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風雲錄 第一卷 崛起 第229章 西河、鬼谷
    引牧日夜兼程趕到大梁。b111.net井與楚尹李園的特使廉嵩緊急心四,瞭解楚國的情況,結果如他所料,此次李園合縱決策能順利通過,得益於與楚國陽文君等大權貴達成了妥協,而妥協的主要內容就是借助合縱收復失地,而不是像春申君一樣耗費大量財力人力參加合縱卻一無所獲。楚國不做賠本的買賣,楚國利益不容無限制地浪費。

    「壽春願意調多少軍隊參加合縱?」李牧問道。

    「最少十萬,最多二十萬。」廉嵩說道,「現項燕柱國已集結十萬大軍於陳,隨時可進入戰場。」

    李牧心中暗喜,又問道。「既然楚軍主力已出,魏國為何又猶豫不決?」

    「不是猶豫,而是大梁的西河與鬼谷兩派已到了水火不容之地步,合縱此刻成了兩派爭權奪利的工具。」廉嵩無奈歎道。

    李牧臉色頓沉,目露憤怒之色,「龐寵想幹什麼?想亡國嗎?」

    魏國,姬姓魏氏,雄跪中原,戰國前期的中土霸主,而魏國的霸業與魏國的西河、鬼谷兩個學術與政治派系有直接關係。

    三家分晉就是戰國時代的開始,分晉前後魏氏的當家人叫魏斯。(公元前奶年,周天子承認三家分晉的既成事實,周威烈王正式冊命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侯爵,是為趙烈侯、魏文侯和韓景侯。)

    中土諸侯強國變法的首創國就是魏國,其首創者就是魏文侯魏斯。

    魏文侯任用李俚變法,以法治國,直接影響甚至可以說直接決定了其後兩千多年的中國政治發展才向。秦獻公、孝公和商鞍變法就是效仿魏國,以魏國變法為基礎。

    歷史上戰國前期獨領風騷的就是魏國,其長盛之期達百年之久。魏文侯魏斯,魏武侯魏擊,魏惠王魏篷三位君主加在一起的執政時間竟然長達驚人的一百二十七年小正是因為這個奇跡,魏國奠定了百年的豐原霸主地位。

    李俚在政治上進行變法,吳起則在軍事上連戰連捷。陰晉一戰,吳起以五萬精銳擊敗秦國五十萬大軍,攻佔了大河、洛水和渭水三」之間的大片土地,歷史上把這塊地方稱之為「西河」

    秦人本是戎秋之後,傾慕於華夏先進文化,垂涎於中原富饒土地,於是嘗試著向東方發展。魏國佔據西河之後,雖然在武力上征服了秦人,但難收秦人之心。魏文侯考慮到秦人對中原文化的嚮往,當即拜孔子的弟子,當時著名的大儒子夏為老師,並請他到西河講學,歷史上著名的「西河學派」就此產生。

    子夏又名卜商,比他的老師孔子要小四十四歲。魏文侯拜子夏為老師的時候,子夏已是百歲老人,雙目失明。但其名震中土。是天下士人之泰斗。有感於魏文侯的誠意,子夏親自趕赴西河授學,隨行者有他的弟子齊人公羊高、魯人谷梁赤、魏人段干木和子貢的弟子田子方。

    儒家本來是以教授禮、樂、射、御、書、數六藝的教師,而六藝是貴族和士人在治理國家中必須要掌握的基本技能。由於在實際授學中側重不同儒家產生了不同的流派。

    以魯國曾參為首的儒學是以重禮重孝為代表的流派,培養的是掌禮之儒,這些人不以經世濟用為特長,在各國公卿官僚中的地位不高。

    以衛人子夏為首的儒學重在培養經世濟用之儒,這些儒士大量出仕於各國,是當時最有影響力的儒家學派。

    子夏到西河後,謀求進身的士人紛紛轉到西河學習,華夏文化的重點就此轉到了魏國,轉到了西河,形成了著名的西河學派。子夏在西河的象徵意義極其重大,不僅對秦國、楚國、趙國這些外族文化佔上風的國家的懷化作用十分顯著,而且使魏國一舉躍升為為中原各國中的文化宗主國,而魏文侯拜子夏為師,把「儒」的地位提到了從未有之的高度,達到了收取士人之心的政治目的。後世帝王以尊儒來籠絡士人之心的策略就是來源於魏文侯。

