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木筏--第五章 亞馬遜河
第五章 亞馬遜河
第二天,貝尼托與馬諾埃爾坐在莊園南端的河岸上,看著河水靜靜地流淌。亞馬遜河發源於雄偉的安第斯山脈,注入距離山脈三千多公里遠的大西洋。
「這是世界上最長的河!」1貝尼托說。
1貝尼托的論點在當時是正確的,因為那時還沒有進一步測量。今天他的論點就不符合實際了。亞馬遜河的流域面積及流量為世界第一,而長度僅次於尼羅河,位居世界第二。
「是啊!而且流量也最大!」馬諾埃爾答道。
貝尼托接著又說:
「它的水量那麼大,在距離入海口好遠的地方,河水都是淡的。而且,在離海岸三百二十公里的地方,還能使船隻偏航呢!」
「它的河道上下跨越了30多個緯度!」
「它的流域面積從南到北跨越了不止25個緯度!」
貝尼托接著又補充說:
「多大的流域啊!在這裡,有廣闊無邊的平原,也有一望無際的熱帶大草原;沒有一座丘陵使這片流域變得起伏不平,也沒有一座高山擋住它的視線!」
「整條大河就像是一條擁有千根觸鬚的巨大章魚,」馬諾埃爾接著說道,「有來自南北的二百條支流注入亞馬遜河,同時又有無數條更小的細流注入這些支流。相比之下,歐洲那些大河真好比小溪一樣相形見絀!」
「不算那些小島,整條大河流經大約五百六十個固定的或是漂移的島嶼,好似一組群島。僅這些島嶼,就是一個王國的財富啊!」
「另外,在河岸周圍,還有大量的運河、湖泊以及深淺不一的環礁湖縱橫交錯。瑞士、倫巴底、蘇格蘭和加拿大幾個國家的湖泊加在一起,也沒有這麼多!」
「有上千條支流注入,難怪亞馬遜河要以每小時兩億五千萬立方米的水量注入大西洋呢!」
「它還是兩個國家的界河,浩浩蕩蕩流經南美最大的王國——巴西,就好像是太平洋通過自己的運河注入大西洋一般!」
「多麼寬廣的河口啊!在入海口處的海灣裡,有一座島嶼的周長竟有二千公里!」
「亞馬遜河的流量如此之大,就是在其入海處,經過激烈的搏鬥,大西洋也只能將河水掀起一小片海潮。相比之下,其它河流的漲潮、落潮就好像微風吹起的漣漪一樣微不足道!」
「這條河至少得有三個名字形容它才行!沿河口逆流而上至五千公里處,巨型貨輪都可以航行,而且根本不須減少貨量!」
「亞馬遜河及其大大小小的支流構成了南美北部的商業航運網:從瑪格達雷納河到奧爾特瓜扎河,從奧爾特瓜扎河再到加各答河,再從加各答河到普圖馬約河,最後再從普圖馬約河到亞馬遜河。整個四千英里的水道,只需幾條運河就能構成一個完整的通航網絡。」
「而且,這也是世界上最廣闊、最了不起的水文系統!」
兩個年輕人熱烈地談論著這條無與倫比的河流。因為他們是亞馬遜河之子,他們熱愛這條大河。亞馬遜河那些氣勢磅礡的支流構成條條通道,穿越玻利維亞、秘魯、厄瓜多爾、新格蘭納達、委納瑞拉以及分別屬於英國、法國、荷蘭和巴西的四個圭亞那。
如同許多歷史悠久的民族和種族一樣,世界上許多大河也因為年代久遠,人們至今仍未能考證出它們的源頭。許多國家都自稱是它們的發源國。亞馬遜河也不例外,長期以來,秘魯、厄瓜多爾、哥倫比亞三國一直都在爭奪亞馬遜河發源國的榮譽。
曾經有一些地理學家認為亞馬遜河發源於玻利維亞的的的喀喀山脈。如果是這樣,那他們就必須證明:亞馬遜河就是烏卡亞利河,這條河是由帕羅河與阿布裡馬克河彙集而成的。如今,人們已經摒棄了這種現實。
現在,毫無疑問的是,亞馬遜河發源於秘魯境內塔爾馬省所轄的尤阿拉阿瓜縣。它的源頭是位於南緯11到12度之間的勞裡柯察湖。
亞馬遜河從勞裡柯察湖流出之後,先是折向東北蜿蜒緩流,在流程五百六十英里處,一條重要的支流——旁特河注入亞馬遜河。此後,亞馬遜河徑直向東流去。在秘魯和哥倫比亞境內,直到巴西邊境的這一段亞馬遜河被稱為馬臘尼翁河,或叫馬臘瑙河,馬臘尼翁這個名字是法語化的葡萄牙名稱。從巴西邊界開始一直到馬納奧市,氣象萬千的內格羅河注入大河,這一段的亞馬遜河叫做索利瑪埃斯或索利莫昂斯河。這個名字源於印第安人的索利瑪奧部落。今天我們在亞馬遜河沿岸的省份仍能尋覓到該部落的足跡。最後,從馬瑙斯市至入海口處的大河叫做亞馬斯那斯或亞馬遜河。這是由西班牙探險家奧赫拉那的後裔們命名的。根據奧赫拉那的記載,在納蠻達(亞馬遜河的一條支流)曾經居住著一個英勇善戰的婦女部落。這些故事雖然不大可信,但讀來卻非常激動人心。
