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貫失魂落魄地離開京城時,以人頭換票據的政策也T了。
遼東地區的朵顏三衛是臣服最為徹底的蒙古人,而女直人對中央政權也極為恭順,因此朱棣在遼東的開原、廣寧兩處一口氣開設了三處馬市,其一在開原城南關,以待海西女直,其一在城東五里,其一在廣寧城,皆以待朵顏三衛夷人。
蒙古和女真人賣出各種牲畜、皮毛、人參、藥材、材木、魚鮮等土產品。漢族商人所提供的商品相對更豐富些,有鐵製生產工具,如、鏟;有生產資料,如耕牛從遊牧民族那裡買,往女真人那邊賣)、種子;有生活用品,如茶、米、鹽、絹、布、緞、鍋、衣服等;甚至還有兵器,如刀、槍、弓、箭組建火器部隊時會淘汰一批冷兵器,為避免浪費,朱棣決定將淘汰的冷兵器賣給那些忠於大明的部落當然,前提條件是對方用人頭換取相應的票據。如果對方不想要票據,也可以直接兌換大明寶鈔。
如此一來,不久後草原的馬賊想必會氾濫成災。
蒙古人放牧時,通常都是以一家一戶為單位生活,兩家聚在一起的情況非常少,三家以及三家以上聚在一起生活的情況也不是沒有,但前提條件是其中必然有王公貴族。為了保證自家的牲畜有足夠的牧草進食,每戶牧民之間一般都相距十里以上。雖說牧民基本平日裡都是獨門獨戶生活,但即便忽視榮譽方面的因素,馬賊仍然不是一份有前途的職業。因為,這種職業的收益總是與風險不成正比。要知道,雖說馬賊襲擊獨門獨戶的牧民很容易,但牧民們的財產無非是牲畜罷了。帶上牲畜後想要逃過遊牧部落的報復實在太難,畢竟牛羊的移動速度與馬的速度不可能相提並論。
然而以人頭換票據的政策實施之後,馬賊這份職業便會有著很好的前景襲擊一家牧民割下人頭就跑,然後便可以去馬市以人頭換取貨幣享受生活。這項政策確實很野蠻,但對於消滅那些視搶掠和殺戮為常事的敵對遊牧民族卻很有效。
除遼東地區外,大明還在陝西、甘肅、青海、西藏、四川等地設有與蕃人進行交易的場所。對於這些地方的蕃人,但凡與瓦刺、韃靼接壤或是相距不遠的部落均實施以人頭換票據的政策。這些地區的蕃人大多時降時叛,但朱棣並不在乎。實施有邑貴族制度和以茶葉換票據的政策後,叛逃者將會成為被捕獵的對象。他們自己都不擔心成為獵物,朱棣自然也不會操心這些反覆無常者將會遭受什麼樣的命運。
勢力較大而且對明朝較為忠誠的蒙古部落當中,遼東的兀良哈明人對朵顏三衛的稱呼)算一個,西北的哈密衛也算一個。哈密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歷史上「天方等三十八國入貢,必取道哈密」,因此,哈密可謂是「西域咽喉」。明朝可以利用哈密「譯上諸番貢表,偵察向背」,「譯文具聞乃發」。另外,哈密東距肅州、西距土魯番各千五百里,「瓦剌達子在其北百里」以破西戎交黨;外以聯絡戎夷,察其逆順而撫馭之,內以藩屏甘肅,而衛我邊郡」,對經營西域,進而對遏制瓦剌都能發揮重要作用。
哈密目前的統治者安克帖木兒是元朝肅王忽納失裡的弟弟,忽納失裡死後,安克貼木兒繼承了肅王王位。另一個歷史時空中安克帖木爾於永樂二年遣使來朝請錫爵,獲得明朝冊封的忠順王爵位。考慮到安克貼木兒大致還算忠於明朝,因此朱棣遣使臣亦卜拉金等繼敕往哈密撫諭時直接提前繼敕封其為忠順王。
在前往哈密的使者隊伍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此人名叫脫脫,是忽納失裡的兒子按中原的傳統觀念看,他才是元朝所冊封的肅王的正宗繼承者。脫脫於洪武二十四年宋晟討哈密時俘入中國。朱即位後「求得之」,「撫養甚至」。在另一個歷史時空裡,安克貼木兒被封為忠順王不足一年就被韃靼可汗鬼力赤毒死了。接下來便是這個脫脫繼承忠順王的爵位。或許是因為脫脫在中國生活了很長時間,或許是因為脫脫必須依靠明政府的才能坐穩忠順王的位置另一個歷史時空中,脫脫曾經遭受他祖母的驅逐,最終只得依靠中央政府的干涉才重返哈密城),總之,脫脫這個忠順王與其他那些獲得明朝冊封的外藩王爺有很大的區別。
