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皇上見大眾提起說帖,因而觸動濟公出宮時也丟了一個說帖,叫我危急之際開看,故此猛然吃驚。幸喜這說帖,皇上記得還收在玉帶夾縫裡面,順手便將玉帶解開,從內取出,由頭至尾看了一遍,不覺心中大喜。又將寇幀、趙公勝召至近前,一同來看。但見上面寫著道「迅雷風雨到湖西,一路驚慌總不提。當境正欣聯虎豹,迴鑾即早掃鯨鯢。及泉入隧宜全孝,焚凜捐階豈足奇。孝友由來稱聖主,休教骨肉苦流離。」趙公勝雖識得幾個字,卻不解詩中用意。寇楨道「照詩句看來,明日即著趙將軍整頓軍馬,及早迴鑾,諒朝中無甚變動。但太后、五賢王,聖惜以鄭莊公、虞舜帝二人故事勸解,陛下卻宜謹遵聖僧保全骨肉之意才好。」皇上道「朕之母弟,盡屬慈愛,此朕素所深信。就今日之禍,必非出自二人本心。總因徐天化父子擅作威福,加之周選侍這賤婢蠱惑所致。朕迴鑾之後,自當照聖僧詩句辦理便了。」當下看過說帖,皇上、太子御膳已畢,大眾也便散座。今夜皇上、太子就在湖西營且宿一宵,暫且按下不提。
卻說慈寧宮自從楊魁將皇上、太子救出之後,太后、五賢王直嚇得不知怎樣辦法,徐天化走至御座旁邊,看見徐森、徐鑫已中毒身死,氣得如呆子一般。徐焱心中亦暗暗愁苦,但事到其間,騎虎難下,因按劍說道「列位大人,請從權計議。皇上、太子均皆逃散,國家不可一日無君,可否暫請太后垂簾,五賢王護國,列位以為如何?」可憐宋朝此時這班臣子,皆是昏懦無用,見徐焱這樣說法,心內想道皇上、太子雖然逃出,尚不知死活存亡,而且兵權此刻在徐家手中,諒情瞞他不過。均齊聲應道「某等唯命是聽,只須太后作主便了。」話言才了,內中急壞了一位現任兵部郎中,忙走至殿前,指著徐焱大罵道「無知豎子,膽敢主持國家大事!即此輕舉妄動,兩兄橫死,就該自知懺悔,胡乃仍出妄言?我孔式儀自恨力薄,不能手戮奸黨,肅清君側,以洩吾憤。」說著,便將就近席上的酒壺抓起,直向徐焱打去,徐焱連忙讓過。卻說徐天化初則驚慌無措,繼聽徐焱一番言詞,覺得頗得機竅。正要就此慫恿太后降旨,忽見孔式儀出席與徐焱犯難,勃然大怒,說道「家將安在?代我將這廝拿下看管,候明早新君登殿發落。」可笑這些家將,真正是抱不過冬瓜抱瓠子,先前楊魁縱橫出入,看見那柄錘,嚇得東奔西走,屁滾尿流;此時教他來拿孔式促,便一個個雄勢陡陡的走近兩人,一把便將孔郎中拖出,就向對面戲台上一扣。頓時徐天化又大聲喝道「列位如有異見,及早說明,老夫不能勉強。」說了幾句,下面無一人開口。
徐焱知大事已定。又說道「列位,既蒙應允,今夜且不必出宮。此時約已有三更一點,片刻新君登殿,俟朝賀之後,方許各散。」大眾只得唯唯從命,徐焱又向徐天化道「請問父親,進宮時曾否帶得兵符?」天化道「我囑汝哥子帶來,大約還在身畔呢。」徐焱也不管哥哥死得淒慘,走至徐森屍前。見徐森伏在地下,他便用腳踢了一翻,解開胸前衣服,搜出兵符,並喚家將數人說道「你等星夜持此兵符,到左營飭副將朱猛,帶兵五百名守內城北門倒右營飭副將胡成,帶兵五百名守內城南門;到前營飭副將王德,帶兵五百名守內城東門;到後營飭副將周茂,帶兵五百名守內城西門;到中營飭總統哈克達,帶一千兵,在內城四面接應。均限四更一點,一律進城,將四門緊閉,不可有誤。」家將領命,分頭傳調兵將,不在話下。又喚過幾名家將說道「你等將殿前兩具屍骸,移至聞靜處所,著兩人看守,候天明棺殮。頃刻為太后垂簾、新君即位的吉辰,不便留在宮內。」大眾一聲答應,就同拖死狗一般,兩個抬一個,將徐森、徐鑫二人死屍抬出。徐天化望見;也覺些淒慘,不免落了幾點眼淚。徐焱怒道「父親要哭,待明日大事辦定,家去慢慢的哭。此時還是理事,還是鬧喪?你老人家偌大年紀,也覺太無主見了。」
