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架空傳 第二卷 第十四章 金手指(下)
    軍事方面的第一項「發明」是黑火藥的配方比例。19世紀時才正式確定下來的黑火藥的最佳比例是75%的、10%的硫磺和15%的木炭。

    中國最先發明黑火藥,但最佳比例卻是在實踐中逐漸摸索逐漸優化的明朝時黑火藥的硝、硫、炭比例大約是60:18:22,使用這種火藥,往往需要佔據槍管四分之三的容積。最佳比例配成的黑火藥,其威力要增加好幾倍。

    朱棣還知道高猛度黑火藥的配方:3份、硫磺2份、炭粉4至5份、蔗糖5份、鎂粉l至2份,這種火藥爆速快,發光亮白色,耀眼,渣子很少,有聲響,性能高。可惜的是,朱棣不知道鎂粉怎麼弄。至於說TNT、黑索今、苦味酸、、火棉……這些東西製作彈藥比黑火藥更好,但考慮到目前的工業和化學水平,想要造出這些東西顯然有白日做夢的嫌疑。

    第二項「發明」是名為「朱氏製法」的火藥製造方法。這種火藥製作方法的原名本該是「濕製法」,但考慮到那個「濕」字容易洩露秘密,因此朱棣便死不要臉地將之改稱「朱氏製法」了。

    所謂的「朱氏製法」,是先用粟米水或高度酒少量霧狀噴灑到放在大竹匾的火藥上,然後震動竹匾自然產生藥粒,然後混合起來作成大餅狀,在曬乾或風乾後打碎,用細篩子篩過,這時火藥粉便會變成小顆粒狀。然後,將之裝在大桶裡不停翻攪,磨掉顆粒的稜角並加入石墨拋光。用這種方法製造出來的火藥各成份分子間構成比較穩定的結構,長程運輸時不易分解普通的黑火藥在運輸過程中,比較重的沉到了下面,而比較輕的炭則跑到了上面,射擊前必須將火藥重新加以攪和方能使用),而且顆粒間的燃燒空間較大,容易均勻地燃燒,因此威力更大。

    第三項「發明」是手榴彈的製造方法。公元1000年,宋朝神衛水唐福向朝廷進獻「火球」又稱「火炮」)等火器。「火球」以火藥為球心,用多層紙、布等裱糊為殼體,殼外塗敷瀝青、松脂、黃蠟等可燃性防潮劑,點燃後用人力或炮拋至敵方,球體爆炸並生成烈焰。還可通過改變藥物配合或摻雜鐵蒺藜、小紙炮等,達到施毒、布障、發煙、鳴響等多種作用,達到殺傷敵軍和破壞戰具的效果。在1044年初刊的兵書《武經總要》中,已載有霹靂火球、蔟藜火球、毒藥火球、煙球、引火球等多種可用手投擲的彈藥,這可以看作是最早的手榴彈雛形。

    如果說這類武器的殺傷力太小,那麼到了13世紀初,中隊又裝備使用了一種鐵殼爆炸性火器掏火炮又名「震天雷」)。它用生鐵鑄外殼,形如罐子、合碗等不同樣式,內裝火藥,留有安放引線的小孔。點燃後,火藥在密閉的鐵殼內燃燒,產生高壓氣體,使鐵殼爆碎傷人。這是當時威力較大的一種火器,可用手拋,也可用炮擲。它是世界上最早的鐵殼手拋彈藥,與現代手榴彈已頗為相似。大約是因為成本太高以及重量太重的原因吧可以想像投擲鉛球傷敵的場景),早在13世紀初就已經出現的震天雷並沒能在軍隊普及成為制式武器甚至後來很長一段時間裡,這種武器居然在中國大地上消失了。

    朱棣提供的手榴彈製造方法很簡單,其主體就是一個大號的鞭炮:以數層厚紙包裹火藥再加上引線就可以了!朱棣倒是知道拉發引信的製作方法:一根螺旋狀的銅絲,然後還有一種燃點很底的化學原料例如磷,拉動拉火管的拉環使之自燃,其原理和火柴一樣。問題在於,試製出來的成品在儲存、攜行時發生了好幾次事故。後來朱棣靜下心來一想:在火柴面世的初期,白磷火柴就經常因為自燃引發火災。以目前的工業水平所生產的拉發引信手榴彈,估計不會有士兵願意使用。所以朱棣只得決定暫時先將就著使用燃燒引線。

    「大號鞭炮」的本身雖然威力有限,不過不必擔心。想要增加殺傷力,只要給這種手榴彈套上陶制彈套便可以了。這種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設計,能夠大大加大爆破時的破片數量,也大大加大手榴彈的殺傷力。有了陶制的彈套,「大號鞭炮」爆炸後便會形成大量陶瓷碎片四濺傷人兩米之內若角度合適則碎片甚至能夠穿透皮甲,五米之內能夠對裸露在外的皮膚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

