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東顧 第四部 虎吞萬里 第九章 宣慰使
    第四部虎吞萬里第九章宣慰使

    在一望無際的陽武大地上,滿地都是人的屍體,刀劍四處亂扔著,許多旗幟都已成破碎。府兵們,西秦騎兵們,在仔細的搜尋著戰場的每一寸,每一具屍體。

    他們把叛軍、降軍的屍體抬起來扔到牛車上,等積累到一定數量時,再趕著牛車把滿滿一車的屍體拉到一個挖好的大坑裡,就像倒垃圾一樣,把屍體傾車倒下。看到在斜坡上滾動的屍體,彷彿他們像是睡熟了一般,無力地在翻著身,一直滾到坑底那厚厚的一堆屍體上。府兵陳大頭感到木然,他是關中寧州人,今年已經三十四了,因為是個老弓箭手,射的一手好箭,安史一亂,就被折衝府給點卯了。

    看著這海了的屍體,陳大頭已經不再覺得驚訝恐慌了。看到自己的隊友在自己的身邊倒下,慘叫,雖然服役多年,但是卻從未打過仗的陳大頭的手直在哆嗦,一連射偏了數箭。

    後來弓箭手放下弓弩,拿起刀劍大棒,衝上去同叛軍絞殺起來。看到自己的隊友在自己面前被砍成了兩截,看到自己的隊友在自己的面前被迎面一棒打的面目全非。陳大頭彷彿瘋了一般,他不由地拿起大刀,只管拚命地砍,只要他們的衣服顏色不一樣,陳大頭就是一刀,殺到後面,陳大頭覺得自己已分不起是敵是友了,不知是自己的眼睛被血給染紅了,還是因為大家都被血給染紅了。

    自己的那一隊五十人,現在只剩二十一人了。看著這滿坑的叛軍屍體,陳大頭沒有感到畏懼,「你們生前那麼凶悍老子都不怕,現在你們都成死人了,我還怕你們不成?」

    陳大頭用自己的滿是老繭的手搽搽自己的臉,開始用大鏟剷起土,掩埋屍體。

    在這個戰場上,清理出五萬一千具叛軍屍體,二萬三千具降軍屍體,他們都被幾十個大坑掩埋了。

    清理出的二萬一千具府兵屍體,在陽武的南邊的一座巨大的山頭上,被按隊掩埋,這裡很快就密密麻麻的立滿了墳頭。

    清理出的七千四百具西秦軍屍首,被一一火化,裝在壇中,由專人帶回西秦,再由其家人安葬。

    望著滿目蒼涼的戰場,劉鎮宇如同那頭上冷冷的月色,屹立在那山崗上。易常勝已經從白天那種狂熱中清醒下來,望著那會令無數家庭心碎的戰場,易常勝心裡只有一個念頭,不要讓我的故鄉-拜占庭也發生這樣的大會戰和這樣巨大的犧牲。

    這時高適騎馬跑上山崗,對劉鎮宇說道,「大將軍,府兵墳塋已經按照你的吩咐,立碑刻名了,那數十個叛軍墳塋怎麼辦?」

    劉鎮宇思緒一會,黯然說道,「他們也有父老親人,雖然都找不到他們的名字了,那就全部刻上從安逆戰死者吧,讓他們的親人來拜祭時也好有個找處。」

    說罷,拍馬欲走,突然又停了下來,轉身對眾人說道:「百年之後,誰還會記的住他們,到時他們就和我們,我們這些勝利者一樣,都是一堆黃土了!「

    陽武大戰的勝利迫使圍攻晉陽(太原)的史思明、蔡希德、牛廷玠分別撤退,而被郭子儀死死圍住、日夜攻打的大同高秀巖求降不得,只得在城落時自殺。

    郭子儀和李光弼集兵十萬屯於常山,圍史思明於博陵,聽說潼關失守,長安危急,立即退守井陘。後來唐皇自長安傳詔,才知道西秦這支主力軍參戰勤王。在劉鎮宇大軍東出潼關,壓的洛陽動彈不得時,郭子儀與李光弼商量妥當,李光弼留二萬人馬守北京晉陽(太原),吸引河北叛軍主力,郭子儀率七萬北上,直取雲中郡大同,這樣就可以威脅叛軍老巢-范陽,與劉鎮宇南北呼應,把叛軍網在其中。