徐天化被徐焱一頓收拾,真個啞口無言,只得拭拭淚眼,歎了一口怨氣,向簾外皇太子座位上坐定,對太后問道「請問姊後,適才徐焱的一切調度,姊後以為然嗎?」太后道「事到其間,也只得如此辦理了。但是調兵守城,不知徐焱是何意見?」徐天化道「姊後,此言何容動問,他父子既然逃走,難道還容他歸國不成?」五賢王道「國舅意見,原是不錯。但我此時細想,苟或皇上經此大亂,仍未喪命,顯繫上蒼保佑,恐我等逆天行事,終難成功。所幸我雖即位,不過護國,倘皇上有時迴鑾,還是讓位為是。」徐天化聽完,哈哈笑道「我不料五賢王此刻怎麼忽然的同孩子一般?我請問你,你可以讓位給他,他果可肯讓位給你嗎?周朝成王是個聖人,管、蔡之叛,是要殺死你的。這句話說得倒很有趣呢!」說著,徐天化忽然作吃驚之狀,又對徐焱道「哎呀,有一件事,你我少照應了。」徐焱道「父親不必吃驚,大約沒一件事,孩兒不曾佈置周密。父親所驚慌,孩兒已能料定,莫非因為昭陽宮及西宮兩處嗎?」徐天化道「是的。」徐焱道「如到此時查點,多分防備不及了。不瞞父親說,孩兒已久經每處派了十名家將看守去了,還待你此時才說呢!但是頃刻坐朝,有一件事不可忘卻,刑部尚書寇幀那廝,既不入宮朝賀太后萬壽,至於新君坐朝,他一定是不肯來的了。」說著,便望著五賢王道「這人最為可惡,請陛下坐朝時,即下一道聖旨,派四名侍衛,先將這人拿問,以警其餘,最為要緊。」五賢王道「我嘗聞此人頗有名譽,就將他治罪,人心不甚願服罷。」徐焱道「陛下錯矣,今日世界,只要有威力,總不愁人不服。要是處處天公地道,反轉是人就來欺你了。還有一事,湖西營趙公勝那廝,雖在臣父轄下,亦屬萬分倔強,也須降旨撤參了,著人替代,方為周妥。否則要是皇上同太子投到他處,同他合手,著實有點難制呢!」
徐焱正同五賢王議論一切,忽聽宮牆之外,雞子已啼了數聲;再一細聽,更樓上正敲四更一點,又見傳調兵將的家將,已經走回,將兵符繳上。說道「各處兵將,均已進城,四門均已有兵保守了。」徐天化聽說,忙走至太后簾前,低聲說道「天光已四更一點了,就請派本宮太監傳旨臨朝便了。」太后忙傳旨道「本宮太監,均著近前聽旨。」太后說著,又歎了一口氣說道「此時如蘇同、張祿在此聽差,這才最好的呢。」說著,又對五賢王及大眾臣子高聲道「各卿及我兒看了,昏君他是何等忤逆我宮中好好的兩名太監,他不合適,他就要硬說他有罪,至今送到刑部一連辦的怎樣罪過,都不曾給我一個信息。無論他身為天子,治理天下,就是鄉下愚民,也不應如此件逆。常言道『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想這不孝子,今日就便逃出,諒必天地不容。」正說之際,只見慈寧宮三十幾名太監,一個個皆上前聽旨。太后道「皇上昨日已懼罪逃走,今天五賢王新君即位,孤家也一同垂簾聽政。汝等快傳旨出去,今日在正大光明殿坐朝,著值殿各役敲鐘傳班,並在光明殿中垂下珠簾,並趕緊將龍鳳兩輦配好,立即回奏,孤家即同五賢王新君臨朝,不可遲誤。」太監等說了一聲「領旨」,當即出外各辦各事。
