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先生的書我只讀過一本,就是剛剛讀的這本《千年一歎》。他過去的那本如雷貫耳的《文化苦旅》卻是沒讀過。究其原因,倒不是因為心裡存了另一位余先生糾纏的什麼「懺悔」問題,主要是因為80年代關於「文化」這個大題目的書和文章太多了。那些書和文章,表面上上下五千年,東方西方,博大精深,實則見識淺薄、缺乏智慧,表面上悲天憫人,「人文關懷」,實則全無對於國家、民族的真正情懷。這些東西在余秋雨先生的書之前,已敗壞了「文化」書的名聲,余秋雨先生的書題為「文化」而且「苦旅」,竊以為太酸,故此不看。
這次有所不同,四萬公里走過來,吃了這麼多苦,花了這麼多時間,用了這麼多人,砸了這麼多銀子,我想必有可看之處(竊以為「千年一歎」這個名字還是有點酸)。一讀,果真還是有些東西。
《千年一歎》提供給我們的是對於那些古老文明的直接肉眼觀察——也許僅僅是走車觀花的觀察。這樣的觀察也許不如統計數字的客觀和全面,但就其揭露一個文明,一個社會的真實狀況而言,有時也可以更為入木三分。在這一點上,我認為余秋雨先生的眼光還是挺深邃的。
我們早就知道,那些和中國同輩,或者比中國更古老的文明,都混得不好。但到底不好到什麼程度,說實話,我們都不太知道。我們中國人關心和瞭解得多一些的,都是這幾百年的熱鬧,即西方現代文明。余秋雨先生替我們去看了,告訴我們他看到了什麼。他告訴我們的故事非常生動,我認為編是編不出來的。
只剩下麻木等死了
我從余秋雨先生的故事中看到的最清楚的一點,就是幾乎所有的那些古老文明都瀕死了,它們絕無康復的希望,現在僅僅是躺在床上等死而已,留給後代兒孫的只是一個卑賤、淒慘、麻木(這倒不是一件壞事,麻木了就不痛苦了,既然沒救了,麻木就比痛苦好)如蟲豸般的生活。讓我們看看余秋雨先生幾段精彩的記述和評論。
「密密麻麻的人群的基本構成情況大概是:三成擺攤,一成乞討,六成閒站著。讓人感到擁擠的,首先是這六成閒站著的人,哪裡出了點小事就往哪裡湧,使人口的重量因運動而夯得更加密實;其次是擺攤的人,完全不講秩序,就像一個書架倒地,猛一看增加了十倍的書。」
「不管哪種文明,等到黑壓壓的人赤著腳、光著身子奔湧過來,什麼都不是了。」
但最可怕的還不是人多和赤貧,最可怕的是你完全看不到任何改變現狀的意願,看不到任何協同的有序,人們甚至不再抱怨了,不再罵街了,人們就把閒站著等死當作生活的必然。僅就這一點說,我們中國確實還沒有到這個地步。這一個半世紀以來,我們的文明從高度輝煌跌到了近現代的慘狀,但我們中國人還在奮鬥,還在力圖改變現狀,至少還在罵,還在抱怨。余秋雨先生說:「對於貧困我並不孤陋寡聞,中國西北和西南最貧困的地區我也曾一再深入。但那種貧困,至少有辛勤的身影、奮鬥的意圖、管理的痕跡、救助的信號,但這一切在這裡很難發現。因此,驚人的並不是貧困本身。」
我認為印度是沒希望的。中國有些人很看好印度(如果是想鞭策中國自己,那意願是好的),也有人說印度有兩億中產階級等等。我不太相信印度有兩億中產階級這種說法,如果真有,那恰恰說明情況更糟:你有兩億中產階級,還解決不了身邊的這些如此無法忍受的問題,那可真是病入膏肓了。當然,印度是個核大國,折騰起來還是夠別人喝一壺的,但也僅此而已。印度還有個不錯的軟件業。可這救得了印度嗎?軟件業能救幾個印度人?會寫軟件、英語好,移民到美國?這麼多年移了還不到一百萬,能移走五千萬嗎?不,這些都救不了印度。民主制度和市場經濟也救不了印度。這也是個躺在床上等死的文明,什麼也救不了它了。除了極少數幾個人,自己能在西方國家當個有錢的賤民。其他那些古老文明也是大致如此。
可別以為我是在這裡幸災樂禍、沾沾自喜,不,恰恰相反,我是從印度文明和其他古老文明的瀕死狀況看到中國文明如果走到這一步的可怕。我們中國今天還沒有到這一步,但這一步只是很小的一步,如果我們的文明不能邁出向前的一大步,那是很容易退後這一小步的。而只要退後這一小步,那就是一個絕不可逆的、萬劫不復的地獄。那時,我們就只能祈求上蒼趕緊讓我們麻木了。在我們的文明還沒有落入深淵之前,趕緊邁出向前的一大步吧!
