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東顧 第四部 虎吞萬里 第二章 潼關
    第四部虎吞萬里第二章潼關

    同洋洋得意的楊國忠不同,唐皇非常明白中央已無兵可用,也清楚此次叛亂的危險。看到楊國忠在那裡誇口說,叛亂不日定可平定,唐皇有一種血沖腦頂的感覺,他恨不得找出大棒把這個昨天還順眼的宰相暴打一頓。再看看那些目瞪口呆,無言以對的大臣們,唐皇覺得一陣心堵。沒有辦法,必須自己親自動手。唐皇於是命特進畢思琛赴東都洛陽,金吾將軍程千里赴河東,各自招募數萬人以抵禦叛軍。

    這時,替代高仙芝為安西節度使,攻滅大勃律的封常清剛好來朝述職。看到安祿山作亂,便請纓往洛陽抵擋叛軍,並誇口說道:「挑馬箠度河,計日取逆胡首以獻闕下」。唐皇大喜,命他往洛陽募兵,加強守備。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二十一日,唐皇下令將安祿山留在長安的長子安慶宗斬首示眾。而安祿山的堂兄、朔方節度使安思順因為曾經上奏安祿山謀反,所以只是被解除了兵權,收回西京。唐皇改命時任朔方右廂兵馬使、豐州都督的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率朔方軍東進討賊。同時命榮王李琬、金吾大將軍高仙芝為正、副元帥,率數萬兵出潼關東征,還在各地新設節度使、防禦使,以阻止叛軍。

    當時天下承平歲久,以致百姓不識兵革。因此當突然聽到范陽起兵的消息,不少官吏嚇得魂飛魄散,棄城四逃。叛軍所過州縣,有的望風瓦解,有的開城出降,叛軍一路上所向披靡,進兵迅速,至十二月三日即抵達河南道靈昌郡(今河南滑縣)的黃河北岸。第二天,叛軍過了冰凍的黃河,進入河南道境內。

    安祿山指揮叛軍,開始進攻汴州(今河南開封東南)。守汴州的是上任沒多久的河南節度使張介然。守城的是二萬多從未打過仗的府兵和各處拉來的民丁。

    安祿山命令數萬叛軍精銳展開隊形,然後吹響號角,擂動戰鼓,推著雲梯、撞車、樓車,氣勢洶洶的往汴州衝了過來。

    很快到了城下,叛軍將領一聲令下,萬餘弓箭手箭雨如飛。城上的守軍何曾見過如此陣勢,早被叛軍的號角鼓噪之聲嚇的手軟腳抖,現在又看到不長眼睛的箭亂飛過來,頓時放下兵器,逃到城下,只想找個安全的地方躲起來。

    張介然是個文官,根本就沒有臨陣作戰的經驗,見如此情景,不由手慌腳亂,只是下令死守。城牆上只留下了少數軍士,可怎麼也擋不住潮水般湧來的叛軍。

    土崩瓦解、士氣渙散的汴州很快就叛軍攻了下來。張介然被俘,近萬軍士投降。安祿山得意洋洋的騎馬進城,卻發現城門口上貼滿了朝廷懸賞購其頭的告示,「凡梟逆賊安祿山首級者封千戶,賞金五千兩!」不由勃然大怒。

    進了河南節度使府的安祿山剛把憤怒的心安定一點,這時去清點張介然書信和戶籍文件的高尚急急來報,「根據朝廷發來的文件,在十一月二十一日世子安慶宗被斬首!」聽到這個噩耗,安祿山立即昏死過去。

    醒來後的安祿山暴怒如狂,在他的命令下,張介然及上萬降卒慘遭殺害,鮮血把汴州城南都染紅了。

    得勝的叛軍在稍稍得到宣洩的安祿山的指揮下,向西開始進攻榮陽。

    滎陽太守崔無波登城拒戰,他極力指揮守軍準備擂木滾石,但是守軍士兵同汴州守軍差不多,一聽到鼓角聲就手腳發軟,他們沒有一點作戰經驗,如同一群無頭蒼蠅一般在城牆上四處亂跑。待叛軍停止號鼓時,城下一片寂靜時,這幫業餘士兵又紛紛探頭去看是什麼回事。結果數萬叛軍的一頓箭雨就讓守軍紛紛自墜如雨。很快,崔無波及官將全部被擒。安祿山殺了崔無波,留其將武令珣守滎陽,兵鋒指向洛陽。