    儘管這種手榴彈在戰鬥之前必須加裝彈套有些麻煩,但這種程度的戰前準備工作至少並不比為火槍裝上彈藥更繁瑣。更何況,二戰時期蘇聯的主力手榴彈,很多也裝有預制破片槽的鑄鐵彈套這也正是蘇軍手榴彈比德國手榴彈威力更大的奧秘所在。而且,蘇軍使用的彈套在戰鬥前同樣必須用鐵絲裝置先固定一下!不直接使用陶瓷外殼主要是從火藥的防潮角度考慮,使用彈套還有兩個額外的好處:第一,黑火藥稱不上安全火藥,然而在安裝彈套之前,這種「大號鞭炮」即便意外爆炸,所造成的傷害也相對較小。第二,陶器成本低廉,讓陶制彈套的手榴彈成為軍隊的制式裝備,便不會對朝廷造成太大的經濟壓力。

    理論上,套上了陶制彈套的手榴彈仍然比現代手榴彈的威力要小得多。二戰時期蘇軍防禦型主力手榴彈有效殺傷半徑為十五米,其F-1式手榴彈殺傷範圍更是超過二十五米。

    然而這卻並不是什麼太大地問題。抗戰最艱難地時期。方面由於缺乏原材料和技術人員。手榴彈大量採用黑火藥。彈體也大都是鑄鐵。不但爆炸效果很差。而且單片很少。平均只有12-22片。甚至有一下裂成兩片地。然而這樣地手榴彈。當時也是八路軍戰士手中最有力地武器。相對而言。朱棣所發明地原始手榴彈使用地是最佳配方地黑火藥。而且還使用了「彈套技術」。因此。儘管這種原始手榴彈在使用、運輸、貯存等各方面都不盡人意。但至少在威力方面與八路軍自制地手榴彈相比。卻也只不過略遜一籌而已。這樣一比較。朱棣所發明地原始手榴彈在十五世紀顯然能夠發揮足夠地作用。

    第四項「發明」是迫擊炮。在短鐵筒底部向上依次放入拋射藥包、緩衝板、彈頭。火炮不能使用紙殼、陶瓷殼地炮彈。因為這些材料承受不起發射時地巨大力量。所以炮彈地外殼便由鑄鐵製造而成。

    使用時。先後點燃拋射藥包和彈頭地引線。經緩衝板將彈頭拋出。由於工業水平地限制。鐵筒地氣密性無法保證。彈筒內部也沒有刻制膛線。因此這種土法製造地迫擊炮射擊距離有限最大射程僅九十米。但好歹比人力投擲手榴彈地距離遠)。沒辦法保證射擊精度。另外。由於每次拋射藥包劇烈燃燒後都會將鑄鐵製造地鐵筒造成一定地破壞。因此它地發射次數非常有限。最多二十發之後。鐵筒便會不堪使用。這項發明實際上很雞肋。說得難聽些。它甚至應該說是一項失敗地發明射程太近;毫無準確度可言;使用壽命太短。不過。考慮到很多發明。比如說坦克、火槍。在初期地表現遠遠不如它們地後代。因此朱棣最終還是決定將迫擊炮列裝軍隊。

    第五項「發明」是火箭炮。中國人很早就開始使用借助火藥推力把箭發射出去地「火箭」。後來甚至發明了專門了火箭車。比如說一次可發射32支和40支火箭地「一窩峰」和「群豹橫奔箭」。比如說一發百矢地「百虎齊奔箭」和可連續兩次齊射地「群鷹逐兔箭」。由於火藥配方以及製作方法改進後黑火藥地威力比原來提高數倍。因此甚至還可以在箭頭處攜帶輕型地爆炸彈頭。如此一來。火箭便成了火箭炮。以黑火藥作為推進劑。所能攜帶地彈頭重量有限、射程有限。而且以當前地技術水平製造地火箭炮也沒辦法保證足夠地精度。但無論怎麼說。朱棣所「發明」地火箭炮畢竟能夠遠距離大量殺傷敵人。這難道還不夠嗎?

    第六項「發明」是將槍地火門從槍管地上面移到了槍管地右側。槍上還加個小小地所謂「火藥池」地突槽。用來放置引火藥。這樣。點火就較為方便。

    第七項「發明」則是採用可以燃燒地「火繩」和放置這種「火繩」地裝置。所謂火繩就是一根繩線或捻緊地布條。放在也就是黑火藥地主要成分硝)溶液中浸泡後晾乾。它能燃燒除非受雨淋而熄滅)並點燃火藥池內地引火藥。

    第八項「發明」是「槍托」和槍管下的「木床」。中國古代的火槍沒有槍托,最初的槍精確度很低,部分原因是因為很難握住槍柄。若槍管下沒有木床,那麼火槍兵在多次射擊後,會因為槍管發燙以致於無法用手握住,進而無法準確掌握射擊方向。

