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風雲錄 網友上傳章節 第404章 能否回京?
    第404章能否回京?

    中土現在是百廢待興,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比如南下滅楚要花錢,北疆防禦要花錢,新佔領地區的局勢穩定和經濟恢復要花錢,統一全國的文字、度量衡、錢幣甚至包括整修連通全國的馳道都要耗費大量錢財,而咸陽財賦早就入不敷出,賦稅的徵繳和徭役的征發力度已經是越來越大,國民不堪重負。

    武烈侯在這個時候提出暫緩南征滅楚,先穩固已佔領疆土,實施「與民休養,輕賦薄徭」之策,雖然可以迅速穩定大秦疆土,恢復大秦國力,但因為政策上是推行「輕賦薄徭」,是「讓利於民」,所以貴族、普通國人和庶民都可以從中受利,而中央和地方府署卻因為賦稅增收和徭役征發暫時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反而無法享受到「休養生息」帶來的直接好處,因此,這一變革策略在中央遭遇到了巨大的阻力。

    從貴族的立場和利益來說,他們當然贊成「讓利於民」了,他們自己就是「民」的組成部分,實際上就是這個政策的最大受益者,但從中央和王國的立場和利益來說,「輕賦薄徭」在短期內,在王國總財富沒有達到一定高度,在「民」沒有滿足自身需要之前,中央和王國實際上無法從這個政策中受益,相反,還要把本屬於中央和王國的利益讓渡於民,這導致中央無法集中王國財富進行一系列的可以幫助中土進行重建、恢復和發展的大事情。

    歸結到戰略層面,就是要穩定還是要發展?

    如果要發展,現階段也就是把統一戰爭進行到底,如此就要以犧牲穩定為代價,其造成的最嚴重的後果可能就是叛亂迭起,鎮戍地方的功臣更有可能借助地方勢力割據稱霸,繼而形成分裂。到那時中土陷入戰亂,大秦危機四伏,國祚岌岌可危,統一大業功虧一簣,發展也就無從談起了。

    如果要穩定,現階段就必須實施「與民休養、輕賦薄徭」之策,那統一大業就要暫時中止,其造成的最嚴重的後果有兩個,一個是地方勢力乘機坐大,鎮戍地方的功臣即便不割據稱霸,也會與中央形成對抗,中央的權威一旦受到壓制和打擊,旋即就會造成第二個惡果,那就是統一大業受阻,中土一分為二,大秦和楚國可能會劃江而治,大秦陷入南北受敵的窘境,到那時就算國力增強了,發展也是極度緩慢。

    如此一目瞭然,不管是要穩定,還是要發展,對中央構成最大威脅的就是地方勢力,就是鎮戍地方的功臣,就是中央鞭長莫及的邊陲封國和邊陲郡縣。說到底,就是「集權」和「分封」這對當前最大的最重要的矛盾始終存在,始終威脅著大秦,中央不論是實施「穩定」戰略還是實施「發展」戰略,都嚴重受制於這個最大的矛盾,都被這個矛盾所捆縛,無法放開手腳痛痛快快地建設新帝國。

    =

    初夏,秦王政書告武烈侯,咸陽在中原決戰結束後走到了歷史的轉折點,在發展戰略上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困境,而武烈侯在這一戰略上的意見讓中樞的爭論愈發激烈,所以秦王政打算請武烈侯回京,請上將軍王翦、蒙武、麃公回京,力爭在最短時間內把大秦未來幾年的發展戰略確定下來。

    秦王政徵詢寶鼎的意見,你是否願意回京共商國事,決定大秦未來的命運。

    秦王政也是考慮很久才做出了這一決策。

    武烈侯如今在北疆的威望如日中天。現今北疆局勢太過複雜,外有匈奴這個強敵,內有秦人、趙人、燕人和北虜諸種之間的矛盾,危機四伏。武烈侯為此在軍事上以北擊匈奴南吞強齊建下赫赫聲威,在經濟上則以墾荒屯田、發展商貿和減免賦稅來贏得民心。穩定壓倒一切,以穩定促發展,這一戰略讓武烈侯在北疆站穩了腳跟,把他個人的威望推到了一個巔峰高度,但帶來的後果就是北疆人只知道武烈侯,而不知道咸陽。這就像當年的趙奢和李牧,代北成了他們的領地,而代北始終與邯鄲相對抗。武烈侯也正在走上這條路,但他所擁有的地盤卻不僅僅只有代北,還包括燕南和中山,而他出身在北地郡,隴西和上郡的鎮戍軍將率們也與他有密切的關係,假如武烈侯在代北振臂一呼,從隴西到燕南,整個大秦的北部邊陲都會響應,這個實力太可怕了,對咸陽的威脅也太大了。