    郭子儀北上後彙集了三萬回紇兵,兵勢更盛,把高秀巖的三萬叛軍在大同圍了個水洩不通,要不是大同城堅牆高,而郭子儀又體恤兵士,早把大同打爛了。

    史思明自博陵、蔡希德自上黨、牛廷玠自范陽匯兵十萬,可就是不敢去解大同之圍,只好把晉陽也圍了個水洩不通。他們想以晉陽的壓力來迫使郭子儀解大同之圍。

    他們可沒有郭子儀那麼體恤兵士,他們輪流出兵,日夜攻打晉陽。

    面對叛軍的強大攻勢,晉陽守軍諸將都惶懼不安,而李光弼卻指揮若定,組織起了嚴密的防守。

    史思明等叛將圍攻晉陽月餘不下,便選精銳士卒為遊兵,讓他們進攻城南,再轉攻城西,自己則率兵攻城北,而後轉攻城東,試圖尋找唐軍防守漏洞。然而李光弼治軍嚴整,早看破了史思明的詭計,按兵不動,只等叛軍攻打,然後突然發難,史思明苦戰數日,卻無懈可擊,反而死傷慘重。

    李光弼又派人挖掘地道,通至城外。叛軍在城外叫罵挑戰,常冷不防被唐軍拖入地道,拉至城上斬首,然後將頭顱拋下城來,嚇得叛軍膽顫心驚,走路時都低頭看地。

    叛軍用雲梯和築土山攻城,唐軍便在城下先挖好地道,使其一靠近城牆便塌陷,死傷無數。李光弼為阻止叛軍強行攻城,還在城上安裝投石機,發射巨石,一發可擊斃叛軍二十餘人,史軍士卒死于飛石之下者甚眾,被迫後退,但圍困愈加嚴密。

    李光弼為打破叛軍圍困,使出詐降手段。先派一口齒伶俐之人出城,與叛軍約期出城投降,卻暗地派人挖掘地道直至叛軍軍營之下,先以撐木支頂。到約定之日,李光弼派部將率數千人出城偽降。叛軍不知有詐,正在調動出營時,突然營中地陷,死千餘人,頓時一片慌亂。唐軍乘機擂鼓吶喊,猛烈衝擊,又殲滅叛軍萬餘人。

    正在晉陽激戰正酣時,傳來了安祿山的死訊,和安慶緒繼位的消息。史思明等將心中忿忿不平,加上洛陽被圍,安慶緒和嚴莊無法安撫河北諸叛將。所以史思明、蔡希德、牛廷玠聚於晉陽(太原)東的壽陽,發表檄文,說道:「安慶緒身為兒子居然殺父篡位,天理不容!我等要為太上皇報仇!而嚴莊身為臣子,深受安祿山重恩,卻助逆謀叛,實當誅滅!」於是眾將推史思明為大燕天下兵馬都元帥、河北節度使,總領河北叛軍,蔡希德為河東節度使,牛廷玠為范陽節度使,他們還沒有忘記困在大同、岌岌可危的高秀巖,給了他一個朔方節度使的高職。

    還沒等眾叛將把新官職坐熱,安慶緒、嚴莊棄洛陽,在陽武遭到全軍覆滅的消息傳來。接到戰報,史思明氣得大罵,「嚴莊酸儒!誤國誤軍!」

    的確,在史思明等經驗老到的沙場老將看來,嚴莊棄洛陽而去,不走河陽,卻要走汴梁,讓大軍長期暴露在官軍之下,從而讓官軍從容佈局,一舉將其殲滅,實在是失策的很。雖然史思明等河北叛將看不起安慶緒、嚴莊等人,而且矛盾重重,但是大家同為范陽叛軍,已經是一根線上的螞蚱,雖然罵得的凶,但是初聞惡訊,還是免不了兔死狐悲。

