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風雲錄 網友上傳章節 第385章 兄弟同心
    第385章兄弟同心

    寶鼎的情緒一度很低落,然而拯救帝國的理想還是讓他很快振作起來,他必須從重圍中殺出一條血路。

    在寶鼎拿出國策變革策略的時候,他已經估計到其中的難度。人性貪婪,尤其反對中央集權制的豪門貴族在變革過程中,極有可能主導變革,繼而把帝國推向分裂的深淵,所以中原決戰失敗後,寶鼎旗幟鮮明地維護秦王政和中樞的權威,事實上也就是維護秦王政和中樞的國策變革主導權。

    寶鼎一直試圖利用武力來脅迫咸陽,掌控國策變革的主導權,但事實證明,這是錯誤的,也是不切實際的,它將給大秦帶來可怕的災難。

    秦王政和中樞絕不會放棄國策變革主導權,這是原則性問題。中央的權威不容挑釁,君王的尊嚴不容褻瀆,假如中央失去了權威,君王失去了尊嚴,中央還是中央,君王還是君王嗎?

    寶鼎的想法是好的,但他一個人推動不了國策變革,他需要一個志同道合的龐大的貴族群體與他齊心協力,然而眼前的事實很殘酷,所謂的「志同道合」是有條件的,圍繞在他身邊的貴族群體有他們自己的利益追求。當寶鼎在借助他們的力量推動國策變革的同時,他們也在借助國策變革來掠奪自己所需要的利益,最終,兩者因為利益目標的不同,不可避免地要分道揚鑣。

    寶鼎反覆思考,推衍,還是認為自己的拯救策略沒有錯誤,局勢之所以發展到今天這種地步,是一種歷史的必然。

    歷史上秦王政在這段時間驅逐了熊氏外戚,昌平君熊啟先是遭到罷黜,貶謫,接著在中原大戰中叛亂,逃亡。與此同時,巴蜀人隗狀和老秦人王綰出任左右丞相,蒙武和李信指揮中原決戰。這場決戰秦王政打敗了。不得以的情況下,秦王政請老將王翦出山,請他到中原戰場指揮決戰。

    從這些政治事件中不難看到,歷史並沒有因為寶鼎的出現而發生多大的改變。由此可以推測,在這段時間裡,秦王政試圖集權中央的策略遭到了巨大的阻力,為了統一,他不得不向枝繁葉茂的楚系,向強悍的老秦人妥協,朝堂之上隨即形成了以隗氏為首的楚系、以王綰、王翦為首的老秦人和以蒙氏、馮氏為首的關東系三足鼎立的局面。

    既然歷史發展的主脈絡沒有變化,咸陽政局的發展自然也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那麼不難想像,寶鼎的出現不過是增加了宗室力量,擴大了豪門貴族的實力,讓秦王政在中央集權的過程中遭遇到了更大的阻力而已。

    歷史上王翦贏得了中原決戰,中土命運的轉折就此完成。在其後的三四年時間裡,秦王政在複雜的政治局面下,鎮制了豪門貴族,擊敗了「分封」的反撲,神奇般地完成了中央集權,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這其中的過程已經湮滅於歷史,但可以想像,秦王政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又用盡了多少手段,打擊和摧毀了多少對手。

    然而,寶鼎來到這個時代的蝴蝶效應竟然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就在中土命運走向轉折的時候,出現了,而且勢頭兇猛,擋者披靡。

    這些年寶鼎的所作所為就像涓涓細流不停地流淌,匯合,到今天終於形成了一條滔滔大河。

    歷史軌跡的主脈絡沒有變,統一進程也沒有變,但枝節脈絡在寶鼎的努力下改變了,其中最明顯的就是中土大勢出現了兩種迥異於歷史的變化,一個是齊國進入了抗秦戰場,齊楚合縱大大增加了統一決戰的難度,一個是匈奴人進入了代北戰場,南北戰爭的大幕提前拉開,龐大的北疆防禦體系因此不得不提前建設。

