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的十天之內,一場巨大的民潮風暴襲捲了大唐天下。從直接面對吐蕃的西川、鳳翔等地,到朝廷中央所在的關內長安,再到山南、江南甚至是正在鬧叛亂的淮西、河北等地。只要是大唐的子民,此刻都在討論同一個話題——與吐蕃,是戰是和。當然,所謂的和,其實是蒙受羞辱的屈膝退讓。
西川成為了舉國注目的焦點,漢王成了全天下人都在翹首觀望的核心。
這個時候的李世民,卻在漢王府後院的涼亭裡,輕拂箏琴,安之若素。他微閉著眼睛,不急不徐的拔動箏弦,讓一曲《高山流水》傾洩而出。墨衣在一旁奏簫合鳴,音如天籟。吳月琳在一旁靜靜的傾聽,蘇菲兒靜靜的伺候,侍奉茶水。
一切看起來,都十分的悠閒。與外界的狂熱與激烈,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和對比。
一曲終了,吳月琳輕輕的鼓聲掌來,說道:「殿下與獨孤姐姐的合奏,果然出神入化。令人佩服!」
李世民微微一笑:「哪比得上你的舞姿優美。說起來,已經有些日子沒有看你跳舞了。今日難得如此悠閒,不如舞一曲來看看?」
吳月琳略看了墨衣一眼,說道:「殿下……你當真,一點也不急嗎?」
李世民笑了一笑:「有些事情,急是急不來的。只有等火候到了,事情自然會水到渠成。那些公事,你們就不要過問了。平常是什麼樣子,現在也應該是什麼樣子。要是我自己的家人都驚慌的亂了起來,漢王府還怎麼能鎮得住陣角?」
墨衣雖然心亂如麻,這時也強作鎮定,說道:「殿下說得是。月兒妹妹,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伺候好殿下,別的不要去過問了。殿下其實壓力很大,心中已經鬱結成一片了。回到家中,就讓他舒坦一些吧。沒必要讓他又想起那些事情。」
吳月琳也是聰明伶俐之人,這時幡然醒悟,說道:「姐姐說得是。好吧,我去更衣。今日就為殿下和姐姐獻上一舞。」說罷,就回房更換舞服去了。
李世民長長的吁了一口氣,看向墨衣:「謝謝你。」
墨衣坐到他身邊來:「何以言謝?要說謝,我整個人都是你救回來的,豈不是要一天謝到晚了?」
正在這時。俱文珍跑了進來,說武元衡和薛存誠求見。
李世民微一省神,心中激盪了一下,想道:他們二人,有一陣子沒來過了。相信應該是有大事發生了才是。
「請他們到我書房。」李世民拍了一下墨衣的手。「你和月琳就在這裡歇著。我去辦些事情。」
墨衣點了點頭,心裡卻是一陣突突地跳。她知道,雖然這十天以來。漢王都深藏在王府裡沒有出過門,但是外面卻一刻也沒有安靜過。元衡和薛存誠這兩個最重要的幕僚這時候來訪,肯定是與吐蕃的事情到了決斷的時刻了。
不管事情最終會演變成什麼樣子,墨衣都清楚,自己將被推到風口浪尖,暴露在大唐所有人的眼前。不管漢王會做出什麼樣的決定,她都會有一種拖累了漢王的感覺。這種感覺曾一度讓他差點崩潰。好在漢王和吳月琳這些日子以來,一直在旁邊勸慰安撫她。才讓她安靜了下來。也就是在這時候,她自己心中也有了一些想法和念頭,覺得不應該自暴自棄,要積極地去幫漢王一些什麼才對。
李世民到了書房,武元衡和薛存誠已經在此等候。
「什麼事情?」李世民單刀直入的問。他看得出。二人今天的神色也略有一些緊張。
