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行無忌闖三國 正文 第二三六章 取士之道
    建安二年八月,過了中秋節,北海府放出風聲,太尉大人準備選拔官員。

    消息剛剛傳出不久,各府官員名儒學士紛紛帶著帖子來見張德,向張德推薦人才。

    在科舉制度出現以前,人才的選拔主要是靠推薦。一個人名聲好就一定會有人來請他出世。同時如果你認識一些達官貴人,那些達官貴人也會推薦人才進官府。

    太尉府上。

    鄭玄、管寧、邴原、王朗等人聚集在一起。

    邴原跟華歆、管寧齊名。當時的人把他們比為一條龍,華歆是龍頭,邴原是龍腹,管寧是龍尾。

    邴原是青州北海人,黃巾之亂的時候逃到了遼東,如今已經回到了北海。

    鄭玄看著張德,問道:「太尉大人,你叫我們前來所為何事?」

    「是關於取士之事!」張德答道:「在下有個想法,所以找各位來商量商量!」

    「太尉大人請講!」

    「此次北海取士,在下想換一種方式。以大學院學子為主。管先生、邴先生和王朗大人每人各出一題,共三題,由學子做答。學子所做答案由三位評分,每題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檔!如此可分優劣!」

    「有意思!太尉大人這個辦法很有意思!老夫沒有意見!」鄭玄樂呵呵的說道。

    邴原跟管寧互相對望了一眼,也覺得這是個好辦法。而王朗如今在張德手下做事,當然也沒有意見。

    ……

    九月,大考開始,凡是有意為官的學子都摩拳擦掌,準備應考,報考的人不看出身,但是有學問就可!而其中大學院的學子佔了七成。更多的學子一直在觀望,看看太尉大人弄出的是什麼名堂。

    三道題,比起現代高考可少的多得多,雖然都是主觀題,但是一般考生一個上午的時間也就答完了。而管寧、邴原和王朗三人每人只需要看自己出的一道題評分而已,加上考生人數並不太多,所以三人也只用了兩日的功夫就批閱完了所有的試卷。

    張德命人大張旗鼓的將各人的成績張貼在北海城門口。三位考官的評分標準很高,能夠得到甲的人卻沒有幾個。而那些得分低的人被人公佈出來,自然覺得無地自容,而那些得分高的人則個個面露喜色。

    讓張德關注的是,竟然有一名學子得到了三個甲,也就是邴原、管寧和王朗三人對於這人答得題目非常滿意。

    這人是荊州新野人,名叫鄧芝!

    這個名字,張德自然知道。鄧芝作為三國能臣之一,當年劉備伐吳失敗後,蜀國連吳抗魏,正是鄧芝向諸葛亮建議的,而後,鄧芝又親自前往吳國,說服孫權。

    值得一提的是鄧芝活到八十八歲才死,也算是蜀漢幾個老不死得人之一了。

    如今的鄧芝還是個二十多歲的少年。鄧芝聽說蜀中龐義好士,於是前去投奔,但是龐義卻是個看中出身的人,鄧芝到了龐義手下並沒有得到重用。

    蜀中有個人名字叫做張裕,當然不是釀葡萄酒的那個,這個張裕以看相聞名。於是鄧芝就前去張裕那裡找張裕給自己看相。

    張裕本事也是鬼谷子弟,自然張德。於是就對鄧芝說你在蜀中沒有前途,而鄧芝的氣運在東方青州之地。

    鄧芝一想,青州不是張德惡的地盤麼,於是鄧芝就前往青州。恰好遇到張德取士,鄧芝就報了名,結果得了三個甲,成為這次取士的第一。

    面對這位歷史上的名人,張德沒有吝嗇官職,委任鄧芝為東海太守。而鄧芝也覺得,那個算命的張裕果然是名不虛傳,算的還真準,看來自己的運氣是真的來了。

    鄧芝並不是世家出身,而且也不是大學院的人,結果鄧芝卻能夠得到東海太守這樣實權的官職,使得不少人眼紅,一些一直在觀望的學子們紛紛覺得追悔莫及。

    在大學院大考完之後的一個月後,講武堂的第一批學院也畢業了。這第一批學員都是從軍中選拔的,大多是些聰明伶俐的人,還有不少人身上都有赫赫戰功。張德命人將名單給送了過來,希望能夠發現幾個自己熟悉的名字。

    不過讓張德失望的是,所有的名字全都非常陌生,沒有一個是張德所知道的。

    ……

    轉眼間就到了建安三年。整整一年,徐州城都沒有遭到戰事,彭城、下邳等地又漸漸的恢復了往日的繁榮。

    張德的報紙還再印,區別的是當年薄薄的一張已經變成了四大張,涉及的範圍也逐漸的變廣。

    曹操新近得了袁術大部分的地盤,正是需要時間消化,而江東孫策也遇到了小麻煩,南方的山越再次叛亂,轉眼間竟然殺到了會稽城下。

    說起來,這也是孫策的失誤。原本會稽太守正是王朗。王朗是個儒家,滿腦子裡都是以德服人,所以王朗對山越的政策是相當寬鬆的。

    孫策佔了江東以後,山越的日子可就沒有以前那麼好過了。孫策人稱「小霸王」,是個形如烈火的人,說起來孫策的性格比較像楚霸王項羽,所以對山越絕不妥協。終於逼反了山越。

    孫策忙於平定山越叛亂,這也使得張德的徐州不用面對江東的壓力,所以如今張德只需要注意北面的袁紹。

    青州跟冀州隔著一條黃河,而且還是黃河的下游,水流湍急。即使到了冬季黃河結冰的時候,黃河中上游已經可以跑馬了,而黃河下游卻還是不敢走人。

    袁紹想要進攻青州,最大的障礙就是黃河。而對於張德來說,只要是能守住黃河沿岸,在袁紹渡河的時候及早發現,來個半渡而擊,那麼袁紹恐怕一輩子也別想渡過黃河。

    魯肅和徐榮都是防守方面的專家,為了防止袁紹渡河,張德在黃河沿岸佈置了重兵。而魯肅乾脆用了個比較笨卻十分有用的法子,那就是烽火台。

    黃河沿岸,每隔五里,就設一烽火台,一旦發現袁紹異動,立刻點燃烽火。雖然這需要花費大量的物力來建立烽火台,也需要大量的人力來鎮守烽火台,但是這個辦法卻是十分有效,即使是田豐沮授等人聞聽都驚呼,此法縱使是神仙也難破。

    建安三年,轉眼就過了一半,而此時長安的獻帝終於發現,自己的聖旨竟然不管用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