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唐重生李世民 第三卷 第207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十八尊一人多長的錚鐵號角架到了將士的肩頭,嗚嗚的吹響。重雲飛遁,大地顫抖,唐軍開始了最後一輪的大剿殺。

    拒不肯投降的吐蕃人,絕望的倒在了血泊裡。烏蒙山腳下,響起了驚天徹地的歡呼聲。

    三萬吐蕃大軍,全被剿滅得乾乾淨淨了!

    李世民騎在馬上,迎著清晨獵獵的寒風,聽著耳邊戰旗作響,露出了一抹笑容。他揚起手:「收兵。」

    唐軍的金錚敲響,伴隨著滿山谷的歡呼聲,凱旋開向維州城。

    徐舍人被那幾個小卒帶到了後面,嚴密看管。唐軍沒有對他動粗,也沒有刀槍相向,已經算是很優待了。不過,徐舍人此刻已經是心如死灰,信念都要崩塌了。就如同行屍走肉一般,目光都是呆滯的。

    高固、野詩良輔等將,陸續向李世民報告了大致的戰鬥情況。三萬吐蕃大軍,幾乎無一漏網。擊斃近兩萬人,另有一萬人成了俘虜。剿獲馬匹二萬餘匹,糧草輜重不計其數。四萬唐軍將士,正在將這些戰利品,搬向維州城。

    這真是一場輝煌的勝利啊!

    李世民自己都忍不住有些高興了。雖然只是擊敗了吐蕃的一支先頭部隊,但從戰果來看,無疑於是給了吐蕃人當頭一棒。三萬大軍就這樣被生吞了——吐番可沒有多少個三萬大軍!

    唐軍始終在歡呼雀躍,一路向維州開進。軍中的好酒全都搬了出來,眾將士一邊行軍,一邊用大碗猛喝猛灌,歡慶勝利。李世民也頭一次的沒有禁止將士們這樣放蕩不羈一回。畢竟這一場勝利,來得太辛苦、太及時了。對軍隊、對劍南西川甚至是整個大唐,都是一個莫大的鼓舞。其實李世民心裡清楚,雖然眼下大唐國內。群情激昂都在抗戰。但在許多人的心中,一直存在這樣的疑慮——信心是一碼事,可是大唐的軍隊,打得過吐蕃人嗎?

    現在,終於可以打消這些疑慮了。一夜之間,劍川軍連骨頭渣都沒剩的侵吞了三萬吐蕃大軍!這一戰,甚至比岐山之戰打得還要乾淨利落。憑此一戰地功績。足以向大唐天下宣告——唐軍,無畏吐蕃鐵騎!

    所以,李世民的心情,也變得異常的好了。

    高固是個細心的人,早早派了快騎向維州通報戰果。唐軍押著俘虜戰利品趕回維州城的時候。城外已經是人山人海。剩下的萬餘唐軍和民夫們,都聚集到了城外。他們拿出了所有的戰鼓和長角,放起了鞭炮,大肆地歡慶這一場巨大的勝利。整個維州城,迎來了數十年來最盛大的慶典。

    李世民高興歸高興。終究不會得意忘形。大軍開進維州城後,他馬上召集了眾將來議事。將重組軍隊、收編俘虜、安排佈防與哨探的事情,統一做了安排和調停。經過一場歡慶後的維州城。迅速冷靜下來,又變得緊張而又有序了。唐軍受傷地傷員,都被轉移送往成都府治療。俘虜的吐蕃人和馬匹,暫時分批安置在維州城內,由專人看管看押。

    此外,李世民還下達了一份軍令:不許虐待被俘的吐蕃人。受傷的吐蕃將士,給予治療。陣亡的吐蕃人,予以統一地火化安葬。

    這種事情。這個時候,就是體現泱泱大國的風範和禮儀之邦的風度地最佳時機。相對於吐蕃對於戰俘和自己戰敗將士的苛刻刑罰,李世民的這些舉動,無疑讓他贏得了許多的人心。其實,大多數的吐蕃士兵。都只是貧苦的百姓。為了吐蕃贊普和豪門貴族們的利益,不得不入軍當兵。在許多人的心目中。活下去才是最重要地。帶兵打仗多年的李世民,自然明白這箇中的道理.

