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起潛此時正賦閒在家,見到三桂後非常高興,至於三桂全殲後金先鋒營的事跡他也已經知曉,當下大力誇讚了他幾句。
由於三桂第二日一早還要入金殿面聖,因此高起潛並未糾纏他過久。只是在最後叮囑他,面聖完畢後須立即趕回府中,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安排。三桂雖然沒有具體追問,但知道義父此舉必有深意。
第二日早朝,三桂如約押著後金俘虜杜度前往金殿。
崇禎今日根本無心聽取眾臣的奏章,只是簡單的應付了一會兒便已忍耐不住,對下面的傳旨官問道:「遼東參將吳三桂來了沒有?」
傳旨官躬身道:「回萬歲,遼東參將吳三桂已在殿外等候!」
崇禎聞聽面帶喜色,點頭道:「宣他進來!」
傳旨官答應一聲後轉身回到殿門口,衝著殿外高聲喊道:「萬歲有旨,宣遼東參將吳三桂進殿覲見!」
聲音在空曠的廣場上遠遠傳了開去。三桂忙整了整衣冠,隨後在傳旨官的指引下昂首步入金殿。
進殿後三桂拿眼角掃視了一眼高台之上端坐的崇禎以及兩旁的一眾大臣們。隨後撲通跪倒在地,口中高呼道:「遼東參將吳三桂叩見聖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崇禎和顏悅色的道:「平身吧!」
三桂謝恩之後這才緩緩站起身。
崇禎一邊仔細打量著三桂一邊點頭讚許道:「嗯,兩年多未見,吳三桂你又長大了不少啊!如今站在殿中望去樣貌雄奇,威猛絕倫,確有一股沙場猛將的味道。嗯,看來這幾年的戰場生涯令你又成熟了不少啊!」接著又問道:「對了,今年你多大年齡了?」
三桂忙回答道:「多謝聖上關心末將,今年末將已經一十八歲了!」
崇禎聽了略帶感情的道:「一十八歲!正是人生的大好年華啊!只可惜這天下不知有多少如你這般擁有青春年華的青年人,眼下卻依舊無所事事!他們或扎溫柔鄉中,或臥醉酒坊內,只知道貪圖享樂,得過且過,哪裡還記得這大明江山保下來是多麼的不易啊!而你卻在這十八歲中就已成為了我大明遼東軍中的一員青年悍將!唉,如果這天下人人都似你這般,我大明朝的江山何愁不萬世永固啊!」
三桂忙躬身答道:「陛下英明神武,我大明有陛下您這有道明君,必定會世代傳承下去!」
崇禎緩緩點頭,歎道:「但願如此吧!」隨後又感到在這樣的場合如此消沉有些不妥,忙打起精神對三桂道:「吳三桂,將你這次伏擊後金軍前鋒營的具體經過再為朕及列位臣工好好說一遍!讓大傢伙也跟著長長見識與士氣!」
三桂忙點頭應是,隨後在這金殿之上將如何伏擊了後金軍前鋒營的具體經過略有些添油加醋的詳述了一遍。
這一講就是將近半個時辰,由於三桂事先就已想好了詞,因此在很多細節方面又特意加工了一番。結果就變成了好似講故事一般,這樣一來這場伏擊戰役就愈加變得驚險無比了,堂上有很多大臣從未聽說過打仗竟還有這麼打的,一時間感同身受,聽的是津津有味。
台上的崇禎也是如此,直到三桂最後終於講完,崇禎依然還有些意猶未盡的樣子,他低下頭望了望殿中的眾臣,高聲問道:「此次吳三桂為我大明立下了如此大功,列位臣工們看看該如何的封賞於他啊?」
這個問題一出,大殿內立時安靜了下來。眾大臣你望著我,我看著你,誰都沒有率先提出建議。就這樣,殿中形成了一種冷場的局面。而三桂孤零零的站在殿中也顯得有些尷尬。
片刻後,崇禎終於忍耐不住,繼續問道:「怎麼,難道你們竟沒有一個合適的獎賞之法麼?誰來上前說一說啊?」
殿中眾大臣還是大眼瞪小眼的相互望著,可就是沒有一個人上前提議。
站在殿中的三桂此時心中也暗暗的有氣,這些老滑頭,一到這種關鍵的時刻就打退堂鼓。自己打了勝仗立了功,竟然沒有一個人提出該如何獎賞自己!哼,走著瞧,早晚有一天我要讓你們都後悔今日的所作所為!