    第九項「發明」是準星和照門。早期的火槍無法做到精確射擊,因此安裝瞄準裝置毫無意義。但是在第五、第六和第七項「發明」出現之後,也就是發明了較為安全的點火裝置後,火槍便可以做到相對精確的瞄準射擊一百步之內可以打中門板大小的目標事實上,這已經非常了不起的成績了。差不多四百年後,滑膛槍理論上的有效射程為300步長228m),射擊100發,在100步長76m)的距離上可以命中60發;200步時40發;300步時只有25發。可以說,朱棣親自督造的新式火繩槍在一百步以內,其射擊精度並不比四百年後的滑膛槍遜色太多。因此,準星和照門的所能發揮的作用自然也就不可忽視了。

    第十項「發明」是紙殼子彈。紙殼子彈關鍵是在裝彈步驟上大大節省了時間:它是一個紙制彈筒,外面覆有油脂,裡面有定量的火藥和20-30克重的一顆彈丸。使用的時候,槍手只需用牙把彈筒咬開,把裡面的火藥倒一部分到發火池裡,再把剩下的火藥和彈丸用通條塞到槍管裡就行了。這樣簡化的步驟使火槍的射速提高了一倍,使得火槍兵能夠打出足夠密集的彈雨,即使面對騎兵的衝鋒也不再軟弱無力。紙殼子彈的另一個意義在於提高使了用火槍的安全性。通過「朱氏製法」能夠加強火藥的威力,但它帶來的負面影響則是使得許多原來還算安全的槍炮都變得有膛炸的危險。若不使用紙殼子彈,而是任由火槍兵憑借經驗自行裝藥,那麼頻繁的炸膛必然會超過士兵的心理承受能力。可以說,沒有紙殼子彈的「發明」,黑火藥的最佳配方以及濕製法都將失去用武之地。

    按朱棣的本意,本來是想將燧發槍發明出來的。事實上燧發槍的機械結構非常類似於後期的火繩槍,只不過燧發的火鐮同時又是火門的蓋,還採用了更強力的擊錘簧保證提供足夠的撞擊力度雖然它的扳機力和扳動擊錘都要比火繩槍來得費力,精度也略低,但是相對於「背上一法里長的火繩打一天仗」的火繩槍,僅僅需要幾小塊打磨好的燧石片的燧發槍的優點是不言而喻的。更何況燧發槍不僅不用擔心夜晚有燃燒火繩的光和火繩獨特的氣味暴露目標,而且射速更快、口徑更小、槍身更短、重量更輕、後坐力更小、射程更高……說了這麼多,可惜到目前為止工匠們並沒有製造出成熟的樣品。

    對此,朱棣雖然失望,但也沒有太將它放在心上。反正有了正確的思路後,相信燧發槍面世的時間將會大大提前。

    朱棣還嘗試過槍械彈藥後裝的試制。其實槍械彈藥後裝的原理也很簡單,就是子彈本身帶有點火裝置而已。無奈槍管尾端密封的問題總是無法解決,結果火藥氣體從後面跑了出來。若干次試驗失敗後,朱棣終於徹底死了心解決氣密性無非是加工精度的問題,或許集合全國最優秀的能工巧匠可以造出氣密性極高的火槍,但從成本角度考慮此物大約堪稱國寶讓士兵普及國寶上戰場,可能嗎?

    第十一項「發明」是刺刀。和馬鐙類似,這項發明雖然簡易,但和馬鐙對騎兵的發展產生過不可估量的巨大貢獻一樣,刺刀和紙殼子彈的出現對火器的發展能夠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上了刺刀的火槍兵實際上相當於一名槍兵。雖然這種「槍」較正規的長槍要短且無力,但至少比東方騎兵慣常使用的短兵器要長,用來對抗騎兵衝刺已經足夠了。

    朱棣還知道一個關於火槍的發明是防塵蓋,但他只知其名不知其具體特徵,因此這個設計只能留待後人。

    在介紹這些「發明」時,朱棣自然不會詳細說出黑火藥的最佳配方比例,也不會詳細介紹「濕製法」的製作流程,而是很籠統地介紹說自己「發明」了黑火藥的最佳比例配方以及更好的製作流程。然而即便只是很籠統的介紹,也令精通軍事的朱權隱約感覺到:這些發明必將引發一場革命性的軍事改革。

    對於朱棣大方地將其中一項發明掛在自己名下,想到自己的名字能夠因為那項發明而名垂千古,朱權自然是千恩萬謝感激不盡。

    令朱棣稍稍有些意外的是,朱權居然選擇了迫及炮這項發明,而且那興奮的神態也不似做偽。

    凝神細想了半天,朱棣終於恍然大悟。

    朱棣知道後世的迫擊炮是怎麼回事,因此覺得自己的發明很雞肋,可朱權並不知道!在朱權的眼中,這種火炮既輕便,發射速度又快,威力也大。

    朱棣忍住搖頭的,示意朱權謝恩退下。

    待朱權離開後,一直安安靜靜待在一旁的朱高熾突然問道:「父皇,是否有了新式的火器後,軍隊就不必再使用弓箭了?」

    聽到這個問題,朱棣凝視著朱高熾,好半天都沒有說話。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