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本是一個狂放不羈的猴子,可能也發現了面前這個中年美婦是由黎山老母假扮的,連忙低下頭,恭恭敬敬地說:「小僧是從東土大唐來的,奉我佛旨意向西方極樂拜佛求經。一眾師徒四人,路過夫人寶地,見天色已晚,見到老菩薩的莊園,因此前來想告宿一宿。萬望老菩薩方便方便。」
那中年美婦聽了他們是東土大唐來的聖僧之後,馬上笑語相迎:「長老,那三位聖僧,不如一起進來吧!」
聽到了主人家歡迎他們的話,唐三藏這才和余滄海,沙悟淨一起牽馬挑擔跟隨那中年美婦走進了莊園。
一路上五步一座高樓,十步一座亭閣;長廊如帶,迂迴曲折,屋簷高挑,像鳥喙一樣在半空飛啄。這些亭台樓閣各自憑借不同的地勢,參差環抱,迴廊環繞象鉤心,飛簷高聳象斗角。彎彎轉轉,曲折迴環,像蜂房那樣密集,如水渦那樣套連,巍巍峨峨,不知道它們有幾千萬座。那長橋臥在水面上象蛟龍,那樓閣之間的通道架在半空象彩虹,總之令人眼花繚亂,實在是一處極為奢侈豪富的莊園。
走來有快半柱香的時間,那中年美婦這才回頭以禮相邀,讓他們進入廳房,落座看茶之後,唐三藏啟手道:「女菩薩,敢問高姓,這裡是何方地界?」那夫人還了一禮道:「此間乃是西牛賀州地界。小婦人娘家姓賈,夫家姓莫。由於幼年不幸,公姑早亡,無奈和丈夫一起守承這份祖上傳下來的基業,有家資萬貫,糧田千頃。小婦人命中無子,只生有三個女兒。前年夫家又與世長辭,一直守孝至今,總算孝期已滿。但是族中沒有半個男子,祖上留下來田產家業只有我們母女四人繼承。我們母女想要再嫁他人,又難以捨棄這麼大的一份家業。恰好長老們今日駕到,想來是師徒們四人,小婦人母女四人,正好組成四對,不知長老們意下如何?」
唐三藏聽了這話後,不禁臉色微紅,雙唇上下,念動《般若菠蘿蜜心經》,意圖裝聾作啞,沒有做出回答。幾個徒弟見師父沒有任何舉動,也就直直地坐在那裡,沒有回答中年美婦的打算。那婦人見師徒四人沒有誰動心,微微一笑,下了一劑猛藥。
「小婦人舍下有水田三百餘頃,旱田三百餘頃,山場果木三百餘頃;田間的黃水牛足足有一千餘隻,更不論草場上騾馬成群,***裡豬羊無數。東南西北,莊堡草場,共有六七十處。家中有八九年用不著的糧米稻穀,十來年穿不著的綾羅綢緞,一生都使不盡的金銀珠寶。你們師徒四人要是願意入贅在小婦人家,就可以從此消遙自在,享盡世間的榮華富貴,難道這不比你們一路上風餐露宿前往西天取經強?」
見師徒四人還是沒有意動,那美婦人又轉換了一招,改為美色誘之。
「小婦人是丁亥年三月初三日酉時所生,今年四十五歲。大女兒名叫真真,今年二十歲;次女名叫愛愛,今年十八歲;三女兒名叫憐憐,今年十六歲,三個女兒都未曾許配婆家。雖然小婦人面貌醜陋,但是三個女兒個個都國色天香,女工針織,無所不會。由於先夫腳下沒有子嗣,故而將幾個女兒當作男兒養活,小時候曾經教給她們一些詩書禮儀,現如今雖說不是琴棋書畫樣樣皆通,但是吟詩作對確是曉得,想來應該配的上各位東土大唐而來的長老。若是願意放開懷抱,從此還俗,與小婦人的女兒們雙宿雙棲,比翼齊飛不是更好!」
聽了這話之後,唐三藏是如坐針氈,額頭頸間流下陣陣冷汗,呆呆癡癡地坐在那裡,連唸經都顧不上了;孫悟空卻還是老神在在,一臉不在乎地樣子;那沙和尚就更是無動於衷了;只有餘滄海一直在肚子裡暗中偷笑,這黎山老母說出這麼多話,又是以傾國財富誘之,又是以傾城美女誘之,但是這個唐三藏就是軟硬不吃,看你該怎麼辦,原著中的豬八戒會慫恿唐三藏答應,現在有了自己,先看一番好戲再說,說不定等一會兒那黎山老母就會將自己的幾個「女兒」叫出來讓我們一飽眼福。
看這幾個大唐來的和尚沒有說話,那美婦人小嘴一翹,表示出了自己的不滿。
「我說幾位長老,你們怎麼就那麼想不開啊!與其一路艱辛受苦的西行取經,不如留在寒舍,有享之不盡的榮華富貴,又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美女環繞,這難道還不足以讓你們動心嗎?」
三藏站起身來,雙手合十道:「女菩薩,你在家中享受榮華富貴,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兒女團圓,這樣固然是好,但施主不知,我們出家人也有諸多好處。」
「你們出家人六根清淨,享不得榮華富貴,穿不得綾羅綢緞,吃不得山珍海味,到底有什麼好?」
「我們出家之人六根清淨,是不能有諸多享受,但是這樣一副臭皮囊老來還不是塵歸塵土歸土,不如明心見性,一心皈依我佛,倘若心誠,死後也能夠超脫輪迴,不入六道之中。從此與世俗紅塵隔絕,修得無上正果。」
那美婦人一聽唐三藏這話,感覺到委實油鹽不進,不由破口大怒道。
「你這和尚端的無禮!我若不是看在你們是東土大唐來的高僧份上,早就將你們逐出門外了。我倒是好心好意想召你們入贅,你卻反用言語傷我。你就是受了戒,發了願,永不還俗,好叫你手下的幾個徒弟招一個到我家來,怎麼如此固執不開!」