從亞馬遜河的源頭,我們便可以預見這是一條氣勢磅礡的大河。從源頭開始,亞馬遜河一直都沒有受到任何阻擋,直到流經兩座風景如畫的不同高度的山脈時,它的河道才變得有些狹窄。當亞馬遜河折向東流,穿越安第斯山脈中段時,由於地勢起伏較大,河流在這裡產生落差,形成瀑布。如果沒有這幾處落差,那麼,從源頭一直到入海處,亞馬遜河都可以通航。無論如何,正如洪堡特1所言,亞馬遜河有六分之五的河道都是可以通航的。
1洪堡特(1769—1859):德國自然學家與旅行家,曾與波普蘭一起去美洲探險。
從源頭開始,就不斷有許多水量豐富的支流注入亞馬遜河。在大河左岸,有來自東北方向的扇西貝河、瑪羅納河、帕斯杜卡河、尚比讓河以及第格雷河。大河右岸,則有來自東南方向的莎莎普雅斯河,還有瓜拉加河,它在拉圭那傳教團駐地附近注入大河。另外右岸還有一條烏阿拉加河,它在距離大西洋二千八百英里處注入亞馬遜河。沿著這條河逆流而上,船隻可以航行二百英里直至秘魯腹地。在大河右岸的聖-喬阿西姆-奧瑪瓜斯傳教團駐地附近,還有一條壯麗的烏卡亞利河,這條大動脈浩浩蕩蕩地穿越潘帕斯草原,並在中途接納了無數源於楚圭托湖(位於阿里卡地區東北)的水流。上亞馬遜河流域終止於這條烏卡亞利河。
以上就是在伊基托斯村以西的亞馬遜河上游的主要支流。大河下游的水量如此之大,以致歐洲河流那狹窄的河床根本不足以容納它們。當喬阿姆一家順流而下時,他們將領略這些河流的各個河口多姿多彩的風光。
亞馬遜河流經赤道以南的低緯地區,其中包括世界上最美麗的國家(指巴西——譯者注)。這條大河不僅擁有舉世無雙的壯美景色,而且它還具備尼羅河、密西西比河、利必斯頓河(原名剛果—扎伊爾—盧阿拉巴河)所不曾擁有的優點。雖然一些旅行家未經實地考證便信口胡說,但實際上,亞馬遜河所流經的土地的確是南美最得天獨厚的。流域範圍內常年都有西風吹拂。由於亞馬遜河並不在高山之間的河谷中流淌,而是穿越一片廣闊無垠的平原(平原南北距離約為一千四百公里),再加上丘陵頗少,因此,氣流可以自由馳騁於平原之上。
有些人曾一度以為,雖然亞馬遜河流域有可能成為最發達的商業中心,但是這裡的氣候卻對人體的健康無益。對此,阿加西茲1教授給予駁斥,他認為,「這裡經常吹拂的輕柔微風引起蒸發作用,這樣氣溫就有所下降,因此土地並不那麼灼熱。多虧這股涼爽的微風,亞馬遜河流域的氣候才如此宜人,甚至可以說是最舒適的。」
1阿加西茲(1807—1873):原籍瑞士的美國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他曾對化石及冰川運動的研究作出貢獻。
另外,以前在巴西傳教的杜朗神父也觀察到,這裡的氣溫最高不超過33℃,最低不低於25℃,溫差僅為8度,平均溫度為28—29℃。
有了以上證實,應該可以肯定,亞馬遜河流域的氣候根本不像同緯度亞洲、非洲地區那樣酷熱。況且,大西洋吹來的和風還可以達到亞馬遜河流經的整片平原。
在巴西,各省均以流經本省的亞馬遜支流為省名。這些省份也是這個最美麗的國家裡最有益健康的地方。
另外,如果您以為亞馬遜河的水文系統至今仍不為人所知,那就大錯特錯了。
早在十六世紀,皮扎爾兄弟中的一個——奧赫拉那中尉便順內格羅河而下,於1540年到達亞馬遜河。他沒帶嚮導,獨自一人在這片地區探險。航行十八個月後,他終於到達亞馬遜河口,並寫了一部遊記。
1636年和1637年,葡萄牙人佩德羅率領一支由四十六條獨木舟組成的小型船隊,沿亞馬遜河逆流而上一直到達拿波河。