薛存誠上前一步說道:「殿下,應該是時機到了。現在。蜀中的抗戰情緒極度高漲。仕人百姓們全都自發的團結了起來,強烈漢王殿下抗旨,與吐蕃一戰。青壯們自帶軍器糧草,踴躍參軍。各州縣地軍鎮衙門,全都人滿為患,軍營裡根本容納不下了。老弱婦孺都自發的為軍隊做起了後勤,搬運糧草縫製軍服軍被。不管是仕人百姓,都在慷慨的捐獻錢糧。十天以來,成都府裡聚集了十幾萬外地湧來的百姓,全是聲援殿下並來請戰的。成都地大街小巷上,每天都有不少於二十批次群情激昂的人潮在奔湧。為了防止引發混亂,成都尹韋皋只得下令暫時關閉了成都大門,並派出了近萬名官兵在城內維護治安。就算如此,成都城外,現在也聚集了近十萬人。仕人百姓們在城外紮下了臨時帳篷,每天都在城下高喊,要殿下抗旨與吐蕃一戰。」
李世民略微點了點頭:「這是我們西川自己的情況。其實,就算是所有地蜀人全都團結成了一塊,也是拗不過朝廷的。畢竟,西川只是大唐版圖上的很小一塊。如果僅僅是發動西川就能與吐蕃一戰,我早就不會安坐在府中不動彈了。伯蒼,是不是有外面的消息到了?」
武元衡一拱手:「殿下英明!今日,臣下收到了三個軍鎮送來的密信,殿下請看。」
李世民心中一激動:「好!」
展開信箋來看,果然是李晟、渾、李懷光等三人送來的密信。信中,他們說在鳳翔、涇原以及朔方這些地方,軍民群情如潮,反戰情緒極度高漲。他們說,只要漢王肯挺身而出抗旨迎擊吐蕃,他們三人都會捨棄一切,誓死追隨漢王,與吐蕃決一死戰!
李世民一掌重重拍在桌上:「實在是太好了!有了這三員大將相助,從旁牽制或是威脅吐蕃,我西川的勝算將大增!」
「不僅如此!」武元衡也略有些激動,又拿出了一疊折子,說道:「以山南西道節度使嚴震為首,劍南道、山南道、關內道甚至包括江南道的二十餘位節度使、觀察使、團練,全都發來了帖子。他們都表示,會暗中漢王與吐蕃決一死戰。以嚴震為例,他就慷慨表示。寧原蒙受朝廷與皇帝地重處,也要強力漢王。現在,他已派大將馬勳整點好了二萬人馬,帶足了糧食輜重,整裝待發。只要漢王振臂一呼,山南西道節度,將會竭盡全力的幫助殿下抗擊吐蕃。」
薛存誠連忙補充道:「還有其他的許多節度使。雖然沒有像嚴震那樣明確表示會派兵相助,但都願意資助糧草軍器。相信到了必要的時候,他們也會派兵馬前來。只不過遠近不同,這些不能作為真正的依靠。重要地是,這一次漢王如果真的抗旨而行。也至少可以得到最大地輿論。真的是人心所向,民心不可違啊!我遠遠沒有想到,這一次居然在整個大唐境內,都掀起了一股如此強烈的抗戰風潮。據聞,連遠在淮西和河北的那些叛王。都已經表示如果大唐真的要跟吐蕃決戰,他們也會自去王號,重歸大唐。現在看來。這已經不是一場簡單地戰爭了。而是真的演變成了民族抗擊外辱的一場生死決戰。」
「還有這種事情?連李希烈那些叛將,都聲稱表示我與吐蕃一戰了?」李世民愕然一驚,尋思了半晌說道,「看來這一次的事情,已經是鬧得足夠大了。大到已經讓皇帝下不了台階。同樣,我也再沒了選擇和後退的餘地。」
「既然沒了後退地餘地,那就絕對反擊吧!」薛存誠頗有幾分激動的說道,「聖旨。相對於整個民族的利益來說,已經算不得什麼了!殿下這時候,正是斬獲天下人心的大好時機!」
武元衡卻是一如既往的冷靜,他說道:「殿下剛剛那句話,說得有道理。事情鬧得越大。皇帝越沒了台階可下。既然他沒了台階,殿下何不給他一個?」