    圍晉陽的叛軍頓作鳥獸散,史思明率軍回博陵,牛廷玠率軍回范陽,一路上燒殺搶掠。而蔡希德的老巢在上黨,這可讓蔡希德為難了,那裡離河南太近,在洛陽大勝的官軍很有可能乘勢把自己這支孤軍吃掉。

    在晉陽城等待數日,聽說河南官軍也是元氣大傷,正在河南修生養息。蔡希德一咬牙,決定先回上黨,把老婆孩子、罈罈罐罐什麼的先收拾了,然後再經鄴城去河間,與史思明首尾呼應,也好有個照應。

    誰知蔡希德顧的了頭,顧不了尾,他只顧看老巢有沒有被端,卻忘記了後面還有個危險的李光弼。由於蔡希德的猶豫,史思明、牛廷玠的叛軍已經過了廣陽,蔡希德才開始起拔南下。李光弼看準時機,率軍出擊,連夜血戰,大破蔡希德四萬大軍,繳獲大量軍資器械,而蔡希德死於亂軍之中。史思明、牛廷玠叛軍已經是歸心似箭,無心回頭來援救,只好發了一聲感歎,東撤的更快。接著李光弼就順勢收復上黨等河東諸郡。

    在大同,高秀巖知道陽武兵敗,晉陽之圍已解,知道自己是不可能有援軍的了。面對孤立的絕境,高秀巖請求投降。而郭子儀正鬱悶的很,圍困大同已經數月,現在河南的劉鎮宇殲滅了十五萬叛軍,而李光弼不但守住了晉陽,還殲滅數萬叛軍,並且順手把蔡希德給幹掉了。可自己這,官軍死傷數萬,就是打不下大同,現在大同叛軍士氣全散,已是甕中之鱉。高秀巖現在想投降,郭子儀說什麼也不答應,而且還怕他是詐降,這個關鍵時刻,可不能陰溝裡翻船。

    天寶十六年(公元757年)正月初四日,高秀巖自殺,大同叛軍出城投降。

    一連的喜報傳到長安,終於讓沉悶已久的朝野迸發出一種喜悅。滿朝文武已經從潼關失守,長安危急的陰影中走了出來。

    現在東都洛陽已經收復,安祿山已經被挫骨揚灰,新逆酋安慶緒和高尚等一干叛臣被活捉了,正在解往西京長安的路上,河南也已經看不到叛軍了。在河北,叛軍在太原城下大敗,損失數萬人,大同收復了,叛軍現在就龜縮在博陵范陽等幾個孤城。大唐中興之日,指日可待了。

    眾臣的賀表如潮水般送上來,過幾日,收到風聲的關中等州的地方官員也紛紛上表慶賀。

    唐皇終於在朝堂上露出笑容了,這也讓被唐皇陰冷的臉折磨了數月的大臣們舒了一口氣。所以唐皇發出一連串的封賞詔書時,眾大臣都沒有異議。

    郭子儀、李光弼被加了尚書左僕射和右僕射,張巡被加兵部尚書,南霽雲、雷萬春也被加了宣威將軍和明威將軍。

    而最大的功臣,興王崛(畢竟他是最高指揮官)和劉鎮宇兩人分別只得到布帛三百匹,黃金五千兩的獎賞。這讓許多人揣測不已,議論紛紛。

    由於運河和黃河的交通已經被打通,大批在江淮囤積的物資錢糧被北運,先運到汴梁,犒賞三軍,尤其是西秦軍將士,由於封又不好封(畢竟是屬國的人馬,人家要你的官職幹啥?),所以還是錢財來的實在些,按照唐皇的命令,上百萬布帛等財物被分給西秦騎兵和府兵,汴梁一片歡呼!

