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的東京,烈日炙烤著大地,街道上行人寥寥,就連流浪的貓狗也不願意在太陽下多滯留片刻,樹上的知了拚命的叫著,讓人無端地產生煩躁之感。b111.net天皇親臨的御前會議往往決定著這個國家的戰略走向,出席會議的內閣成員和大本營的軍人代表在衣裝方面不敢有絲毫的大意,所幸這皇居之內綠樹成蔭,大殿裡亦有陣陣涼風穿過,這才沒有讓那幾個兩鬢早已被汗珠浸濕的老骨頭虛脫過去。
「新加坡的戰略位置是無須多言的,馬來亞和荷蘭東印度的石油橡膠資源亦是工業國家的血液,如今英帝國氣數已盡,他們的海軍僅能勉強阻擋德國人跨洋進攻加拿大,根本無暇顧及遠東和南亞,這正是我們施展攻略的大好時機!」海軍軍令部長永野修身一貫自詡為東鄉第二,是個狂熱的激進份子,總是嚷著不惜與英美一戰。和他持相同論調的還有如今的陸軍大臣東條英機,與海軍內部的兩派分歧一樣,日本陸軍如今也分為實力相當的兩派,即以東條為首的南下派和荒木貞夫大將為代表的北上派,兩派的爭論由來已久,但誰也沒有說服對方的絕對理由——戰爭本來就是一場無法完全預見結果的賭局,不論是南下觸怒美國還是北上逼急蘇聯,兩個強國都有反戈一擊給日本造成毀滅性打擊的實力!
「英國本土戰事已然宣告結束,溫莎政府成為名正言順的合法政府,我們大可以此做文章,從而避開了侵略的帽子!再者……若是等上一年半載,德國在蘇聯戰線上取得主動,他們的海軍必然沿蘇伊士運河而來,配合陸軍攻略西亞,轉眼便可東進印度洋。要知道,他們對於石油和橡膠資源也是垂涎若渴的!」外務大臣松岡洋右原本是個積極的北進派,但自從諾門坎一戰之後,他轉而為「南下」搖旗吶喊。這一番話果然讓端坐上位的天皇動了動,用他那抑揚頓挫的特有腔調說:「北上或是南進,皆是開疆闢土的壯舉,然想到2600年之國體和萬萬國民,戰爭之抉擇須加倍慎之!」
「吾皇陛下!」松岡洋右保持著俯首帖耳之姿,**高高撅起,然而他還沒繼續說話,一身戎裝的陸軍大臣便搶先說道:
「吾皇寬容,欲以和平解決日美之政治爭端,然初春簽署的諒解草案中,美國卻強硬要求我國必須遵守國與國之間互不侵犯原則,如此,大東亞共榮圈之理想無從實現,而美國卻利用英國敗退之機以舊式驅逐艦換取殖民島嶼,並派遣海軍大肆東擴,如此掩耳盜鈴之行徑,豈不是恥笑我等無能?」
「吾皇英明!」海軍大臣及川古志迫不及待地伏下身子,「美國長期孤立,欲圖置身事外,然擁有世界一流之工業,年造船能力數倍於我,且擁有實力雄厚之戰列艦隊。我若此時南下,必然觸及其利,如若迫其放手一搏,聯合艦隊並無必勝把握!」
作為陸軍大臣,東條厲聲喝道:「汝真是長夷人志氣、滅皇軍威風!美利堅空有戰艦而無善戰之人,徒有槍炮而無敢戰之兵,我軍若是主動出擊,南太平洋之戰必在三月內結束,屆時挾大勝之利誘美國簽署和約有何之難?若待德國脅迫英荷政府,又以海軍之利搶佔南亞,我便只能以乞丐狀求人施捨石油,帝國威名何在?吾皇威名何在?」
及川古志胸口幾乎貼著地板:「吾皇英明!南陽之戰前景堪憂絕非臣一人危言聳聽,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曾三年留學於美,對夷人強盛之工業深有感觸。「與美國一戰在於速勝,如若不能,國運堪矣!」陸軍元帥彬山元的表態似乎讓這場爭論的天平出現了明顯的傾斜,就在這時候,東條突然大聲說道:「既不與美交戰、又可繼續獲得石油,僅一路可走!」
裕仁天皇微微昂起頭,「君言之!」
東條伏在地上,聲音幾乎是從地板上反射而來:
「接受美國恢復石油貿易所列之條件——從中國撤出全部軍隊!」
天皇瘦弱的身軀一顫,作為一個勵精圖治、能夠左右國家意志的君主,他很清楚失去了中國東三省出產的煤鐵礦石和糧食,即便有了美國提供的石油橡膠資源,日本這台機器也無法繼續高速運轉。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不進則退,德國通過戰爭獲得了驚人的疆域和資源,只要順利擊敗蘇聯、拿下波斯灣,一個超級強國的崛起指日可待,美國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也將繼續讓這個一流強國大踏步向前,而日本將繼續在二流國家的行列徘徊,甚至被諸如中國這樣資源勞力富裕的國家所趕超!
