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風雲錄 網友上傳章節 第454章 一本書引發的風暴
    第454章一本書引發的風暴

    寶鼎沒有想到一本書竟然引發了一場席捲中土的風暴。

    望著始皇帝削瘦的身軀、憔悴的面孔和鬢角上的白髮,寶鼎黯然無語,心裡懊悔不已。早知這本書會jī化法家和其他諸子百家的矛盾,會jī化大秦官僚集團和關東博士集團的矛盾,會jī化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會jī化「集權」和「分封」的矛盾,會提前引發「焚書」一案,他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向始皇帝進獻此策的。

    太子扶蘇坐在一側,臉se蒼白,神情疲憊,深陷的眼窩和焦慮的眼神把他這段時間所承受的重壓清晰地表lu了出來。

    隗狀和李斯相對而坐,兩人的目光不時撞擊,積鬱以久的矛盾在這一刻毫不掩飾地爆發出來,互不相讓。

    太尉meng恬、御史大夫趙亥、駟車庶長公子騰、郎中令meng嘉、長史周青臣盡顯疲態,各自安靜地坐在一邊,雖然神態各異,但無不愁容滿面。

    中郎meng毅把自己的身影掩藏在yīn影之中,看不到他的表情,只看到他手上那只筆半懸於空中,已經半晌沒有落下了。

    御書房內的氣氛極度壓抑,讓人窒息。

    寶鼎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稍稍平緩了一下xiōng中的窒悶。

    大家都在等待他說話,但他腦子太luan了,一時之間竟然茫然無語。

    他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失敗,十幾年的努力盡數付之東流。無論他如何改變國策,無論他是否讓帝國產生儲君,也無論他是否掌控軍權,他都始終無法解決、壓制或者緩解集權和分封這對根本xing的矛盾。

    歷史上大秦帝國的覆滅就是源自這對矛盾。寶鼎初來乍到的時候不知道,後來瞭解了這個時代知道了這對矛盾,但以這個時代的局限xing和他的智慧來說,他根本找尋不到解決之策。

    歷史還是回到了它固有的軌跡上。寶鼎一度改變了歷史,他幫助大秦提前完成了南征,幫助大秦提前穩定了北疆局勢,甚至讓大秦在統一五年後就開始了實施休養生息之策,緩解了帝國中央財政的崩潰危機,但寶鼎也同樣阻止了始皇帝對豪men貴族的打擊,對功臣的壓制,再加上封國的建立打開了分封的大men,由此直接導致了「集權」和「分封」這對矛盾的猛烈衝撞,現如今更是到了爆發的邊緣。

    和原來的歷史相比,目前的局勢更糟糕,國內的矛盾更jī烈,中央和地方的對抗更嚴重。寶鼎十幾年的努力,不但未能延緩帝國傾覆的步伐,反而加快了帝國崩潰的速度。

    寶鼎陷入深深的無助和自責。

    他呆呆地望著銅燈上搖曳的火苗,思緒不知不覺間穿越了時空,記憶的閘men突然打開,他想到了父母,想到了xiǎo妹,想到了學姐,想到了胖子,接著再度回到這個世界,他想到了曾經擁有這副軀體的兄弟,想到了對他的承諾。

    我要保護自己的親人,我要守護自己的帝國。

    寶鼎抬頭望向始皇帝,躬身為禮,「為守護大秦,臣即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

    此言一出,始皇帝的眼內頓時lu出喜se,李斯更是難以自制地lu出了笑容,而太子扶蘇、右丞相隗狀等大臣則是心神震顫,目瞪口呆。

    「今日到此為止,諸位愛卿退下歇息吧。」始皇帝大手一揮,慢條斯理地說道,「武烈王暫留,朕要問問河西的事情。」

    =

    屋內就剩下了始皇帝和寶鼎。

    始皇帝起身站起來,走到寶鼎的身邊坐下,輕輕拍了一下寶鼎的肩膀,低聲說道,「你能及時趕回來,朕很高興,非常高興。」

    直到此刻為止,始皇帝才真正信任了寶鼎。他很慶幸當初自己做出了把寶鼎請回咸陽的決斷,也很慶幸自己長久以來給予了他足夠的信任。正是得益於兄弟間的這份信任,寶鼎歷經十幾年的錘煉,終於成了大秦的鼎柱,帝國的守護者。