    子夏過去授徒,有貴賤標準,不「貴」不收。西河學派應魏文侯的要求對此做了修改,底層士卿子弟也可以獲得學習機會。各國的士人對西河都很嚮往,魏國無形之中也就成了他們理想的效力國家。這些士人在西河學派學習後,很自然地選擇魏國為其效力的首選國家。如此一來,西河學派為魏國吸引、培養了大批士卿官僚,而這也是魏國得以雄跪中原達百年之久的重要原因小而事實也證明,戰國時期的大量人才皆源於魏國。

    子夏學術思想的核心就是「變法經世」他是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儒家學術中由「儒學禮治」思想過渡到「法家政術」思想的一個樞紐人物,是孔子「經世」思想的嫡傳弟子,是「法術」政治思想的先驅。

    子夏本人的學術觀點是「經世致用」所以他在西河講學,向弟子傳投六經的時侯,對《春秋》的講投尤為注重。後世史學家認為,《左氏春秋》的作者左氏其實佃兒,夏。

    子夏的學生公羊高與谷梁赤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公羊高口授的《春秋》成為後來《春秋公羊傳》的藍本,對漢初政治影響極大的春秋公羊之學就是來源於此,而董仲舒就是這一學派的的傳人。谷梁赤口投的《春秋》成為後來《春秋谷梁傳》的藍本。

    子貢的學生田子方對後世影響同樣很大。此人傳授的不僅包括儒家本身的六藝,還包括子貢對儒學的發展即縱橫術與經商之學。縱橫術是士人入仕後從事外交所必須具備的才能,而經商致富則是一個官員富國富民所必須要掌握的知識。子貢和田子方師徒對儒家傳統六藝的發展和這個時代的發展正好相適應。

    段干木是子夏非常看重的一個學生,他的教授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子夏培養高級官員的精髓。魏文侯擔心段干木培養的高級官員不能為魏國所用,反而與魏國為敵,所以讓段干木主要教習魏國的宗室貴族。在段干木及其真傳弟子的教投下,魏國的宗室貴族出現了大批人才,如公叔瘦、公子昂,包括後來的信陵君公子無忌,他們成了魏國高級官員的一個主要群體。

    以西河學派為主體的貴族官僚在政治上結成的團體就叫西河派系。

    魏國本來對儒家並不重視,魏國的文化與韓國一樣,起初承自衛國的鬼谷文化,而鬼谷學術在當時的中原影響最大,弟子眾多。

    鬼谷也是諸子百家之一,創始人是衛國的王詡,著有《鬼谷子》,後人稱其為「縱橫家的的先師,兵家的始祖鬼谷一脈的弟子以平民出身為主,後人普遍認為張儀、蘇秦和孫腦等人皆出自鬼谷。

    魏國在西河學派沒有出現之前,大量起用的是出身貧賤的大賢,比如李俚、吳起是衛國平民,樂羊、西門豹是魏國的平民,翟璜是戎秋出身。因為他們都是師從鬼谷學派,所以在魏國的士卿官僚中他們自成一系,叫鬼谷派系。

    等到西河學派崛起,西河派系迅速成為貴族官僚集中的群體。於是魏國朝堂上的權力博弈日益激烈。以西河學派為主體的貴族出身的官僚和以鬼谷學派為主體的平民出身的官僚互相爭鬥,自此成為魏國政治的基本特色,直接影響和決定了魏國的興衰。

    兩派爭鬥中,最出名的有吳起和公子瘦(四)的爭鬥。吳起被趕出了魏國,由魏入楚,幫助楚國稱霸,而吳起的出走則預示著魏國人才的大量流頭公子疽臨死前才舉薦公孫鞍,就是大名鼎鼎的商鞍,可惜已經遲了,白白便宜了西秦。