另一個歷史時空的永樂四年三月丁巳,大明設立哈密衛,以其頭目為指揮、千百戶、鎮撫籌官,給印章,並設王府官。忠順王府設經歷、長史、紀善等官,以漢人庶僚周安、劉行、辜思誠等充任。忠順王王府官的設立在夷姓諸王中是很特殊的,其制幾同於朱姓諸王。另外,給忠順王以金印,為其築王城,都與其他羈衛所不同。哈密衛官員的設置也由朝廷掌握。朝廷的法令、詔書都要在哈密頒行
脫脫死後。永樂九年封免力貼木兒為忠義王。終永樂之世。哈密貢使頻繁往來。
當脫脫離開京城向哈密而去後。朱棣將精力重新放回在國內。
朱棣對於韃靼侵擾遼東一事耿耿於懷。強行實施了以人頭換票據地政策後。除非所有地遊牧民族都向中央政權臣服。否則大草原上必將掀起可怕地血雨腥風。
仍然不滿足。因為他知道。目前臣服於中央政權地T7還相對弱小。他們可以侵擾、襲擊韃靼和瓦刺部落。但還不足以令韃靼和瓦刺真正臣服。為此。朱迫切希望大明地火器部隊能夠盡快地組建起來。
令朱棣惱火地是。火槍地生產速度慢得讓人發狂官辦手工業集中了全國最優秀地工匠和豐富地原料。吸乾了民間地精華。每個月所生產地火槍數量居然只不過區區三千支!
朱棣知道價值規律對手工業生產中資本主義因素地成長是有利地。但在官商、官營手工業中卻很難發揮這種作用。管理官管手工業地是封建衙門。官員腐化、機構膨脹在這裡也非常明顯。因此。在官營手工業系統中。生產水平和技藝再高。它也是被埋在無組織力量地污泥中。常常隨著無組織力量被掃蕩而失傳。但朱棣一直認為現在畢竟還是明初。地問題應該不算嚴重。沒想到新式火槍正式投入生產後。每個月才生產這麼點。要知道。現在明朝有兩百多萬軍戶。即使只將其中三分之一裝備火槍。那也需要六十萬支!按照這種生產速度。哪怕不考慮損耗。也需要將近十七年才能完成軍隊地換裝!
十七年!朱棣絕對無法接受。
於是,朱棣決定使用「流水線」生產方式提高火槍的生產速度。
流水線有一個重要的前提,那便是標準化。如果不實行標準化,那麼由不同工匠製造出來的各種零件最終多半無法拼裝成成品。所以,朱制定了全國統一的、更為精確的度量衡制度:工部存留標準母器,省城存留子器,州縣存留孫器,定時校驗。
推廣了「流水線」生產後,效率果然提高了不少。
不過朱棣得隴望蜀,想要將生產效率更一步提高,於是又準備將主意打在「承包制」上。
朱棣準備將除了製作大明寶鈔、黑火藥等必須嚴格保密的工場外,其餘一律對外公開招標,竟標條件最佳的獲得承包權。獲得承包權後,工場主不再對官府承擔除競標承諾以外的義務。而政府需要的物資不僅不會因為工場被承包出去後而導致缺乏,反而會有所增加,因為「以一定的價格每年向政府賣出若干產品」也是竟標的硬性條件之一。
承包制的實施會導致三個明顯的變化。
其一是匠戶的力役將徹底被役銀代替另一個歷史時空的永樂年間就已經產生這種現象了,但實施承包制將這種變化大大提前了。
其二是工場所需要的生產物資以前由地方上無償提供,以後地方上卻不再需要承擔這種額外的負擔反正這種負擔也折算在賦稅之中了。
其三是以前官府所需要的物資由工場無償提供,而承包出去後卻需要支付一定的貨幣也就是說,匠戶們幹得好幹得多,那麼所得的獎勵也就會多。
最讓朱棣滿意的是,工場由私人承包後,什麼效率低下、之類的問題就會自然而然地消失。
唯一令朱棣躊躇的是:生產軍械的工場,也就是說軍工廠到底要不要承包出去?