    等到時機,收伏了這些吐蕃的人心,將他們招降到自己麾下,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前世征戰四方,收剿對方地兵力這種事情,幹過不止一次了。對於這方面,李世民頗有心得。

    只要是以德服人,不管是有著多強怨念的敵人,都是有可能被收伏地。當年平定了突厥,貞觀大唐平添了許多的突厥將領和士兵,就是極佳的明證。這批吐蕃人,個個身體強健,是天生的優良騎手。如果不加以利用就這樣砍掉,也未免太可惜了。

    不過在收伏士兵之前,收伏他們的將領,是非常有必要的。尚圖爾悉?那個廢物除了一點點利用價值,沒什麼別的用了。李世民從來沒想過要收羅這樣的廢物。

    徐舍人,倒是個人物!

    當晚,李世民就帶著武元衡和高固、野詩良輔,順帶著捎上了尚圖爾悉,一起去見徐舍人。

    此時的徐舍人,正枯坐在一間淨室裡,閉著眼睛,腦海裡一片空白。此時他已經吃飽了肚子洗去了臉上的煙塵,被大火燒糊了的衣服也換了下來。不過,他拒絕穿上唐人的長袍,服侍他的小卒們無奈,只得給他取來了一套乾淨的吐蕃士兵的衣物。

    只有兩個小卒看在門外,防守並不嚴密。以徐舍人的身手,想要逃走其實是挺容易的。不過,他一點逃走的心思也沒有。因為他知道,就算自己能夠逃出維州回到吐蕃,所面對的也只能是自己被砍頭的親人,和赤松普讚的一紙誅殺令。左右都是死,不如泰然的坐在這裡,等著唐軍揮刀子。

    李世民帶著眾人到了屋外,守護在這裡的小卒們慌忙行禮。徐舍人聽到屋外的說話聲,心中微微一驚:李誼居然來了!……

    門吱丫一響,被推開了。李世民抬腳走了進來,看到徐舍人坐在那裡的背影。野詩良輔就叫了起來:「你這廝,好生無禮!一個俘虜,我家殿下來看你,居然都不起身跪拜!」

    「罷了。」李世民輕揚了一下手,朝徐舍人走了過來。

    徐舍人端坐在那裡紋絲不動,閉著眼睛。高固推著尚圖爾悉。幾乎是將他扔了進來。尚圖爾悉驚乍乍的叫了幾聲,徐舍人才回頭看了一眼,驚聲道:「尚圖爾悉,你也被俘了?」

    尚圖爾悉低壓著頭瞟了徐舍人了一眼,歎了一口氣,不說話。

    李世民走到徐舍人身邊,說道:「尚圖爾悉往大金川峽谷裡逃跑。本王以逸待勞堵住了他。五千餘吐蕃士兵,都跟著他投降了。」

    徐舍人冷哼一聲:「那種廢物,本該陣亡在陣中。」

    尚圖爾悉驚怒道:「徐舍人,你又是什麼東西!現在我們都是階下囚,你有什麼資格數落我?」

    「哼!」徐舍人不屑的冷笑道。「我這個漢人將軍,至少還力戰不降,技不如人被生擒了。你呢?身邊有五千餘將士,居然也屈膝投降。真不知道那幾個尚氏宰相,知道消息後會怎麼想。我承認。我帶兵打仗的能力是不如某些人。但是,要是沒有你這個敗類,一直在我耳邊大呼小叫指手劃腳。我徐某人怎麼可能如此輕易的完敗!」

    「你、你!……」尚圖爾悉又羞又怒,都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眼看著二人就要吵起來。李世民突然一揮手,拔出劍來。啷光一聲吟響,讓二人都安靜了下來。屋內的氣氛抖然緊張。