1743年,在測量完經線及赤道的長度之後,拉貢達米納1告別他的同伴布戈和戈登,在扇西貝河登上船,順流而下,直至扇西貝河與馬臘尼翁河交匯處,他於7月31日到達拿波河口。在這裡,他及時觀測到了木星的第一號衛星,這使得他這位「18世紀的洪堡特」能夠準確地測定出當地的經緯度。隨後,他探訪了亞馬遜河兩岸的村落,並於9月6日到達帕拉城堡。這次宏偉的旅行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人們不僅科學地測定了亞馬遜河道,而且還確定它與奧雷諾格河是相通的。
1拉貢達米納(1701—1774),法國自然學家和大地測量學家,他曾於1735年布戈一起領導了在秘魯的探險,確定了經線的長度。
五十五年後,洪堡特和波普蘭在拉貢達米納所取得的寶貴成果基礎之上,進一步充實完善,他們繪製出從馬臘尼翁河到拿波河的地圖。
從此以後,就不斷有探險家到亞馬遜河及其主要支流進行考察,例如:
李斯特-莫於1827年,英國人史密斯於1834和1835年,法國指揮官拉布隆納茲中尉於1844年,巴西人瓦爾代斯於1840年,法國人保羅-馬爾卡羅從1848年到1860年,異想天開到極點的畫家比雅爾於1859年,阿加西茲教授於1865年和1866年,巴西工程師弗蘭茨-凱勒-林贊傑,以及克勒沃博士於1879年,他們都曾來到亞馬遜河探險,從不同的支流逆流而上,並且確認了主要支流的通航能力。
然而,最值得巴西政府驕傲的則是:
1857年7月31日,在與法國就圭亞那邊界問題經過多次爭論之後,巴西政府宣佈亞馬遜河道可以自由通航,並且向所有國家的船隻開放。同時,巴西還與所有鄰國共同探討了如何開發亞馬遜流域所有水道的事宜。
如今,在直達利物浦的航線上,內部設施舒適的汽輪可以從亞馬遜河口一直到達馬納奧市,有的可以達到伊基托斯,還有的則通過塔帕饒茲河、瑪德拉河、內格羅河及普魯斯河直達秘魯及玻利維亞腹地深處。
不難想像,在這片舉世無雙的廣闊、富庶的流域,有朝一日,商業將會是何等的興旺發達。
當然,萬事都不能兩全其美。這片地區的繁榮昌盛也必將以損害當地土著人的利益為代價。
不錯,有不少土著民族(如:居裡西居裡斯族和索裡馬奧斯族)已經絕跡。在普土馬亞奧地區,人們僅僅還能見到若干於裡斯土著,然而當地的雅於阿斯土著則早已躲避到更遠的密林深處去了,而為數不多的馬奧奧斯土著則離開河岸,在扎普拉森林中遊蕩!
是的,杜南旦河岸幾乎已是荒蕪一人,而在於魯阿河口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印第安遊牧部落。泰菲河也幾乎是人跡罕至,在扎普拉河的源頭,偌大的游馬於阿土著民族只剩下幾戶。高阿里地區也早已是荒無人煙。在普魯斯河兩岸,只有極少數穆拉斯印第安人定居。至於古老的瑪那奧斯部落,如今只剩下若干遊牧家庭。在內格羅河兩岸,原先曾有八十個民族,而今就只有葡萄牙與印第安土著的混血後裔了。
這就是進步的法則:印第安人將會消失殆盡。由於白人的到來,澳大利亞和塔斯瑪尼亞島的土著都已經絕跡。而面對西部征服者的擴張,北美的印第安人也已經銷聲匿跡。也許有朝一日,阿拉伯人也會消失在法國殖民者的統治之下吧。
好了,還是讓我們回到故事發生的1852年吧。由於現代各式各樣的通航工具在當時都不具備,因此,在當時的條件下,喬阿姆-加拉爾一家的旅行至少也得歷時四個月。
當兩個年輕人坐在岸邊看著河水在腳下靜靜流淌時,貝尼托突然說道:
「馬諾埃爾,由於我們到達貝倫不久後就要分手了,你肯定會覺得時間短暫吧?」
「是的。可同時我又覺得時間很漫長。因為只有當旅行結束時,米娜才能成為我的妻子。」馬諾埃爾回答。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網獨家推出||http://www。cnrea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