按照後世西方國家的思路,軍工廠並非一定要由國家經營。只要把好招標這一關,那麼價格和質量就會得到保證。為了更加保險,可以實施駐廠軍代表入駐制度……至於說軍代表有可能被腐蝕的問題,朱棣也不是沒有辦法解決,只不過這種方法實在過於野蠻。
每次驗收時,可以隨機從刑部提一名死囚犯出來,讓這名死囚犯檢驗該批次武器是否合格。
若合格,則軍代表無事,而死囚則立即押往菜市場砍頭;若不合格,則軍代表立即被押往菜市場砍頭,生產軍械的工場主、工匠等相關人員按律嚴懲,死囚則免死流放。反正歐洲進行殖民時很多死刑犯也都是免死流放的,死刑犯廢物利用一下似乎也說得過去。
想到武器質量時,朱棣聯想到一個問題,那便是士兵是否能夠熟練掌握火器的應用。
和很多人想像得不一樣,明朝軍隊裝備的火器的比率是相當高的。按道理說,使用熱兵器的軍隊顯然比使用冷兵器的軍隊更佔優勢,那麼,明朝軍隊為什麼會被女真人一次又一次打敗呢?原因很簡單:儘管擁有先進的裝備,但由於害怕如此強大的兵器外流,火器都是作戰時才發下,平時訓練不使用,也不讓士卒隨身攜帶。1450年于謙曾建議,讓士兵平日就接觸火器,以免戰時空有優良兵器亦不會用然而這卻成了于謙被誅殺的理由之一。自此之後,明朝的軍人基本就只能上戰場後才有機會接觸火器了如果這樣都能充分發揮火器的威力,那才真是見了鬼。
因此,朱棣決定讓士兵平時就擁有火槍,並且在訓練時進行實彈射擊。
此外,工場中因控制不嚴而流失武器的問題,似乎可以用每件武器都進行編號的辦法解決。
若說工場主有可能瞞過駐廠軍代表私自將武器買出去的可能,那麼明朝後期武庫官員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行為同樣會導致武器流失。總之,關鍵之處還是在於監督。監督不嚴,無論生產武器的工場是官辦還是私辦或者是承包出去,武器的流失都不可避免。如果嚴格監督,那麼將生產軍器的工場承包給私人也不會有問題。
朱棣覺得將軍
包給私人更好,但又擔心這樣做會驚世駭俗,因此打一緩,先將方案交給文淵閣學士討論一下,查漏補闕。如果確實沒什麼問題,那便把軍工廠也承包出去。
不過,無論是「流水線」生產方式還是將生產作坊「私人承包」,都不可能立即滿足軍隊的換裝要求。
前期生產的火槍,除了用來裝備神機營外,其餘的並非積累起來一支部隊一支部隊地換裝,而是先給每個衛所都送去幾支,讓大明的軍人對新式火槍有個基本概念。待各地的軍隊都對新式火槍有所瞭解後,朱會將生產出來的火槍集中起來,按衛所為單位依次完成軍隊的換裝。
但這種等待需要太長時間。難道說,只能耐心等待邊軍完成換裝並且順利完成轉型之後再進行報復?
這不可能!燕王向來都是只能佔便宜不能吃虧的主,如今被卻被鬼力赤那傢伙打了臉,叫他如何能夠忍受?
朱棣咬著牙對自己說:有仇不報非君子……十年太久,只爭朝夕!