獨裁者的罪惡和美英的凶殘
另外我想說說的是余秋雨先生在書中提到的伊拉克的狀況。伊拉克的統治者顯然是世界上最糟糕的統治者,這一點余秋雨先生沒有明說,但字裡行間感受得到。在我看來這一點也是十分明顯的:既不願戰,也不能戰,又何不早降,免得本國生靈塗炭。可它偏不,就在那裡耗著,自己卻還在那裡花天酒地。而它的人民居然也就允許它這麼耗著,既不憤怒,也不抱怨,真是人賤不若草木啊!
另一方面,美國和英國的殘酷令人髮指。難道你們不知道你們「懲罰」的都是那些無辜的婦女和孩子嗎?有能耐你們用巡航導彈把獨裁者一彈斃了,為何把這麼多無辜的婦女和孩子活活困死,卻動不到獨裁者的一根毫毛?人道在哪?良知在哪?憐憫在哪?從這裡我更認識到了一個民族絕不能指望另一個民族的人道、良知和憐憫,只有自己救自己。只可惜我們的許多知識分子認識不到這一點,總是指望「文明的」西方人的人道、良知和憐憫。
關於文明的論述只能是為關於現實的思想做包裝
《千年一歎》對於實況的記述十分有價值,但余秋雨先生對於文明興衰的一些評論我卻認為不具備太多的價值。按余秋雨先生說,其他古老文明都無一例外的衰落了,而中華文明還沒有敗亡,其原因在於其他文明往往搞軍事遠征,殺的昏天黑地,中華文明則是和平自守。但這裡有個太明顯、太讓人揮之不去的反例,那就是西方的近現代文明。西方的近現代文明可沒有少軍事遠征,它遠征得比人類歷史上的任何其他文明都厲害得多,到頭來是把其他文明消滅了,把人家種族都滅絕了,並沒有看到余秋雨先生說的那種「兩敗俱傷」,至少現在還沒有看到。我想,像文明這麼大的東西,實際上是什麼都有,很難下一個論斷的。你要找尚武不利、崇文有利的例子,有的是;但別忘了,別人要找尚武有利、崇文不利的例子也有的是。中國文人總是找到尚武不利、崇文有利的例子,無非是他們自己不喜尚武,並非尚武真的一定會斷送一個文明。再舉一例,余秋雨先生講佛教在印度的衰落,認為原因在於佛教是一種智者的文明,難見容於周圍的群氓,我認為這是一種典型的出於余秋雨先生這樣一個中國文人的自身處境、自身情感的結論。我記得曾讀過一本英國人寫的《印度佛教史》,那個英國人認為佛教在印度的敗亡恰恰是在於它太缺乏尚武精神,因而在伊斯蘭的武力面前,無法以它的教義組織起反抗,而印度教在這一點上比佛教強,因此印度人拋棄了佛教,而印度教卻在印度生存了下來。還有另外一個例子是80年代的「三百年殖民地論」。據說中國要是當它個三百年殖民地就好了,就富了,就發達了,就自由了,就文明了。論者確實也能找到不少例子自己的觀點。於是大學生們,小知識分子們,一個個激動得咩咩亂叫,恨不能當場把時鐘撥回去,去請三百年前的西洋人來中國殖民。然而,他們就沒想想印第安人被滅了種的例子,也沒想想余秋雨先生這一路所見所聞的例子。
所以,我認為,所謂文明的教訓,往往是論者先定觀點的產物。自己先把結論定了,然後找些歷史上的例子去證明。由於文明往往有極為廣闊的實踐和空間尺度,對於任何先定的結論,這種例子都是永遠找得到的。扯遠古文明的教訓,無非是為自己對於現實的觀點做包裝而已。對於遠古文明的總結往往是扯淡,比較實在的是對於現狀的描述和理解,這是我在80年代「文化熱」以來,一直持有的一個觀點。我對於余秋雨先生的這本書,也是這麼看。當然,中國人非常喜歡總結「歷史的教訓」,審美趣味也是喜歡沉醉於遠古,借古喻今是一種強有力的傳播手段,人們(包括我自己)不會棄置不用的,只是我們看別人用時,千萬別被他們的「博大精深」蒙住。
我們這個民族,或者說全世界的人,實際上恐怕是沒有時間去扯遠古文明的教訓了,因為我們這個世界已處在難以預測的巨變的前夜。這是我看下面一本書所感受到的。
整個人類文明已接近「奇點」
——讀《Mind,MachinesandtheMultiverse》
