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翔萬里 第二章 征遼之役
    風翔萬里--第二章 征遼之役

    第二章 征遼之役

    I

    賀廷玉、字伯陽。與名叫花木蘭的「少年」相識在大業七年,黃河下游的河畔。黃河下游一帶的秋天,一望無邊的蔚藍天空,無邊無際的黃土大地。黃河好像半面大地在地平線上緩緩爬行。陳肪的對岸什麼也看不清,只知道有草和樹,還有人群,從遙遠南方走來的充軍行列到這兒也中斷了。要乘船到對岸,拉車的牛和馬以及車上的雞豬等,都要在這兒用渡船運到對岸。來自天南海北的人講話南腔北調,彼此之間連話都難聽懂……牛在叫,雞在雞啼,差人在大聲吼著,商人低頭前哺細語,牛扭曲著身子一動也不動,受驚的馬在狂奔,一片混雜讓人感到耳鳴頭痛。

    賀廷王身高六尺有餘,虎背狼腰,自古以來優秀的武人都是這種勻稱的身材。他出生在武威郡,當地是長安與西域各國相連的通路,當地居民很多人頭髮和眼睛的顏色都和漢族人有區別。賀廷玉頭髮眼睛是黑色的,但頭髮有點波兒,很細柔,高鼻樑,眼窩深陷,給人一種機敏、溫和的印象。他也是代替年老疾病纏身的父親應徵充軍的,不過,對他來講這回不是初陣,在少年時代他曾經參加過討伐吐谷津的戰鬥。吐谷渾人生活在荒涼的青海高原,這個遊牧國家的人生來彪悍強健,他們時常襲擊旅途中的商隊,掠奪他們的財物。煬帝親自帶兵討伐他們,他們認輸了。於是,隋征服了西域各國,並取得壟斷大陸貿易的權力。

    賀廷王武藝高強,馬上的刀槍功夫,在武威郡周圍四個縣一萬一千七百人之中無人能與他匹敵。他正反覆考慮著,如何參加征遼之役,而後再如何平安地返回家鄉這些問題,信步來到了黃河的下游。因為黃河上游到中游都發生了大洪水,沒辦法清河,好不容易才在下游找到邊河場所。

    突然,一股強盜偷襲過來。這些傢伙以掠奪運輸中的糧食、衣服、被褥為目標,他們並不是反抗暴政的俠義之士,而是徹頭徹尾貪得無厭的戚寇。近八十人的強盜,武器裝備齊全,各個身體強悍,大聲怪叫著衝殺過來。人們在哀鳴中四處逃散,連牛都驚叫著奔逃。手無寸鐵的充軍征遼的士兵,因為沒有統一指揮者,抵抗大概也是無用。賀廷玉向四周環視了一下,心想眼下只有自己來保護自己了。正在這時他覺得一陣風從他左側迎面襲來,瞬間一個騎馬的強盜衝到他面前,只聽一聲慘叫,那個強盜一個倒栽蔥摔倒在沙煙之中。賀廷玉正莫名其妙,發現是在他左後方的一位少年射出的箭,使強盜中箭喪命,賀廷玉十分佩服少年箭法和膽略,並且非常感激他救了自己……

    .經過二人一番拚殺,賊定留下二十幾具屍體,倉惶地巡走。賀廷玉和少年相互通報了姓名,兩人之所以言語能溝通,是因為賀廷玉的家附近有一位江南出生的商人之故。賀廷玉也知道了這位少年則花木蘭,字子英,今年十七歲,賀廷玉看木蘭不像有十七歲,充其量也不過十五歲。少年長得英俊、長長的睫毛,臉皮細嫩,氣質高雅,動作敏捷,並看到他的劍法和弓技相當出色。

    「你也是來從軍征江的嗎?」賀廷玉問木蘭。

    少年沒有直接回答,只是點頭。在陽光的照耀下,眼睛跳動著的光。木蘭在通報姓名時眼中已經充滿了一種富有挑戰性的光芒。

    本蘭原想自報一個聽起來就像男子的假名,如花虎、花龍那樣的名字。但又一想壯士帶蘭字的名字先例也不少。實際生活中使用多的不是名,而是宇。再說,當時也常以家中兄弟的進行順序來稱呼,字子英也可以不用,那麼自己作為花家長子,叫「花大郎」的話豈不更好。就那麼一、二年一直掩蓋著,可又一考慮,也還得這並非長久之策。

    「長相和名字都像女子。」

    賀廷王心中這樣想,但沒說出口。他知道這會傷害對方,使他生氣的。賀廷玉的這種思慮,與其說他是出生在邊遠地區的年輕人,毋寧說他比住在長安洛陽的老江湖更會體諒人。

    這樣的人離開親人,參加萬里之遙的征程也著實夠淒慘的。賀廷玉又想,自己小時,也有一個同胞兄弟因病死了,如果還活著,應和這個少年年紀差不多,心裡暗自決定要多照顧木蘭。

    對木蘭來說,男子都不怎麼能靠得住。因為考慮到自己的說話聲音會暴露身份,於是盡可能少說話。回答賀廷玉問話時,只是點點頭。這種狀態持續了好幾天。但是,木蘭心中已經很清楚賀廷玉不是壞人,到了琢郡二人又分在同一個部隊,這才放下心。

    征江大軍一百一十三余萬,浩浩蕩蕩地超過萬里長城以東。數萬軍旗迎風招展,各路兵馬軍裝顏色不同,看上去好像荒野中盛開著無數鮮艷花朵。《隋書》中有這樣記述:「族旗飄千里,自古以來,從未有過如此盛大的出師場面。」