    尚圖爾悉已經嚇得眼睛瞪圓,渾身發抖。因為李世民的那柄劍,已經架到了他地脖子上。

    「怕死嗎?」李世民臉上帶著微笑,頗有幾分戲謔的說道。

    「怕……」尚圖爾悉額頭冷汗直流。

    徐舍人恨恨的啐了一口:「敗類,你這個敗類!」

    李世民用劍拍了拍尚圖爾悉的臉。說道:「不過,本王卻沒興趣殺你。因為你這樣的敗類,會污了我的寶劍。現在,給你一個活命的機會。」

    「什麼?」尚圖爾悉緊急地追問,如同抓到了救命稻草。

    李世民說道:「寫下一封書信。在俘虜中選派兩個你信得過的人,送回吐蕃。給赤松德贊。就說你尚圖爾悉被我生擒了,危在旦夕。要想救回你的性命,唯有拿徐舍人的家小來交換。」

    「是、是!我寫!」尚圖爾悉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下來,心中一陣狂喜。

    徐舍人卻是驚訝地從座位上站了起來,滿是疑惑和驚愕的看著李世民:「你……」

    李世民微微一笑,收起劍來,揚手說道:「高固,帶尚圖爾悉下去寫信。這件事情交給你來處理了。」

    高固應了一聲,將尚圖爾悉推了出來。高固辦事,李世民放得心。以他的精細,尚圖爾悉想在書信中做什麼手腳,幾乎是不可能的了。現在戰事剛剛打完,吐蕃人很有可能還不知道消息。要想救回徐舍人的一家老小,這件事情就得盡快。

    李世民招了一下手,讓野詩良輔過來,然後對徐舍人說道:「是他在戰陣中生擒了,你心服嗎?」

    徐舍人看了野詩良輔一眼,撇嘴冷笑,說道:「這位將軍地武藝的確高明過人。不過,我還談不上什麼心服。當時那種情況下,就算沒遇到他,我也知道,被俘或被殺就是我的下場。」

    野詩良輔嘟嚷道:「你這蠻子,口氣倒是不小。要不咱再來比試一場?俺這回不用大鐵棒了,空手跟你打,他娘地!」

    徐舍人瞟了他一眼,悶不做聲,臉上只是冷笑。

    李世民笑了一笑:「野詩良輔,你先出去。」

    「坐吧。」李世民先坐了下來,讓武元衡和徐舍人也坐下。徐舍人猶豫了一下,終究還是坐了下來。

    「徐舍人,本王知道,你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人。」李世民說道,「而且你血管裡,終究流著漢人的血。雖然在幾十年前,你們徐家就被迫離開的漢土,到了吐蕃躲難。但是落葉歸根,你有想過回歸大唐嗎?」

    「回歸大唐……」徐舍人抬眼,怔怔的看著李世民。

    「是啊,回歸大唐。」李世民說道,「這有什麼不好嗎?只要你肯回來。本王保證,一定不計前嫌的重用你。大唐的開放與包容,是吐蕃那種荒蠻國度所不能比擬的。你有勇力,有軍事才能,也是漢人地血脈。更何況,你地先人——徐懋公,還是大唐的開國重勳。一代名將。不管出於任何一個理由,你都該回歸大唐。徐家歷代,在大唐留下了許多的痕跡。不管是好的名聲,還是壞地事跡,這都是過去的事情了。你要想地。是你自己。你這一輩子,難道就甘心在這一刻終結嗎?你才三十出頭吧?你這樣地人才,正是建功立業闖下名頭的時候。為了吐蕃那樣無信無義的荒蠻之國賣命,而且還要屠殺漢人,值得嗎?相信你的祖先徐懋公在天之靈。也要扼腕歎息了。」

    徐舍人眼神中流露出許多的彷徨和希冀,怔怔地看著李世民,一聲不吭。

    武元衡微微一笑。說道:「徐將軍,或許你對漢王殿下還不甚瞭解。殿下胸懷如海,求賢若渴。就算你曾在陣前與他拚死相搏,他仍然十分的器重你,並且既往不就的重用你。漢王回來後,曾在我面前數次提起你,對你讚不絕口。我還從來沒有聽漢王,在背後如此誇讚一個人。」