為了滿足強烈的報復欲,朱棣終於痛下決心,打算派遣神機營到草原上去報復。
普通明軍的理論構成為「銑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槍四十」,火器的比例佔到了10%。而神機營則全部使用火器。神機營絕對是朱的心頭肉。選拔神機營的戰士時挑選極為嚴格,但同時給予的薪酬也很高。普通士兵所拿薪酬都是每個月三貫,抵得上普通未入流的官員。也就是說,一人入神機營當兵,足以養活一家五口。顯然,這支神機營並非衛所制度,而是募兵制。募兵制最明顯的特徵便是花費高,但一般而言,通過募兵制組織的軍隊戰鬥力也強於其他兵制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岳家軍、戚家軍便是如此。
募兵制最大的缺點則是募兵以軍人為職業,長期跟隨某位將領戰鬥,因此容易形成軍閥。另一個缺點則是將領可能會吃空餉。但神機營顯然不會有這種缺點。別說神機營拱衛京師,長期待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即便神機營作為朝廷直接指揮的戰略機動部隊離開京城去作戰也不必擔心。因為,神機營編有提督內臣兩名,營下編中軍、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軍,各設坐營內臣一名。除中軍下領四司外,其餘各領三司,每司還設監槍內臣一人。明朝能夠獨立作戰的普通軍隊一般只派一名監軍,而神機營裡的宦官卻至少有二十三人。在這種監視力度下,將領能夠搞什麼小動作不成?
歷史上神機營成立後不久又成立了擁有五千匹馬的五千下營,附屬於神機營。但由於朱將成立神機營的時間提前了,而這時軍中嚴重缺馬的現象並不是朱棣憑主觀意願可以解決的,因此五千下營暫時還沒成立。然而朱一開始的戰鬥思路便是使用車騎聯合作戰,五千戰馬暫時不用想,但他仍然東拼西湊了兩千多匹馱馬,建了一個附屬於神機營的車營。
歷史上永樂皇帝數次北征所使用的都是武剛車。那種武剛車長二丈,闊一丈四,車外側綁長矛,內側置大盾,平時運糧、運兵,戰時可當屏障使用,既可防敵騎兵衝擊,又可對箭有一定防護能力。但總得來說,武剛車主要功能還是用來運糧、運兵。
明代宗時出現了偏廂車,後來戚繼光所使用的也是偏廂車。偏廂車和正廂車最主要的區別便是偏廂車只用向外面一廂作為防護,而正廂車則前有屏障,更利於前行作戰。
武剛車和偏廂車都有一些缺點尚未克服,諸如車式太重,需要人馬太多,不宜涉險,不適用於進攻戰鬥等。所以,朱棣最終決定將車營所用戰車規定為輕車。
輕車用於作戰時,如果在平地上,推挽僅需要兩人,登山涉水也不過四人,用起來較為輕便。如此輕便的戰車,卻可以遮蔽二十五人。
考慮到輕車雖然速度較快,但同樣無法滿足追擊渙散敵騎的要求,因此理論上朱棣還應該提供一隻騎兵部隊與神機營配合作戰。
在京城恰好有一隻騎兵部隊。這只部隊名為三千營,和神機營一樣,三千營也是歷史上的京師三大營之一。之所以叫三千營,是因為組建此營時,是以三千蒙古騎兵為骨幹的。這支騎兵部隊人數雖然不多,卻是朱棣手下最為強悍的騎兵力量,歷來擔任突擊的角色。
但朱棣猶豫半晌,最終卻決定不派三千營去配合神機營這便好像不用坦克部隊進行突擊,而是用它追擊逃跑的敵軍一樣雖然仍然可以輕鬆完成任務,但殺雞用牛刀顯然太浪費。再者說,朱棣手上名聲最響的便是這支騎兵部隊。若是將三千營派到北方和韃靼人作戰,萬一惹得什麼人產生了歪心思可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朱棣打算只派遣神機營北上,到了北邊再臨時徵召朵顏三衛的有邑貴族參戰。
目前神機營有三千多人,車營每馬配主御手注1)一名,副御手一名,合計四千多人。如果再加上去朵顏三衛臨時征如的蒙古騎兵,人數估計會超過一萬。
朱棣只希望神機營去草原上逛一圈後,能夠創下「神機營滿萬不可敵」的神話。
注1:車伕。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章節更多,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