    在翻越長城之前,征遼大軍可以看到右側有大海,內地來的士兵對大海感到陌生、神秘,大部分人生來還是第一次見到海,-有些人高興地說:「當兵真好,還能看到大海。」有人則好奇地問:「海是什麼呀?」

    兵士們不久得知此山叫「竭石山」。這地方風景誘人,是座名山,田石山看上去並不險峻,但它南端面臨大海,海上佈滿小島和奇石。風浪沖刷著島嶼和礁石,景色壯觀。從前秦始皇和漢武帝出遊時都登過這座山,從山頂眺望大海,再遙望萬里長城的雄姿,大地和海連成一片,使人陶醉。

    征遼大軍左邊是用石山,右邊是大海。木蘭騎在馬上,欣賞著這壯觀景色,信口吟了一首詩『『

    ¥R%\\\\\\\\\\\\東臨萬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達甚至哉,歌以詠志。¥R%『『

    本蘭小聲地詠誦,想不到旁邊竟有人能聽到,注視著木蘭的賀廷玉憾慨萬分:

    「子英,你作的詩真棒,我也很喜歡詩,只可惜自己不會作。」二木蘭正想說「不對,這不是我作的詩。」時,聽到對面發出笑聲。

    「魏武的詩,想不到竟在此處聽到了。」

    說這話的人是個青年男子,比賀廷玉年紀多少大幾歲,他膚色顏白,眉目端整,雙眼和嘴角顯露出性格開朗的樣子,給人一種親切的印象。

    「是魏武的詩沒錯。」木蘭回答。

    魏武就是魏武帝——曹操。比當時早四百年之前,曹操在旅途中登上了竭石山,作了這首詩。

    「我家鄉在吳興,叫沈光,字總持。」沈光自報姓名。木蘭也向對方通報了自己。沈光目不轉睛地看著木蘭說:

    「名字像花名一樣秀美、芳郁,人如其名。名字和人都能成為一篇動人的詩章。」

    木蘭聽後,心中一驚,心想,他是不是把我的身份看破了?可是又一想,沈光並沒再多說什麼,也就放下心了。賀廷玉不由得南響自語,心想,沈光真是個矯揉造作的傢伙。

    II

    大業八年三月十五日,煬帝來到遼河的西岸。全長四千餘里的湍急大河,出現在征遼大軍面前。用肉眼勉強看到被稱為遼東大地的彼岸,這裡已經全成了高麗國的領地。估計駐紮著五、六萬的高麗軍隊,他們將迎戰比他們多數十倍的隋軍。

    高麗對於隋軍的行動計劃,早已知道。通風報信的是百濟,百濟是隋的友方,為了聯合行動,隋把討伐計劃事先通報給百濟。在隋看來,百濟背信棄義,但在高麗看來,百濟如此做也沒什麼好奇怪的,反正不管哪邊打贏,百濟都希望自己能活下去。

    遼河上沒有橋,成為軍事防衛上一道天然巨大的壕溝。高麗軍計劃在河的東岸打擊渡河的隋軍,在給予防軍最大可能的打擊後,再把兵力撤回遼東城內,固守城池。但是意外的事把高麗方面驚呆了。隋軍把按一定規格製作的大量木板和柱子,從河的西岸組裝起來,眼看著三座人工浮橋就要拼裝成了。

    浮橋的設計者是天才的工程師字文檔。他和宇文述是同姓,但不是同一家族。姓宇文這個姓的人,在當時北方和西方不同民族出身的人很多。宇文館是工部尚書,負責土木,水力、礦山建設以及屯田、工藝和預防災害等技術工作,是這方面工作最高行政官,用現在的官職來說,是建設局長兼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他的才幹決不辱沒了他的頭銜。

    公元七世紀初,在寬五里的河面上架設人工浮橋,而還是在敵軍用前架設。在當時的世界上除了宇文愷之外,好像也沒別人了。橋正在架設,高麗軍驚慌失措地向防軍發動攻擊。高麗一方已經意識到,橋一旦架設成功,隋軍就能發起大規模的登岸進攻戰。於是,為了阻止並破壞浮橋的架設,高麗軍在河東岸向建橋的精兵放箭,銀箭猶如暴風雨的雨點落在精兵身上,建橋兵士一個接著一個倒下,也有掉人河裡的。河水被鮮血染紅。防軍建橋工程受阻,進行反擊又很困難。

    隋軍的先鋒部隊指揮官叫麥鐵杖,是一員猛將。他站在還沒完成的浮橋前端,揮動著大刀抵擋飛來的敵話,兩眼怒視敵軍。大喊著從橋端跳進河中,水花四濺,他披著到腰間的水向河東岸奮進,把一個正抬頭指揮的高麗將領的頭一刀砍掉,敵人噴著鮮血倒下,成為開戰後高麗一方第一個死者。隨後孟金叉、錢士雄二員大將也親到東岸,但因為高麗軍的弓箭手萬箭齊發,防軍的後繼將士衝不上來。二員大將在敵軍中處於孤立無援的險境,成了高麗軍刀箭攻擊的主要目標。