    「北方的局勢怎麼樣?」始皇帝問道。

    「曝布在隴西支援大月氏,章邯在遼東支持東胡,司馬尚在代北正面阻御匈奴。」寶鼎說道,「在我看來,依靠大月氏和東胡在東西兩翼的牽制,北疆足以贏得十年以上的休養時間。」

    「這個以夷制夷的佈局何時能夠完成?」

    「今明兩年就能看到效果。」寶鼎回答得非常肯定。

    始皇帝遲疑了片刻,問道,「直道是否要修築完成?」

    「在國內局勢沒有徹底穩定以前,我們在北疆都是被動防禦,而直道修築的意義在於主動防禦,在於向北方拓展疆土。」寶鼎搖搖頭,「我的建議是,直道修築就此擱置。」說到這裡寶鼎轉頭望著始皇帝,言辭懇切地說道,「中央財政即便擺脫了危機,錢糧也要囤積於咸陽,最少要保證三十萬大軍三年的征伐所需,這是維持帝國穩定的底線。我們要確保這個底線,所以未來幾年無論如何不能大興土木,不能把有限的財賦lang費在無助於帝國強大和穩定的事情上面。」

    始皇帝神se微凝,問道,「你對局勢如此悲觀?」

    「趙國因何而亡?」寶鼎問道,「假如趙國沒有連續三年的天災,我們能否一戰而定?假如關東諸國不是失去趙國這個屏障,我們能否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統一中土?」

    始皇帝眉頭緊鎖,繼續追問道,「你對局勢的發展有何看法?」

    「我很悲觀。」寶鼎直言不諱地說道,「中央對關東地區的控制力太弱,即便我們建了封國,實施了郡國制,實施了一系列政策,但因為關東人尚未忘記亡國的仇恨,尚未擺脫饑寒困苦,再加上我們的主要兵力都放在京畿和北疆的鎮戍上,關東的鎮戍力量嚴重不足,而朝堂上的各種矛盾卻愈演愈烈,由此導致咸陽政局動dang不安,國內局勢始終不穩。這次關東地區再爆危機,事實上已經把帝國推向了崩潰的邊緣,即便我們這次強行壓制了危機,但根本矛盾卻沒有解決,危機還會爆發,遲早有一天關東會大luan,我們的軍隊要再次征伐天下。」

    始皇帝的臉se非常難看。

    寶鼎的話太刺耳,讓他難以接受,但事實的確嚴峻。大秦經過統一戰爭之後,本土軍隊最多不過三十萬,而這三十萬大軍現在主要集中在京畿和北疆,但如今大秦疆域廣袤,各地都要鎮戍,這導致北疆不得不大量徵募邊郡青壯以充實鎮戍力量,而關東等地的鎮戍力量雖然薄弱,但咸陽卻不敢下令徵募當地壯勇以充實軍隊,一則擔心地方勢力乘機坐大,二則擔心關東人乘機造反,所以只能靠咸陽的中央衛戍軍和北疆的鎮戍軍實施威懾。

    在這種情況下,關東地區的叛luan如果像chao水一般席捲而至,關東地區的郡國鎮戍力量不要說戡luan了,恐怕連自保都很困難,而中央在徹底失去對這些地區的控制後,只能靠大秦本土軍隊長途遠征。

    目前大秦可以實際控制的軍隊只有中央衛戍軍和北疆鎮戍軍,但在關東大luan的時候,大秦本土同樣需要戍守軍隊,北疆也需要鎮戍力量,這樣能夠進入關東平叛的軍隊實在有限,局勢發展對咸陽極其不利,中土有可能再次陷入分裂和戰luan。

    寶鼎繼續說道,「為此,我們要推遲關東大luan的時間,因為大秦本土國力需要時間恢復,大秦的中央財政也需要時間好轉,咸陽必須囤積足夠多的錢糧和武器才能確保軍隊的戰鬥力,才能在未來國內局勢大luan的時候發動雷霆一擊,力挽狂瀾。」