我是從美國的《大西洋月刊》上知道這本《Mind,MachinesandtheMultiverse》的。介紹說這是一本極好的書,它闡述了計算機技術與思維,乃至宇宙觀的密不可分的聯繫。於是我便托蘇珊,一個英國女記者,替我去買這本書。她是趁著暑期休假替我從美國買回來的(網上購書並沒有吹噓的那麼方便,所以還得人去)。
對於我這樣的外行來說,這本書不是很容易懂的。蘇珊說她是全然看不懂,故此對於我能看懂這本書表示欽佩。我在年輕時倒是學過一些算法、波函數什麼的,但已改行了近20年,現在就要憑那點底子來啃這本書。所幸的是,大致還能看懂。
這本書相當透徹地介紹了量子計算機的最新進展,從最前沿的理論計算機科學,到量子算法,到實現量子計算機的硬件方式,到已進行過的各種各樣有關實驗,都做了詳盡介紹。這使我對於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具有無比威力的量子計算機有了相對完整的瞭解。但這本書使我收穫更大的,是它引導我去網上看「Singularity」,即「奇點」理論。
「奇點」理論
「奇點」是什麼意思呢?它本來是一個數學名詞,在這裡的意思是,人類的科學技術,人類的文明的進步正在呈加速發展的趨勢,速度加到一定程度,就會達到一個點,過了這個點,一切都將以現在不可預測、無法想像的速度和形式發展了,這個點就是「奇點」。這個「奇點」,據一些人說,已經不會太遠了,大致也就是距離現在三、四十年的樣子。
「奇點」的根據是什麼?主要的根據是人工智能的發展,人工智能將在不遠的將來超過人類的智能。這一點也許許多人不會同意,他們認為,機器的智慧永遠超不過人類。但我想,只要是對「複雜」研究的理論和實踐,對遺傳算法的理論和實踐有所瞭解的人,對於機器的智慧可以超過人類的可能性不會完全否定。對於中國讀者來說,有一本容易讀懂的書,丹尼爾·希利斯的《通靈芯片》(是《科學大師佳作系列》中的一本),可以參考(還有其他一些書,這方面的書翻譯過來的越來越多了,這還真是一個好現象)。丹尼爾·希利斯在書中還舉了一個很實在的例子:用模擬進化做出來的排序算法,比人做出來的要快,同時人對於它卻無法理解。問題只是我們什麼時候能夠有功能足夠強大的計算機來「培養」人工智能。
而相關技術就在眼前了:計算機網絡,量子計算機,納米技術,DNA計算機,遺傳工程,等等。只要在一個點上突破了,馬上會引發全線突破。即使退一萬步說,後面的那些全突破不了,僅計算機網絡一項,便足以在不久的將來「突現」超過人類的智慧。於是又有人提議,與其搞AI(人工智能),讓機器把人類制了,不如搞IA(Intelligence
Amplification,智能放大),用納米技術、遺傳工程什麼的,把人類自己搞得更聰明。不管是哪種情況,總之,人類文明正處於轉折關頭,一過了這個關頭,人類社會的一切都會大大改變。過去幾千年的科技進步,在超級智能之下,也許只要一、兩天就能完成,人類的政治、經濟等諸多方面的生活方式也會發生巨變。於是現在西方又出了「extropy」(據他們自己說與entropy,熵,沒什麼關係,我不知道該怎麼翻譯)運動。那些「extropian」們,準備保養好身體,等它個四、五十年,到時用新技術(如納米技術)替換掉自己的血肉之軀,到更高的「層次」上去長生不老、成佛成仙了。
中國面臨的科技差距拉大的危機