    麥鐵杖的大刀像車輪似地旋轉飛舞,砍殺襲來的敵兵,他每喊一聲「殺」,就是一蓬血雨標上天空,高麗兵士的頭和手腕被應聲砍下。敵人漸漸退縮,包圍環擴大了,麥將軍咆哮如雷,越殺越勇。但是,不幸的事發生了,大刀砍了二十多個敵人的盔甲,終於也折斷了。徒手的麥鐵杖被前後三支前刺中,他毫不畏法,拔下刺在身、上的一根就,反手把刺傷他的三個敵人也扎死,終因體力不支而倒下了,接著敵人的五支前刺向他,壯士血染戰場……孟金叉和錢士華二位猛將也死於敵方亂刃之中。

    南軍對麥鐵杖的壯烈犧牲,皆是一陣靜默,他不愧為猛將豪傑,他的事跡保(水流傳)中的英雄們一樣流傳千古。

    麥鐵杖出生在陸統一全國之前的南朝陳國的一個貧苦百姓家。「鐵杖」不是他正式的名,是大夥兒起的一個綽號。他原先愛喝酒,賭博的惡習總也改不了,後來墮落成強盜,彼官府抓住當了官戶。包戶就是朝廷中的奴隸。他白天伺候宜人貴族充當奴隸,夜間離開;宮廷,到百里之外重操舊業,仍是作強盜。中國的奴隸比起西歐一些國家的奴隸自由。有這樣一個笑話:主人命令奴隸去給他買風奴隸回答,我的工作是看守先祖的墳墓,買酒這類的事契約中沒有寫,主人沒辦法,只好自己去買酒。

    強盜之謎驚動了陳國的朝廷內外。知道麥鐵杖真面目的人把他暗中作賊的事密告給官府,但沒人相信白天在宮廷認真幹活的麥鐵杖,黑夜能到百里之外的地方去當強盜。但因為這個強盜總也抓不到,一個叫蔡征的大官想了一個辦法,目的是試試誰有這種扭人能力,他寫了一張告示,。告示內容如下:

    「聘求今夜到徐州衙門送公文,明晨能返回府中的壯士,能完成者賜黃金一百兩。」

    麥鐵杖應召來了,他果然當夜到徐州,次日一早返回府中。蔡征大驚:「這個人果然就是犯人!」本該處死,但一想他腿腳快,實屬超人,殺了怪可惜的,於是,免去死刑,把他流放了。

    他時轉運來是在隋統一全國之後。隋朝名望很高的大臣楊素看中了麥鐵杖的能力。麥游泳過長江的速度和鳥飛一樣快,他一個人殺死三十多個強盜,使楊素感到驚訝。就這樣在楊素的提攜之下,麥鐵杖當上了將軍,他在參加與突厥的戰鬥中和平定叛亂中屢建戰功。因沒上過學,目不識丁,作文寫字的工作,最初完全無法勝任。後來學了些法律,彼任命為汝南郡太守,強盜的事洗手不幹了,並在事業上作出了不少成績。

    麥鐵杖出生在貧苦家庭,又沒讀過書上過學,卻闖出了名聲,這引起一些人的嫉妒。有一個叫竇威的大官嘲弄他說:「姓麥的可真罕見哪廣言下之意是說,麥這個字帶鄉土味,是下層人家的姓。麥鐵杖全無動怒,若無其事的對竇說:「麥也好,豆也好,有什麼稀奇的?」利用竇與豆同音這一點,巧妙地把竇威當眾問的啞口無言,面紅耳赤。

    此後,麥鐵柱又晉陞到右屯衛大將軍,並授予他往國的稱號,他成為越受排擠越步步高陞的朝廷重臣。度過了坎坷前半生的麥扶杖在回顧自已經歷時,憤慨萬分地說,人生至此,死也無議從征遼之戰一開始他就熱切地期待當先鋒,當時的一位叫吳景賢的醫師忠告他要保重身體。

    麥鐵杖卻說:「男子漢大丈夫,生來總是要死的,用藥用灸的,亦不過是讓人安安穩穩地死在兒女手中而已,免了免了!」

    恐怕安鐵杖真的實現了他本人的願望。他的生年月日不詳,從經歷上推算,戰死時約五十歲。

    煬帝是個陽剛氣息很強的男子漢,不單身材高大,野心大,感槽也豐富。對麥鐵杖等三員大將的壯烈犧牲悲痛萬分,熱淚盈眶。歷帝作出決定:懸賞尋回三人遺體,並給予厚葬。

    隋軍要為麥扶杖報仇雪恨,就必須早日架好橋,與高南軍決一雌雄。採取一邊用盾牌防住高麗的箭,一邊加緊建橋的對策,很有成效。二天後橋建成了,防軍發起渡河攻擊戰,高麗軍有了與麥鐵杖戰鬥的經驗,使用各種武器並死抵抗,但終因兵力相差懸殊,短時間激戰後留下一千多具高麗人的屍體敗陣而逃。

    木蘭和賀廷玉當天中午過了河,踏上遼東的大地。楊帝乘車過了遼河,各路人馬再次集結到遼河東岸。這時候,高麗軍迅速撤退到他們的重要軍事據點——遼東城內,企圖藉著這座城的堅固,城出高的優點,固守城池與征遼百萬大軍決一死戰。防軍也把遼東城做為攻擊的第一個主要目標。

    在廣闊的遼東原野上,小村莊裡沒留下高麗的居民,高麗軍對戰鬥早有準備。全部的征遼大軍暴露在異國的原野上,防軍恨不得一下子殺到遼東城內。

    隋軍的先鋒部隊開始攻城,後續部隊也已經出現在地平線上,百萬征遼大軍圍攻遼東城,遼東城淹沒在人海之中,成了大海中一座孤島。萬箭從城上射向城下,數十萬支箭又從城下飛向城上,紛飛的箭來來往往,如同一道銀灰色的瀑布一般。