    「中土形勢已經到了失控的地步?」始皇帝皺眉問道。

    寶鼎苦笑,鄭重點頭,「我認為中土局勢正在失控。」

    「有何依據?」始皇帝追問道。

    「目前局面下,咸陽宮還有退路嗎?除了獨尊法家、罷黜百家還有其他的辦法嗎?」寶鼎反問道,「此策一出,關東士人也就沒有退路了,只有反抗到底,關東各地的暴luan會進入一個爆發期,而地方勢力必然借口兵力不足,財賦不足,在暗中推bō助瀾,hunluan關東局勢,以此來威bī咸陽,向咸陽要權力,要財賦,而咸陽為了平叛,為了盡快穩定關東局勢,只有向地方放權,如此一來地方勢力迅速壯大。」

    始皇帝冷哼一聲,目lu殺機。

    「等到叛luan平定了,關東局勢漸漸穩定,咸陽打算收權了,但收得回來嗎?」寶鼎無奈歎氣,「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必然爆發,最終演變為衝突。地方形成割據事實,而中央受制於兵力和財賦不足,又無法實施打擊,結果可想而知。」

    始皇帝聽不下去了,斷然揮手阻止,「你和他們一樣,也要勸阻朕?」

    寶鼎搖頭,「危機已經爆發了,現在咸陽做出讓步,不會對解決危機有任何幫助,而地方勢力也不會錯過這個機會,他們必然要讓危機愈演愈烈,以此來bī迫咸陽放權。既然危機化解不了,咸陽早晚都要放權,那咸陽還有什麼可以退讓的?還有什麼可以妥協的?」

    始皇帝微微頷首,對寶鼎這句話非常贊同。

    始皇帝同樣沒有想到一本書會引發一場席捲關東的風暴,由此可見「分封」貴族集團對「分封」的渴求已經到了急不可耐的地步。

    事實上如果不是始皇帝和「集權」貴族集團加快了「集權」的步伐,事情也不會嚴重到如此地步,局勢也不止於失控,但始皇帝和「集權」貴族集團不會承認自己策略上的失誤,他們只會把責任歸咎於「分封」貴族集團。

    「分封」貴族集團無奈之下,只好聯合關東地區的地方勢力bī迫咸陽放權,這進一步jī化了雙方的矛盾,迫使始皇帝和「集權」貴族集團不得不加大打擊關東地方勢力的力度。關東地方勢力的基礎力量就是關東士人。在始皇帝和「集權」貴族集團看來,只要把關東士人徹底擊倒,把儒家等諸子百家的學術思想徹底摧毀,那麼地方勢力必然遭到重創,這樣即便中央放權,地方勢力也難以發展壯大,只待時機成熟則果斷收權,如此就必然能遏制和打擊「分封」貴族集團,加快中央集權的步伐。

    然而,寶鼎則對局勢的發展非常悲觀,他不但不認同始皇帝和「集權」貴族集團的樂觀態度,反而認為地方勢力會利用這次機會迅速發展壯大,最終演變成中央和地方的衝突,歸結其原因,就是中央即便借助這次重創關東士人的機會打擊「分封」貴族集團,但「分封」貴族集團從自身利益考慮,必定會保護關東士人。中央的命令到了關東地區,肯定得不到貫徹執行。

    始皇帝和李斯等人過於自信,高估了中央的權威,低估了關東地方勢力,最終是自食其果,搬石頭砸自己的腳,但寶鼎已經沒有挽救之策,只能順應形勢發展,依靠大秦本土力量和強悍的武力來逆轉乾坤,至於能否成功,那只有天知道了。

    「以你所見,咸陽需要幾年的準備時間?」

    始皇帝雖然不認同寶鼎的看法,但關東地方勢力越來越強大是事實,而咸陽現在不具備威懾地方的實力也是事實,所以中央和地方在這場博弈中都有勝出的可能,假如地方勢力搶佔了先機,那中央就被動了,中央衛戍軍就必須出關遠征了。

