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知榮城和榮煌已死後,木榮春已是悲痛不已,眼見敵人勢大,此時他已抱定和敵人同歸於盡的必死之心。隨即命令榮坤、榮浩、清虛、清雅四人引領六百多名弟子馬上從後門撤離,翥凰、赫連暖玉、陳孤鴻和彭秀婕四人並非道教人員,更無必要陪眾人一起死,也隨同撤離。他和榮松、榮森、清昊四人,率領三百多名修習甲乙木神功的弟子外出阻擊敵人,掩護眾人撤退。
木榮春的資歷在教內無人能比,小雲既不在觀內,眾人只能聽從他的安排。明知他此番外出九死一生,榮坤和榮浩等人也是毫無辦法,只得引領眾人出了「真武觀」後門,借叢林掩護,一路潛行至後山,暫時隱藏了起來。同一時間,木榮春一行步出山門,先是和敵人展開唇槍舌劍,嘲笑帝獨天等人明知小雲不在觀內,方才前來攻打「太和山」,明顯是畏懼小雲如虎。帝獨天大怒,反唇相譏,但和他辯論不了幾句,已知木榮春是在藉故拖延時間,不再理會他的嘲笑,傳令發起攻擊。
論單打獨鬥,道教一方無人是帝獨天和彭祖等人的對手,木榮春一行各按方位奔走,布起「遁甲遁乙天羅陣」,將「真武觀」山門外變成了一片一眼望不見盡頭的原始叢林。莽莽蒼蒼,渾無際涯,林木繁盛,枝丫縱橫,籐蘿盤旋密佈,陰翳蔽日,猶如一座迷魂陣,借此阻擋敵人前行。「無稽山莊」和「幽冥神教」兩股勢力先後入陣,糾纏半盞茶的時分,始終不能破陣,反被困在了陣內。帝獨天嗤之以鼻,扣動「暗日滅神弩」,一氣發出了十六支「昆吾冶鐵之箭」,將由甲乙木真氣幻化成的林木瞬間燒成灰燼。
陣勢一破,三股敵人發起總攻,木榮春心知大勢已去,準備和敵人同歸於盡,於是傳令眾人後撤。但榮松、榮森、清昊和三百多名弟子勢要和他同生共死,竟無一人聽從號令,木榮春老淚縱橫,眼見敵人已經合圍,眾人已無生存的可能,他只得和眾人合力發出了甲乙木的合體之技「魂斷莽原」,用自己的生命捍衛尊嚴,向敵人發起了最後的攻擊。三百七十六人慷慨赴死,竟無絲毫猶豫。
此招威力極大,再加上由三百多人一起使出,威力更是無與倫比,綠色的甲乙木真氣如怒海狂濤,奔湧向前,一千多名魔教徒來不及躲閃,已是命赴黃泉。帝獨天怒極,和月無雙合力使出了威力最大的一招「混沌」,發起反擊。灰色陰霾所經之處,生機滅絕,草木瞬間不見了蹤影,「真武觀」眨眼變成了一堆瓦礫,三百七十六人無一倖免,盡皆化為齏粉,形神俱滅。帝獨天見已如願剷平了「真武觀」,四周再也不見半個活人,不禁十分得意,之後和彭祖等人統領部屬相攜下山。
榮浩心裡始終牽掛木榮春的安危,只在後山呆了一會兒,又單獨折回,在「真武觀」對面的叢林裡潛伏了起來,成了目睹此戰的唯一一人。他由木榮春一手撫養長大,二人朝夕相處幾十年,他和木榮春之間的感情絕不亞於小雲,依賴之心,或有過之。眼見木榮春慘死,他萬念俱灰,竟不想再活,準備自戕性命,追隨木榮春於九泉之下。但慮及小雲不在山上,自己身負重責,豈能一死了之?只得強忍悲痛,折回後山。眼下道教再也承受不起絲毫打擊,如果敵人再度前來,不免全軍盡墨。他和榮坤等人經過一番磋商,決定先前往五十里之外的「真武觀」下院「坐忘谷」暫住,待小雲回山後,再決定今後的行止。
三股敵人在剷平「真武觀」後,決不會就此罷手,八成會在路上伏擊前往支援「仙人觀」和「萬福宮」的兩路道教人馬,或是分頭前往攻打道教的其它宮觀,榮浩心機縝密,慮及此事,不禁出了一身冷汗。顧不得休息,再次召集眾人協商,很快作出決定,之後分頭行事。由陳孤鴻乘坐仙奴,前往攔截榮鋒等人統帥的兩路人馬。憑借仙奴的飛行速度,希望陳孤鴻可以趕在敵人之前找到他們,否則後果十分嚴重。
榮浩和榮坤就近找了一所宮觀,一口氣發出了三百多封飛劍傳書,告知所有的觀主和祭酒,必須馬上率領所有的門徒離開宮觀,暫時前往左近的鄉村或山林潛伏起來,以免被敵人各個擊破。
榮浩料事如神,此番舉措使道教倖免於滅頂之災,可謂十分及時和有效。三股敵人在下山之後,就近埋伏在「太和山」附近,準備殲滅馬上就要回山的榮鋒一行。敵人就近埋伏,只是為了以逸待勞,不必勞師遠征,可以使己方的戰鬥力保持在最佳狀態,但此舉無疑給了道教十分充裕的應變時間。陳孤鴻乘坐仙奴飛離「太和山」後,只用了兩個時辰就找到了榮鋒一行,之後一行人繞路返回「太和山」,得以倖免於難。三股敵人在原處等了兩天,並未見到他們的人影,只得作罷。
帝獨天並不想就此罷手,經過和彭祖協商,決定分頭前往攻打道教宮觀。但此時道教人員在接到榮浩發出的飛劍傳書後,早已全部撤離。待三股敵人趕到,道教宮觀已是空無一人,帝獨天等人只得統帥部屬再度前往其它宮觀,但結果仍是完全一樣。三股敵人屢屢撲空,不禁惱羞成怒,只得拿道教宮觀撒氣,接連焚燬了十餘所宮觀,方才作罷。帝獨天十分清楚,只要小雲未死,必要報仇雪恨,道教仍有重振雄威的可能。此番行動雖是摧毀了「真武觀」,但並未傷及道教的元氣,來日雙方必有一戰,並且此戰必是最後的決戰。眼下既然找不到道教人員,不如返回總壇,早做準備,以應對日後的決戰。他和彭祖等人說明情況,之後三方人員各自啟程,返回自家的老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