    沈光,字總持。這個青年人的英雄本色,此時表現出來了。他躍上戰馬來到城下,高聲命令:

    「山沖梯!」防軍正式攻城開始了。

    什麼是沖梯,說白了就是攻城用的梯子,下部安裝車輪,頂部有個沒有蓋子的箱子,頂端的高度與城牆上敵人位置高度大體相同。可以站在箱子裡與敵人戰鬥。沈光飛身爬上一台沖梯,別人剛爬到梯子一半。他已以驚人的速度上了梯頂了。從沖梯頂端到地面足有十五丈高,他在空中穩穩地拔出劍來。

    (隋書-沈光傳)中說,沈光有個別名叫「肉飛仙」,意思是說他能在空中飛,是個少見的超人。

    沖梯剛一接觸到城牆,城上的高麗兵立刻對沈光一個人群起攻之,伴隨著呼喊聲,刀砍朝刺,沈光揮舞手中的寶劍,劍光之中鮮血四射,悲鳴聲中,高麗士兵的屍體一個接一個墜落到城下。

    只見沈光劍氣縱橫,人血在空中扯出一條長虹,被殺死的高麗兵一半躍在城下,一半僕在城頭,身上鮮血直流。敵兵膽顫心寒,向城牆後面退縮。殺傷了十多名敵兵的沈光,從沖梯躍上城牆。突然,高麗兵們一齊向他撲過來,幾支刀槍同時向沈光疾刺,幸虧盔甲防住了前尖,沒刺中身體,但他平衡一失,從沖梯上翻身落下。

    城下的隋軍都「啊」的一聲,叫出聲來,閉上眼睛,人們不敢看沈光從十五丈高地方掉下來會摔成啥樣。但沈光不愧為「向飛仙」,有超人的本領,在摔下來的一瞬間,他看見身旁有一根高高聳立的旗桿,旗桿飄揚的旗幟上還繫著長長的飄帶,他順勢抓住了這條帶子,在即將墜地的瞬間硬是止住身形,懸在空中蕩來蕩去。頓時,城上城下都發出了呼喊聲。城下的隋軍在欣喜歡呼,城上的高麗兵在憤怒咆哮。也不知他是怎麼練成的,在飄帶上用力一繃,幾個起落,又再度竄上城頭,站在沖梯頂上的箱子中與城頭敵人展開拼博。高麗兵拚命防衛,沈光終究沒能殺人城內。乘車觀戰的揚帝看到這種場面,撫掌稱讚:

    「太好了!技高膽大,快把這位英雄叫過來。」

    遠征開始以來,煬帝還從未看到過今天這樣使他快活的場面,所以他非常高興。

    為了湊皇帝的興,沈光還來不及更換戰袍,就被叫到皇帝面前。銀灰色的盔甲還沾著敵人的血跡,全身上下還帶著戰場上慘烈的氣味。從大本營幕後偷看熱鬧的女眷們小聲議論。沈光的英姿與三國時代、南北朝時期的青年勇士相比毫不遜色。沈光跪在皇帝面前向天子謝恩後,煬帝問起沈光的姓名、字及出生地等。

    「嗯,田的字叫總持嗎?」

    揚帝高興地問道。

    「朕的別名也叫總持哪。」

    揚帝信仰佛教,年輕時曾皈依天台宗始祖智頻門下,得法名「總持」。揚帝他生在北朝,卻熱愛南朝的風俗文化,乃至佛教等。

    平時膽大的沈光,遇到這樣偶然巧合的事,心裡有點不安,怕皇上為了「避諱」不知又會做出什麼事,煬帝卻沒有他預期中的反應,大笑說:

    怎麼,『總持』這字不是挺好嗎?沒有必要改,我為能有天下無雙的英雄和我同名而高興,任命你為朝請大夫,以此來勉勵你。」

    煬帝不但愛美女,而且也愛英雄好漢。人也好,建築物也好,反正煬帝就是喜歡那些看來氣派的。

    朝請大夫,說白了就是宮廷中的書記官,稱不上是特別的職務。總而言之,可以讓沈光正式待在皇帝身旁。就他的性格和才能當秘書做個護衛官,當個說話聊天對象的角色最適合不過了。沈光接受了皇帝的厚愛,下跪謝恩。不久之後,楊帝由於賞識這位英姿颯爽的武士,為能讓他經常在自己身旁,任命他為折衝郎,即現在的近衛軍高級軍官。

    III

    征遼之戰不單是只有陸戰,在楊帝圍攻江城的時候,水師大都督來護兒的三百隻戰艦也已經從東來港出發,劈波斬浪向高麗領地進軍。山東半島到朝鮮半島約七百里,水師大都督打算橫渡黃海進人識水(今日的大同江),然後逆流而進直襲平壤城。這是一個宏偉的作戰計劃,來護兒所率的總兵力,按每艘戰船二百人計算,總共有六萬人之多。

    高麗士兵從海濱看到巨大的戰部,從南面地平線逐漸出現在海面上,各個膽顫心驚,驚謊不安,基本上,和一個比自己大很多倍的敵國作戰時,就會有一種無法消除的恐怖感,一隻船足有十棟民宅那麼大,船上裝備各種進攻武器,船隊傲然駛進岸邊,逆識水而上,直逼平壤城。高南軍隊的總統帥乙支文德接到報告後鎮靜地說:「隋軍強大早有所聞,不必驚慌,我們自有對策。」