    這兩個變化導致大秦在中原決戰中處於劣勢,咸陽已經無法在決戰戰場上投入六十萬大軍,更嚴重的是,即便投入六十萬大軍,由王翦去指揮決戰,也無法像歷史上一樣擁有絕對的勝算,如此一來,寶鼎和北疆鎮戍軍就成為決定這場決戰勝負的關鍵因素,也就是說,寶鼎主宰了中土命運的轉折點,主宰了大秦的統一大業。

    正因為寶鼎佔據了中土戰略上的制高點,導致他在中土政治上也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本來秦王政和大秦豪門貴族是決戰前的政治博弈對手,現在變了,博弈雙方變成了秦王政和寶鼎。「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那些反對中央集權的豪門貴族反而變成了「旁觀者」,變成了坐收漁翁之利的第三者。

    =

    寶鼎認定當前的政治危機是歷史的必然,那麼對策就很簡單了,退一步海闊天空,讓歷史繼續行進在它固有的軌跡上,讓秦王政和那些豪門貴族去做你死我活的鬥爭,而自己冷眼旁觀,坐收漁翁之利。

    寶鼎回書秦王政,為了大秦,為了統一大業,為了王兄,我願敬獻頭顱。

    秦王政看到這封信,呆坐無語。他突然冷靜下來,想到了自己可憐的母親,想到了飽受苦難的弟弟成蛟。秦王政連夜急書寶鼎,寡人要見你,要立即見到你。

    第二天秦王政下令,出京北巡,去離石要塞。

    隗狀、王綰等人知道秦王政北巡的目的,很簡單,要和武烈侯面對面的談判了。

    半個月後,秦王政抵達離石要塞。武烈侯寶鼎已經先期抵達,兄弟相見,自是把臂言歡,但誰都能看出來隱藏在他們笑容背後的重重殺機。

    =

    大帳內只有秦王政和寶鼎兩人。

    秦王政仔細打量著寶鼎,良久,展顏笑道,「你終於長成了國之鼎柱。」

    寶鼎淡然輕笑,「謝謝王兄的信任。」

    秦王政沒有召他回京,而是以北巡為借口,與其相見於離石要塞,看上去是示弱,但實際上卻是向寶鼎表明自己對他的信任。你可以把頭顱給我,我還有什麼理由懷疑你的忠誠?

    「王兄親赴北疆,等於把我架在烈火上炙烤。」寶鼎笑道,「王兄不怕烤焦了我?」

    秦王政臉色頓時冷峻,不屑地揮揮手,「你敢揚言割據稱霸,讓咸陽陷入被動,寡人當然要把你放在火上烤一烤。告訴我,準備何時南下?」

    「十一月或者十二月。」寶鼎說道,「我帶二十五萬大軍南下,一戰可定。」

    秦王政微微皺眉,「你擔心北虜?」

    「速戰速決。」寶鼎說道,「匈奴人非常強悍,東胡人在饒樂水一線難以支撐,假如金秋匈奴人佔據饒樂水,那麼今冬的局面對北疆就大為不利,所以我不能久戰,只能集結主力,一擊而中,中之即退。」

    秦王政鬆了口氣。寶鼎能做出這個承諾在他的意料當中,而寶鼎的自信更是讓他意識到決戰基本上算是勝券在握,但此行的目的不是要取得決戰的勝利,而是要與寶鼎在政治上達成妥協,他期待的最好結果就是建立兄弟間的信任,兄弟攜手共創未來。

    「既然如此,你為什麼還要把頭顱給寡人?」秦王政冷聲問道,「威脅寡人?」

    「我需要王兄的信任。」寶鼎言辭懇切地說道,「王兄顯然對我有很深的誤會。」

    「誤會?」秦王政嗤之以鼻,「封君之上再建王,這是誤會?」

    寶鼎笑了起來,「難道在王兄看來,是我點燃了這把大火?」

    「這把大火遲早都會自燃,但現在的事實是,是你點燃了這把大火。」秦王政的語氣陡然凌厲,「你想讓寡人背上兄弟鬩牆的惡名?」

    「如果沒有這把大火,王兄是否會親赴北疆?」

    秦王政冷笑,但眼裡掠過一絲讚賞之色。如果寶鼎沒有點燃這把大火,讓咸陽陷入危機,他的確不會親赴北疆,他不到北疆,兄弟之間也就沒有互相解釋的機會,重建兄弟間的信任也就成了一種奢望。