李世民微瞇著眼睛。目光一陣閃爍。尋思了片刻,說道:「言之有理。不管怎麼樣,不能讓大唐陷入無朝廷或是反朝廷狀態。全國上下民意如潮,皇帝沒理由不知道。這個時候,我不如再次上書一回,請求皇帝收回成命,下令讓我與吐蕃決一死戰。這樣一來,大唐地子民才會更有凝聚力。而我,也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得到更多人的了。無論如何,天下大局地安定才是最重要的。縱然我可以抗旨逆行,而且還能收穫大量的人心。但是,與此同時也會讓仕人百姓對皇帝和朝廷失去信任。看到沒有,李希烈等人其實也是在借這件事情大做文章。如果我真的魯莽的抗旨胡來,就會給這些叛臣們可趁之機。到時候,外敵未除,我大唐自己肯定會亂成一團。眼下朝廷雖然黯弱,但我們還需要他的給的一面旗號,以號令天下。名正則言順,這對我們才會更加有利。」
武元衡與薛存誠各自思索了一下,齊聲說道:「言之有理!」
「事不宜遲,我即刻修書!」李世民坐了下來,馬上揮動了筆墨。一邊寫,一邊說道,「下令:讓韋皋一定要安撫好成都府的百姓。越是戰亂,越不能荒廢了民生。疏散集中在成都地百姓,讓他們各歸家園操持生活。就算是要打起仗來,我們也還需要百姓們提供後續供給。所以,民生不可荒廢。」
武元衡與薛存誠也坐了下來,將李世民說的話全都拿筆記下。
「再令:劍南西川節度治下所有軍鎮,即日起進入緊急備戰狀態。與此同時,各州縣衙門要加強治安、安撫百姓,嚴防有歹人趁機作亂,防止發出民變和大規模的百姓恐慌。」
「資明,你以漢王的名義,回書給李晟、渾、李懷光與嚴震等節度使。讓他們全都稍安勿躁,靜等半月。在此之前,不要有任何的異常舉動。如果我所料不錯地話,這一回皇帝和朝廷,肯定會准了我的請求。所以,讓他們按捺下來,靜候佳音。」
「伯蒼,你今天就可以去維州了,接替代理刺史高固,掌維州刺史之職,統轄漢、維二州地所有軍政民生。時間過得很快,吐蕃人要糾集三十萬大軍然後從高原殺撲過來,相信也用不了兩個月的時間。之前我們定下的軍事作戰計劃,現在可以漸漸的暗中執行了。記住,不要讓漢、維二地,出現什麼流言說本王已經抗旨,決定與吐蕃一戰了。」
書信寫完,李世民放下筆下吁了一口氣,說道:「這份奏折,事關重大。六百里加急,直遞長安。務必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讓皇帝看到。」
武元衡與薛存誠一起領命,各自忙碌去了。
書房裡,李世民獨自一人坐在那裡,卻忍不住一陣熱血沸騰。時候,終於到了。從一場突變的維州戰事,到引發大唐與吐蕃全面一戰……不得不說,的確是有些點意外。但是,也正是從這點意外之中,李世民看到了大唐的希望。
不管大唐已經是如何的衰敗了,但民族的魂魄,仍然堅強、仍然挺立。在遭受外敵欺辱的時候,大唐的子民們空前的團結了起來。眾志成城,一致對外。果真是多難興國。大唐繁榮富庶了數十年,百姓子民們都有些難免耽於享樂,沒了危機意識。現在,江山殘敗社稷蒙塵,世人又都幡然警醒,開始了絕地反擊。
唯一可恨的是,連番的失敗和戰亂,已經將李適為代表的那些皇族貴戚,嚇破了膽。他們害怕戰爭、不敢抗爭,只想著堪受凌辱的苟且偷生,以保住他們的榮華富貴和安逸生活。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氣,徐徐吐出,喃喃自語道:「李適,為了天下大局和保住李氏王朝的威儀,這是我最後一次給你台階,為你挽救顏面了。希望你……能體會到我的苦心。說得不好聽一點,如果你還想在皇位上多呆幾天,就不要再犯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