    高麗國已經知道隋會從水陸兩面攻擊他們,是百濟向他們提供的軍事情報,百濟一方面給麗通風報信,另一方面把軍隊集結在國境上,與高麗兩軍對峙。百濟想在戰勢對高麗不利時,突破國境分享隋軍的勝利成果。百濟需要巧妙地把握時機,不能有絲毫的疏忽。新羅與百濟相較,反對高麗的態度較不明顯,這和它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係,它離隋比較遠,離百濟近,對百濟有警惕心,另外對一海之隔的倭國也有提防,自己不輕易採取任何行動。以上情況對高麗意義重大,如果高麗不能擊退征遼大軍,就意味著高麗國徹底失敗。

    高麗的戰術是主動放棄平壤外城,退縮到內城,伺機反攻。

    隋軍不經戰鬥就順利把船靠了岸,很多士兵一上岸則進人外城,開始在無人的市街內大肆掠奪。來護兒對士兵的掠奪沒有制止,認為這是士氣高昂必然的行為。為士兵們從心裡不想出征打仗,必須讓他們有機會發洩不滿。

    高麗軍暗中觀察用軍的行動,尋找合適時機出擊。正當隋兵完全沉迷於略奪之中,完全失去軍隊秩序時候,元王之弟連武用問電襲擊戰術,一舉把掠奪者擊潰。混亂之中,來護兒受到自己兒子的保護才勉強從市街逃到河邊,到將周法尚正在那兒等著主帥,派兵把主帥救上戰船。

    靠周法尚的正確指揮,經過激戰,打退了高麗軍的追擊,才倖免全軍清政。來護兒乘戰船駛往海上,高麗役有海軍力量,來護兒到了海上才算脫離險境。

    來護兒的陸戰兵力幾乎全部損失,想再發動登陸作戰是不可能的了,隋的海軍實際上已無作戰能力。他並沒有太執著於昔日自己顯赫的功勳,如實地向皇帝呈了敗戰報告書。

    報告書中寫道:

    「榮國公從平壤敗退;目前海軍在海上急待增援陸軍部隊。」

    煬帝接到戰報很生氣。榮國公是皇帝授予來護兒的爵位,沒有顯赫戰功,是得不到國公這種稱呼的。這說明來護兒不單有功榮,還受損帝的賞識。身經百戰的老將吃了敗仗,也使楊帝十分失望,為此他對各路兵馬頒發了命令:

    「禁止孤軍作戰。」

    頒布這項命令目的,是避免一些人為了個人功名而隨隨便便與敵對陣。從這之後,全軍的一切行動,不論是前進還是後退都必須聽從煬帝親自指揮。於是重新整編隊伍向遼城發出猛烈攻擊。

    這次猛攻還是拿不下江城。隋軍一方面繼續攻城,另一方面採取了攻心戰術,聲稱為表示煬帝仁慈的度量,如果高麗軍自動投降,隋方就撤軍。在隋軍眼看就要攻陷遼東城時,高麗軍為瓦解隋軍攻擊,將計就計派使臣到隋營表示:

    「向陛下投降,請寬大處置。」

    揚帝聽後很高興,下令全軍停止進攻。高麗方面,利用這段時間加緊修築城牆,城門,治療傷患病員。當隋軍發現對方沒有投降的誠意,再次發動進攻,高麗軍頑強抵抗。在遼東城再度告急就快要被攻陷的時候,高麗就再次要求投降,隋軍剛剛停止進行攻城,他們又繼續加強防備,固守城池,前前後後反覆了三次。

    在兩軍面對面的戰鬥上,隋軍並不弱。他們不僅有久經沙場的宿將,而且有像沈光這樣的新一代勇士。楊帝攻城被對方的假投降欺騙了,當然要罵高麗手段卑鄙。做為高麗人心想一旦城池失守,戰鬥失敗了,國家也就滅亡了。在高麗國而言,才不管楊帝是憤怒還是失望哩。

    在隋軍久攻不下的情況下,楊帝改變了攻打遼東城的想法。並不是不要征服高麗了,而是直攻他們的國都平壤城,決心讓高而元王脆倒在自己的面前,說帝想。他親自退到遼河一帶,先處理掉一些雜務,然後命令字文述挑選三十五萬五千精兵,迅速向平壤方向挺進。

    賀廷工知道命令後說:

    「這行動很好,反正遼東城難攻,不如先攻克平壤。」

    木蘭卻說:

    「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等人到了平壤城,戰鬥力就減弱了。」

    想到自己不祥的預言,再看看周圍的情況,征江的將土攻城受挫,士氣非常低落,似乎會被自己說中…

    士兵們哺哺細語:「也不知道陛下是怎麼想的。」』倘若楊帝不中敵人的奸計,持續攻城,早就把遼東城拿下了。兩個多月的攻城以失敗告終,又要奔赴五百里外的平壤城,按理說隋軍也該休息一下,補充些糧草。此刻,大軍正面臨著缺糧的挑戰。

    揚帝很重視補充部隊的營養,派出了眾多的人力負責軍運送糧食和物資,這是對的,但也有考慮不周全的地方:運送糧食的士兵自己也要吃喝,二百二十萬的運輸大軍就需要二百二十萬份口糧,千里的旅途,運送過程中糧食吃得精光,人也累得疲憊不堪,車上物資也用得差不多了,這種愚蠢的事出現太多次了。