    榮陽一失,東都洛陽就岌岌可危了。

    趕到東都洛陽的封常清匆忙招募了一批傭人或商販,組成了一支六萬人的軍隊。他迅速地燒燬了洛陽北邊上的黃河大橋,以阻止安祿山的進攻。但是安祿山從汴州突破黃河防線,攻陷了汴州。這一運河的運輸樞紐的失守,使得朝廷的南方供應線被切斷了。而榮陽的失守,更是讓洛陽直接暴露在安祿山的面前。

    封常清只好率領六萬新軍,開赴前線,抵抗安祿山的進攻。

    在洛陽的東邊數十里的堰師,封常清把六萬軍隊擺成密集隊形,企圖用弓箭和如林的長矛抵擋叛軍的進攻。

    安祿山命令萬餘同羅、奚、契丹、室韋騎兵為前導,數千鐵騎在後,開始對唐軍發起進攻。在震地響的馬蹄聲中,叛軍騎兵越來越近。唐軍士兵緊張地看著前面如飛的騎兵,他們象潮水般向自己湧了過來。已經可以看到叛軍騎兵們的臉,可以聽到他們發出「嗚呃」聲,箭雨開始飛過來。沒有受過訓練的唐軍士兵正在努力壓制著自己的恐懼。

    當叛軍騎兵拔出雪亮的馬刀時,有少數的士兵再也受不了,放下兵器,脫離隊伍,開始向後跑。這對士氣的打擊是非常嚴重的。許多對的士兵開始猶豫了,是戰還是逃?當叛軍騎兵衝進唐軍,開始斬殺前面的唐軍士兵時,唐軍士兵終於開始成隊的逃跑了,開始是數百人,最後數千人,最後是全軍大潰逃。

    望著潮水般逃跑的唐軍,封常清如同掉進了冰窟,「兵敗如山倒呀!」

    封常清沒有灰心,又組織殘兵敗將抵抗叛軍,但是這一次比上一次潰敗的更快,封常清終於明白了,自己這支豆腐軍隊是不可能戰勝安祿山叛軍。

    在十二月二十三日,河南尹達奚珣已經向安祿山獻城投降,洛陽落入叛軍手中。封常清只好退至陝州(今三門峽市)。

    在陝州,封常清組織了最後一次抵抗,叛軍鐵騎在叛將崔乾祐的指揮下,把唐軍沖地七零八落,潰不成軍。封常清沒有辦法,只好退回長安的最後一道防線-潼關。

    在路上,封常清碰到了領兵前來的高仙芝。封常清對自己的老上司說道:「屬下在東都連日苦戰,叛軍的鋒芒銳不可擋,而我等幾無可戰之兵。現潼關天險無兵把守,如果讓叛賊突入,則長安危矣!陝州無險可守,不如收兵據潼關再抗敵。」高仙芝聽完了封常清的整個介紹,明白這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高仙芝下令打開太原倉,把庫中的繒布全部分賜給將士,並放火焚燒了倉庫,然後率兵向潼關方面撤退。中途遭到了叛將崔乾祐率軍追擊。官軍幾乎是一觸即潰,「甲仗資糧委於道,彌數百里」。

    高仙芝和封常清率殘軍回到了潼關,立即整頓兵馬,修繕關防,準備石木,積攢糧草。士氣也開始慢慢地恢復了。

    叛將崔乾祐率軍追至潼關前,攻打了幾次,都被官軍據險擊退。見無法取勝,崔乾祐只好引軍回陝州駐紮。而弘農、臨汝、濮陽、濟陽和雲中等郡相繼陷於叛軍之手。

    這時,監軍內侍邊令誠跳了出來,要求同高仙芝一起侵吞朝廷發下來的糧餉,並派兵護送其財物回京。在陝州時,邊令誠曾要求多分繒布,被高仙芝拒絕。在退回潼關的途中,邊令誠又要求高仙芝派軍士保護自己的錢財先行,又被高仙芝拒絕了。

    看到邊令誠再三以私事相托,平時與其關係不錯的高仙芝不由大怒,厲斥道:「時值朝廷危難之際,公不以國事為重,卻時時私利在先,如何面對皇恩?」邊令誠不由惱羞成怒,拂袖而去。

    安祿山從范陽起兵,長驅直入,至十二月十三日攻佔東都洛陽,只用了短短的三十五天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已控制了河北大部郡縣,河南部分郡縣也望風歸降。其時,朝廷從各道徵集的兵馬尚未趕到長安,西京守備空虛。但是安祿山進入洛陽後,忙於做登基稱帝的準備,減弱了攻勢,給了朝廷以喘息機會,各道援兵漸漸雲集長安,加強了守備。