    得了大頭的西秦騎兵是高興的不得了,萬里轉戰求的是有戰打,現在又有錢賺,豈不樂哉!一連幾日,西秦騎兵的營地裡,到處是篝火,到處是歌聲。

    在長安東宮(歷史上,唐明皇早已經開始把太子移居他處居住,不再居住東宮,在這裡為了方便,也就讓太子依然住在東宮了。),一間隱秘的房間裡透出隱隱的光線,三個人在輕聲商量什麼。

    「東都終於收復了,這天下快太平了。」正中的太子亨高興的說道。「是啊,太子以後繼承大統時,這天下就已經又是太平盛世了。」旁邊妖媚的張良娣笑吟吟地扭動著身子,給太子亨敬上了一杯酒。兩人立即笑到一堆去了。

    在燭光的陰影裡,一個瘦長的人在如隱如現。「殿下,你不擔心嗎?」那人從陰影中伸出頭問道,他就是太子亨的心腹,宦官李輔國(現在的李輔國還叫李靜忠,為了習慣,就提前叫他李輔國吧。)。只見此人長相醜陋,在搖動的燭光裡顯得有些赫人。

    李輔國,原任養馬院中管理帳簿的小官。當其四十多歲的時候,因養馬有功,被薦去太子李亨宮中服役。在太子亨最危難、最空虛的時候,與張良娣一起待在太子亨的身邊,安慰他,為其出謀劃策,排憂解難,所以深得太子亨的信任。

    在興慶,李輔國對太子亨說道,劍南是楊國忠的地盤,根深地固,如果去了的話,楊國忠就會攜天子以令天下了,而一直是其眼中釘肉中刺的太子亨的下場就可想而知的。太子亨當時就打了寒戰,當即默許李輔國在隨駕禁軍裡四處煽動,最後挑起了兵變。

    兵變過後,李輔國又勸太子亨立即北上,然後可以伺機登位,脫離苦海,總領大權。太子亨不由大喜,立即向唐皇請辭北上,可惜被不知哪裡跑來的西秦軍給截住了,又送回了長安。

    在燭光中,太子亨聽完了李輔國的話,不由一愣。過了一會才說道:「興王崛此次總領兵馬,平叛逆亂,功勞是大,可唐皇不是沒有大賞他嗎?」

    李輔國不由大急,自己本來策劃好的計劃卻功虧一簣,本來這時應該在靈武輔佐這位太子登續大統,可全被突然冒出來的西秦軍給攪和了。本來還有機會的,就是總領天下兵馬,主持平叛事宜。可是半路上又殺出個程咬金,這個重要的職位又讓一個以前不顯山露水的李崛給搶去了。而太子亨好像沒什麼事,只要太子這個帽子還在自己的頭上就行了,卻沒有看到就在眼前的危機。

    李輔國細小的眼睛全藏不住他的野心,瘦小的身材掩不住他的壯志。他明白自己以前的苦心用意不能半途而廢,必須要把眼前這個昏庸無能的太子扶上位,這樣自己才能一起飛黃騰達,已經走到了這一步,必須繼續走下去了。

    李輔國壓低著聲音說道:「太子殿下,天下人都知道,此次大捷,兩人功勞居偉。一是實際的總指揮秦王劉鎮宇,二是名義上的總指揮興王崛。」

    看到太子亨在出神的聽著,李輔國不由地急聲說道,「聖上不封賞秦王,是因為他功勞太大,已經封無可封了,只好以布帛財物表示一下。你想他秦王疆土萬里,臣民千萬,自立為王,大唐能賞什麼東西可以配的上他。而且大家都知道,此次秦王勤王,完全是為了報答聖上的大恩,一旦平叛事畢,他肯定會回他的西秦,舒舒服服地當他的一國之尊了!」

    太子用手轉著酒杯,仔細的聽著,張良娣此時已經坐在太子亨的後面,輕輕地捶著太子的後背。

    「可是聖上連興王崛也如此薄賞,其機可揣呀!」李輔國繼續說道。太子亨手裡的杯子突然停止了轉動。「現在看來,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聖上等興王崛完全平定叛亂後,以天下賞之!」

    李輔國的話如同一聲炸雷,一下子劈在太子亨的耳朵旁,手裡的杯子一下子摔在地上破成數塊。

    太子亨愣在那裡許久,越想越心酸,自己多麼的不容易呀。自開元二十六年被立為太子後,一直面對其它諸皇子的暗箭冷槍,然後又是李林甫、楊國忠,那個不把自己視為眼中釘,欲先除之而後快。好容易這兩大奸臣都死了,看到唐皇年事已高,自己也看到了出頭的曙光了,卻冷不丁的又來一個興王崛。