上面說的這些像科幻?也許吧,但不完全是科幻。就算達不到那個程度,最近二十年科技在加速發展這一點卻是實實在在的。而這種加速的科技發展很可能一下子把在科技方面落後的國家和民族一下子拋入萬劫不復的深淵。過去幾百年中西方人利用科技優勢對於其他種族的奴役和滅絕,和這次相比,恐怕也是小巫見大巫了。就拿量子計算機來說,做出能替代掉現在的傳統計算機的量子計算機,恐怕還要有些年,但量子加密技術和量子解密算法,卻是近在眼前了。僅僅就這一項技術,即可將力量的差距拉得極大極大。試想一下,你的秘密別人全知道,而別人的秘密你卻一點都不知道是什麼樣吧。僅此一點,就是一個相當可怕的前景。
如果上述那些美好的場景不能完全實現,對於科技落後的民族只能更糟。「extropian」們的想法是,他們是準備「上層次」了,根本不屑來和「stay-behind」(跟不上趟的)來爭資源了,這個地球就留給你們吧,我們是要飛昇了,如果我們有興趣,也許還會像現在人類照顧寵物一樣的照顧你們一下。據他們之中的有些人說,人類之所以始終找不到地外智慧,就是因為地外的超級智慧不屑於搭理人類,人家已經「上了層次」,還搭理你幹嗎?如果真是那樣,倒也好,我們就「staybehind」了,慢慢享受著他們留給我們的地球了。問題是如果他們一下子還上不了一個「層次」,只能上半個「層次」,還是要跟「stay-behind」爭這個地球的資源怎麼辦?那時,「stay-behind」恐怕就真遭殃了。
可我們中國人好像對於這些至關重要的發展完全沒有感覺。表面上也在講科技的重要性,但吹牛多而並不做多少實事。如IT業吹噓中國的計算機技術「只比美國落後幾個月」,其實這是完全混淆了買東西和造東西的區別:一個文盲也可以抱一台電視機回家,你能說他和造電視機的工程師掌握了同樣的技術麼?如替美國做了1%的人類基因組測序,就說中國的生物技術如何如何,你先說說有多少現在正在使用的抗菌素是中國搞出來的吧。
最為可笑的是吹噓所謂的「知識英雄」。一些媒體人士把知識經濟等同於互聯網經濟,把互聯網經濟又等同於網站經濟,把網站經濟又等同於具有中國特色的網站經濟,於是一些沒有任何科技含量的網站的C什麼O被吹成了「知識英雄」,於是舉國上下的崇拜,舉國上下的歡騰,以為中國已經邁入了先進科技的行列。這恐怕是我們又一次被引上了類似於大躍進「小土群」的邪道,只不過這次領軍的不再是不識幾個大字的生產隊長,而是美國回來的MBA。危險啊,中國!
有些人不是不懂這個差距之大,但也高枕無憂,他們抱定了信仰美國,認為美國的科技進步就是全人類的科技進步,故此他們不著急。然而,就算美國對於中國沒有任何惡意,就算美國完全沒有遏制中國的打算,就算美國是中國的盟國,我們自己一點不爭氣,全靠別人幫你,能行麼?就算是好朋友,能這麼靠在別人身上麼?
我絕不是貶低中國科技人員這些年來的辛勤勞動,但我們中國的科技確實是很危險地落在了別人後面,而且看不到出路。主流經濟學家給我們開出的藥方是「產業化」、「走市場」,但我看就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階段而言,這條路多半走不通,中國的產業界既沒有這個力量,也沒有這個眼光。回到「兩彈一星」式的搞法去?理想主義時代已過。怎麼辦?大家多想想辦法吧!可似乎沒有多少人願意去想。我總是很奇怪,為什麼中國的那些思想界「大師」們,那麼崇拜西方文明,卻對於西方文明的最主要部分,科學,一貫忽視,甚至厭惡,他們總是說這只是「器物」,並不重要。「大師」們,把你們的超人智慧多用在科學上一些吧!我不是說你們應該去編寫程序,或是去穿刺細胞膜,術業有專攻,這些用不著你們去做,但是,多想想科學與文明的關係,多想想科學與我們民族生死存亡的關係,多想想我們中國怎麼才能把科學搞上去。
每每想到這些事,我眼前就浮現出余秋雨先生所目擊的那種瀕死文明的恐怖。但我們畢竟還沒有瀕死,我們還是有救的。
(作者王小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