    新任朔方節度使郭子儀於十一月二十六日抵達單于都護府後,擊敗叛將高秀巖,收復了靜邊軍(山西右玉)。十二月十二日,叛將薛忠義率兵反撲,郭子儀派兵馬使李光弼和左武鋒使僕固懷恩等人分兵進擊,大破薛忠義,斬殺叛將周萬頃,坑殺叛軍騎兵七千餘人,獲得了唐軍開戰以來的第一場勝利。

    而此時的唐皇,已經被各地的敗報弄得幾乎發狂。而前段日子還在安慰唐皇,叛亂幾日內就會平定的楊國忠,也收起了那套「只是安祿山本人造反,其部下士兵不是心甘情願的」厥詞。

    邊令誠回到朝中,向唐皇進饞道:「封常清常四處宣揚叛軍強大,動搖軍心;高仙芝更是無故棄地數百里,而且剋扣軍糧物資。」心煩意亂的唐皇不由勃然大怒,立即讓邊令誠持詔回潼關,並領百名禁軍去處決高仙芝和封常清。

    邊令誠來到潼關,封常清正在督促士兵修繕城牆,準備器械。見到邊令誠率人過來,不由對這個老熟人笑道:「邊大人,這幾日去哪裡發財去了?」誰知邊令誠翻臉便說,「奉詔處決罪將封常清!斬了!」可憐封常清還沒明白怎麼回事,就身首異處。

    邊令誠命人抬上封常清的屍體,來找高仙芝。

    高仙芝正在訓練軍士,見邊令誠率人抬著一具屍首過來,不由大驚。邊令誠冷笑道:「高將軍,你也有聖恩!」

    跪聽完邊令誠宣佈的罪狀,高仙芝明白了,不由慘笑,「原來如此,想不到你因私忘公到了如此地步!」

    高仙芝站了起來,對圍在周圍的軍士們大聲說道:「退兵失地是我之過,但人力不可抗拒!但是說我貪墨軍糧,剋扣士兵,我死也不認!天、地、三軍都在,可以證明我的清白!我若有罪,你們可以說;我若無罪,請為我喊冤枉。」

    數萬軍士將領同聲齊喊:「冤枉!」喊聲驚天動地。邊令誠不由大懼,厲聲對高仙芝說道:「有詔在此,高將軍敢同安賊否?」

    高仙芝不由淚流滿框,仰天長笑,「我高仙芝世受皇恩,戎馬一生,為天子鎮守西垂,功業如此,不敢居傲。今你有聖上詔書,君臣之守,高雖高麗人,不敢輕忘。已身為唐臣,豈能行安賊豬狗之事。」

    高仙芝對眾部下軍士言道:「今國事艱難之時,請諸位念及君恩,不要輕棄西京門戶要地。高某派托各位了!」說完,高仙芝朝諸人作揖行禮,眾人拜倒大哭。

    高仙芝走到躺在蘆席上的封常清的旁邊,不由大悲,當年如何結識封常清的一幕幕迴盪在高仙芝的腦海裡。

    當時自己剛任安西都知兵馬使,節度使夫蒙靈察門下的封常清見自己多有戰功,也想成為自己的隨從,便慷慨激昂地投書一封,毛遂自薦。但常清的形象實在是差,不但身材細瘦小,而且還斜眼、腳短跛足。自己見到後,嫌他相貌醜陋,不願接受。第一天失敗後,常清沒有灰心,於第二天再來投書。自己只好推辭道:「吾隨僕已足,何煩復來!」常清聽後大怒,說道:「常清慕公高義,願事鞭轡,所以無媒而前來,何見拒之深乎?公若方圓取人,則士大夫所望;若以貌取人,恐失之子羽矣!」儘管如此,自己還是沒收留他。從此,常清就早晚不離自家府門,等我出入,如此數十日,我實在拗不過他,只好收留了他。

    那是天寶初年,達奚諸部叛亂,從黑山以北,直到碎葉城(又稱素葉城、索虜城,在今俄羅斯伏龍芝市北楚河南岸楚伊斯闊葉附近),唐皇詔令節度使夫蒙靈察前去平叛。夫蒙靈察派我率二千精騎自副城向北,直至綾嶺下邀擊叛軍,當時常清也隨在軍中。達奚部因行軍勞頓,人馬皆疲,盡為我軍所殺。常清在帳中私下寫好捷報,捷書中詳細地陳述了我們如何「次捨井泉,遇賊形勢,克獲謀略」。我想說的,都讓常清給寫完了,這事讓我大吃一驚。回軍後,節度使夫蒙靈察設宴犒勞。我讓常清去奴襪僕服帶刀,也來參加宴會。判官劉眺、獨孤峻等人爭著問我:「前者捷書,誰之所作?副大使幕下何得有如此人。」我告訴他們:「即仙芝僕人封常清也。」眾人聞後皆驚,便求我請常清入坐,大家互相談話,談得是那麼投機,好像都是舊相識似的。從那以後,常清在安西就算出名了。

    他跟我打了多少仗了,小勃律,吐火羅,多少死地險境我們都闖過來,看來在這潼關,卻是我們的末途了!