太后正坐在殿上守候太監回旨,忽見殿外隱隱有和尚從殿前走過,身上邋裡邋遏,就同濟顛僧容貌相差不多,心中好生疑惑。過了一刻,又覺那和尚從殿前又走過。此時卻喜一眾太監,紛紛繳旨覆命,有的說,正大光明殿珠簾已垂好了;有的說,傳班鍾已敲過了;有的說,龍鳳輦已配了。太后一一聽畢,忙問道「孤家問你們,前次看病的那個濟顛和尚,現在還住在淥猗亭嗎?」大眾太監均回道「那和尚不住在此,久已走了。」太后愣了半晌,又問道「你等適才出入,可曾看見一個邋遢和尚,走殿前轉了兩轉嗎?」太監等回道「奴婢等實不曾看見。」太后道「這又奇了,難道孤家的眼花不成?」分付「排駕登殿。」說著,便起身出座,五賢王也起身隨行,徐國舅、徐焱二人按劍緊隨,以防不測。一眾大臣真個默默的坐了一夜,此時聞得上朝,有的腿子都要坐麻了,用手揉著,跟隨出殿。太后同五賢王殿前上輦,前面一副朝燈鑾駕,更見有兩個太監,打著兩盞宮燈,但見兩副金瓜月斧,耀武揚威。警驆侍衛、駕前喊了幾聲,龍鳳兩輦正向宮門進發,忽聽宮外一片人聲。徐國舅這一嚇,非同小可,忙止住聖駕,同徐焱搶步出宮查點。原來非因別故,是九門提督宮門口紮下的一座營盤,內中人聲嘈雜。
看官,你道這營盤裡因何這樣嘈雜的呢?這位九門提督,姓武名金榜,是個侍衛出身。其人粗魯異常,已七十餘歲,因南渡保駕有功,記名提督,仍在侍衛上行走。皇上見他苦差多年,年已衰老,又知他無大才幹,不堪外任,夏間九門提督丁人傑出缺,就將他補了斯缺。慈寧宮萬壽,應帶一棚人,宮外紮營,均是例行公事。晚間內殿開席,太后照例也恩賞了一桌席。另外三軍犒賞的牛酒,送到營內,大眾皆歡呼暢飲,一個個並主將皆有了八九分酒意,卻被蘇蓮芳用悶香悶住。到得金雞報曉,武金榜他先醒轉,見大眾兵丁橫七豎八的倒了滿地,如死人一般,心中不解何故,連忙走至營外,正巧遇著一名宮監,手中提著宮燈遠遠而來。武金榜忙迎上一揖,問道「爺爺今夜宮內諒情安靜,沒有出什麼事罷?」那太監望他冷笑了一聲,說道「一點事兒都沒有的,總是你武老兒防護得好,只有皇上、太子被強盜兒劫去了,其餘並沒有啥事。」武金榜一聽,簡直魂飛天外,魄散九霄,初則還不相信,後又問了兩名太監,皆是一樣說法。心中一想皆是這班兵丁睡著誤事。氣沖沖的進營,取了一根馬鞭,向睡著的各兵,一溜煙抽上前去。大眾痛得怪喊,到得徐國舅查點,正在拔隊出宮。
徐國舅因有要事在心,也不加細為查察,轉身到輦前稟了一聲,說「宮外九門提督技隊出宮,所以人聲鼎沸,以外並無他變,就請起駕罷。」當下兩宮御駕出了宮,直向正大光明殿而來。到了殿前,各大臣搶步上殿,各歸班次。太后、五賢王出輦,徐焱先保著太后登了簾內的寶座,徐國舅保著五賢王,仍照登殿侍立。直聽徐焱宣旨「皇上無道,業已放逐。但國家不可無君,聯今不憚辛勤,垂簾聽政。命爾五賢王趙欣權護帝柞,勿負朕意。欽此。」五賢王聽畢,故意跪下謙讓了數句,然後叩恩,站起。走至御案,將登龍座,忽見御座上坐了一位金甲神人,睜圓二目。國舅、五賢王嚇得汗毛直豎,眼睛一花,一跟斗撲通栽倒。剛巧五賢王先行栽下,徐國舅就向他身上一伏,如同相打一般。不知這位金甲神因何顯靈,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