    然而,如今誰能代替武烈侯鎮戍北疆?在大秦沒有統一中土之前,在大秦沒有穩固新帝國之前,在咸陽和中央沒有牢牢控制地方並擁有無上權威之前,北疆的穩固與否直接關係到大秦的未來,所以,為了贏得一個穩固的北疆,大秦需要武烈侯鎮戍北疆。

    由此就造成了一個後果,武烈侯在北疆鎮戍的時間越長,他在北疆所擁有的實力就越是強大,對咸陽來說最終就是尾大不掉,即便將來咸陽穩固了新帝國,擁有了絕對權威,也很難撼動武烈侯在北疆的絕對實力,於是就必然會重蹈邯鄲和代北始終對抗的覆轍,咸陽和北疆也就會形成長時間的對抗,而這種對抗給大秦帶來的後果就是中央始終無法形成絕對權威。大秦沒有一個擁有絕對權威的中央,那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分裂和戰亂。

    秦王政和武烈侯在離石會面的時候,武烈侯曾承諾絕不分封諸侯,但這種承諾在事實面前沒有太大的意義。想像一下,坐擁北疆的武烈侯與中央分庭抗禮,事實上他就是北疆之王,和一方諸侯有什麼區別?

    有武烈侯和北疆武力這個足以與咸陽分庭抗禮的洪荒魔獸,豪門貴族尤其那些功臣們當然對「分封」有強烈的渴求,當然會浮想聯翩,當然要竭盡全力與咸陽「搏殺」了。武烈侯和北疆武力這頭洪荒猛獸存在與否,雖然與功臣們追求「分封」沒有直接聯繫,但這頭洪荒猛獸的存在,無疑會讓功臣們士氣高漲,鬥志昂揚,在追求「分封」的道路上跑得更快,叫得更凶,殺得更猛。

    秦王政在戰略上傾向於穩定,也就是支持武烈侯的變革策略,既然如此,那如何打擊功臣們對分封的追求,遏制地方勢力坐大,就成為秦王政必須要考慮的首要問題,而這個問題的解決要依靠武烈侯的支持,依靠北疆武力的鎮懾,於是秦王政和武烈侯之間就有了妥協的餘地。

    你要實施「穩定」戰略,那就幫我堅決打擊「分封」,而打擊「分封」的首要條件就是你這頭洪荒猛獸要離開荒野,回到老巢,要讓那些妄圖借助你的力量對抗中央的功臣們失去最強大的倚仗。

    武烈侯離開北疆,回到咸陽,將對公卿大臣們造成多大的衝擊?將給咸陽目前的被動局面造成多大的影響?咸陽宮是否會因為這個決定而陷入更大的被動?秦王政必須要考慮清楚,必須仔細權衡其中的利弊得失,最終他做出了用書信徵詢武烈侯意見的決定。

    這是兄弟間的一次交流,如果武烈侯拒絕,此議就作罷,不會對秦王政和咸陽政局帶來任何不利影響,反之,如果武烈侯願意回京,秦王政就必須做出妥協,以保證武烈侯堅決支持咸陽宮,堅決把甚囂塵上的分封之議壓制下去,而不是給他機會聯手功臣們來壓制咸陽宮在「法治」的堤壩上打開更大的缺口。

    =

    武烈侯無意回京,雖然他在決戰之後經過反覆思考拿出了「穩定至上」的決策,但在統一大業即將完成,統一大勢已經掀起最後一股驚天波瀾的情況下,繼續把統一戰爭進行到底的呼聲壓倒了一切,以武烈侯和北疆的力量根本阻擋不了這股驚天波瀾,所以他做好了「穩定」戰略被徹底否決的準備,那就是全力經營北疆,全力構建北疆防禦體系,全力建設北疆武力。