    高仙芝抱著封常清的屍體,笑道:「您是我舉薦的,又代我為節度使,你我十幾年兄弟,現在一起死,難道不是命嗎?」

    高仙芝萬念俱灰,大腦一片空明,此時,在康居城時劉鎮宇跟他說的一席話,突然像過電一樣閃進自己的腦海。「原來如此,大將軍呀!哈哈!」高仙芝不由地明白了,便招手叫一名心腹上來。邊令誠見此欲阻攔,高仙芝大怒道:「你有聖詔,我也決意受旨,你何必相逼太甚!」邊令誠頓時後退不語。

    高仙芝解下自己的佩刀,交給心腹,囑咐道:「此刀是秦王、驃騎大將軍贈我的寶刀,你拿去在長安等候,我料他定會回師勤王。你持此刀去見他,他必會知道的。你替我轉達幾句話給他,」此時,劉鎮宇附耳在心腹耳邊低語幾句。

    說罷,高仙芝搖搖頭,「可惜呀,可惜呀!」,引頸就死。

    高、封一死,唐皇又有些後悔,誰可領兵據敵呢?思來想去,想到了河西、隴右節度使哥舒翰臥病在長安,他素有威名,而且和安祿山不和,是鎮守潼關的不二人選。

    開始哥舒翰不願領命,但是君命難違,只好抱病上任。

    在潼關,聚集了號稱二十萬之眾的各地部隊,哥舒翰有病不能親自處理軍務,於是命令行軍司馬田良丘代理,田良丘又命令王思禮統騎兵,李承光統步兵,二人又不和,軍令不一。

    由於潼關兵馬混雜,有隴右、河西調回來的部分鎮軍,更多的是關中及其它諸道多年不經戰事的府兵。他們大多數人心渙散,士氣低落,而且還時時出現逃兵。

    哥舒翰治軍素嚴,他下令將逃跑士卒盡數處死,人頭懸於轅門。他還嚴令田良丘、王思禮、李承光等人,嚴加訓練士卒。在哥舒翰的壓力下,各將官用皮鞭、酷刑迫使士卒苦練行伍。潼關士氣進一步低落。

    河北道平原郡太守顏真卿與此前詐降的堂兄、常山太守顏杲卿於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十二月十八日聯合起兵,殺死了叛將李欽湊、高邈,活捉了何千年,河北十七郡又先後歸順了唐廷。安祿山正率軍進攻潼關,行至新安,聽說河北形勢吃緊,馬上返回洛陽,命史思明、蔡希德各率萬餘人進攻常山。天寶十五載(公元756年)正月八日,史思明攻破常山,叛軍縱兵屠城,顏杲卿被擒,被送到洛陽殺害,河北各郡又相繼陷落。

    天寶十五載正月一日,安祿山於洛陽自稱雄武皇帝,國號大燕,改元聖武元年,設置丞相等朝官,封其子慶緒為晉王,慶和為鄭王,達奚珣為左相,張通儒為右相,嚴莊為御史大夫。定洛陽為都,以范陽為東都。

    二月,李光弼、郭子儀先後出兵井陘,連敗史思明,斬敵四萬人。四月九日,郭、李在常山會師,唐軍兵力達到十餘萬,形成了對河北叛軍的優勢。四月十一日,郭、李與叛軍戰於九門,唐將渾瑊(後來也成為唐朝一代名將)於陣中射殺叛將李立節,唐軍士氣大振,史思明、蔡希德大敗而逃。唐軍一路追擊,史思明被迫退守博陵。史思明集眾固守,唐軍攻城十日不下。

    五月,郭、李撤圍還常山,史思明率數萬人馬追趕。郭子儀選驍騎五百人,邊走邊輪番誘戰,經過三天抵達行唐,叛軍疲憊,只好後退。郭子儀乘機回軍反擊,擊敗史思明。安祿山得知河北兵敗,即命蔡希德率兵二萬還救史思明。又命范陽守將牛廷玠發范陽等郡兵萬餘人南下配合。史思明收集散亡士卒,與援軍合兵五萬餘人,其中有同羅、曳羅河精騎萬人。