    徐舍人有些驚訝的看著武元衡。拱起手來喃喃道:「這位是……」

    「卑職武元衡。現任漢王府長史。」武元衡拱手回了一禮,說道,「徐將軍,卑職也勸你能夠棄暗投明,追隨漢王。立下真正的不世之勳!」

    徐舍人轉頭看向李世民,又看著武元衡。仍然在猶豫不決。

    李世民微笑道:「我知道,你心中還有最後一絲猶豫。你擔心你地家人,會在吐蕃罹難,對麼?這個你放心吧。尚圖爾悉這個人,我瞭解得清楚了。此人是吐蕃幾大尚族這一輩中難得的寶貝疙瘩。赤松德贊一定會同意本王的建議,拿他換回你地家眷的。另外,本王還答應,送回一批吐蕃俘虜。這樣,赤松德贊就更沒有拒絕的餘地了。」

    「這……」徐舍人既惶恐,又驚訝,喃喃道,「漢王為了我一人,做出這樣大的犧牲,值得嗎?」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李世民朗聲說道,「尚圖爾悉那樣的廢物,殺了他就如同屠豬殺狗一樣,沒有什麼區別。吐蕃大軍的俘虜,本王也從來沒想過要將他們處決。彼不仁,我不會無義。被俘的近萬吐蕃將士,願意投誠的,本王悉心接納;受傷致殘地,會妥善安置;拒不肯降的,本王也想過在戰後將他們送回家園。現在正好,拿來交換你的親眷。」

    「漢王!……」徐舍人終於感激涕零,從座位上站起身來,納頭就拜倒在地,「敗軍之將,何德何能蒙受殿下如此厚恩——徐舍人,願意歸降漢王殿下,從此牽馬墜蹬,願效犬馬之勞!」

    「好、好啊!」李世民呵呵的笑了起來,將徐舍人扶起。拉著他的手說道:「徐將軍肯歸順,真是我大唐、西川莫大地福氣!從今以後,徐將軍就跟我們是一家人了!」

    「多謝漢王、多謝漢王!」徐舍人連連拱手拜禮,激動萬分。

    武元衡在一旁微笑拱手:「恭喜漢王殿下,又得一員良將!」

    李世民哈哈的大笑,徐舍人也釋懷地笑了起來。

    武元衡說道:「其實漢王殿下除了看中徐將軍的武藝人才,更是欣賞將軍的赤子仁德之心。當初你在維州釋放一千餘名漢人奴隸的時候,漢王就對你留意了。徐將軍,雖然你祖輩數十年前就遷居到了吐蕃,難得你還心念大唐的骨血啊!」

    「慚愧、慚愧!」徐舍人連連說道,「其實末將從懂事起,就知道了祖上曾有一名大英雄,曾是大唐有名的將軍。可惜啊,現如今我們徐家,卻是寄生於吐蕃。家父為我取名舍人,就是向吐蕃人表示,我們徐家會安心當他們的奴隸,供其驅使。其實這些年來,我們徐家在吐蕃,都是過著被人歧視、被人羞辱的日子。雖然我憑著武勇與軍功,當了將軍,仍然要被尚圖爾悉那樣的小人仗勢欺壓。我的心中,其實也想回歸中土,回歸大唐。可惜啊……由於徐家在吐蕃已經住了數十年,所有親眷都陷在高原上,我一直心有顧忌。現如今,舍人得逢明主,更蒙漢王搭救,能解救家人一起回歸大唐——縱然是天雷降下要劈翻舍人,舍人也要橫了這條心,誓死追隨漢王、報效大唐了!吐蕃對於舍人來說,已是舊事。從今天起,末將改名為戰,字克之。但願徐戰的這一點點微末本事,能追隨漢王做出一些有用的事情來。一來抵贖末將曾經犯下的罪孽,二來報效漢王、報效大唐,重振祖上的威名!」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