    「寡人滿足了你的願望,但你是否願意滿足寡人的願望?」秦王政直言不諱地問道。

    寶鼎搖頭。在政治理念上,他絕對不會動搖。

    「王兄說了,這把大火遲早都要自燃,那麼王兄的對策是什麼?是『疏』還是『堵』?」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秦王政用力一揮手,「這種時刻,沒有必要猶豫,就要用雷霆手段。」

    「雷霆擊下,受到傷害的不僅僅是對手,還包括無辜生靈,包括大秦的根基。」寶鼎直言相諫。

    秦王政冷笑,「你可以試著說服寡人。」

    =

    連續兩次中原決戰,對大秦國力的損耗之大可想而知。

    決戰之後,武烈侯要帶著北疆軍返回,吞滅齊楚兩國的重任就落在王翦、蒙武等人的身上。

    齊國的中心在臨淄,攻佔臨淄,奪取五都之地,齊國就完了,但楚國疆域太大,攻佔了淮北之後,還要渡淮打淮南,打完了淮南還要渡江打江東。打完了江東,楚國是滅了,但楚人是否都投降了?不會,楚人會不斷地後撤,翻越南嶺撤進百越之地,會持續反攻江東和江南。

    也就是說,決戰之後,大秦事實上就陷入了兩線作戰的困境。大秦的軍隊要在北方鎮戍,抵禦匈奴人,還要防備遼東燕人的反撲,而南方戰場同樣遼闊,秦軍沒有三四年的時間拿下不江東,拿下江東後又要與楚人、百越人交戰於南嶺,戰事恐怕要拖延很多年。

    這兩個戰場距離中土腹地都非常遙遠,大秦一邊要穩定和鞏固佔據的關東六國疆土,一邊要支撐南北兩個戰場,可想而知其中的難度之大。

    決戰之後,咸陽會越來越困難,咸陽要進行統一後的一系列國策調整,要穩定整個中土疆域,要在南北兩個方向進行戰爭,形勢會陷入混亂,假如咸陽控制得好,這個混亂的時間很快就能結束,反之,混亂持續的時間越長,形勢就越惡劣,比如六國餘孽叛亂,比如功臣割據,等等,稍有不慎,中土就會崩潰。大秦完成了統一大業,但因為自身力量的不足,很快便會被統一拖進敗亡的深淵。

    對策是什麼?在政治上提前完成國策變革,讓鹹**備強大的力量,在統一後牢牢控制局勢的發展。

    在軍事上以最快速度結束南方戰爭,讓咸陽從兩線作戰的窘境中擺脫出來,讓咸陽有足夠的武力鎮懾中土,由此讓咸陽在最短時間內穩定和鞏固中土,讓中土蒼生休養生息,安居樂業,讓中土迅速恢復生產,恢復國力。

    在這個對策中,軍事上的勝利顯然是決定性因素,沒有軍事上的勝利,咸陽就沒有足夠的威力推動國策變革,更沒有足夠的力量在統一後穩定和鞏固中土。

    目前大秦在軍事上已經陷入被動,不過大秦掌握了扭轉被動局面的機會。

    首先在北方戰場上,大秦正在構建北疆防禦體系,秦趙燕三國長城正在連接,代北的墾荒屯田正在初見成效,北疆鎮戍軍的建設正在進行之中。

    其次在南方戰場上,大秦已經先期拿下江南,對江東形成了直接威脅,而更重要的是,大秦已經完成南嶺大渠的開鑿,遠征西南的條件已經具備,大秦有能力在最短時間內結束南方戰爭。