    郭、李進至恆陽,史思明又率軍趕到。郭子儀深溝高壘,採取疲敵戰術,白天耀兵揚威,夜晚偷襲,使叛軍人困馬乏。五月二十九日,郭子儀、李光弼率軍出城,與史思明大戰於嘉山。唐軍大獲全勝,斬首四萬級,俘獲千餘人,繳獲戰馬五千匹。史思明跌下馬來,披髮赤足,拖著斷槍,狼狽逃回軍營,隨即逃往博陵。李光弼乘勝追擊,進圍博陵,郭子儀則準備北圖范陽。唐軍聲威大振,河北十餘郡的地方官吏和軍民紛紛起來殺死叛軍守將,歸順唐軍。

    叛軍由范陽至洛陽的通道再次被切斷,叛軍往來聯絡的人,只能輕裝簡從,偷偷過境,多被唐軍俘獲。家在范陽的叛軍將士,無不軍心動搖。

    安祿山命張通晤和楊朝宗向東攻城略地,東平太守嗣吳王李祗、濟南太守李隨起兵抗拒,單父縣尉賈賁率吏民殺張通晤,真源令張巡守雍丘,與叛將令狐潮、李懷仙等數萬叛軍浴血奮戰,巧妙周旋,阻止叛軍南下江淮。安祿山命其將武令珣等率兵南下攻略南陽各郡,南陽節度使魯炅、虢王李巨扼守南陽,屢敗叛軍,使叛軍不得南下江漢。安祿山自己西進潼關受阻,東不過雍丘,南又兵阻南陽,北路也幾乎斷絕,除了老巢范陽之外,只不過局限於河南西部一隅之地,一時陷入困境,唐軍則在度過了一開始的危機後,形勢大好。安祿山有些害怕,召來高尚、嚴莊罵道:「你們幾年前勸我造反,說什麼可以萬全。現在萬全何在?你們從現在起別來見我!」高尚、嚴莊也束手無策,數日不敢面見安祿山。安祿山見形勢緊迫,打算棄洛陽,回范陽。

    這時從前線回來的大將田乾真勸住了安祿山,「皇上如棄洛陽而返范陽,此是自尋死路也,正中唐軍下懷。如我軍佔據洛陽,苦力堅持,如唐皇見山東(潼關以東地區)勝報如潮,急功貪勝,必會擾亂各路指揮。到時我軍再尋機而戰,則可一舉扭轉乾坤。」

    安祿山稍稍安下心,問道:「我又恐唐各地援軍源源匯於長安,到時不好攻之。」田乾真答曰:「今近長安的諸鎮,如朔方、隴右、河西等鎮,能調之兵,已盡數調出,而遠處各鎮強兵,遠水解不了近渴。只要我軍尋機一舉攻破潼關,進佔長安,那援軍再多又如何?」安祿山深然之。

    大唐的局面正向著好的方面發展,但是這短暫的勝利卻為大唐朝廷的一次內鬥提供了時間。由於安祿山打著反楊國忠及其黨羽的旗號,所以朝廷要求懲戒楊黨。楊國忠知道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最讓楊國忠恐懼的是哥舒翰的部下王思禮多次請求他上書請誅殺楊國忠,雖然哥舒翰不聽,但是他手裡的兵權讓楊國忠如芒刺在背。

    楊國忠在潼關的後面佈置了兩支軍隊,名義上是作為潼關的二道防線,實際上是保護自己免遭來自潼關的危險。

    哥舒翰要求這兩支軍隊也要處於他的指揮下,他下令將這兩支軍隊的將領召到潼關大營,將其中一人斬殺,取得了指揮權。

    楊國忠覺得最大的危機降臨了,他開始勸說唐皇下令哥舒翰出戰。

    這時,一些叛軍的情報傳到了唐皇的手裡,它們說潼關前面的叛軍已經筋疲力盡,不堪一擊了,唐皇卻不知道這是叛軍的詭計。

    一封來自西秦國的信被快馬送到了唐皇手裡。唐皇看完後,不顧大將郭子儀和李光弼此前讓潼關大軍固守的建議,派內侍持節語氣嚴厲地命令哥舒翰出戰,一舉擊潰陝州的叛軍,進而收復洛陽。

    哥舒翰明知後果,可是無法違抗君命,不由捶胸痛哭,仰天長歎。他於六月四日被迫出關作戰,結果中了叛將崔乾祐的誘敵之計,在靈寶中伏大敗,十八萬官軍一戰而土崩瓦解,跌入潼關外壕溝的潰兵居然填滿了寬二丈、深一丈的壕溝,逃回關內的唐軍僅八千餘人。而哥舒翰被叛變的部將火拔歸仁縛到叛軍陣裡。

    六月九日,叛將崔乾祐輕鬆取下基本已經不設防的潼關,長安已無險可守。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