「朕觀歐洲戰事,蘇聯疲態已顯,德軍勢在必得。當初蘇聯進攻德國之時,帝國雖然以日蘇中立條約為由免於參戰,但德國並未就此宣佈三國同盟條約作廢!岡松君……」
對於裕仁天皇這一極富暗示之意的話語,身為外相的松岡洋右立即領悟過來,他誠惶誠恐地伏地說:「德意志已挾英荷,挺進波斯灣、高加索兩大油區指日可待,而我等可將北進牽制蘇聯作為條件,換取德國對我進佔英荷亞洲殖民地的支持,屆時美國反對無由,也只能任我為之!北進、南下,互為作用,互為支持!」
對於這一醍醐灌頂的言論,眾人一時間都還沒回過神來,而裕仁天皇已經萬分得意地站起來,「此事就交託岡松君處理,諸君無比全力協助,盡速解決!」
「吾皇英明!」
這一次,形式化的恭維卻是發自內心的,他們的這位「現人神」絕不僅僅是精神領袖和國體象徵那麼簡單。
當深陷侵華戰爭泥潭的日本仍在為太平洋之戰醞釀的時候,在地勢開闊的波蘭平原上,兩個擁有超強陸戰實力的國家正為決定性的勝利傾盡全力!
在距離拉脫維亞首府裡加僅有20多公里處,曼斯坦因讓駕駛員將裝甲通訊車直接開上了一個小高地,意氣風發地端著望遠鏡審視腳下的戰場。戰線上的長期對峙並沒有令蘇軍鬆懈下來,德軍在8月11日發起的全面反擊在大部分地段都遭到了敵人頑強而有序的抵抗,但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部署在戰線左翼的第56裝甲軍與空降敵後的第22機降師所部內外策應,率先攻破了蘇軍的堅固防線。爾後曼斯坦因和他的部隊並沒有像以往那樣立即迂迴包抄敵人的防禦部隊,而是加足馬力向位於縱深衝去。
同一時間,由陸軍第51步兵師和2000多名海軍陸戰兵組成的登陸部隊在德國主力艦隊的掩護下突襲了蘇軍在波羅的海沿岸的主要島嶼,並對蘇軍最靠近前線的海軍基地、拉脫維亞首府裡加實施了嚴密的海上封鎖。在兩艘俾斯麥級戰列艦的強大威懾下,殘存的蘇軍炮艦自行擱淺於港內,試圖作為固定炮台為守軍提供火力支援,卻遭到了德軍艦載轟炸機的猛烈攻擊,短短一個下午便已損失殆盡。由於事先採取了分散部署措施,蘇聯空軍這一次保留了相當的實力,他們一面竭盡全力掩護己方陸上防線,一面以密集的攻擊試圖逼退德國海軍的主力艦隊,結果一場聲勢浩大的海空大戰在立陶宛近海爆發。德國遣上兩艘主力航母和一艘輔助航母,加上從東普魯士起飛的陸基戰鬥機,以300餘架作戰飛機對抗蘇軍的四個航空團。在這場慘烈的空戰中,雙方僅8月14日一天就損失了220多架戰機,但雙方跳傘逃生的飛行員命運卻是截然不同的——德軍控制著近海區域,逃生飛行員百分之八十以上都能夠迅速獲救,而蘇軍九成飛行員在海上即淪為德軍戰俘,剩下的就算能夠自行遊上岸,也必須躲過德軍行軍部隊方有可能回到本方控制區域!
「長官!空軍電報!」
戴著耳機的通訊官直接從狹窄的工作位置遞上一張紙片,上面寫著空中偵察到的敵軍動向。曼斯坦因掃了兩眼,又張開軍用地圖尋思片刻,命令道:
「發報,讓第290步兵師迅速移動到我們右翼,蘇軍的這次反擊來勢很猛,但一定是缺乏後勁的!」
「是!」
通訊官一秒都不延遲地將電報發了出去,從這裡往東看,起伏的丘陵到處是彈坑和餘燼,隱隱約約的槍炮聲來自於視線之外的戰場。目光轉向南面,長長的公路上停著數量一時間難以估計的坦克和裝甲車,它們大都停在了路邊,就像是爬不動的烏龜一般歇息著。當然了,再這種情況下裝甲兵們可沒有歇著,他們一個個光著膀子忙於檢修,兩百多公里下來,即便是公路也得讓這些笨重的機械出現明顯的磨損。
「輜重車輛怎麼還沒上來?」曼斯坦因有些惱火的問道,沒有燃料,再厲害的裝甲部隊也無從發揮作用。不過這也不能完全責怪輜重部隊的官兵們——戰線突破口就那麼大,三個裝甲師和一個裝甲步兵師拼了命地擠過來,這才輪到步兵師和輜重部隊,行軍途中又時不時遭到敵人炮火和飛機的騷擾,出現延遲倒也是很正常的。
對著無線電通話機忙碌了一陣子,少校參謀官如釋重負地回答曼斯坦因:「再有半個小時就能夠趕到!」
曼斯坦因看了看表,臉上焦急的神色終於有所緩和:「傳令下去,讓大家做好接應準備,用最快的速度補充燃料和彈藥!我們這一刀插得越深,對蘇軍的打擊就越沉重!如果能夠一口氣衝到莫斯科,我們就贏得這場戰爭了!」
參謀官咧嘴一笑,顯然把這話當成了單純的鼓勵。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