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國軍營
遼國大將耶律修戈與幕僚商討軍策,突然有探子回報,說中鋒軍已完全攻佔飛狐,但不幸的是,中鋒將領耶律撻琅不幸陣亡。
耶律撻琅乃是耶律修戈的親生胞弟,二十出頭正是大有可為的年紀,第一次領軍作戰即獲克捷,年少氣勝的他竟自負輕敵,以輕騎略地不幸中伏而死。
消息傳回主帥營,耶律修戈既震怒又自責。
他們的父親同樣戰死於沙場,這使得當時還年輕就守寡的母親深受打擊,自幼就告誡戰爭殺戮的可怕,唯恐兄弟倆步入後塵。
但或許是血液中流有遼人好戰的因子,耶律修戈少年時即背著母親參軍,征戰沙場屢建奇功,深得遼國蕭太后的賞識,封號護國大將軍,母親最後不得不接受事實,卻在死前要求耶律修戈允諾,絕不讓耶律撻琅倣傚。
然而,悲劇還是發生了。
耶律撻琅不顧兄長的反對,向蕭太后自薦隨軍出征,初時還能在耶律修戈的羽翼下受到約束,但隨著戰況吃緊,耶律撻琅一再請求領軍殺敵,沒想到竟是一去不回。
「中鋒副將莫齊已經暫代軍務,領兵駐守于飛狐城。」探子報,「莫副將向大將軍請示,如何處理撻琅主將的遺體?」
幕僚多建議送回大遼以國禮風光大葬,耶律修戈卻主張就地火化,日後再將骨灰送回遼國的祖墳安葬即可。
耶律修戈十分愛護撻琅,然而面對撻琅的意外喪生卻表現出異常的冷靜,深沉的教人難以捉摸,但其實復仇之恨已在他心中燃起。
「兇手處決了嗎?」耶律修戈誓言,要將害死撻琅的兇手碎屍萬段。
「回稟大將軍,兇手已趁亂逃走,據信是投奔易縣的宋軍,藏匿於城裡。」探子說道。
耶律修戈聞言,拳頭緊握。
歧溝關一役失利,宋軍退師駐守易縣,遼軍圍城卻久攻不下,此刻正與幕僚商討攻佔易縣的對策,想不到殺死耶律撻琅的兇手就躲在城裡,耶律修戈誓言不管使用何種手段都要攻克宋軍最後一道防線。
然而幕僚卻有不同的看法,雖然歧溝關一役大捷,但遼兵因久戰也出現了疲態,此時出兵絕非上上之策。
再說圍城數日,仍有大批宋民入城避難,相信城內仍有足夠的糧食和妥善的防衛,相對遼國離國境甚遠,不論是在運送糧食或增援軍力上,都有相當程度的困難,所以一動不如一靜。
遼軍只需圍城阻斷宋軍的增援,等城中糧草用盡,宋軍自然會棄城投降,遼軍入城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但是,耶律修戈已等不及了,時間消逝對他來說是一種折磨。
「派人喬裝入城,查出糧倉的所在地。」他下令。
耶律修戈相信,只要消毀城中糧草,就可以提早結束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