    寶鼎沒有說話。他其實很清楚,不出意外的話,始皇帝駕崩之刻,就是國內大luan之時。始皇帝做了三十餘年的大秦君王,建有統一中土的蓋世功勳,其個人威信非常高,「分封」貴族集團除非被bī得走投無路了,否則絕不會在始皇帝活著的時候,公開割據地方分裂大秦。

    歷史上始皇帝五十歲駕崩,如果他的命運沒有改變的話,滿打滿算也就不足七年的壽命了。七年的時間太短,按照現今的局勢發展下去,國內局勢只會越來越緊張,寶鼎只能放棄北伐,竭盡全力幫助始皇帝建設中央,建設軍隊,先確保中央對大秦本土疆域的控制,確保中央對京畿衛戍軍和北疆鎮戍軍的控制,唯有如此,將來他或許還有力挽狂瀾的可能。

    「如果不再爆發新的危機,估計咸陽在未來五年左右的時間內可以做好所有準備。」寶鼎說道。

    「五年?」始皇帝想了片刻,問道,「你決定放棄北伐?」

    「我只有放棄北伐。」寶鼎歎道,「幾十萬大軍出塞作戰,即便打贏了,還要鎮戍,這對大秦國力的損耗難以想像。我詳細估算過了,就算中央財政好轉,以大秦目前的國力,也無法長期鎮戍那等遙遠而貧瘠的邊塞。樂觀估計的話,大秦至少需要一到兩代人幾十年的穩步發展,才能達到北上拓疆的國力。」

    始皇帝當然不會相信寶鼎這番妄自菲薄的見解,但他從這番話裡聽出了寶鼎對國內局勢的擔心和對咸陽的絕對支持。放棄北伐也就意味著延緩北疆的發展步伐,北疆得不到發展,寶鼎的實力就得不到增加,這明顯就是寶鼎支持中央的一種態度。

    「朕對太子非常失望。」始皇帝轉移了話題。

    寶鼎暗自緊張,他可不想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扶植起來的太子被廢了,就算暫時離開咸陽也不行。咸陽缺少太子,將會大大增加政局發展的變數,甚至有可能引發新的危機。大秦假如爆發新的危機,寶鼎就無法保證咸陽還能有五年左右的準備時間了。

    「太子還年輕,對國政的理解還不夠深刻,很多時候難免有些衝動,有些理想化。」寶鼎說道,「太子做為大秦未來的皇帝,當然要集權中央,當然要維護帝國的穩定,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所以他在這次危機中所持的某些觀點還是值得肯定的,比如說實施仁政,修改刑律,廢除酷刑和連坐制,這個建議就值得考慮嘛。」

    始皇帝的臉se頓時冷了下來,「你在他這個年紀的時候,已經bī著朕不得不修改國策了,但他呢?他難道不知道仁政背後所隱藏的東西?如果他連這些東西都看不到,他將來如何做大秦的一國之君?」

    寶鼎也把臉放了下來,「太子的本xing你難道不知道?這樣的太子即便進取不足,但守成綽綽有餘,而未來的帝國的確需要這樣的皇帝,需要一位讓帝國在和平統一的環境下休養生息的皇帝。」

    始皇帝的神se更為難看。

    寶鼎不待他開口,斷然說道,「如果你要他離開咸陽,那就讓他去北疆,讓他去統率北軍。我留在咸陽,我來統率藍田大營,我來鎮戍本土。」

    始皇帝略感詫異地望著寶鼎。

    寶鼎為了保住太子,竟然主動放棄北軍的控制權,放棄自己所擁有的北疆武力,這可以說是做出了最大的妥協。當然了,始皇帝絕不會同意寶鼎離開北疆。寶鼎和北疆武力是大秦政治格局中的「第三股」勢力,是穩定咸陽政局的關鍵所在,假如他離開了北疆,大秦政治格局中的「第三股」勢力也就不再存在,大秦的政治格局將發生劇變,而這種變化對始皇帝和「集權」貴族集團非常不利。

    寶鼎不過是以此來表個態度,但這就足夠了。

    =

    =

    =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