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二十世紀文壇靈魂人物「海明威的傳記。作者用數十萬言寫海明威的一生,居然以簡單的幾句話作了結束:
「他(海明威)將兩顆子彈上膛,把槍托小心的放在地上,身子湊向前,用槍口抵住眉毛上方前額的位置,然後扣下扳機。」
多麼可怕的一幕啊!那雙管獵槍強大的爆炸力,必定轟掉了海明威的半個頭顱。
使我想起大畫家梵高,他的自殺也很慘,不但一槍進了肚子,而且死前已經割下了自己的耳朵。
還有日本文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川端康成,居然嘴含著瓦斯管自殺。至於更慘的則是切腹而死的三島由紀夫;凡切腹的人,都要請「介錯人」把自己的頭砍掉,所以三島的死是「身首異處」。
為什麼尋死?
他們都是有成就的人,何必去尋死呢?難道他們是因為覺得自己的「創作和生命」已經到盡頭,對這個世界的貢獻已了,活著不再有意義,所以自己結束生命?
如果真是這樣,我倒還有兒分諒解。問題是,為什麼那麼多年紀輕輕的孩子,居然也自殺了呢?
他們也覺得對這個世界的貢獻已了嗎?他們的貢獻在哪裡?我只知道他們是父母呵護大的,花了不少父母師長的金錢和血汗,又留給大家無限的哀傷。他們的貢獻在哪裡?
難道正因為他們太被呵護了?他們不用賺錢養家,不必擔心失業,甚至不用洗碗掃地。他們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囑著:「你什麼都不必做,只要好好唸書,考個好學校就成了。」
這下我懂了!他們自殺的道理與海明威一樣,卻又相反。海明威可能覺得不能再貢獻了,所以活著沒意義,他們則不知道有什麼好貢獻,所以活著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