    大秦只要贏得了中原決戰,然後在三四年內結束南方戰爭,那麼大秦就可以集中國力支持北方戰場,就此徹底扭轉軍事上的被動局面。

    假如大秦在統一之初就贏得了軍事上的主動,那麼在政治上就可以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尤其財經制度的變革,完全可以遵循「與民休養」的基本原則。國力恢復了,王國富強了,中土必然穩定,中央必然贏得無上權威,而中央集權制的推行也就水到渠成,任何阻礙都將在強權面前化作齏粉。

    =

    軍事上的勝利取決於很多因素,但人的因素無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如何激勵士氣?拿什麼凝聚戰鬥力?給予足夠的利益無疑是最好的最直接的最有效的辦法。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就是這麼簡單。

    修改爵秩等級制度,重建世襲制,給予普通國民和寒門貴族最大的好處,讓他們享受到中土統一帶來的巨大利益,這可以增加秦軍的戰鬥力,幫助秦軍贏得軍事上的一系列勝利。

    現在重建世襲制最大的受益者是普通國民和寒門貴族,但將來呢?將來中土是長久的和平,在和平環境下以軍功授爵的機會越來越少,那麼依靠世襲而存在的大小貴族將始終享受權力和財富,也就是說,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由此帶來的矛盾也會越來越激烈,這顯然不利於大秦的長治久安。

    秦王政的擔心讓寶鼎十分無語。

    「大秦的長治久安需要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就是統一中土,夯實基礎,給後輩子孫創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環境。」寶鼎望著秦王政,無奈地問道,「王兄,你不會當真相信世上有長生不老藥吧?」

    秦王政不理睬寶鼎的揶揄,他沉思良久,問道,「分封呢?」

    「分封是暫時的,而且此分封非彼分封,我們所擬制的分封和當年周武王所建的分封不是一回事。」寶鼎不以為然地說道。

    秦王政對寶鼎的態度十分不滿,「只要條件許可,一夜之間,此分封就會變成彼分封。」

    「我說了,只要在軍事上取得勝利,咸陽牢牢控制了軍隊,此分封就不會變成彼分封。」寶鼎冷笑道,「不管那些人如何努力,最終在絕對實力面前,都是一場空。」

    「咸陽控制軍隊?」秦王政盯著寶鼎,眼裡露出懷疑之色,「寡人拿什麼相信你?」

    「王兄必須無條件地相信我,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相信我。」寶鼎正色說道,「我到目前為止所做的一切到底是有助於大秦還是不利於大秦,王兄應該一目瞭然。我是你的兄弟,我們的身體裡流淌著同樣的血液,就是因為這一點,我才會毫無怨言地給你頭顱,而你才會毫不猶豫地趕來北疆。難道,你要帶著希望而來,帶著失望而去?」

    這句話不痛不癢,讓秦王政異常難受,臉色不禁有些難看。

    「咸陽甚囂塵上……」

    寶鼎微微一笑,「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

    秦王政默誦了一遍,微微頷首,臉上慢慢露出一絲笑意。

    「寡人是不是要帶著失望而去?」秦王政不得不逼著寶鼎做出承諾。

    「在我而言,國策變革的方向已經確定,郡國制,土地私有化,重建世襲。」寶鼎淡然笑道,「至於國策變革如何深入,如何持續推進,那是王兄的事,是中樞的事,與我已經沒有太大關係。」

    秦王政眉頭微挑,等待著寶鼎最終的承諾。

    「統一後,在國策變革的方向上,王兄是否會堅持?」寶鼎鄭重問道。

    「你已經說服了寡人。」秦王政毫不猶豫地說道,「決戰結束後,寡人會立扶蘇為儲君,而北方戰場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由你負責,但你必須保證,你要給寡人建設一支強大的軍隊,以此來保證中土的穩定,保證大秦的強大,保證中樞的絕對權威。」

    寶鼎微笑點頭,向秦王政伸出右手,「王兄,從此刻起,我不再干涉朝政。」

    秦王政伸手與其重重相擊,「寡人把軍隊交給你,把大秦的長城交給你。」

    =

    =

    =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