    隋軍在食不果腹的情況下,疲憊不堪地向平壤方向前進,途中路經幾十個大大小小的城都放著不管,一心一意向前走。用兵巧妙而聞名天下的大將楊義臣擔任先鋒,他率部下直奔東南大道,剛到六月隋軍就過了鴨綠江。這條河的寬度並不亞於遼河,一天當中連續擊退敵人七次抵抗才得以渡河成功。河的對岸山野起伏,草木蔥發。征遼大軍在人夏時節忍著酷暑,終於渡過了薩水(今日的清川江)。

    七月,隋軍接近了平壤城。

    IV

    防軍水陸聯合作戰,同時進攻平壤城的作戰計劃基本上是對的。但是,由於從陸上攻打遼東城沒成功,來護兒從水上進攻時機又過早,結果兩路大軍都失敗,在這種情況下,現在想單靠步兵圍攻平壤域取勝就很困難了。

    征遼大軍在平壤城外大約二十里的地方安營紮寨。夜幕降臨,數萬柬火炬熏焦了夜空,從平壤城上向北眺望,無數火炬形成一條長長的帶子,猶如一條巨大的火龍,把漆黑的大地割開,景色十分壯觀。

    在隋軍到達城外的第二天,高麗軍的總帥——乙支文德竟來到了防軍大本營。他是為了親自偵察隋的軍情冒著被抓,被殺的危險來的。他曾有過從隋軍陣地脫逃的經驗,這次也依舊故作鎮靜,泰然自若。

    楊帝的代理人左衛大將軍許國公——字文述會見了乙支文德,許國公心想與自己地位相同的榮國公來護兒水路進攻高麗失敗,這次無論如何也要通過陸面進攻取得成功才成。但是,當前隋軍正面臨糧食不足,勞累過度的困境,夜晚火炬通天亮,氣勢宏大,是有意造成的虛勢。

    乙支文德來到宇文述面前,畢恭畢敬地乞求:「恭請隋天子寬大為懷,收兵回朝。敝國王認罪服罪,正在深刻反省,將來必赴隨朝廷請罪,請高抬貴手下命收兵。』」

    宇文述沒有立刻回答他。以假投降來爭取喘息的時間是高麗國慣用的手段,對乙支文德的乞求不能輕信。但也不好斷然拒絕請求,因為拿出全部力量和勇氣來攻打平壤城的軍令也下不了手。是求合,還是繼續戰?「如何把握其分寸」成為宇文述思考的大問題。

    『「咱們自己也已到極限了……」宇文達心道。

    征遼大軍已經喪失了從琢郡出發時的戰鬥力和銳氣。已經疲憊不堪的將士攻打平壤,在生疏的外鄉持續作戰取勝也很難。藉著乙支文德來乞求隋朝收軍的機會,撤退征遼大軍,讓高麗國王到隋去請罪,反而能挽回用朝的名聲。

    再三考慮之後,宇文述接受了乙支文德的請求,立刻下達了準備全軍撤退的命令,命令中指示:

    「對敵人仍不能放鬆警惕。」

    高麗國派出多名偵探觀察征遼隋軍的軍情,已經察明用軍在準備撤退。有點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大部隊撤退要比大部隊前進更加困難。隋軍要進行充分考慮和準備後,宇文述才能下令全軍撤退。

    股軍即處境最危險,最困難的後衛部隊。指揮官是右栩衛將軍兼正義大夫薛世雄,字世英。他兒提時代,與小朋友一起遊戲時,就用樹枝在地面畫一城池,指揮小孩子如何攻佔。他不僅具有天生的武將之才,而且廉潔奉公,他統率的部隊的官兵從來不掠奪百姓的財物或姦淫婦女。將士都對他十分敬仰並嚴守軍紀,是隋軍目前最可信賴的一支戰鬥部隊。

    花木蘭和賀廷玉也在薛世雄指揮的軍隊中服役。

    七月二十四日,防軍撤退到了薩水,準備渡河。在這之前沒有發現高軍追擊。當二十萬將士向著湍急的河水,組編座二十支隊列朝著西岸渡過,走到河中間時,隋軍中突然有人呼喊起來:

    「右側遭敵人襲擊!」

    這聲音與其說是報信,不如說是慘叫。木蘭回身一看,衝上來的高麗兵槍失在陽光反射下銀光閃閃,映在水面上發出刺眼的光芒。隋軍又驚又怒,慘叫連連。

    高麗國軍襲擊渡河中的隋軍,使得情軍像斷了線的佛珠,一下子七零八散。失去了秩序,漬不成軍。征遼大軍亂成一團,藉水逃生各奔生路。高麗軍在有利的位置向河中射箭,並從河的上游投放大木頭,再往木頭上灑上油點火。隋兵有的被射中的,也有被木頭撞死的,還有被火燒死的,幾萬人就這樣慘死在河中。有名的大將辛世雄也在此遇難身亡。

    防軍兵敗如山倒,四處逃散。三十萬大軍,只用了一天一夜就從平壤撤退到了四百五十里外的鴨綠江邊,這樣迅速的撤退,歷史上未曾有過。從漩渦中掙扎活下來的木蘭、賀廷玉成為歷史的見證人。他倆是騎兵,比起步兵條件要好,由於隊伍後面的將士與敵人展開了戰鬥,他們往往前進一段又要退回來保護俄隊的戰友,往返的次數自己也記不清了。木蘭看到從敵人刀下進生的用兵戰馬被人搶走,用鄉音求救的隋兵,因無人來援而眼睜睜被殺,大業八年七月下旬的這一天一夜,對木蘭和賀廷玉來說,猶如作了場惡夢。到處是血腥味,交戰的白刃任用作響,廝殺聲、馬蹄聲、風聲交織在一起。

