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 第三卷 第十五章 太陽能的開發(中)
    時光匆匆而過,一下子幾年時間就過去了。

    「經過全民公決,非洲烏爾斯國正式更名為雪華國,以紀念他的開拓者以及奠基者們,從此也標誌著整個非洲大陸脫歐入亞的開端!」《環球時訊》以碩大的標題在各種發行的媒體上標注著。

    「許多非洲國家,漢語已經成為第二官方語言,這主要得力於黃龍公司數十年如一日對許多國家基礎教育的巨額無償建設,在西方殖民者依靠火力獲得了英語法語,以及基督文化的傳播之後,漢文明靠著日益強大的經濟實力將自己的影響成功輻射到這個高原之洲,雖然代價之高,是任何一個國家也不可能在短短數十年中完成的,但顯然他們回自己的生存建立了牢固的文化氛圍保障。」更加詳細的內容在下面介紹著。這些都是明面上的戰略措施,你有能耐也可以這麼做。

    比如美國每年因為各地衝突就要花上幾千億美元,拿出一些來同樣可以完成這種事業,不過沒有哪個zf可以讓國會通過這種巨額延續性的撥款決議,他們往往通過各種其他夫帶有政治條件的援助手段來完成這種交易,然而有了更好選擇的非洲國家顯然不會像以前一樣被迫接受。不就是建設的學校裡將漢語列為必修課和升級必考課麼,哪有什麼?華國自己都將英語列為高考,讀研,公務員的必修課程,也沒見人家被全盤西化。一個交流工具是不能真正決定一個國家的,頂多影響一下。

    所以相比於種種眼下就顯得苛刻無比的援助條件,比如石油資源的壟斷開發,其他礦產的投標優先權等,他們當然會選擇這種幾乎完全無償,只需要付出一些地皮和安全管理人力,還可以解決一下就業問題,傻子才會拒絕。

    當然漢語在學習起來,要比英語困難很多,英語學上二十年,很多人都不能流利對話,必須借助詞典才能看懂一些文章內容,何況更複雜的漢語。好在肯下功夫的人照樣能學會,一個道理,雖然比例都不大。大多能通過義務學習階段認識不少漢字,可以看懂短話和一些單詞。

    很多非洲國家的地圖上的地名已經同時用英漢標注,當然還有自己的本地語言。落後就要學習,西方的高技術壁壘不是一天兩天了,連華國自己都主要走的自立開發的道路,非是不願意學,而是人家捂著藏著,要麼拿國際專利法來制約你,當然很多過時的技術早已公開,也超過了專利法的年限。學的大都是一些管理經驗,制度借鑒,核心技術除了開始的模仿之外,後面的就要靠獨力開發,不過這樣也比自己關起門來研究快的多,起碼有個明顯的樣本,哪怕他們封閉的再好。

    建立在世界最大沙漠,幾乎是平均氣溫最高的地帶,預期世界發電量的超巨規模太陽能電站,已經有部分陣列投入運行,其效率之高,絲毫不下於水力發電,但成本的低廉,對環境的影響,還比一向標榜清潔的水電要小一些。在這裡終年炎熱,不像水力一般還需要受到季節枯旺的影響。不過維護成本兩者差不多,主要是氣溫太高,很多輔助設施老化太快,而且高壓輸電網,也受到風沙的影響,得定期察看,距離非常長遠。

    在一個被命名為「地下海」的地方,就矗立著一望無際的太陽能陣列組,別的不論,但從幾百甚至上千平方公里的規模上來說,就比以往任何一個常規電站來的恐怖和震撼人心。這還僅僅是一個角落而已,更多的正在同時開發之中。

    「現在這個投產基地每天發電量如何?」薛雲楚正在進行一場視察,本來他也不需要親自過來,不過同時進行的那項思維信息儲備計劃,還需要他對人類進行更多的直接觀察,才能儲備更多資料,用來進行較為準確的預演。

    「現在這個太陽能電站,每天可以工作2到4小時,由於地處熱帶,年有效平均工作時間都在2小時左右,其效能遠遠超過其他國家同等規模的太陽能電站,」電站負責人自豪地說道,「現在每天發電量為0.2億千瓦時,相當於世界最大水電站三峽水電站每天十分之一的發電量,而且由於後者很多時間不能全負載運行,平均下來可以達到七分之一左右,這還僅僅是計劃的千分之一,一旦全部完成,可以想見整個非洲大陸在數百年之內不必擔憂能源問題,」

    太陽能的一個重大缺點,就是不能持續發電,不過有著最新的蓄電技術之下,這個問題也可以得到解決。甚至薛雲楚自己曾經整理的新型電池也沒有必要再拿出來,在消化吸收了羅爾人提供的新型電力相關技術之後,各種高效蓄電設備像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了,成本相對低廉,使用壽命也相當長,一般都能連續充電使用數年。由此,一場汽車,乃至飛機,輪船等交通工具的大革命,也在轟轟烈烈地進行中。可以想見,不久之後的污染問題會得到大大改善。

    石油資源等以往常規能源的枯竭,並未讓中東地區就此變成一盤涼菜,反而隨著太陽能發電技術的日益完善和提高,這一地廣人稀,氣候炎熱,同樣處於低緯度,而且交通位置實在重要,處於亞歐非三大洲的咽喉位置,可以想像如果一旦這裡的太陽能電站大規模投產建設,將成為世界上唯一可能與撒哈拉太陽能超級電站相媲美的地方。

    因此,不僅在這一地區有著傳統強大軍事實力的美國,在開發太陽能電站先人一步,隨後歐盟因為日照問題,開發太久帶來的土地成本問題而遲遲進展不大的太陽能建設,也將目光投向這裡,與美國這個傳統盟友展開了一場劇烈爭奪,同時參加的還有華,日,俄羅斯等國。

    戰爭當然是不可能的,這些競爭對手,哪個都不能使用不對稱戰術,偶爾爆發的誤傷衝突也證明了這點,只好倣傚國際慣例,共同開發,當然占的比例如何還是要由國家實力來決定。而且民眾智慧越來越高,在有其他方式選擇的前提下,當然最主要的是實力處在一個數量級上,已經不會將戰爭衝突當成首要方式的。美國當初可以說服人們屢次攻打中東,後者才是主要原因,打敗一個國家傷亡數千就能取得勝利,這都逼得後任zf撤軍。可歷史上已經沒有比這傷亡更低的大規模戰爭了。

    本來各國是要各自與當地國家談判商定自己的建設區域,但太陽能電站本身是聯網規模越大,其維護成本,電線的架設,安全問題的考慮等等都會減少很多。比如使用相同的材料類型,更新換代的時間就可以保持一致,浪費就能減少很多,同時便於統籌管理。於是在政治家的較量之下,相互妥協之後,也倣傚非洲各國間建立了國際聯合太陽能利用公司,各自出資參股,比例多少還是要按國力來劃分的,當然底下的互相爭奪是少不了的,死的人也是不少,比如與當地居民的補償衝突,宗教信仰的衝突,有些土著教派信仰太陽神,認為這是在偷去他的神力,不能怪愚昧,瘋狂的信仰根本不講邏輯和道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