    太子亨眼淚很快就出來了,轉身伏在張良娣豐滿的胸脯上大哭起來、

    李輔國連忙勸道,「殿下,還有轉機,還有轉機。」太子亨立即抬起頭,「什麼轉機?」「太子殿下可向聖上進言,說應該派人去汴梁宣讀聖恩,代聖上撫慰眾軍,再可提醒聖上,為防止郭子儀、李光弼也成安祿山之流,可請聖上派親信之人去軍中觀軍容,鎮撫其軍。只要聖上同意了,太子就可以選派心腹之人,分駐各軍,即可收攏兵權了,遙遙指揮,爭奪軍功了。」

    太子亨聞言大喜。

    當太子亨求見唐皇時,唐皇正在同楊貴妃在內苑設小宴。自興慶兵變後,楊貴妃就一直很低調地呆在後宮中。今日,唐皇心情比較好,就擺下小宴,同自己心愛的女人小酌一下,一洗多日的沉悶。

    聽高力士報太子亨求見,連聲叫傳。

    在太子亨伏在地上把李輔國說的那套說給唐皇聽時,唐皇正在出神地看著自己的這個長子(忠王亨乃唐皇三子,但是是活著王子的老大了),當年將趙麗妃所生的前太子兄弟三人廢為庶人,轉而賜死後,聽了高力士的話「推長而立,誰敢復爭」,立了這個兒子為太子,風雨多少年,受了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的多少苦,可就是因為太平庸,到現在卻已經在預計中被廢太子位了。

    唐皇望著自己的這個兒子,感到一陣憐惜,一種前所未有的憐惜,真是可憐的兒子呀,當了十幾年太子,結果還是一種空。

    在唐皇還在那裡憐惜時,太子忠已經講完了。思緒很亂的唐皇就聽了大概,覺得這也對,於是對太子亨說,「朕知道了,你去辦吧?」待太子退下後,唐皇的心裡又隱隱覺得哪裡不對。

    太子亨連忙派出心腹,太子亨沉悶多年,沒有什麼黨羽,他最信任的只有一群宦官。

    當劉鎮宇和興王崛迎接完這位欽差宣慰使魚朝恩,劉鎮宇心裡直在泛嘀咕。

    當晚,劉鎮宇接到長安密信,終於明白了一些事情。劉鎮宇於是百般結交討好這位欽差大臣,並暗令西秦各將領對其大拍馬屁,大灌迷魂湯。

    不幾日,這位得意洋洋的欽差大臣開始在軍中四處拉攏將領,張巡等人都分別被其拜訪過,私自秘密約談過。

    很快,劉鎮宇手裡有了魚朝恩私下說的話語,看著這些,劉鎮宇在暗自發笑,這些人,太著急了,這麼早就迫不及待地出手了。

    這日,劉鎮宇以擾亂軍心,私通叛賊的罪名請出王旗持節,將魚朝恩斬於陣前。並修書一封,連同證據一起秘密送給唐皇。

    當唐皇看到:「君聖失德,才有此亂,現當應天意,由有德聖君來平定天下。」不由勃然大怒,唐皇沒想到這魚朝恩說的如此露骨,這正刺中他的痛心之處。

    在來書中,劉鎮宇還提醒唐皇,在天下紛亂、時局艱難時,郭、李二人都不曾對朝廷有異心,而今大局已定,勝利在望、天下歸心之際,他們再有異心,說誰誰也不相信。而且現在是剿滅叛軍殘餘最關鍵時機,要是那幾個有二心的宦官把郭、李部搞出異動來了,就功虧一簣了,潼關的教訓還記憶猶新呀!

    唐皇接書後深思許久,長歎不已,「真是天意呀!」

    第二日,唐皇發出詔書,召回所有的宣慰使、觀軍容採訪使等宦官,並令將太子亨移居西內苑偏居,由數百禁軍團團圍住,無詔任何人不得出入。

    並明旨傳令天下,凡平叛事宜,均可決於興王營中。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