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周,藍天上展開了關於教與學轟轟烈烈的大討論,尤其是湯老師的幾篇文章,字字中肯,讓我心悅誠服。不過有一點不服的,為什麼湯老師要用我寫的一句話「素質教育,濫矣」來做反面教材?誠然,單獨讀這句話,確實給人很突兀的感覺,但我覺得,這句話並非沒有道理。
「濫」而非「爛」。我並不是否定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我也知道在目前社會,它的出現是多麼的重要。但同時,我們也要很清楚地認識到,我國現在所處的特殊歷史時期使得我們的教育體制很不完善,正如義務教育現在還根本沒有義務起來。因此,作為新生的素質教育,勢必也會有些偏離它的理想軌道,我前面所提到的「濫」就是一個方面。一些學校的管理者本著「育人為本」的目的,為學生提供了許多的鍛煉的空間。其出發點是好的,但是任何山珍海味,吃多了也會平淡無奇。《扭曲的素質教育》中所說的班會一事便是很好的例子。團委動輒要班會競賽,雖得聲勢浩大,但班幹部準備了一星期,結果卻是一鄰班的同學來做評委,他們會怎樣想?有付出卻得不到承認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同學們其實並不在乎是否獲獎,只是希望自己的勞動成果獲得別人的稱讚。我想,與其舉行多次這樣小打小鬧的活動,倒不如一學期就一次權威公正的競賽,輔以客觀一些的評委,如其他年級的團支書等。這樣的模式對同學們的吸引力肯定更大,他們也會全身心投入。
以前,總覺得對常校長有一種敬畏感,因為非到學校大事,一般都看不到他人。所以,只要是常校長出現的場合,我總是非常的小心翼翼,因為只有在關鍵的地方,他才會露面。然而,在校食堂教工餐廳多次看到他後,才發現校長並非想像中的那麼神聖,其實也是位平易近人的老者,由此我才明白,以前的校長不常出現是為了營造一種氣氛,這種氣氛不為別的,而是要刻意把一校之長的權威樹立起來,從而無形之中對全校產生一種威懾力。從這裡,我們已很容易知道素質教育為什麼不能太氾濫,一種神秘感才能牽引同學的興趣。
其實,在很多方面,「濫」都在制約著我們的腳步。記得一年前,學校搞年度評優,我班獲得了一個優秀稱號,原本讓同學們喜出望外,可事後發現,年級裡共有八個班拿了不同的殊榮。也許學校是顧及到不同的班級的不同情況,才盡可能把獲獎面拓寬,但不知有沒有想過,第一與第八既然沒有區別,那究竟還有什麼鞭策大家「奮勇爭先」呢?無獨有偶,年級裡開展各項活動,評獎幾乎總是2:3:5的獲獎比例,換言之,便是班班有獎,一團和氣。而這樣的話,很容易出現消極應付的情況:只要我隨便弄兩下,總能得獎,面子上也過的去,何樂而不為?我不禁想起了以前吃大鍋飯的情況,出工不出力,照樣有飯吃。我覺得,像這樣競技型的比賽,保持群眾參與與不間斷的最好辦法就是要有區分度,讓他幾個無獎的又如何?這樣的話,排在後面的才會有一種危機感,從而全力以赴。同時,一等獎只設一個,同樣也可以把前面的班級調度起來。這是不是比那種「濫」更具科學性呢?儘管我知道我們不能懷著獲獎的這種功利思想,但正如我前面提到的一樣,人只是希望付出得到認可,而現在唯一可行的方法仍然是以評獎的形式人為地區分為三六九等。
素質教育在中國確實是很容易帶來負面影響的,因為現在這種尚不完善的教育制度在某些真的偏激之人心中也很容易滋生叛逆情緒,那篇《課改者聽著》我想便是由此產生。學生固然有不對的地方,但我們的素質教育似乎也應該在具體的*作過程中找找原因,只有這樣國家的基礎教育才能為社會貢獻更多更優秀更具有競爭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