    還有孫腦和龐消的爭鬥。孫腦被迫逃到齊國,幫助齊國稱霸。馬陵一戰,孫腦蔣殺龐涓,就是魏國走向衰鼻的開始。

    最厲害的就是張儀和公孫衍的爭鬥,這兩者的爭鬥直接決定了中土未來一百年的命運。

    張儀本來在魏國為相,公孫衍繼公孫鞍在秦國為相。張儀主張連橫,結果被公孫衍破壞,在魏國失勢,一氣之下他去了秦國,幫助秦國連橫稱霸。公孫衍在這之前已經由秦返魏,他擠走了張儀,順利出任魏相,以合縱之策對抗張儀的連橫之術。

    合縱連橫自此成為中土諸侯爭霸的主要策略。伊闕一戰,韓魏聯軍大敗於西秦,白起全殲弗魏精銳二十四萬,就是合縱連橫之策的結果,這個結果導致韓魏兩國自此失去了獨自對抗西秦的力量,大片國土就此落入西秦之手。

    此後魏國宗室出現了一位鼎柱之才,就是信陵君公子無忌,可惜西河和鬼谷兩派之爭已經深入魏國政治的骨髓,魏安鱉()王在位三十四年,雖有心重振魏國,但奈何貴族官僚和平民官僚鬥得不亦樂乎,期間就出現了范睢這樣的人才因為政治傾軋遭到打擊不得不逃亡秦國的悲劇。假如范睢能夠在魏國得以重用,再加上信陵君這樣的宗室重臣輔佐魏王,魏國重新崛起不是沒有可能。

    范睢在秦國遭到老秦人的切齒痛恨,但在關東諸國卻口碑甚好,原因無他,就是因為他設計驅趕了猛侯魏冉,誅殺了武安君白起,混亂了秦國局勢,給關東諸國至少贏得了二十多年的喘息時間。

    范睢死後,其後人重返魏國小得到魏王的重用。范睢之子范磐現為太子假的老師,魏國太傅,而太子假現為魏國上將軍,魏軍統率,深得其父魏王增的信任。魏王增年事已高,身體狀況不好,很多國政已經放手交給太子假處理,政權正處在平穩交接之期。

    太子假對老師範磐非常敬重,而范磐也盡心輔佐,師生二人雄心勃勃打算幹一番大事。不出意外的話,太子假繼位後,范磐肯定要出任相國一職。

    范磐出身平民。在魏國屬於鬼谷系。鬼谷繫在過去的幾十年裡起起落落,他們曾一度把崛起的希望寄托在信陵君身上,而信陵君也想借助鬼谷系的力量主掌大權,結果雙方均未如願。

    趙國在河北兩戰擊敗西秦,讓魏國看到了收復失地的機會。太子假就是合縱的積脅舊小者。

    秦國要進入中原,必須擊敗魏國,秦魏之間的戰爭非常頻繁。過去秦國的援侯魏冉打過魏國。武安君白起也打過魏國,但均未成功。蒙驁出任秦軍統率後也增攻打魏國,但被信陵君的合縱軍擊敗。十年前魏王增繼位,蒙驁乘機率軍攻擊,奪城二十座,再次越過黃河,建東郡,試圖切斷趙魏之間的聯繫。魏王增果斷合縱。趙韓魏楚燕五國聯軍在春申君、龐懾的指揮下小再一次擊敗蒙驁。雖然最後呂不韋率援軍擊敗合縱軍,但魏國好歹奪回了中原失地,重新打通了與趙國的聯繫。

    這一次魏國太子假的雄心壯志就是奪回河內全部失地。

    從趙魏韓三國來說,奪回河內,把秦國趕回河西(大河和洛水一帶,也就是函谷關一帶。)對改變中原局勢至關重要。

    秦國自佔據河內,便屢屢從大河北方的野王、朝歌和邯一線向趙魏兩國發動攻擊。從歷史上來看,秦國曾數次通過這條線路殺進中原腹地,甚至一度佔據中土第一商貿大城陶,成功切斷了趙魏之間的聯繫,甚至切斷了魏齊之間的聯繫。趙魏兩國則一次次聯手將秦國趕回河西。