    只要武力在手,只要擁有絕對實力,那即便大秦因為繼續進行統一戰爭而致使財賦陷入更為險惡的境地、致使國內局勢陷入崩潰的邊緣、致使咸陽政局陷入不可挽回的絕境,武烈侯也有信心憑借北疆強悍武力,力挽狂瀾。

    所以,武烈侯根本沒有回京的念頭,他在返回北疆後第一時間召集邊郡官長,要求各邊郡借助這次北疆軍吞滅齊國所獲得的大量戰利品加快農耕和工商發展,並馬上巡視漫長的北疆防線,與北疆各軍統率商討防禦和軍隊建設,其目的很明確,以強悍武力促進經濟發展,以經濟發展推動武力更上層樓,一切都是為了戍衛中土,一切都是為了中土的統一和強大。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秦王政的書信到了,秦王政請他回京,秦王政在書信中明確告訴武烈侯,他支持以穩定戰略來鞏固大秦的統一戰果,但這一戰略在中央遭到了巨大的阻力,所以秦王政需要武烈侯公開的直接的幫助,秦王政需要武烈侯回到咸陽,兄弟必須聯手才能穩定政局,兄弟必須聯手才有可能推行和實施這一穩定戰略。

    武烈侯一遍遍地讀著這份書信,心情一次比一次沉重。

    歷史上秦王政在統一之前肯定也遇到了同樣的政治危機。當時他已經打擊了熊氏外戚,已經壓制了老秦人,已經把宗室勢力徹底摒棄,雖然以隗氏為首的新楚系和以蒙氏、馮氏為首的關東系是他控制朝政的左膀右臂,但他們對分封諸侯也有著強烈的追求,然而,他們都依附秦王政而存在,其政治上缺乏深厚的根基,也缺乏相對的獨立性,本身實力也有限,所以根本不敢公開與秦王政對抗,更不敢挑戰秦王政和咸陽宮的絕對權威。

    但今天自己改變了歷史,以自己為首的宗室勢力已經成為大秦朝堂上最大的一股勢力,老秦人更是牢牢控制軍隊,而以隗氏為首的新楚系和以蒙氏、馮氏為首的關東系雖然依舊是秦王政的左膀右臂,但因為宗室勢力和本土老秦人不斷挑戰秦王政和咸陽宮的權威,秦王政即便在擁有了一統中土的空前功勳後,也無法完全控制朝政,更無法做到高度的中央集權,於是今日的政治危機非常得嚴重,已經遠遠超過了秦王政所能控制的範圍。大秦危矣,中土面臨著再一次分裂的危機,而這種危機就是自己帶來的,就是因為自己改變了歷史而造成的,自己有責任也有義務幫助秦王政渡過這次危機,即便因此而失去一切,也義無反顧。

    武烈侯決定回京。

    太傅府官員異口同聲,堅決反對。得知這一消息的北疆諸軍統率,邊郡軍政官長們也是駭然心驚,紛紛兼程趕赴代城,堅決阻止武烈侯返京。

    形勢擺在這裡,不管大秦實施何種戰略,都無法迴避當前國內最主要的「集權」和「分封」的矛盾,而堅持「分封」的是誰?當初以武力脅迫咸陽宮建封國、打開分封之門的又是誰?就是武烈侯啊。

    雖然武烈侯一再申明自己支持高度的中央集權,但同時他也堅持認為,在實施高度的中央集權之前,必須在國策上進行過渡,必須實施有限制地分封,而他所說的有限制的分封與實際意義上的分封有很大的區別,然而,有幾個人相信武烈侯的話?現在是有限制的分封,那將來不就是要發展到無限制的分封?