    高麗軍由勇敢的抵抗者搖身一變,成了兇猛的追擊者,他們並不是從後方向防軍追擊,而是用相當巧妙的方法。他們先緊閉城門,注視著防軍的行動,當隋軍從城地附近通過時,就打開城門衝出來襲擊疲憊、飢餓、失去戰鬥力的防軍將士,征遼勇士的美名已不再具任何意義,他們有的螨地地走著,有的在呻吟著……,狼狽不堪地向故國逃竄。高麗軍在殺聲中以刀刺向精兵胸膛,砍在隋兵的脖頸上,高麗兵的腳踏在被戰斧砍下的精兵的頭顱、屍體上。

    高麗軍士氣大振,狠狠地打擊了防軍,充滿復仇的歡樂。這可以說是因為在此之前受了太多屈辱,突然得以平反而產生的異樣快感,他們似乎沒有想到「隋朝無論如何都不會真被打敗的」這件事,隋大軍會隨時再來的。因為隋朝可以說是世界性的大國,回復元氣是很快的,高麗軍的殘忍只能說是埋下了令未來更恐怖的種子。

    高麗軍對潰逃的隋兵毫不心慈手軟,拚命地追殺。因體力不支倒在路旁被殺死的隋兵模屍遍野。隋兵的哀號劃破九霄。血腥味飄大地,高麗軍腳踩隋軍屍體勝利而歸。

    潰敗的隋軍當中只有薛世雄的隊伍與追擊者頑強戰鬥。使得高民軍把攻擊的目標集中到這支隊伍之上…

    V

    木蘭的隊伍在翻越白石山時遭到高麗軍的猛烈攻擊。隊伍的前後都有高麗兵在吶喊,箭像雨點般的襲來,而緊接著衝上來的高麗和陪軍展開了肉搏戰。木蘭用盾牌阻擋往最先衝過來的敵兵,敵兵身子失去平衡,木蘭立刻揮劍砍向敵人的頭部,劍碰在頭盔上發出任骼的聲響,爆出點點火星。頭盔並沒有碎裂,但敵人已經腦震盪,無聲地倒在地上。

    隨後木蘭又與第二個敵兵展開了肉搏,敵人刺向她臉部的刀上已沾滿了精兵的血跡,木蘭閃過對手的刀,一劍斜刺對方頸部,血立刻從被切斷的血管中噴湧出來。一名高麗兵翻身倒下,一道血箭拖過天空,正是被賀廷玉一槍刺中的犧牲者。高麗兵的刀刃滑在花木蘭的盔甲上,火花閃閃,木蘭一聲不吭,抖手一劍刺人對方下顎,敵人鮮血四濺,掉下馬來,木蘭毫不理睬,拉緊紀繩,伏在馬背上像一支射出的箭,瞬間竄到高麗騎兵面前,還沒等敵人準備好兵刃,木蘭戰馬忽然一個前立,還沒落下時,木蘭已斷了兩名高麗兵的氣,讓他永遠失去了參加慶功宴席的機會。木蘭殺得前後左右敵兵鬼哭狼嚎,正當她刺中一個高麗國兵咽喉,敵兵在慘叫聲中從馬上噴血掉落的時候,身旁的賀廷玉也抖動手中槍,又把另外一個敵人紮下馬來。賀廷玉一邊戰鬥,一邊提醒木蘭:「子英,多加小心!」

    木蘭僅僅報予一笑,說道:

    「伯陽,這句話該給你用才對吧?」

    「這可不成,我可不像你那麼心慈手軟哪!」

    賀廷玉的這句話,即使是語言不通,高麗軍也完全能夠理解,他手中槍只要抖手一甩一刺,拔出之時必然伴隨著敵兵的一蓬血雨。

    木蘭和賀廷玉是高麗人的照命煞星。他們二人,還有薛世雄率領的隊伍,以無比的勇敢,頑強地與敵人戰鬥。在人數上高麗兵佔優勢,所以猛追不捨,把薛世雄的隊伍團團包圍住。據(隋書-薛世雄傳)中記載:「賊兵團團圍住隋軍,高麗兵的箭像雨點一樣從四面八方射向隋軍,企圖殲滅征遼大軍。」

    「快組成方陣!」

    六十多歲的老將軍薛世雄下令。

    薛老將軍盔甲上沾滿了血跡和塵土。木蘭和賀廷玉接著指示在精兵中傳令,鼓舞著受傷和疲勞的防軍迅速組編成方陣,依靠武器和盾牌築成最後的防線。薛世雄把木蘭和賀廷玉叫到身邊,指著陣地一角說道:

    「以那兒為突破口,率領二百騎兵衝出重圍。」

    老將笑著補充說:「應該能成的,年青人嘛。」

    薛世雄在隋軍存亡關鍵時刻,發現了敵人方弱處,做出了正確的指揮,不但止住了敵人的進攻,而且採取反擊措施,組編方陣防住敵箭,最後成功的組織了突圍。

    高麗軍也出現了疏忽大意的錯誤,他們原想用狩獵的方法將隋軍包圍後,一點一點地慢慢消滅掉,沒料到隋軍派出二百精銳鐵騎突圍,霎時亂了高麗軍的陣腳。木蘭的戰馬奔馳,敵人呆呆站在軍旗旁,還沒來得急應戰,已死在木蘭快劍之下。與此同時,薛世雄帶領全軍人馬悄悄地突圍成功,高麗軍一時不知所措,頗為混亂,防軍藉此得以撤退。