    三年前桓腑率軍在漳水河一線擊殺十萬趙軍,再一次切斷了趙魏兩國,但去年李牧反擊成功,又一次把秦國趕回到野王、山陽一帶,趙魏兩國再次連通。太子假則想趁此良機,一鼓作氣拿下整個河內。這個,設想得打了趙韓兩國的支持。魏國一旦奪回河內,首先趙國南線的安全就得到了保障,李牧可以所有力量集中於河北,趙軍可以伺機越過太行山展開兇猛的反擊。其次韓國正面的壓力大減,如果時機合適的話,它可以與魏國聯手出擊,奪回鞏和成皋一帶,把戰線推到洛陽城下。

    不過現實的情況是,秦國即使兩戰兩敗,但因為它國土大,人口多,錢糧充足,它的恢復能力非常強悍,反觀趙魏韓三國因為連年征戰,國力損耗非常嚴重,短期內恢復不了,反擊能力太差,因此必須要把齊楚燕三國拉進來。

    趙韓魏說白了就是齊楚燕三國的屏障。屏障完了,他們三國地處東南北三端,勢必給秦國各個擊破,所以從自身安危考慮,必須參加合縱。

    現在楚國參加了合縱。燕國雖然態度不甚明朗,但太子丹很積極,他甚至親自跑到齊國,可見只要齊國參加合縱,燕國肯定會參加。目下最難辦的就是齊國。齊國要辦喪事,喪事過後朝堂上還有一番權力爭鬥,內部穩了才會考慮外事,這樣算起來至少要拖到夏天。

    然而,秦國不可能眼睜睜地看著東方諸國合縱西擊。春耕尚未結束,秦國的武烈侯就在中原戰場上開始了試探性攻擊。現在趙魏楚三國所面對的處境就是,如果不救韓,讓秦國滅了韓國,合縱軍就失去了先機,一旦秦軍把主力全部調到中原,合縱軍就沒有必勝的把握。假如決戰戰敗,中原勢必盡數丟失,後果不堪設想。

    這裡面最頭痛的就是魏夙

    韓國滅了,秦軍直殺魏國,魏國炭炭可危。誰來拯救魏國?趙國自顧不暇,只能指望齊楚燕三國。楚國是肯定要出手救援,但他一家力量不夠,所以齊國才是改變中原局勢的關鍵所在。齊國出來了,燕國的軍隊肯定會趕到中原戰場,如此東方諸國才有與秦國決一雌雄的實力,所以東方諸國都派出最強的力量趕去齊國遊說,然而時間不等人。眼前的局面如何處置?

    楚國的計策不是不行,而是極具可行性。

    楚國的北部要隘紛險塞就在穎水中游。距離陳不足兩百五十里。

    紛險塞距離韓國都城新鄭不足一百五十里,距離葉城、舞陽一線不足一百五十里。

    可以想像,當合縱軍殺到紛隱塞,不但可以有效支援新鄭,更可以直接威脅到南陽。目前南陽秦軍兵力有限,只要合縱軍在紛險塞一帶擊敗秦國的武烈侯,其大軍隨即可以直殺宛城,即使不能佔據宛城,也足以燒殺擄掠一番,繼而迫使秦軍全面撤離。

    當然,楚國的私心也一目瞭然。此策首先可自保,確保陳的安危,其次有收復南陽的機會,其三可以解韓國之危。

    魏國也有私心,魏國不敢派出主力遠程作戰,其次他想借助楚軍的力量,聯合趙國先把河內城池搶回來,繼而在大勢上與秦軍形成對壘。

    魏國的這種私心來源於魏軍統率太子假,他急需戰績牢固自己的地位,而西河派領軍人物相國龐寵當然要針鋒相對,他的意見非常保守,先自保,在自保的基礎上救韓,他絕對不會讓鬼谷系趁機崛起掌控大權,所以他反對楚尹李園的策略小也反對太子假的策略,他建議楚軍北上韓魏邊境林中,與魏軍聯手確保新鄭的安全,然後等到齊國參加合縱,在新鄭一線與秦軍決一死戰。

    未完待續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