    北疆的軍政官員們抱著這樣的想法,大秦的貴族們抱著這樣的想法,大秦的功臣們更是抱著這樣的想法,既然大家都這麼想,難道秦王政會幼稚到相信武烈侯的承諾?既然秦王政根本不相信武烈侯的承諾,既然秦王政要壓制分封之議,那如何壓制?當然第一個拿武烈侯開刀,壓制武烈侯,打擊武烈侯,殺猴儆雞。

    武烈侯苦笑,他當真是作繭自縛啊。早知有今日危機,當初何必要改變歷史?但不改變歷史,又如何拯救帝國?就今日危機來說,假如不解決,帝國還是有分崩離析之禍,可問題是,這個危機解決得了嗎?這種深層次的不可調和的矛盾化解得了嗎?

    武烈侯捫心自問,難道當真只有讓項羽一把火燒掉咸陽,讓劉邦帶著一幫貧賤把這個時代的舊貴族屠戮一淨,才能化解這個矛盾?

    歷史證明,劉邦和他的一幫貧賤兄弟也沒有化解這個矛盾,最後還是選擇了有限制的分封,而這個有限制的分封最終還是釀成了一場手足相殘的大禍,最終還是靠屠殺來徹底埋葬分封。

    傳承八百餘年的「分封」深入到中土人的文化裡、血液裡、骨髓裡,根深蒂固,秦王政的絕對鎮制失敗了,項羽的重建分封失敗了,劉邦的有限分封還是失敗了,直到這個時代的人死絕了,文化斷代了,血液和骨髓裡的「分封」逐漸淡化了,分封才徹底退出歷史的舞台。

    武烈侯面對部屬朋友們的勸阻,感動之餘更是心如重鉛。

    怎麼辦?歷史為鑒,即便是有限制的分封,最終也不可避免地要走上分裂或者動戰亂之路,然而,這是時代的宿命,要想埋葬傳承了八百餘年的分封就必然要付出慘重的代價,那麼,是以大秦帝國的滅亡為代價,還是以帝國未來的分裂和戰亂為代價?

    無疑,武烈侯只有選擇後者。當帝國穩定了,富強了,即便有分裂,有戰亂,帝國中央也能憑借強悍的武力和充足的財賦,擊敗分裂者,剿殺叛亂者,最終把帝國一代代地延續下去,讓中土蒼生迎來一個長期的和平的富足的時代。

    =

    武烈侯試圖說服自己的部屬和朋友們。

    秦王政是否敢在這個時候打擊自己,剝奪自己的兵權?

    顯然這種推測的理由無法站住腳。北疆軍的構成以北方人為主,北方人的實力已經超越了北疆秦人,而目前能贏得北方人信任的只有武烈侯,也只有武烈侯的威望才能鎮懾他們,假如武烈侯被剝奪了兵權,被限制在咸陽,北疆局勢必然要亂,而以目前大秦的形勢,北疆千萬不能亂,北疆一亂,北方人舉兵叛亂,必然禍及整個大秦,其後果不堪設想。

    秦王政不可能不考慮到這個後果。「分封」給大秦帶來的危害在未來,而北疆局勢大亂給大秦帶來的危害就在眼前,兩者相比,秦王政寧願分封諸侯,也不願眼睜睜地看著統一大業毀於一旦。

    其次,這次武烈侯回京,其目的是幫助秦王政阻遏來勢洶洶的「分封」大潮,而不是幫助功臣們威逼咸陽宮打開「分封」的大門,所以這一次武烈侯回京,是與秦王政合作,是兄弟聯手控制政局。以秦王政和咸陽宮目前的被動局面,秦王政沒有任何理由打擊武烈侯。這時候打擊武烈侯,豈不是把武烈侯趕到對方陣營?豈不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自己把「分封」的大門打開了?

    再次,從北疆的利益出發,從大秦的利益出發,從天下蒼生的利益出發,大秦要暫時中止統一戰爭,要把主要力量放到「穩定」疆土上,要以「穩定」為最高戰略,而現在咸陽的公卿大臣們幾乎是一致要求把統一戰爭進行到底,這其中既有政治目的,更有既得利益的驅動,所以武烈侯必須回京,必須力挽狂瀾,必須說服秦王政和公卿大臣們改變戰略,以「穩定」為大秦當前的最高戰略。

    =

    =

    =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