    隋軍中有英雄,但個別將土的英勇頑強戰鬥,即使取得局部勝利,也不可能改變戰後的大局,隋軍征遼之戰,最後是失敗了。

    高麗軍得勝,欣喜若狂。薛世雄指揮著殿軍英勇與敵戰鬥,雖小報一箭之仇,但防軍仍是損兵大半,傷痕纍纍地向故國退縮。

    高麗將士歡呼「勝利了,我們戰勝了大精帝國!」總帥乙支文德再三考慮之後,決定把防軍趕過鴨綠江就不再發動總攻擊。隋軍渡鴨綠江進攻高麗的部隊,活著歸來的只有二千七百人。與楊帝在一起的將士,雖然沒有人員上的傷亡,但因糧草不足,身心疲憊,也已失去續戰鬥的銳氣。

    乙支文德可能是從自己是小國的情況考慮,打退隋的進攻後,打算相矛頭轉向南方比自己還弱小的國家——新羅和百濟。

    宇文達好不容易才渡過遼河活著回來,卻又不得不面對皇帝的壓怒,怒氣衝天的楊帝大罵:

    「伯通!你是怎麼搞的?如此狼狽不堪!!」

    伯通是宇文述的字。臉色蒼白的字文述伏在楊帝腳邊,惶恐地解釋不得不撤兵的理由。此刻,煬帝熱血沸騰,宇文述膽吸心寒。兩人僵持了一陣,煬帝終於強壓住火氣:

    「……好吧,撤了就撤了。」

    出乎意外,楊帝對這件事居然不再追究,其他將軍心情也平靜下來了。楊帝注視著叩拜的宇文述,大眼中射出怒光,勉強地控制往了心情,他正在思考著另一個計劃。他決定全軍撤退,即日起行動,在這塊土地上他覺得很不舒服。

    九月十二,煬帝乘坐御女車,與女眷邊行邊玩地返回了洛陽。字文述被免除一切官職,關在檻車中被拉回,對他來說,能讓他活著回來已經不錯了。他第三個兒子是楊帝的女婿,要是沒有這門親戚關係,宇文述早沒命了。他的幕僚劉士龍,就是因吃了敗仗而被處死的。

    隋軍連累帶傷,有氣無力地返回家園,東向西翻越長城,再次看見褐石山風景時,眾人心中皆起了一種荒無之感,去時閃閃發光的盔甲,回時已滿佈砂全血跡。

    「能活著回來就是萬幸了。」

    賀廷玉笑著對木蘭說,木蘭心中也這樣想。木蘭眼前浮現出的,是一年前女扮男裝告別父母的情景。戰場上的血腥味代替了木蘭身上原本的花香;刀朝相交的????響聲取代了小鳥的歡啼,閉目沉思戰場上沒有翠綠泛波的水鄉風光,只有黃塵飛揚日落黃昏的情景…。每思及此,木蘭就更加思念家鄉。

    此後,隋朝進人了叛亂四起,多災多難的時代。

    「亂世出英雄。」正如(隋書)中所記述,亂世已經來到木蘭眼前了,當時山東的王萍率領俠義群雄隱伏在長白山中,以及其他的不少綠林人物,都成為流傳至今的有名人物。

    此外竇建施的勢力也在擴大中,他是一位講義氣的人,從用軍脫逃後,家人被官方認定犯有隱藏之罪全被處死,為了推用用王朝給家人報仇,他開始獻身於反為。

    本蘭歷經艱難,總算回到了原郡,這兒與昔日相比已面目全非。揚帝和衣著華麗的女眷以及整天無所事事的宦官們已離開了話郡。曾經駐紮百萬征遼大軍的軍營秋風蕭瑟,荒無人煙。賀廷玉觸景生情,仰天歎道:

    「這景色真使人無法忍受。」

    呆在琢郡無糧草供濟,只有等死一途,二千人正在想今後如何辦的時候,一位身穿官服手中拿著一隻卷軸的人走來,呼喚著「賀伯陽、花子英」的名字。官吏核實了賀廷玉和花木蘭的身份之後,裝模作樣地打開卷軸,這是一張詔書。這名官吏是兵部的功曹,功曹用現代的話來解釋就是國防部人事部的官員。

    「二壯士征遼之戰中英勇善戰,屢立戰功、特授予武牙郎官位,任命為折衝郎沈光的左右副將,須即刻赴洛陽到沈光將軍帳下待命。」

    木蘭想脫下男裝歸鄉的打算落空了。賀廷三問這位功曹:

    「我倆乃藉藉無名之輩,究竟蒙何人思寵保薦?」

    「此乃正議大夫的推舉。」

    正議大夫就是命令木蘭和賀廷玉,從高麗軍重重包圍中突圍的老將軍薛世雄的官名。老將軍以推舉他們作為對他們戰功的獎賞。

    這一年,即大業八年。花木蘭十八歲,賀廷玉二十歲、沈光二十二歲。遠征失敗後,造反的事件時有發生,但大部分的人尚未察覺到隋朝的統治正在動搖。十月,天才工程師工部尚書宇文愷病逝。後人都說:「宇文工部死得真不是時候。」他為隋精心設計的長安城,後來在唐朝時建成,他自己並沒看到這壯觀景色就死去了。

    ------------------

    蘋果書局 OCR &排版

    振雄武館 提供資料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