就在崇禎不耐煩的皺起眉頭剛要發作的時候,由班中終於施施然走出一人,高聲道:「啟奏陛下,微臣有話要講!」
此人乃是當朝首輔大臣、大學士周延儒,在朝中有著深厚的根基及影響力。當然三桂此時還不知道他是誰,但見到這個老頭敢第一個站出來為自己講話,心中不由的很是高興,同時也對他有了幾分好感。
崇禎此時也終於可以下得來台,見到是周延儒,忙喜道:「周大人有何建議快講!」
周延儒首先清了清嗓子,隨後拿眼角掃了一眼旁邊站立的三桂,對崇禎躬身道:「微臣的提議就是,陛下不但不應該對遼東參將吳三桂進行封賞,還應該問罪於他並對他進行責罰!」
此言一出,不但堂中的三桂及眾大臣一驚,就連崇禎也是怔了一怔,接著不解道:「周大人這是何意?吳三桂為我大明立了大功,怎麼你反而還要朕治他的罪呢?」
周延儒定了定神,緩緩道:「陛下請聽微臣向您一一道來!」接著他伸出一根手指,道:「第一,方才微臣聽了吳三桂親口講述的伏擊經過,可以說是驚險無比,險象環生,稍有不慎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既然他明知在後金軍前鋒營後面不遠處還有他們的主力大軍存在,卻為何依然徒懲匹夫之勇,將一萬騎兵置於生死邊緣之險地?恐怕這不能簡單的用運籌帷幄來解釋吧,依微臣看來這就是求功心切,兵行險招之舉!還好最後僥倖得以逃脫後金主力大軍的追擊,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不過這種拿手下一萬騎兵做賭注的做法絕對是萬萬不可取的。要知我大明如今國庫異常空虛,根本拿不出多餘的錢來補充軍隊。尤其是騎兵,更是重中之重。現在整個大明純騎兵軍隊也才僅僅八萬上下,如果就這麼輕易的將之損失掉一萬,豈不是得不償失?」
說到這裡,周延儒一副怒氣勃發的神情,大有興師問罪之意。他沉了沉氣,接著又多伸出一根手指繼續道:「第二,前幾日後金皇太極與我朝在北京城外達成停戰撤兵協議之後,消息猶如雨後春筍,可以說是舉國皆知。可是吳三桂這麼單方面伏擊後金軍一來,停戰協議就成了一紙空文。這讓後金皇太極該如何想?他肯定會罵我大明言而無信,背信棄義!這又讓天下有識之士該如何想?他們肯定會說我們這樣做失去了我大明天朝大國的風範。如果後金皇太極遣使追問過來,敢問我們該如何答對解釋?我天朝的禮儀威嚴又將放在何處?」說罷連連搖頭道:「吳三桂這麼魯莽行事,實在是置我大明於不利境地啊!」
崇禎聽了若有所思的靜靜思索著,殿中的眾大臣也都紛紛交頭接耳的議論著。而殿中一直站立的三桂此時心中卻好似有一股滔天怒火在胸中激盪。沒想到這個老東西不但不是在替自己討封賞,反而還當眾向崇禎參自己一本。真是氣死人了!
崇禎一邊回味著方纔的分析一邊點頭道:「你說的也不是不無道理,可是朕總感覺這裡面有什麼不妥。如果就這麼責罰吳三桂,怕是有很多人心不服啊!」
周延儒此時又建議道:「陛下,如果此次不果斷處置吳三桂,怕是將來會有很多人向他效仿啊!到那時豈不是要將陛下將火坑裡推嗎?還請陛下明察啊!」
崇禎這次沒有答話,而是眉頭緊鎖,陷於矛盾之中。而周延儒就是看準了崇禎生性多疑的毛病,因此才對症下藥,讓他對三桂此戰的目的產生懷疑。最可恨的是殿中有幾個大臣為了拍首輔大臣周延儒的馬屁,竟紛紛附和他的提議,這下就使矛盾中的崇禎更加為難。
三桂這時依然面無表情,但內心深處卻恨不得立時將身邊這個老頭當場掐死。他強忍著這種強烈的衝動,但雙手卻悄悄的狠狠攥起了拳頭。心道你這個老不死的懂個屁!北京城都險些被人家攻破還講究個什麼天朝大國威儀?有機會我好好的羞辱你一番,看看你到時候還講究不講究什麼威儀!
三桂有心想當場對周延儒進行反駁,無奈崇禎沒有問到自己還不能隨便張口說話。畢竟自己只是個小小的參將,還沒有資格在金殿之上發話的權力。
就在此時,新任兵部尚書洪承疇呆不住了。本來他不想說話,但適才經周延儒這麼一說,等於吳三桂這個大勝仗算是白打了。不但無功,反而還要記過。這對他來說實在有些接受不了,畢竟他才是直管整個大明軍隊的兵部尚書,而眼前的吳三桂也算是他手下的一員小將。如果就這樣草率的將他治罪,那自己該如何向天下的各處軍隊交待?再者說他周延儒也實在管的太寬了一些,雖然他是當朝大學士,首輔大臣,但如此當著萬歲及眾大臣的面羞辱折損我的部下究竟是出於何種目的?這不是相當於當眾扇自己的耳光麼?想到這裡,洪承疇出班奏道:「陛下,微臣認為如要將吳三桂治罪實有不妥。」接著又道:「雖然方才周大人說的也有他的道理,但吳三桂年僅一十八歲,行事難免會魯莽一些,況且手下兵將也損失不大,因此這些並不足以作為懲罰吳三桂的理由。至於第二點,我們大可不必擔心,無論他皇太極怎樣詢問,我們都可給他來個矢口否認,甚至說是各地的反賊、叛軍所為,這樣他也只能無可奈何。而此次吳三桂將後金軍前鋒營五千人馬予以全殲,又俘獲了敵方主將,絕對算得上是大功一件。就算陛下因為方纔的顧慮不對他進行封賞,但也應該兩相抵消啊!否則對有功之人不但不賞,反而還要懲罰,恐怕將士們不但會有怨言,還會影響士氣啊!」
這一番話合情合理,把正在犯難的崇禎登時解救出來。連忙點頭道:「嗯,洪尚書此言甚是有理,就照你說的辦吧!」
(作者,《吳三桂新傳》!請大家用實際行動推薦、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