。

    如果是趙陽來這裡,這樣的接待規格還說得過去,可他二人,似乎還沒有這個資格。

    「原來是威震福建的棍王俞大俠和林少俠啊。失敬失敬,悟性迎接來遲,還望兩位不要見怪。」

    當先的一名和尚,正是剛剛出關的悟性,聽得兩人拜山,喜上眉梢。

    有戲!

    林平之與俞大猷對對眼神,心中輕鬆不少。

    介紹完畢,兩人更是吃驚,前來迎接他們的竟然囊括了南少林武院所有的重要頭目!

    南少林武院。負責南少林所有武僧的授藝、訓練、調配,與南少林禪院並稱,兩院的主持地位僅次於南少林方丈。

    「俞大俠不畏強暴,不懼流言,為民請命,單槍匹馬追殺倭寇,縱橫沿海數年如一日。這等英雄行徑令人欽佩不已。」

    悟性吐沫紛飛,神情激昂:「林少俠年少有為。清河鎮一舉殲滅倭寇數百人,更在福州城勇鬥悍匪。大漲我福建武林士氣,更是了得。」

    「大師過獎了,保家衛國,是我輩地職責。俞某人只是盡本分而已。」俞大猷謙虛。

    「南少林是福建武林的一份子,前段時間貧僧正在閉關,錯過了英雄大會,真是慚愧。」悟性誠摯看著兩人。「無論福建局勢如何,南少林決意與諸位共進退,即使玉石俱粉,也要讓倭寇知道我福建武林,不是那麼好惹的!」

    「多謝大師相助。」俞大猷精神一振,「有南少林的加入,我福建武林才真正聯合起來。只有我們精誠團結,才能驅逐倭寇,還我朗朗江山,才能償我華夏子民飽受倭寇侵擾的血海深仇!」

    南北少林經過幾百年的發展,不論是在佛學上,還是武術上,都有了較大的差別:南少林以拳法著稱,北少林則以腿法為長。

    喝喝喝!

    演武場上煙塵瀰漫,隔得老遠,林平之等人都感覺到地面在微微顫動,耳畔處還傳來嗖嗖的破空聲。

    是誰說南拳北腿的?

    看這架勢,南少林地腿攻似乎也不差啊!

    林平之側耳細聽,似乎南少林以外家功夫為主,不過聽其聲勢,也端的不凡。

    「兩位都是江湖上的一流高手,不知能否指點一下敝寺的武僧?」

    悟性見兩人耳朵聳動,顯然對武院那邊傳來的聲響極為感興趣,遂大方邀請。

    數百名武僧正在演練各種合計陣勢,三人短打的三才陣、五人聯合的

    ,長短兵器結合地鴛鴦陣,進退有序,配合默契,這是針對高手還是衝擊對方陣勢,都有莫大的奇效。

    更令兩人大開眼界地是,這些武僧演練的拳術是最為基本地羅漢拳、伏虎拳,招式簡單,直來直去,本是練武人奠基的健身拳術,可在這些武僧手中卻發揮出不俗的威力。

    不過,這羅漢拳似乎與外面流傳的羅漢拳有不小地差別。

    「南少林拳法如神,令小子欽佩不已,」林平之見悟性目光轉向自己,急忙謙虛,「衡山派主修內家功夫,小子對外家功夫一竅不通。俞大俠是赫赫有名的棍王,在外家功夫方面堪稱一代宗師,悟性大師何必緣木求魚呢?」

    死道友,不死貧道!

    俞大猷無奈地瞪了林平之一眼,苦笑:「悟性大師,休要聽林少俠胡說八道。俞某人遊歷江湖也是仗劍而行的,至於所謂棍王稱號,那純屬繆傳,繆傳。」

    「劍法?」悟性眼睛一亮,「俞大人的劍術師承泉州劍法大家李良欽,貧僧聽說李大俠地滄海劍訣動如雷霆,堪稱當世第一流的劍法,不知貧僧是否有幸一睹滄海劍訣的妙處?」

    滄海劍訣,是李良欽在晚年總結自己一聲修煉經驗,融合了各派劍術而形成了一種全新劍術,威力強悍,尤其適合在海上決鬥。李良欽在闖蕩江湖途中,曾遇異人,習得一身棍法絕學,俞大猷棍術的根基,就是在此打起。

    俞大猷在劍法上成就不俗,但劍法在群戰中效果不大。無奈下,俞大猷只好轉練棍法,俞大猷參考了眾多的棍法,並將滄海劍訣融進棍法之中,技藝大成,闖出了棍王的綽號。

    哪壺不開,你專提哪戶!

    難道你不知道我是棍王嗎?

    俞大猷鬱悶不已。

    獻醜不如藏拙,俞大猷看到兵器架上擺放的十八般兵器,走上前提起一根哨棒,在手中舞了舞,重量正好,展演一笑:「悟性大師,倭寇所用的倭刀,比寶劍要長許多,所以在與倭寇的戰鬥中,用劍不如用槍不如用棍。」

    悟性點點頭:「論殺傷力,自然是長槍為首,不過長槍難練,要想有成,至少需要幾十年的苦練。俞大俠熱血心腸,貧僧自愧不如。」

    一個武人,時勢所逼,不得不放棄自己最擅長的功夫而選擇一種速成的技藝,這需要莫大的勇氣和決心。

    「悟性大師過獎了。」俞大猷兩手持棍,「少林棍法天下聞名,俞某人所學的棍法也脫胎於少林棍法。」

    武院棍法師傅悟行插言:「俞大俠,貧僧聽說,俞大俠的棍法自成一路,與少林棍法並不相似,不知是何緣故?俞大俠自創的扁擔陣更是威力絕倫,三五人一陣,與倭寇決鬥戰無不勝,所向披靡,不知能否讓貧僧開開眼界?」

    「俞某人的棍法是在實戰中增進,其中既有滄海劍訣的劍術,也有泉州的扁擔術,斬馬刀術,山東大棍術等等。」

    俞大猷不好意思笑笑:「俞某人技藝不精,所學甚雜,豈敢在關公面前耍大刀?」

    「俞大俠客氣了。」悟行上前一步,手持哨棒,「沿海倭寇對俞大俠的扁擔棍聞風喪膽,足見俞大俠棍法之高明。悟行聽說俞大俠的扁擔棍法共有十二種技法,進退之間,變幻莫測,攻略似火,衝鋒陷陣無堅不摧。」

    悟行哨棒架在臂彎處,合十為禮:「俞大俠身經百戰,對倭寇技藝知之甚詳,悟行冒昧,希望能夠請俞大俠指點我南少林一二。」

    悟性皺起眉頭:「師弟,退下,今日俞大俠與林少俠駕臨我寺,為的是福建武林協力合作,共抗倭寇,你怎麼如此不識時機?」

    俞大猷苦笑:瞧這師兄弟兩人一唱一和,看來今日不露兩手,是休想走脫了。

    至於嗎,好像我俞大猷欠你南少林很多似的!

    當然至於!

    俞大猷此刻已經成為福建沿海數十萬居民心中的守護神,棍王的稱呼深入千家萬戶,這讓南少林的和尚心中怎能舒服?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